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6日

  孔子,是我國的偉大聖人,不僅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響力最大最廣的思想家,他多姿多彩的傳奇一生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魯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時,孔子出生於春秋末期的魯國陬邑,也就是當今的山東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學派思想的始祖。孔子是從宋國逃出來的殷遺貴族的後裔,宋國夏邑是其祖籍,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過著清貧的生活。三歲時,父親就離開人世。母親顏氏就帶著他離開出生地尼山,來到闕里。生活拮据的他,做過許多工作來補貼家用。雖然經濟上困難,但也抵擋不了孔子對求學的熱情。孔子聰明早慧,對知識非常的渴求,經常去拜訪各位名師,請他們指教,向他們學習。

  17歲時,孔子的母親顏氏離開人世。孔子多方打聽才將父母親合葬在一起。19歲時,給貴族擔任職事,管理東西。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後一年便有了第一個兒子孔鯉。23歲,孔子開始招收徒弟,在民間進行講學,開設了私人講學之風,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還到各國去周遊講學,推廣“仁”“禮”的思想,傳播教育文化,開創了儒家思想。除此之外,曾擔任國家官職,與權貴鬥爭;雖然多次遭遇艱險,但還是有幸的存活下來。

  晚年被接回魯國,雖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間,他專心編著了《春秋》等書籍。73歲逝世,死後葬在了泗水。

  孔子拜師的故事

  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是他還是認為自己的知識並不是那麼的淵博。於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曲阜,來到洛陽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陽並不是那麼的近的,之間的距離恐怕有上千米,於是孔子到洛陽的過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幾個月後,終於來到了洛陽城。準備進洛陽城的時候,他瞧見一架馬車,在馬車的旁邊站著一位將近七十多歲的老人。身穿長袍,頭髮和鬍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的樣子。於是孔子猜測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訪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禮詢問:“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嗎?”老人見這位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就有些納悶。孔子見老人神情疑惑,於是上前說:“我是學生孔丘,特地前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你就是仲尼,聽說你要來,我特地在這裡迎你,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可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這以後,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師身旁,有不懂的就隨時問,而老子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知道的傳教給他。

  孔子好學的標準是什麼

  孔子在世時,世人給予了他無數的榮耀與讚譽,但是他都推掉了,唯獨在學習這塊他對自己很是肯定。沒人能像他這麼好學。

  孔子還以好學作為評判標準來肯定自己的學生,因為孔子認為好學是最重要的一個品質了。那麼孔子好學到底是有什麼標準呢?

  第一孔子認為好學之人要將學習與物慾分開,如果一個人在求學途中還要擔憂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否安適,那麼他肯定不是一個好學之人。而且好學的人是不會以好學為手段最終達到錦衣玉食的目的。好學之人的目的是成為一個有道之人,名利財富這些物質不是學習的最後目的。學習就是學習,不要摻雜任何物質目的,這才是一個真正好學的人。

  其二好學之人要端正學習態度,孔子認為要“敏於事慎於言”,這個意思就是好學的人,在做決定的時候要果斷,在言語上要謹慎樸實,所以對事態度與言語表現都是好學的範疇,這是屬於儒家人的內在要求。

  其三好學之人不僅僅讀書學習而是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學的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是實踐能力的鍛造,避免出現當今社會的高分低能現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是成為一個真正的好學之人。

  其四好學之人應該要廣泛涉獵,只要有成就的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學無止境。

  孔子好學觀是一個立體而且是豐富的好學的衡量體系,讓世人受益頗深。

 

三八國際婦女節祝福語最新
道家創始人老子軼事
相關知識
聖人孔子的生平事蹟
孔子的生平事蹟和著作
孔子的生平事蹟
關於孔子的生平和故事有哪些
冰心的生平事蹟
胡塞爾的生平事蹟
培根的生平事蹟
海德格爾的生平事蹟
莎士比亞的生平事蹟
福樓拜的生平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