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職升遷任免的詞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在官職職位中升遷任免是最常見的問題,當然在升遷任免中也會運用到一些常用的詞語。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古代表示官職升遷任免的詞語,希望對你有用。

  古代官職升遷任免的詞語

  一、表“授官、做官”的詞語

  1.闢: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①《晉書·謝安傳》:初闢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棄疾傳》:闢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留守葉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如①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冼馬。②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③《南史·虞願傳》:除太常丞,尚書祠部郎,通直散騎侍郎。

  3.察:考察後予以推薦、選舉。如《三國志·吳主傳》:郡察孝廉,州舉茂才。

  4.薦: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①《宋史·侯可傳》:韓琦鎮長安,薦知涇陽縣。②《漢書·平帝紀》:諸有藏及內惡未發而薦舉者。③《譚嗣同》:公以學士徐公致薦,被徵。

  5.舉: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如①《左傳·宣三十年》:舉不失德,賞不失勞。②《文選·陳情表》: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③范曄《後漢書·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④《左傳?襄公三年》:舉其偏,不為黨。

  6.授:授予官職。如①《漢書·翟方進傳》:遣使者持黃金印,赫發繼,朱輪車,即軍中拜授。②《宋史·辛棄疾傳》: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

  7.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如《史記·李將軍列傳》: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

  8.起:重新啟用,任以官職。

  如①《元史·賈魯傳》: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院都事。②《戰國策》:起樗裡子於國。

  9.復:恢復原職務。如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後漢書·張衡傳》

  10.徵:由朝廷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徵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後漢書·王渙列傳》:歲餘,徵拜侍御史。②范曄《後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③梁啟超《譚嗣同傳》: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被徵。

  11.仕:做官。如《論語·子張》:學而優則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職。如《孔雀東南飛》: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

  13.仕進:進身為官。如《晉書·許邁傳》:邁少恬靜,不慕仕進。

  14.任:擔負、擔任。如《史記?蒙恬傳》: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

  二、表“調動、補任”的詞語。

  1.改:改任官職。如《宋史·范仲淹傳》:***范仲淹***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2.調、徙、轉:調動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

  如①《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調為隴西都尉。②《史記·淮陰侯列傳》:徙齊王信為楚王。③范曄《後漢書·張衡傳》: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④《史記·高祖本紀》:徙韓王信太原。⑤《隋史·徐文寶傳》:文寶處法平允,考績連最,轉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紀》:程大元、李和以下將士六百一十三人補轉官資有差。

  ⑦《張衡傳》:再轉,復為太史令。

  3.遷:調動改派。一般情況下,“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降等。

  如范曄《後漢書·張衡傳》: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又如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史記·太史公自序》

  4.累遷:表示多次調動。如范曄《後漢書·趙諮傳》:累遷敦煌太守。

  5.放:京官調任地方官。如梁啟超《譚嗣同》: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如范曄《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7.補:補任空缺官職。

  如①《漢書·蕭望之傳》:遷補太守卒史,舉賢良為大司農丞。②《漢書·蕭望之傳》: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③《漢書·王尊傳》: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

  8.蔭補:靠先人的業績補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書?李德裕傳》:以蔭補校書郎。②《梅聖俞詩集序》:予友梅聖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詞語。

  1.拜:按一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於升任高官。

  如①《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拜亮為丞相。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③《史記·淮陰後列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④《指南錄後序》:於是辭相印不拜。

  2.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晉爵”。

  3.加:加封,即在原來官銜上增加某種榮銜,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權。

  如《宋史·辛棄疾傳》: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祕閣修撰。

  4.超遷:越級升遷。

  如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5.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官職。

  如①《南史·何遠傳》:武帝聞其能,擢為宣城太守。②《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啟超《譚嗣同》:奏對稱旨,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

  7.陟:提升官職。如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8.升:提升。如梁啟超《譚嗣同》:旋升寧夏道。

  9.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如①《漢書·趙充國傳》:拔之為後將軍。②《文選·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傳》:提獎後輩,以名行為先。

  四、表“貶官、免官”的詞語。

  1.貶:①降低官職,降級。②降職並外放。如①《三國志·諸葛亮傳》: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書·柳宗元傳》:貶邵州剌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③《舊唐書·劉禹錫傳》:貶連州刺史。

  2.竄:放逐、貶官。如韓愈《進學解》:暫為御使,遂竄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啟超《譚嗣同傳》:既而胡即放寧夏道。

  4.謫:降職,封建時代把高階官吏降職並調到邊遠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5.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師序》:過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遷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轉:降職。如《新唐書·裴延齡傳》: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

  ***張***滂等官。

  7.出:離開京城外調,一般指貶官***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有時也指平調。如①《晉書卷二十八》:韋仁約彈右僕射褚遂良出為同州刺史。②《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何間相。③《晉書卷二十八》:遷侍中,以出為徵虜將軍。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後漢書·明帝紀》: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

  9.黜、絀:廢掉官職。如①《國語·晉語一》:***晉獻***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②《司馬遷〈屈原列傳〉》:屈平既絀。③高啟《書博雞者事》: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罷免官職。如《史記·呂后本紀》:王陵遂病免歸。

  11.奪:削去,罷免。如高啟《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五、表“辭官”的詞語。

  1.告老:官員年老辭職。如蔡邕《陳太丘碑文》:時年已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

  2.解官:辭去官職。如《宋史·包拯傳》: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

  3.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老。如《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

  4.乞身:古時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如《後漢書·李通傳》:時天下略定,通思欲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如①《後漢書·王龔傳》: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②《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

  6.移病: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如《漢書·疏廣傳》:即日父子俱移病,滿三月賜告。

  7.謝病:託病引退或謝絕賓客。如《戰國策·秦策三》:應候因謝病,請歸相印。

  8.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如《新唐書·白居易傳》:以刑部尚書致仕。

  六、表“兼職、代理”的詞語。

  1.假:臨時的、代理的。如①《史記·項羽本紀》: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②《漢書·蘇武傳》: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2.兼:兼任,同時監管。如①《宋史·李綱傳》:積官至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②《舊五代史·甘荷餘傳》:未幾,移鎮青州,就加兼中書令。

  3.領:兼任***較為低階的官職***。如①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鄶州。②《南史·虞願傳》:遷中書郎,領東觀祭酒。

  4.判:高位兼任低職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如《宋史·韓琦傳》:除鎮安武勝軍節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5.權:暫時代理官職。如①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韓愈吏部權京兆。②《宋史·李綱傳》:積官至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③《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以京官權知,三年一易。

  6.攝:暫代官職。如《新唐書·杜如晦傳》:俄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

  7.署:暫任、代理官職。如《三國志·諸葛亮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8.守:代理官職。如《三國志·王修傳》: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為主簿,守高密令。

  9.行:代理官職。如①《三國志·武帝紀》:太祖行奮武將軍。②《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七、與“官員任職相關”的詞語。

  1.知:主持。如①《宋史·黃庭堅傳》:知舒州。②《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產其將知政矣。

  2.典:主持;主管。如《書·堯典》:命汝典樂。《三國志·吳儀傳》:專典機密。

  3.主:主持,掌管。如①《世說新語·政事》:有劫賊殺財主,主者捕之。②方苞《獄中雜記》:主縛者亦然,不如何欲,縛時既先折筋骨。

  4.視事:官吏到職開始工作;在任。如范曄《後漢書·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

  5.下車:新官到任

  如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後漢書·張衡傳》

  6.坐:因犯……罪或錯誤。如《漢書》:群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

  7.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新唐書·魏微傳》: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

  8.秩滿:官吏任期屆滿。前後所居官,未嘗至秩滿,裁朞月,便自求解退。《南史·虞寄傳》

  其年秩滿,解尹,加散騎常侍,將軍、尚書竝如故。《陳書·袁樞傳》

  9.行部:巡行部屬***漢制,刺史常於八月巡視部署,考察刑政,稱為行部。***漢,郭伋字細侯,茂陵人,為幷州守。素結恩德。後行部至西河。

  預備知識: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餘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6***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

  【舉、闢】舉:舉薦;闢:招用,如:“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范曄《後漢書》***

  【徵】君徵召臣。如“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范曄《後漢書》***

  【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後序》中的“於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擢】提升官職,如《戰國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陟】提升,提拔,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升】提升,如“旋升寧夏道。”***梁啟超《譚嗣同》***

  【假】臨時充當使臣屬吏。

  【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

  【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謫”就是貶官。

  【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貶】降職並外放,與“謫”相近,如“ 貶連州刺史。”***《舊唐書》***

  【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革、削、免、罷、廢、奪】革職、罷職或停職。如“ 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高啟《書博雞者事》***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

  【轉】遷職調任,無所謂升降,如“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范曄《後漢書》***

  【徙】改任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如“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范曄《後漢書》***

  【調】調動、調遷,如“調為隴西都府。”***班固《漢書》***

  【遷】調動改派。一般情況下,“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如“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范曄《後漢書》***,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琵琶行》***

  【放】京官調任地方官,如“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梁啟超《譚嗣同》***

  【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為河間相。”***范曄《後漢書》***

  古代常見的官職一覽表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馬 司空 司寇 職方

  太師 太傅 大保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國 庶長 令尹 柱國 公主 駙馬 三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僕 廷尉 宗正 少府

  將軍 洗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議郎 令史

  尚書 六曹 合閣 僕射 侍中 內史 刺史 州牧 別駕

  主薄 郡守 太守 長史 從事 督郵 縣令 縣尉 三老

  亭長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臺 都督 錄事 護軍 可汗

  六部 三館 學士 總管 元帥 留守 判官 巡檢 提刑

  提轄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內閣 廠衛 太監 都司

  知府 親王 總督 巡撫 監司 州判 知縣 提督 總兵

  參將 散官 流內 流外 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臺

  大司馬 郎中令 大司農 大將軍 執金吾 中郎將

  尚書省 尚書令 結事中 京兆尹 左馮翊 右扶風

  關內侯 中書省 中書令 門下省 祕書省 樞密使

  員外郎 著作郎 國子監 節度使 招討使 都點檢

  觀察使 按察使 衍聖公 大學士 宣政院 集賢院

  軍機處 翰林院 欽天監 內務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稅務司 資政院 諮議局 國務院 樞密院

  三閭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隸校尉 將作大匠 諫議大夫

  光祿大夫 繡衣直指 監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參知政事

  翰林學士 中書舍人 都指揮使 欽差大臣 牛錄額真

  參贊大臣 總稅務司 海軍衙門

  典農中郎將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古代漢字的寫法是怎樣的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是什麼
相關知識
古代官職升遷任免的詞語是什麼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是什麼
中國古代最厲害兵器譜前十名是什麼
現代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我們的少年時代易烊千璽佩戴的手錶是什麼牌子的
格桑花的花語是什麼代表的意思
累葉升麻的花語是什麼
玫瑰代表的花語是什麼
鑑別古箏玳瑁指甲真偽的方法是什麼
代表死亡的花語是什麼花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