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漢的歷史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曹丕篡漢又稱曹丕廢漢稱帝、曹丕代漢,指的是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的事件。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業已退位的獻帝為山陽公。至此,歷時一百九十餘年的東漢正式結束,三國時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曹丕篡漢圖片

  曹丕篡漢的歷史背景

  客觀條件

  一是東漢末年,漢室皇權衰落,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歷經數十年征戰,統一北方,封為魏王,掌握漢末實權。

  二是曹丕繼位後與曹操時代已經不一樣了。首先,曹操對於漢室,對於追隨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感情的,自己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當然要顧及到自己言行的影響。而曹丕不同,曹丕的權力是建立在父親的基礎上,他手下的臣子也多是隻忠於曹魏,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朝中已經沒有了強大的反對派,沒有哪位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可以和曹丕抗衡。

  三是漢獻帝已無人可靠,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也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最後的雖然悽慘但至少比較安穩的歸宿。

  主觀因素

  曹丕和他父親曹操不同,接過魏王位子之後整天想著如何更上一層樓,登上天子的寶座。漢獻帝的禪讓是一場勞心勞力的大運動,整個曹魏上上下下幾乎都調動了起來。

  曹丕發動起自己所有的力量,一起演了一場戲。先是曹丕的臣子勸進,臣子講述了很多理由,說曹丕如何如何,可以稱帝,漢室如何如何,天命衰微。後是大臣們紛紛去聒噪漢獻帝,威逼利誘,漢獻帝無奈,只能頒佈詔命,表示自己懇求禪位與曹丕。於是曹丕順理成章的改漢為魏。

  曹丕篡漢的曹魏政權

  概況

  魏朝***公元220年-266年***,首都洛陽,始於魏文帝曹丕,滅亡於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后追封他為魏武帝。魏朝,共12帝。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建安十八年,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為"魏公"、在魏郡治所鄴建宗廟,平定漢中後進爵"魏王",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其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魏置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並且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毋丘儉征伐高句麗後,朝鮮半島的一半地區也併入了曹魏版圖。北部幽州的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漢、吳相接,戶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

  曹丕稱帝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繼位為魏王,同年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號的漢獻帝劉協被迫宣佈退位,將象徵皇位的變經詔冊奉交曹丕。

  曹丕按例三讓之後於同月二十九日升壇受禪,正式成為天子,改國號為魏,建元黃初。

  十一月一日,曹丕封劉協為山陽公,並且給萬戶,在山陽依然奉行漢朝年號,可以用天子的規格進行祭祀,對曹魏上書不稱,漢獻帝在山陽縣還活了十四年,五十四歲壽終正寢,而山陽公這個封號,也由他的子孫一直延續下去,一直到西晉永嘉年間五胡亂華,子孫被殺,封地才被廢除。

  又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授匈奴南單于呼廚泉魏國奎緩,並賜青蓋車、乘輿等。

  十二月,定都洛陽。

  制度改革

  一、在職官制度方面:曹丕稱帝后,對職官制度進行了一些重要改革。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從而恢復了被曹操廢除的三公官制***大尉、司徒、司空***。此後司徒、司空位號雖尊貴,但通常不干預朝政。曹丕又設祕書監和中書省,中書省置監令,主管通知傳達百官奏事,起草詔令,以此將尚書檯的權力分散,改變東漢後期尚書權職太重的現象。

  二、在在經濟方面,曹丕繼續推行屯田制,重視水利建設。這樣,魏國實力進一步增強,開始著手攻打吳、蜀,以圖統一大業。

  主要戰況

  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出兵攻吳,圍攻江陵時魏軍中流行疫病,江水上漲曹丕率軍撤退。

  魏黃初五年***公元224年***l月,曹丕親率大軍二次攻吳,因遇暴風雨,江水暴漲,只好退兵。

  魏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三次攻吳,也以無功而返告終。

  曹丕去世

  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大子曹睿繼位,是為明帝。

三國名將陸遜的老婆是誰
陳勝吳廣起義的結果是什麼
相關知識
曹丕篡漢的歷史原因
王莽篡漢的歷史事件介紹
盛唐邊塞詩繁榮的歷史原因
獨孤皇后的歷史原型是什麼
黎明決戰程檣的歷史原型介紹
曹操最大的歷史功績
美國隊長的歷史原型
司馬炎篡魏的歷史事件
東漢的歷史發展
地藏王菩薩的歷史原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