保健養生祕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秋冬季交替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儘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那麼又該如何保健養生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秋冬,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歡迎閱讀!

  

  1.梳頭

  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數十至百下,具有按摩頭皮、醒腦開竅的功效,對視力,聽力也很有幫助。

  2.鳴鼓

  以手掌緊壓住雙耳數秒,然後迅速脫離,此法可振動耳膜,減緩耳窩退化;閒時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論揉、挑、彈各種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頭痛、暈車等諸多不適,體質虛弱者常按摩耳朵,還可防止感冒。

  3.揉眼

  自尋手部柔軟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進眼周血液迴圈,可明目、醒腦,還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

  常以兩手食指摩擦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進嗅覺靈敏,減少鼻過敏或呼吸道感染機會。

  5.叩齒

  齒對齒輕叩,或牙齒空咬,可防止牙齦退化、牙周病等口腔問題;此法還可促進臉頰肌肉活動,使臉頰豐潤,防止雙頰下垂。

  6.吞津

  閉口做漱口狀數回,然後吞下口水。人的唾液未接觸空氣氧化時,並不會發生異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唾液中含有許多消化酵素與營養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轉頸、聳肩

  肩頸部有脊椎及許多通往頭部的重要血管,常轉動頸部,聳聳肩膀,幫助肌肉活絡,年老時發生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8.乾擦

  用手掌或乾毛巾在臉部抹擦數回,胳膊等裸露處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迴圈,面板潤澤。

  9.拍肩

  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轉腰

  右手順彎腰之勢向左腳尖 伸展,起身,換左手向右腳尖伸展,輪替數回。

  11.握拳

  雙手緊握後放鬆,反覆數回,直立或坐姿時均可進行。

  12.踩腳尖

  右腳跟踩左腳尖,左腳跟踩右腳尖,交替數回。

  秋冬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宜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迴圈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效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絡,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適時添衣

  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面板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後,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鹽晚蜜

  在秋天裡,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發現面板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4、灸臍養秋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使用艾灸對準神闕穴***肚臍***,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

  5、養陰防燥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症狀,即咽乾、鼻燥、面板乾燥等。寒露時節,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蔘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蔘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溼度,注意補充水分。

  6、適當養胃

  提醒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寒露以後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想知道自己一生的財運如何,結交大師:mb2048 免費給你算命!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7、不要憋尿

  寒露節氣不少人為了防止口乾,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但是這樣一來,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裡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由於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這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習慣。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就易誘發膀胱炎。而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老中醫提醒寒露養生,除了以上幾點之外,還應做到:早睡早起,順應節氣;適量運動,增強抵抗力;掃除抑鬱情緒,保持良好心態!

保健養生之道
補腎烏髮泡酒中藥方都有哪些呢
相關知識
保健養生祕籍
十本保健養生書籍推薦
簡易的保健養生祕笈有哪些
每日飲食保健養生祕訣
各大女神的健康養生祕籍
健康養生祕籍
女人儲存健康美麗的養生祕籍
端午節保健養生的方法
立春保健養生吃些什麼食物好呢
春季保健養生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