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養生拳法與申遺之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太極拳的養生拳法與申遺之路。

  養生拳法

  養生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

  練養生太極拳有療疾健身、修身養性、健美益智,開悟智慧、激發潛能、技擊防衛,達到維持健康、提升氣質、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養生太極拳內外兼修。內練意氣勁力,運太極陰陽;外練拳勢招式,顯氣勢神態。通俗說法:形體力量和精神氣質同時鍛鍊。

  養生太極拳練身、心、意三家,合精、氣、神三元的太極修煉功法。符合中西醫學科學原理,具有神奇的療疾健身、修性養生功效。

  養生太極拳的功法特點

  養生太極拳理精法密,練形、意、鬆、息、氣、勁、神,由淺入深,逐階進修,層次修煉,真修實證。按層次功階進修,功夫深淺,各有功效。練一式得一式,練成一階進一階。進門學習,學一式練一式,學練結合,以練為主,以迅速顯效。

  養生太極拳練拳練氣和靜功練氣,動靜相修,得氣快、顯效迅速。功法有聚氣養氣——練丹田氣,意氣升降——氣通任督,升降開合——行氣通經。這是療疾健身和功夫性鍛鍊的太極修煉基礎功夫。

  意氣合力

  養生太極拳,練拳、鬆、息、氣合一意,練到意力足,氣力自生。氣力用於內以運氣血,是為陰陽自和之能力——療疾健身的功力。氣力用於外以運身手,是為拳勢招式之勁力——技擊應用的功力。

  簡化拳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推行的簡易太極拳套路。為了便於在廣大群眾中推廣太極拳,1956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刪去繁難和重複的動作,選取24式,編成“簡化太極拳”。20多年來﹐簡化太極拳已盛行於國內外,深受人們喜愛。《簡化太極拳》的掛圖和書籍出版了數百萬冊***張***。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 140多處太極拳輔導站,舉辦過 800多期太極拳訓練班﹐參加活動者達 4萬人次以上,這些輔導站傳授的主要是簡化太極拳。

  為了滿足群眾練拳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在1979年又在楊式太極拳基礎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極拳之長,編成“48式簡化太極拳”。

  申遺之路

  2006年

  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8月

  國家確定太極拳為申報專案,太極拳開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9月

  太極拳完成申報,與中國的其他專案共計35項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因全世界僅申報115項,中國申報專案相對較多,聯合國評委指出:包括太極拳、少林功夫、京劇、中醫鍼灸、皮影戲、珠算等在內的12個專案,定義上需要修改。太極拳遺憾地與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擦肩而過。

  2009年

  2009年9月,教科文組織再次限制申報數目,中國最後確定申報了京劇和中醫鍼灸,太極拳被擱置。[4]

  2011年

  2011年,中國申報了皮影戲,太極拳沒有入圍。[4]

  2013年

  中國申報了珠算,太極拳再次被擱置。[2]

  2014年

  2014年,太極拳的申報文字、視訊沒能在申報工作截止日期之前提交,第五次宣告失敗。

陳氏太極拳的歷史與考證
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相關知識
太極養生拳法與申遺之路
春季太極養生拳介紹
太極養生八法
太極拳養生拳法
按自身血型選對太極養生法
太極養生之太極拳六大招式
太極養生之十三式太極拳招式
陳氏太極養生功的功法特點
淺談太極養生與修煉
太極養生練拳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