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圍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垓下之圍是記敘的是項羽這位悲劇英雄的最後生涯,主要表現他失敗時的英雄風采。你們對了解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麼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怎麼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

  於是項羽跨上戰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夫問路老農騙他說“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窪地裡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歷七十餘次戰鬥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於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我今天當然是要決一死戰願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於是就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著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命令四隊騎兵一起向下衝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於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衝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將領負責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裡。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衝出來又斬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餘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現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麼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

  於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急速過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也沒有船隻可渡。”項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即使他們不說,我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於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對面細看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徵求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王翳拿下項王的頭其他騎兵互相踐踏爭搶項王的軀體由於相爭而被殺死的有幾十人。最後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爭得一個肢體。五人到一塊把肢體拼合正好都對。因此把項羽的土地分成五塊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太史公說:我從周生那裡聽說“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聽說項羽也是重瞳子。難道項羽是舜的後代嗎?不然為什麼發跡得這樣突然呢!秦朝失卻了能治國的政道,陳涉首先發難,豪傑們蜂擁而起,相互之間爭奪天下,數也數不清。但是項羽沒有尺寸的封地,乘勢興起于田間隴畝中,經過三年的時間,就率領五路諸侯的軍隊滅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項羽制定,號稱為“霸王”,他的職位雖然沒有善終,但在近古以來也是未曾有過的。等到項羽離開關中而懷思楚地,放逐義帝而自立為王,又怨恨王侯們背叛自己,這樣想成就大事就難了。他自己憑藉著功勞而驕矜,按照他個人的想法辦事而不師法古代,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服來治理天下。五年後最終使他的國家滅亡了,身死東城,仍然不能覺悟不能自責,這實在是極大的失誤。他卻用“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失造成的”作為藉口,難道這不是非常荒謬的嗎

  垓下之圍的解釋

  《垓下之圍》記敘的是項羽這位悲劇英雄的最後生涯,主要表現他失敗時的英雄風采。作者通過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面的描寫,多角度、多層次地刻畫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別姬的兒女情長,又有東城潰圍的勇猛善戰;既有陰陵迷道、歸敗於天的寡謀、自負,又有烏江拒渡、贈馬亭長、賜頭故人的知恥重義、純樸仁愛。作者還善於在歷史事實進行藝術加工,寫出了許多生動傳神的細節,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紿曰"的生宕機緣、愧對父老的知恥良心、贈馬賜頭的臨終義舉等,使這篇文字達到雄奇悲壯的美學境界,讀之令人蕩氣迴腸。

  垓下之圍項羽失敗的原因

  項羽長期征戰,濫殺無辜,恃勇逞強,尤其是鉅鹿之戰後,項羽坑殺秦兵士卒二十萬,後佔領秦咸陽又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激起了百姓的不滿,相對而言,劉邦寬厚,被稱為長者。田父的行為說明了這一點。這一段中,項王不能正確對待自己,不能客觀地分析敵人,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這也就註定了項羽失敗的命運。

  垓下之圍對項羽的評價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這是他的對手對他的評價。

  項羽是一個心地相對善良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個仁慈的人,但卻又暴躁,而在暴躁的時候又凶殘。

  他的對手劉邦就不一樣。劉邦絕對是個滅絕人性的人,而且他的心狠手辣是天生的,但是他卻懂得拉攏人心、知人善任。

  兩個人的個性不同。

  當然,我反對成王敗寇的理論:成功者身上總是具備成功的個性,失敗者的身上總是具備失敗的個性。

  任何一個爭得天下的帝王,他的成功都有運氣成分。

  項羽有他的優點,他的軍事才華比劉邦強,當然不用說,武力也不是一個檔次。個人魅力也強。

  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果斷殺死劉邦。他曾有很多機會殺死劉邦,但是他沒有殺。劉邦只有一次機會殺死項羽,就讓項羽死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古往今來,大規模殺俘虜者,往往沒有好下場。項羽、李廣、白起……無不如此。這是用兵者最大的忌諱之一,報應很強烈的。

  垓下之圍的接龍

  垓下之圍 →圍魏救趙 →趙歌燕舞 → 舞弊營私 → 私恩小惠 → 惠而不費 → 費盡心機 → 機關用盡 → 盡瘁鞠躬 → 躬操井臼 → 臼頭花鈿 → 鈿車寶馬 → 馬耳東風 → 風不鳴條 → 條分節解 → 解兵釋甲 → 甲第連天 → 天兵神將 → 將門出將 → 將門虎子 → 子虛烏有 → 有礙觀瞻 → 瞻前顧後 → 後不僭先 → 先從隗始 → 始亂終棄 → 棄暗投明 → 明辨是非 → 非此即彼 → 彼此彼此 → 此伏彼起 → 起承轉合 → 合從連橫 → 橫草之功 → 功不唐捐 → 捐本逐末 → 末學膚受 → 受寵若驚 → 驚採絕絕 → 絕長續短 → 短壽促命 → 命詞遣意 → 意度過人 → 人材出眾 → 眾功皆興 → 興高采烈 → 烈火辨日 → 日不我與 → 與世無競 → 競短爭長 → 長城萬里 → 裡裡外外 → 外合裡差 → 差堪自慰 → 慰情勝無 → 無寇暴死 → 死標白纏 → 纏夾不清 → 清詞麗句 → 句比字櫛 → 櫛比鱗差 → 差強人意 → 意斷恩絕 → 絕塵拔俗 → 俗不傷雅 → 雅量豁然 → 然然可可 → 可乘之機 → 機會主義 → 義不辭難 → 難弟難兄 → 兄弟參商 → 商鑑不遠 → 遠不間親 → 親密無間 → 間不容髮 → 發禿齒豁 → 豁達先生 → 生財之道 → 道存目擊 → 擊搏挽裂 → 裂裳衣瘡 → 瘡好忘痛 → 痛抱喪明 → 明並日月 → 月過中秋 → 秋風過耳 → 耳鬢斯磨 → 磨杵成針 → 針鋒相對 → 對薄公堂 → 堂高階遠 → 遠愁近慮 → 慮不及遠 → 遠垂不朽 → 朽骨重肉 → 肉顫心驚 → 驚採絕豔 → 豔麗奪目 → 目不忍視 → 視富如貧 → 貧病交迫 → 迫不得已 → 已成定局 → 局地扣天 → 天兵天將 → 將門有將 → 將明之材 → 材大難用 → 用計鋪謀 → 謀臣武將 → 將相之器 → 器滿將覆 → 覆瓿之用 → 用盡機關 → 關門打狗 → 狗逮老鼠 → 鼠竄蜂逝 → 逝將去汝 → 汝南晨雞 → 雞蟲得喪 → 喪膽消魂 → 魂不赴體 → 體規畫圓 → 圓冠方領 → 領異標新 → 新發於硎 → 硎發新刃 → 刃樹劍山 → 山崩地陷 → 陷入僵局 → 局地籲天 → 天不假年 → 年華垂暮 → 暮翠朝紅 → 紅不稜登 → 登峰造極 → 極古窮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長是短 → 短嘆長吁 → 籲天呼地 → 地動山摧 → 摧剛為柔 → 柔腸寸斷 → 斷釵重合 → 合從連衡 → 衡慮困心 → 心不兩用 → 用盡心機 → 機難輕失 → 失魂落魄 → 魄蕩魂搖 → 搖鑼打鼓 → 鼓脣搖舌 → 舌端月旦 → 旦旦而伐 → 伐冰之家 → 家藏戶有 → 有案可查 → 查無實據 → 據鞍顧眄 → 眄視指使 → 使臂使指 → 指成之間 → 間不容息 → 息鼓偃旗 → 旗鼓相當 → 當斷不斷


肝膽相照的成語典故
奮字開頭的成語接龍大全
相關知識
垓下之圍的典故
城下之盟的典故
關於井底之蛙的典故
關於後起之秀的典故
一丘之貉的典故
乘人之危的典故
八拜之交的典故
涸轍之魚的典故
關於糟糠之妻的典故
匹夫之勇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