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理論家蕭友梅生平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蕭友梅,字思鶴,又字雪明,是中國現代音樂史上開基創業的一代宗師、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者;為中國音樂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蕭友梅簡介

  1884年,蕭友梅出生於廣東的香山,父親是前清的秀才,五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移居到了澳門。在陳子褒創辦的灌根草堂中學習。孫中山也是廣東香山人,孫家和蕭家原是相熟的世家,所以孫中山和蕭友梅從小就相熟,後來還是同盟會的革命同志,也算是緣分匪淺。之後蕭友梅還到了時敏學堂學習,之後作為該校的第一批畢業生,隨著校長去了日本留學。

  蕭友梅先是在東京帝國大學教育系學習,在1904年的時候在東京音樂學院開始學習音樂。次年,孫中山等人成立了同盟會,一年後經過孫中山的介紹,蕭友梅也加入了同盟會。1912,蕭友梅被公派到德國的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迴歸後,受聘到北大任教。

  之後蕭友梅多年本作,為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1922年全國實行新學制的時候,規定音樂為小學的必修課。後遵從楊銓獻身的遺囑,蕭友梅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專業高澄音樂學府,是為國立音樂袁,也就是現在的上海音樂學院了。抗戰爆發之後,音樂學院的新校舍遭到了敵軍的轟炸,但是教學卻從未停止。後來蕭友梅因為積勞成疾,而且早年患有肺結核,所以病機交加,在上海的體仁醫院去世嗎,終年五十六歲,這就是蕭友梅簡介。

  蕭友梅軼事

  蕭友梅先生一生都立志於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關於蕭友梅軼事,也都是和音樂有關。也有人曾傳下過蕭友梅在辦學期間的一個“三顧茅廬”的故事。

  這個蕭友梅軼事就是蕭友梅先生為創力、海國立音樂院,提高我國鋼琴演奏教學水平而三次聘請國際上著名的鋼琴家鮑里斯·查哈羅夫的故事了。鮑里斯·查哈羅夫曾經在俄國的在聖彼得堡音樂院當了七年的音樂教授,之後後隨妻子,著名小提琴家西西里·漢遜到世界各地去巡迴演出。到了日本之後,夫妻二人鬧離婚,於是鮑里斯就來到了中國。對於自己的去向,鮑里斯一時未定。蕭友梅先生知道了這個訊息之後馬上就親自登門拜見,準備聘請鮑里斯。鮑里斯卻嘲諷說,貴國能彈奏小奏鳴曲的都算出類拔萃了,我實在是難以為師的。

  面對當時中國的音樂水平,鮑里斯的拒絕可以說是意料中的事,但是但蕭友梅並不因此而放棄和失望,抱著對中國音樂事業堅定的信念,他又第二次去登門求賢。這次蕭友梅向鮑里斯全面闡述他的辦學決心,還講了許多中國古代先賢的音樂成就,但是鮑里斯還是不為之而動。

  蕭先生兩次沒能聘到高師並不因此而失望,最後“三顧茅廬”終於請鮑里斯出山,並答應他作為特約教授,每月付其四百元的月薪,而一般音樂教授的月薪只有二百元。鮑里斯這才應聘成為國立音樂院的教授。

  蕭友梅個人著作

  蕭友梅編寫的音樂教材:有1924年的“風琴教科書”、1925年“鋼琴教科書”、1927年的“小提琴教科書”等,著有“中西音樂的比較研究”、“古今中西音樂概說”和“中國曆代音樂概略”等學術論著,還創作了“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等作品。

  蕭友梅在音樂創作和音樂學方面也有顯著成績,音樂作品主要有絃樂四重奏《小夜曲》***1916,為中國第一部重奏作品***,鋼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問》、《五四紀念愛國歌》等100多首聲樂作品,音樂學著作主要有《和聲學》、《普通樂學》、《中西音樂的比較研究》、《古今中西音階概說》、《中國曆代音樂沿革概略》等。

  據天津大學網站證實:原創於1935年,為紀念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的建校40週年而譜寫的北洋大學校歌,也是由其完成。此校歌由天津大學繼承,演唱至今。其中“不從紙上呈空談, 要實地把中華改造”的歌詞,振奮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蕭友梅還憑藉自己淵博的學識和藝術才華,編撰了一大批音樂教材、論著,並創作有多種體裁的音樂作品。1920年出版了《樂學研究法》,1920-1921年出版了《和聲學綱要》,1924一1925年出版了《初級中學樂理教科書》***六冊***,1925年出版了《鋼琴教科書》、《風琴教科書》,1927年出版了《小提琴教科書》,1928年出版了《普通樂學》與講義《近世音樂史綱》。20年代初,他陸續創作了一些配有鋼琴伴奏譜的藝術歌曲,大都被收錄在商務印書館1922年出版的《今樂初集》、1923年出版的《新歌初集》和1924一1925年出版的《歌集》1一3冊中,這些都是我國早期藝術歌曲的代表作和最早出版的作曲家的個人專集。他的創作,以反映青年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心靈感受居多,如《中華好》、《南飛之雁語》、《新雪》、《登高》、《星空》、《楊花》等。有的作品則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如《五四愛國紀念歌》、《國民革命歌》、《國難歌》、《從軍歌》,悼念黃興、蔡鍔的《哀悼引》,悼念孫中山的《總理奉安哀辭》等等。他在深研西洋樂理的同時,對中國的傳統音樂也很重視,主張“古今中外的音樂都要學習”,“音樂的骨幹是一民族的民族性”。他曾譜寫了大型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大提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曲》等,雖不盡完善,卻也不難看出音樂家於此所傾注的心力。


安徽大學碩士論文模板
世界十大好的挖掘機排行榜
相關知識
中國音樂理論家蕭友梅生平簡介
中國近代武術家孫祿堂生平簡介
中國近代散文家朱自清生平簡介
中國近代哲學家熊十力生平簡介
中國近代政治家朱執信生平簡介
中國近代革命家周逸群生平簡介
中國現代數學家熊慶來生平簡介
中國維摩禪祖師傅大士生平簡介
文學評論家吳宓的生平簡介
南宋理學家朱熹的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