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為什麼要棄文從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李時珍祖父是草藥醫生,父親李言聞是當時名醫,曾任太醫院例目。當時民間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苦,其父不願李時珍再學醫藥。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但是最後?

  稍微讀了點書的人,大多知道大作家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卻未必知道李時珍在從醫之前也經過了一番艱苦的思想鬥爭。只不過他不是棄醫從文,恰恰相反,他是棄文從醫。

  李時珍之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尤其是醫學史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寫出了一本著名的醫書——《本草綱目》,這本書給後來的從醫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被外國人稱為是“東方藥學巨典”、“中國的百科全書”。

  其實李時珍一開始並沒把從醫當成自己的理想。李時珍的父親與爺爺都是相當不錯的醫生,他們都希望自己家裡出一個讀書人,希望有一個人能夠通過科舉考試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不再行醫。可是這個希望一再地落空,最後他們都把希望寄託在李時珍身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李時珍只考中秀才,之後每次都以落榜告終。

  據記載,李時珍考中秀才後還參加過三次鄉試。第一次參加鄉試是在他17歲那年,地點在武昌。因為患有眼病,加之緊張,可能複習也不到位,三場考試過後,最終他名落孫山。

  落榜後的李時珍讀書更加刻苦,不久他娶了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吳氏為妻,妻子並未反對他考取功名,還經常鼓勵他。公元1537年李時珍第二次參加了在武昌舉行的鄉試,這一次,他再次榜上無名。

  要不要再考呢?這時的李時珍有些猶豫,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然而父親李言聞卻極力主張並支援兒子繼續考下去。為了不辜負父母的希望,李時珍決定再考一次。這時的李時珍不但體弱多病,而且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幸好妻子吳氏悉心照顧,才幫他慢慢地緩解了壓力。

  3年後的秋天,他第三次來到武昌參加鄉試,再次失敗。從此,李時珍對科舉考試失去了興趣,甚至對此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也是從這時候起,他暗下決心,不再參加鄉試,跟隨父親學醫。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即便是成功人士也不例外。當自己在人生遭遇了重大創傷的時候,需要的是勇敢地去面對,並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地投入到新的生活當中去。

  人物故事

  1、一天,李時珍的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王廣和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說:“快停下來,棺材裡的人還有救啊!”眾人聽了,面面相覷,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開棺驚動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嗎?可萬一……王廣和當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於是便反覆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一試。王廣和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紮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竟然醒了,於是,人群歡動。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而陷入假死。於是人們都傳言王廣和一根銀針,救活了兩條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這就是王廣和一針救兩命的故事。

  2.還有傳言李時珍“活人斷其死”的故事。傳說李時珍在以一根針救活母子兩人後,許多人都想見一見這位神醫。一天,有家藥店老闆的兒子正在櫃檯上大吃大喝,聽說了之後,也想去看看熱鬧。他費了好大力氣終於擠到李時珍面前,問道:“先生,你看我有什麼病嗎?”李時珍見此人氣色不好,趕忙給他診脈,過後,十分惋惜地說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紀輕輕,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吧,免得家裡人到處找。”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闆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後來在眾人的勸說下,方才氣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由此,人們更是驚歎李時珍的神奇醫術了。

語文成人高考試題
洛陽黛眉山導遊詞
相關知識
李時珍為什麼要棄文從醫
大暑時節為什麼要吃羊肉好處
彈古箏的時候為什麼要帶指甲
臘八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硬拉的時候為什麼要正反握
立春時節為什麼要踢蹴鞠
立春時節為什麼要塑土牛
立春時節為什麼要吃春餅
小暑時節為什麼要吃藕
驚蟄時節為什麼要祭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