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架裡找鬆沉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鬆沉、虛實轉換、腰胯帶動四肢、勁道,在拳架裡較為重要。欲要腰胯帶動四肢,先要虛實轉換:欲要虛實轉換.先要鬆沉到位。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有位前輩說:鬆沉是太極拳的入門功夫。這是實話。有位老練家說:鬆而不沉,不是真鬆。此話不假。你說肩鬆了,但肩胛骨沉不下來,還是假鬆哦!肩沉了自然能墜肘,肩沉了自然能虛領頂勁。如果鬆沉功夫沒有入門而去追求什麼神意氣.不覺得有點玄嗎?鬆沉是體現用重量來打拳而不是用力量來打拳的太極拳內涵。有些人練的“摟膝拗步”拳式.一手往外撥***摟膝***,另一手著意伸出往前推掌,這是用本身拙力來打拳,體現的是力量而不是鬆沉的重量。沉到哪裡呢?沉到實腿腳底。為什麼沉到實腿腳底呢?一是落地生根不倒翁,二是借用地面反坐彈力成為勁道的源泉。沒有沉到腳底地面的反坐彈力和鬆彈自如的手臂乃至肢體.何來八勁之首的擁勁?

  拳勢的鬆沉有什麼技術要求呢?就是在立身中正和心靜體鬆的拳勢去做含胸拔背,鬆肩墜肘、虛領頂勁、鬆腰塌胯、氣沉丹田、尾間下墜、開胯圓襠、鬆膝舒踝,腳底吸地。如果只有鬆腰塌胯、氣沉丹田、尾間下墜.開胯圓襠、鬆膝舒踝.腳底吸地而沒有含胸拔背、鬆肩墜肘、虛領頂勁.那是上下不相隨.所練的鬆沉是沒有完全到位。如果只有含胸拔背、鬆肩墜肘、虛領頂勁、鬆腰塌胯、尾間下墜、開胯圓襠、鬆膝舒踝.腳底吸地而沒有氣沉丹田,那是內外不相合,所練的鬆沉也是沒有完全到位。要想把鬆沉功夫練得紮實,就得練習站樁功、鬆腰功、鬆胯功、鬆肩功、鬆胸功、吐納功。



 

  楊家太極拳的沉提練法告訴我們,實腳能較好地鬆沉,虛腳自然能輕靈。手怎樣輕靈啊?把沉藏起來就變輕了。怎樣把沉藏起來呢?比如拳式“攬雀尾”的“按”勢,兩手的肘往下墜.兩掌的手指往上鬆,這樣練法就把沉藏起來了。推手時兩掌的勞宮穴輕觸對方的手臂,這時的勞宮穴是肘往下墜和手指往上鬆的交接點.幾乎沒有勁力放在對方的手臂.意念像創口貼黏在對方的手臂.這樣就是沉中有輕,得機得勢就可隨時發放。把沉重藏起來的輕是隱,探、誘對方也;雷霆萬鈞的整勁發放是現,把藏起來的沉重送給對方。

  實腳沉穩了.虛腳才能較好地虛。有些人行拳盤架時.虛腳落地較快較重,俗稱”搶步砸腳”,主要原因就是實腳不夠沉穩,不曉沉提之法.所以搶步不由自主,砸腳也不由自主了。一句話,是鬆沉的功夫不行.無奈虛實轉換,力不從心。身手的虛實也一樣.有了鬆沉才能較好地進行虛實轉換。這樣才能使腰胯帶動四肢行拳,倘若沒有鬆沉,想實而實不夠.想虛而虛不來.怎能使腰胯帶動四肢行拳?

  怎樣體現腰胯帶動四肢呢?就是用腰胯的鬆沉之勢帶動拳、掌、腳往左右、前、上下方向鬆出去和往左右、後、上下方向鬆回來.是被動性練拳,受腰胯帶領引動的。這是“一舉手一投足皆是太極”的內涵之一。拳、掌、腳脫離腰胯而動的,是主動性練拳.不符合太極拳內涵的技術要求。

  比如拳式“高探馬”的練法是這樣的:1.承上一式單鞭掌,扣左胯,左腳胯根內收沉下,身體向左轉,帶動身後右腳掌、腳跟離地而起.還同時帶動右勾手變掌往前畫弧於胸前。2、通過鬆腰、垂臀.帶動身後右腳上前小半步。3、右腳由虛逐漸變實.同時左腳由實逐漸變虛。變為左虛步型。4、虛領頂勁、鬆腰塌胯、尾間下墜,身勢下沉.右掌順勢沉肩墜肘.向前放鬆伸出去,左掌亦順著沉勢鬆肩垂肘.向後放鬆收回至左身軟肋的旁邊。

  如果勁道不對.拳架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不管練什麼拳架,只要沒練出勁道,就可以看為空架子。根據拳勢動作的不同,又細分為棚、捋、擠、按、採、捌、肘、靠、粘、沾、化、引、拿、發、接、抖、崩等其他勁.這就是勁道,但本質都是鬆沉勁。拳式“斜飛勢”和“野馬分鬃”,外形架勢相似.但勁道不同。拳勢的勁道練錯了,在拆招和推手時的化發效果就會較差。

  有了“鬆沉””虛實轉換””腰胯帶動四肢”“勁道”,就能自然地追求“勻”和”連”,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在網上視訊看到太極拳名家鄭曼青盤架的珍貴鏡頭,他老人家從起勢到收勢,拳式有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無缺陷、無凹凸、無斷續、完整一氣,一舉動周身輕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內觀神意氣,外看筋骨皮,氣勢、神韻俱佳。

  有些太極拳愛好者在盤架時,上個拳式還沒鬆沉到腳跟,下個拳式就稀裡糊塗地相連了,以為是流水行雲、連綿不斷地盤架。啥樣叫“稀裡糊塗”?指不通曉拳式的體用之法、不明白太極拳內涵的狀態。如此體操化或舞蹈化的式式相連,是不符合太極拳行拳運功要求的式式相連。鬆沉到腳底的地面反坐彈力是太極拳動作的源動力,是藉助人體的下沉力和上提力,通過以兩腳為根的全身虛實變化.運化出具有太極內涵的動作。也有人對內動外微動的拳架定式看作是停頓、勁斷、僵滯的拳式,這可能是錯覺吧!殊不知這種內動外微動的拳式正處於化勁、發勁、蓄勁的狀態,是忽隱忽現的連貫變化。

  比如在小成階段的”摟膝拗步…’搬攔捶”定式,你再細點觀察就會看出鬆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塌胯、氣沉丹田的變化動作和精神貫注,始終保持一股似水似風似雲之勢。怎麼看出人家或感覺自己盤架的定式是停頓、勁斷、僵滯的拳式呢?比如在小成階段的“左摟膝拗步”“搬攔捶”定式.“鬆肩墜肘”會使右手的肩胛骨、肘尖下沉一點,“含胸拔背”會使胸膛、腰背稍有圓弧形的變化,“鬆腰塌胯”會使尾間下墜一點.“氣沉丹田”會使帶脈微微向外鼓脹,能明顯看出身勢下沉和眼神的跟蹤***不要太刻意***.定式將盡時有一股似水似風似雲之勢。如果人家或自己肢體和眼神沒有以上的相應變化.定式將盡時又沒有一股似水似風似雲之勢.那麼這樣的定式就可以看作是停頓、勁斷、僵滯的拳式了。如果沒有“鬆沉”、“虛實轉換”、”腰胯帶動四肢”、“勁道”的“勻”和“連”.那就是太極操.或是花拳繡腿了。沒有太極拳內涵的“勻”和“連”,有何實際意義?太極拳練拳.首在認識,認識對路,惟練而已。

  總而言之,從“鬆沉…。虛實轉換”“腰胯帶動四肢”“勁道”這四點來看.就知道拳架功夫的大概層次和質量了。
 

體驗太極拳內在感覺的訣竅
太極拳之胯功練法怎樣掌握練習
相關知識
太極拳架裡找鬆沉
太極拳如何練鬆沉勁
太極拳如何練鬆沉勁
楊氏太極拳架的學練階段
陳氏太極拳周身放鬆的要領
練太極拳周身放鬆
習練吳式太極拳如何放鬆
練太極拳膝蓋放鬆的三個狀態
太極拳實戰中鬆與靜的變化特點
太極拳架與練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