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旅遊地理檢測題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旅遊地理的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

  貴州黃果樹景區全面規劃整合旅遊資源,開發建設了天星自然生態景區、具有濃郁布依族民族特色的石頭寨景區等六大主題景區,構建起集民族特色、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為一體的“黃果樹旅遊圈”,並與周邊鄰近的其他景區連成一條黃金旅遊線路。距離黃果樹景區約50千米的天龍屯堡古鎮,就直接受益於這條精品線。據此回答1~3題。

  1.石頭寨等六大景區的形成和發展得益於旅遊資源遊覽價值中的***  ***

  A.地域組合功能的發揮    B.叢集效應的顯現

  C.多樣性特點 D.科學價值

  2.天龍屯堡這個擁有600多年曆史的明朝小鎮成為旅遊新亮點,主要得益於***  ***

  A.景觀的地域組合優勢的發揮

  B.古鎮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C.景觀的教育性功能的存在

  D.景區接待能力的提高

  3.天龍屯堡古鎮不能單獨輻射全國市場,因為該旅遊資源尚缺乏全國等級的***  ***

  A.長存性特點 B.多樣性特點

  C.可創造性特點 D.非凡性特點

  解析:第1題,旅遊資源的價值包括資源質量、叢集狀況、地域組合狀況三大方面。地域組合指的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相同或不同型別景觀的配合狀況;叢集狀況指的是某一地域的景觀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出現,相互促進發展。本題中黃果樹瀑布是主要景觀,以此為龍頭帶動其他景區的發展,同時石頭寨等景區也豐富了黃果樹景區的內容,所以說石頭寨等六大景區的形成和發展得益於旅遊資源遊覽價值中的叢集效應的顯現。第2題,距離黃果樹景區約50千米的天龍屯堡古鎮,能成為新的旅遊亮點,主要是從地域組合上看,黃果樹為自然景觀,天龍屯堡古鎮有較好的人文景觀,二者之間是很好的補充,即地域組合較好。第3題,該古鎮雖然歷史較長,但與全國其他古城相比,非凡性特點較差,所以僅以此鎮還不足以吸引全國各地遊客。

  答案:1.B 2.A 3.D

  旅遊活動中會出現各種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也影響旅遊者正常旅遊目的的實現。據此回答4~5題。

  4.旅遊活動中大氣汙染的汙染源主要是***  ***

  A.遊人過多,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B.旅遊交通的發展和各種能源的使用

  C.焚燒垃圾產生的濃煙

  D.野外燒烤產生的濃煙

  5.有關旅遊活動中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旅遊業是“無汙染產業”,旅遊活動不會產生環境問題

  B.發展旅遊業必然會汙染環境,應限制其發展

  C.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都是由遊客亂刻亂畫造成的

  D.旅遊活動帶來的環境汙染,不但危害當地居民,也危害旅遊者本身

  解析:第4題,旅遊活動中的大氣汙染物主要來源於車輛尾氣排放。第5題,該題的知識要點是正確認識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認為旅遊業是“無汙染產業”,是一種認識誤區,旅遊業也會汙染環境;只要提高認識,就可以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不都是由遊客亂刻亂畫造成的,還有廢氣***以交通工具產生最多***、廢水、廢棄物、噪聲、電磁輻射等汙染。故A、B、C三項是錯誤的。

  答案:4.B 5.D

  6.青藏鐵路通車標誌著西藏旅遊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目前已經開通了北京、廣州、上海、蘭州、重慶至拉薩五條鐵路客運線。根據所給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4***題。

  材料1:圖1反映了西藏近25年來國內旅遊者和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

  材料2:圖2反映了入藏遊客量變化的季節性特徵。

  ***1***西藏旅遊資源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兩種型別。

  ***2***下列對西藏地區敘述正確的是______***填正確項字母***。

  A.太陽紫外線輻射強,日溫差大

  B.北部降水豐富,強風雪天氣多

  C.水力資源、地熱資源豐富

  D.氣候寒冷、生態環境脆弱

  E.氣溫年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氣稀薄缺氧

  ***3***西藏近25年來的國內旅遊者人次數變化特點是________。入藏遊客量的年內變化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青藏鐵路通車對西藏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旅遊業的基本知識、經濟意義及分析歸納、讀圖能力。由題目可以獲取以下主要資訊:①西藏近25年國內旅遊人數的變化;②西藏近25年來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③西藏遊客人數及旅遊團數的季節分佈等。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西藏近25年來旅遊人數的變化與地區生產總值變化之間的關係。第***1***題,根據西藏地區的旅遊資源,結合教材內容可歸納出西藏的旅遊資源可以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第***2***題,聯絡青藏高原的“高”“寒”特徵即可判斷出正確的選項。第***3***題,仔細讀圖即可得出結論。第***4***題,青藏鐵路的通車改善了西藏地區的交通狀況,有利於擴大對外聯絡、改善投資環境等,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

  答案:***1***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

  ***2***ACDFG

  ***3***逐年增長,增長速度加快 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或春夏季***

  ***4***①利於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或推動旅遊產品開發或建立西藏旅遊新形象***;②利於調整產業結構;③利於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或投資環境***;④利於加強西藏與各省區旅遊客源地的聯絡;⑤利於改善交通條件;⑥利於同其他區域建立經濟聯絡;⑦利於促進民族團結。

  一、選擇題

  桂林和杭州兩大旅遊城市在接待***遊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時桂林甚至超過杭州。但在接待境內遊客方面,杭州每年約有2000萬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萬人次。據此回答1~2題。

  1.下列說法不適合於桂林風景區的是***  ***

  A.這種景觀的意義主要表現在教育性旅遊方面

  B.這種景觀具有美學價值、科學價值

  C.這種景觀體現了旅遊資源的非凡性、長存性

  D.***遊客是桂林風景區接待的主要旅遊者

  2.對於國內遊客來說,杭州與桂林相比***  ***

  A.遊覽價值高 B.通達性好

  C.經濟距離長 D.環境承載量小

  解析:第1題,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備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桂林山水是我國十大旅遊勝地,非凡性突出,並具備長存性;由題幹可知,桂林山水的遊客主要來自***。第2題,杭州與桂林的遊覽價值相當,但杭州位於我國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靠近旅遊消費市場,交通便利,通達性好。

  答案:1.A 2.B

  2010年10月,由國內一家地理雜誌社發起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揭曉,入選新十大名山的有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貢嘎山、西藏珠穆朗瑪峰、雲南梅里雪山、安徽黃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喬戈裡峰、西藏岡仁波齊峰、山東泰山、四川峨眉山。而華山、廬山等自古聞名的“名山”卻遺憾落榜。據此回答3~5題。

  3.新入選的“十大名山”共同具備的優勢條件有***  ***

  ①山的相對高度較大,自然植物帶比較多 ②沒有遭到人為的破壞,原生態環境比較好 ③都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④交通通達度高,區位條件優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關於華山、廬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地勢整體上升,險峻雄奇 ②都是斷塊山,有較高的科學考察價值 ③山嶽冰川廣泛發育 ④都位於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旅遊市場廣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導致某些“名山”落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自然觀賞性不高 ②地區接待能力有限 ③景區過度開發,原生態環境被破壞 ④現代人更注重追求迴歸自然的山水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題,從材料中可看出,新入選的“十大名山”大部分都在西南地區,原生態環境較好,而且多為高山。第4題,華山、廬山都是著名的斷塊山,且地勢險峻。第5題,“名山”景區人文痕跡太過明顯,與現代人追求迴歸自然的觀念相悖,從而導致“名山”在遊客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答案:3.A 4.A 5.C

  “環地中海地區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帶,每年遊客超過2億人,土地沙化、水源汙染、瀕危物種生存空間受擠壓的現象嚴重”。據此回答6~7題。

  6.有關環地中海地區的旅遊環境容量,說法正確的是***  ***

  A.每年的旅遊環境容量不能突破2億人

  B.每年的旅遊合理容量是2億人

  C.每年的旅遊極限容量是2億人

  D.隨著合理的旅遊開發建設,環地中海地區的旅遊環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

  7.為減輕環地中海地區旅遊環境容量過大造成的環境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力建設旅遊新設施,以吸納更多的遊客

  B.提高飛機票、火車票等的價格,以限制遊客人數

  C.對旅遊景區實行分流管理,對易飽和區實行限流措施

  D.建設各種環境保護區,禁止遊人入內

  解析:旅遊地的接待容量是有限度的。地中海地區每年遊客超過2億人,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說明目前該地區的旅客已經超過了當地的環境容量,但如果合理地進行旅遊開發建設,該地區的旅遊環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對旅遊區限制遊客的數量,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旅遊地。

  答案:6.D 7.C

  讀圖,回答8~9題。

  8.該地區成為著名旅遊地的優勢在於***  ***

  A.地處熱帶,風景優美,環境承載量大

  B.景觀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銀的季節特點

  C.地質地貌景觀獨特,具有較高的遊覽價值

  D.水陸交通通達性好,旅遊地吸引半徑大

  9.與圖示地區農業地域型別相同的地區是***  ***

  A.西歐平原 B.湄公河三角洲

  C.五大湖沿岸 D.墨累—達令盆地

  解析:本組題考查對圖示景觀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8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等水分條件充沛、可溶性岩石廣佈的地區;B選項描述的是山區景觀;喀斯特地貌分佈區由於地形、地貌的原因往往交通條件比較差。第9題,從圖中景觀可以看出是稻田,為季風水田農業,該農業地域型別主要分佈在亞洲季風區。

  答案:8.C 9.B

  某年夏季,一旅遊者來到下圖所示的半島旅遊。據此完成10~11題。

  10.旅遊者住在某城市的一家普通旅館。房間裡沒有空調,中午休息時還需要蓋上薄薄的被子,這家旅館可能位於***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11.圖2為旅遊者到海邊城市丁城拍的一張“河流”照片,該河流水量較大,水位無季節變化。關於圖中“河流”的判斷,正確的是***  ***

  A.該“河流”實際上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峽灣

  B.該“河流”的水源來自半島西部山地降水

  C.該“河流”為人工挖成,水是淡水

  D.該“河流”為人工挖成,水是鹹水

  解析:第10題,夏季阿拉伯半島炎熱乾燥,旅館較為涼爽,應該是距離海洋極近的高山,所以是在甲地。第11題,阿拉伯半島全年降水稀少,有不少“無流國”,所以“河流”水量較大、水位沒有季節變化,只能是人工運河,引海水入河道而形成的。

  答案:10.A 11.D

  二、綜合題

  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武陵源風景區在推進旅遊業發展的過程中,曾經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現過失誤。一方面,在旅遊資源開發、設施配套建設中,貪大、貪多、求全的現象較多,如旅行社盲目發展、互爭客源,賓館、遊樂設施重複建設等,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自然風貌也受到人為的影響,受到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黃牌”警告。

  材料2:著名的黃果樹瀑布高74米,寬81米,是中國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為壯觀的瀑布之一,到過黃果樹瀑布的人,無不被它的氣勢所震懾。然而,在2010年“五一”期間,赫赫有名的黃果樹大瀑布,卻讓日均12000人以上遠道而來的遊客大為掃興。常年被飛瀑急流沖刷得光禿禿的斷崖上,正上演著一幅被遊客形容為“一股細流,幾行清淚”的悽清景象,全然沒了宣傳手冊中“遠隔五里,即聞瀑聲“的豪壯。

  ***1***材料1、2中的旅遊資源屬於哪一型別?具有什麼價值?

  ***2***材料1中武陵源風景區受到“黃牌”警告,材料2中黃果樹瀑布讓“遊客大為掃興”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3***兩個景區旅遊開發中遇到了哪些環境問題?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旅遊開發中遇到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第***1***題,兩地一個是地質地貌景觀,一個是山水景觀,同屬於自然旅遊資源,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

  第***2***題,武陵源――→人為建設過多視覺汙染破壞自然風貌

  黃果樹瀑布――→上游植被破壞生態惡化水源枯竭

  第***3***題,結合材料,聯絡教材中旅遊活動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可得到答案。

  答案:***1***自然旅遊資源。美學價值、科學價值。

  ***2***武陵源風景區:人為建設過多,破壞了景區的自然風貌***或“視覺汙染”***。黃果樹瀑布:上游植被大面積遭到破壞,涵養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減少,水源枯竭。

  ***3***環境汙染或破壞;破壞生態系統;擾亂當地社會秩序;損毀自然景觀。

  13.雲霧山為亞熱帶丘陵地區一佛教名山,山清水秀,雲霧繚繞,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下圖為其景區示意圖。讀後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景區管理處欲在A處填湖造地,修建一大型野味餐館,突出山林地區的飲食特色。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2***由於霧峰景區交通不便,又有D、E間一段危險山路,遊人一直稀少。景點管理處規劃了一條A、F間的盤山公路,為此需砍伐大批千年古樹。你對此的意見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遊旺季雲峰景區山路上游人絡繹不絕,早已超過了其環境承載量,從管理角度談談你的建議。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第***1***題,填湖造地會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引發諸多環境問題;修建大型野味餐館,會使大量野生動物遭到捕殺,生物多樣性減少。第***2***題,砍伐古樹,既破壞植物資源,也是對旅遊資源的破壞。第***3***題,遊人過多,超過了環境承載量,不但破壞旅遊環境,也會影響旅遊質量。

  答案:***1***不可以。因為填湖造地會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引發環境問題,且此餐館以經營野味為主,這對保護野生動物不利,使野生動植物減少,破壞當地旅遊資源,更有可能使一些國家保護的動植物遭到破壞。 ***2***不可以。因為千年古樹是重要的旅遊資源,應該在A、F間修建索道,這樣既保護古樹,又方便遊客 ***3***對遊客進行限量,可以通過調節門票價格限制遊客數量,即旺季提高門票價格,淡季降低門票價格。***開放性試題,只要建議合理即可***

西漢名將衛青是怎麼死的
海外旅遊退稅小技巧
相關知識
高中旅遊地理檢測題及答案
高一政治期末檢測題及答案
地理中考檢測題及答案
高二地理單元綜合檢測題及答案
七年級下冊地理期中檢測題及答案
地理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題及答案
高二物理電場強度檢測題及答案
高中語文第一冊檢測題及答案
相互作用的高一物理檢測題和答案
江西南昌中考物理檢測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