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的額外練功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截拳道是李小龍宗師生前創立的一類現代武術體系,融合世界各國拳術以詠春拳、拳擊與擊劍作為技術骨幹,以中國道家思想為主創立的實戰格鬥體系,也是一種全新的思想體系。與多數武術不同。所創立的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截拳道的簡介

  截拳道是一代功夫巨星、武術家李小龍宗師創立的一種新型街頭實戰技擊術,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李小龍早年曾系統的學習各種傳統武術、擊劍、拳擊以及跟隨詠春拳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赴美后在不斷的技擊實踐中研究各門各派的特點,提出“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開拓性拳理,致力於追求武術搏擊的根本,追求核心理念為:精簡、直接、非傳統的三要素技擊法,在後期形成了有固定形態和技法的格鬥技術,由李小龍本人原著的《李小龍技擊法》一書成為了公認的截拳道教材。在其去世後,由其生前弟子木村、伊諾山度、黃錦銘大師、李愷大師、巴斯蒂羅大師及國內的截拳道傳人:長沙郝剛、秦皇島石天龍、南京張安邦、濟寧的張金剛,北京史旭光、

  珠海魏峰、蘇州包陽、梅師華、無錫楊少華、濰坊龐景文、青島王飛龍、重慶蘇偉剛、濱州韓桂豐、上海胡皓明,深圳李小剛,延安羅羽豪,雲南昆明曾箏,安徽張欣晨,舒擁軍,香港方靜波等人進行傳播和推廣,名為“原始截拳道”。其中曾箏師傅的昆明禪武截拳道館、張安邦師傅主持的南京原本截拳道館、張金剛師傅執鞭的酷功夫截拳道俱樂部得到眾多李小龍弟子的認可,成為推廣截拳道的中堅力量。李小龍是偉大的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武術革命家、功夫電影開創者、著名武打演員。他從格鬥實戰出發,以詠春拳為技術基礎,深入研究空手道、拳擊、泰拳、菲律賓拳術、柔術、擊劍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汲取中西方哲學及中國傳統武術思想精髓,以武入哲,創立出了具有獨特積極理念的武術,於1967年正式確立其“截拳道”之名稱,並通過一系列媒體將其公之於眾。截拳道的宗旨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指引人走向自我解放的自由之路。在後期對其後院弟子黃錦銘等的教學中強化了訓練方法和教授方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實戰技術。

 

  

  一、肌肉放鬆練習

  截拳道要求打出爆發式的寸勁後,肌肉要馬上放鬆,因為放鬆後拳頭才能自然彈回來。只有精神上充分放鬆,才能做到肌肉的放鬆。練習時,坐下或站立均可,在此你可嘗試控制全身各部位肌肉,並令被控制的肌肉有節奏的一鬆一緊。此練習將對日後的練功進度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放鬆”可以保持體力,並利用發出快速、強勁的攻擊;“緊”即凝聚全身的力量於攻擊之中,從而使攻擊無堅不摧。

  二、拳面硬度練習

  在實戰中,由於拳面是用於打鬥的主要關節之一,因此若受傷或不夠強勁,攻擊威力便會大打折扣。練習時,站立或坐臥均可,雙手握拳置於胸前,使拳面互頂,這個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前臂和短距離發力的拳擊勁力。

  三、頸功練習

  李小龍的頸部又粗又長,因為李小龍非常重視勁功的訓練。他還說過,你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力大,是否能以得起重擊,得首先注意他的頸部是否粗壯,通常一個頸項粗壯的人,他的力量和耐力也是較強大的。練習時,可先放鬆頭部、頸部肌肉,以免“扭筋”。接著,用雙手掌託著下巴,同時頸部亦發力下壓,使二力互相抗拒,直至感到疲勞為止。還可以將雙掌手指互相穿扣,並搭緊後腦,同時雙手發力向前下方扣壓,而頸部則發力向後傾,使二力抗拒,並直至感到疲勞為止。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可以找到進行補充練習的機會的。比如說:上樓不坐電梯,外出步行,也可以做奔跑、跨越或一步兩階地上樓,這些都是很好的鍛鍊方法。

查拳與清真寺的聯絡
少林外輕功的功法介紹
相關知識
截拳道的額外練功法
跆拳道的八種練習方法有哪些
截拳道的知識
跆拳道的發聲練習
截拳道的鑰匙
跆拳道特技訓練方法
跆拳道特技訓練方法註釋
柔道的比賽練習法
跆拳道技術訓練方法
截拳道側踢自衛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