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治家羅蘭夫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娘姓菲力普***Phlipon***。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吉倫特黨領導人之一。她的丈夫讓-馬利·羅蘭也是吉倫特黨的領導人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人物簡介

  羅蘭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吉倫特黨領導人之一。她的丈夫羅蘭***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倫特黨的領導人之一。羅蘭夫人於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賓派送上斷頭臺。臨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為後人所熟知的名言:

  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羅蘭夫人被捕背景

  法國大革命進入了1793年,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瘋狂而盲目地向前飛奔。試圖拉住韁繩將它制服的吉倫特派,不斷地抽鞭催它跑得更快的雅各賓派,二者的對立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鬥爭的結果是吉倫特派的全面崩潰,5月31日,武裝市民衝擊國民公會,雅各賓派挾民眾之威通過決議,盡數驅逐吉倫特派議員並在全城搜捕政敵。羅蘭夫人的被捕,就是在這一天的深夜。

  無冕女王

  羅蘭夫人既不是議員,也從未擔任過任何公職,但巴黎政界送給她的頭銜是“吉倫特的無冕女王”。這個39歲的女子擁有不平凡的容貌和風韻,更擁有不平凡的頭腦和文采,為她傾倒的不僅是自己的丈夫、吉倫特派領袖之一羅蘭,還包括幾乎所有的吉倫特派政治家。她的沙龍是吉倫特派最主要的聚會場所,她的意見左右了吉倫特派的政治走向,而以羅蘭名義發出的各種政綱和法令,幾乎無不出自她的手筆。雅各賓派恨之如骨的心理很可以理解,不可思議的是,當天她並非沒有逃過追捕的機會,事實上,包括丈夫羅蘭在內的大部分吉倫特領袖都已經躲藏起來,藏匿場所有很多還是羅蘭夫人幫著張羅的,而她本人卻回到家中上床休息,直到警察拿著逮捕令找上門來。

  羅蘭夫人自投羅網

  為什麼羅蘭夫人要自投羅網?同時代人包括羅蘭夫人自己留下的文字都告訴我們,這個女子抱定了為自己行將破滅的理想殉死的決心。這個悲壯而浪漫的結局,感動了後世無數的歷史家和政治家,從米什萊、布萊爾到克魯泡特金、譚嗣同的死,或可看作羅蘭夫人風骨的延續。但在19世紀末期,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得幾封大革命時期的書信重見天日,這些書信,是羅蘭夫人被捕後在獄中寫下的,它們徹底改變了這個死亡故事的色彩。

  婚戀悖論

  故事要從羅蘭夫人的少女時代說起。這個出身於巴黎雕刻匠家庭的女孩--當時的名字叫做瑪儂,從小表現出罕見的天賦,父母親也刻意培養,到了十六七歲的時候,才女的名聲已經傳遍開來。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上帝賜給瑪儂一個充滿智慧的頭腦的同時,也賜給她一個充滿慾望的肉體。早熟的女孩常常在夜半感受到難以遏制的衝動,但她的頭腦告訴她:除了婚姻,一切肉體的歡悅都是罪惡。少女瑪儂為了戰勝自己不聽使喚的肉體,有時候徹夜站在冰涼的石板地上,或者用抹上炭灰的麵包做早餐,當作對自己的懲罰。為了贏得這場艱難的抗爭,瑪儂強迫自己更深地埋沒在書本里,並且拒絕接近所有年齡相仿的男性--他們會喚醒她壓制在肉體深處的慾望。瑪儂最終和比她年長20歲的羅蘭結婚,不僅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教養和趣味,也因為羅蘭的年齡讓她安心,她可以用一種與父輩相處的心態,建立起靠著精神紐帶來維繫的夫妻關係。

  但是,大革命改變了一切。置身革命的漩渦之中,羅蘭夫人的才華和手腕日漸展現,吸引了眾多的政治家們,當然他們差不多都是男性。1791年,一個風華正茂儀態優雅的男子、吉倫特派政治家博佐,出現在羅蘭家的客廳--對於羅蘭夫人,沉睡了多少年的情慾在這一刻甦醒。她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博佐,博佐也以同樣熱烈的愛情回報。雖然他們的靈魂已經互相屬於對方,他們的肉體卻無法結合。一個女性的最高美德,是謙讓、容忍、服從,還有純潔和忠貞,羅蘭夫人的理性讓她無法放棄對完美人格的追求。表面上,她仍然克盡一個妻子的操守和義務,內心卻已經痛苦不堪。她甚至向丈夫坦白了一切,希望他至少能諒解這樣一份柏拉圖式的戀愛,但令她失望的是,丈夫的心胸遠沒有她想象的那樣寬廣,羅蘭完全被醋意和怨憤所壓倒。而就在家庭陷入危機的同時,羅蘭夫婦的政治生命也陷入了危機--某種意義上,這是羅蘭夫人求之不得的機會。

  前面提到的羅蘭夫人被重新發現的祕密書信,收信人就是逃離巴黎的博佐。逮捕時,羅蘭夫人束手就擒,在獄中也屢次放棄了越獄的機會,她刻意選擇死亡這個結局的理由,在信中說得非常明白:“如果他們***雅各賓派***審訊我,我會用一切手段來維護丈夫的聲譽,這是我對他的悲痛的補償。但是對於你--當我在這裡孤身一人時,和我一起的只有你。我的被捕,讓我能夠將自己作為犧牲奉獻給丈夫,同時與我所愛的人結合。多虧了劊子手們,讓我的義務和我的愛情能夠並行不悖。”“鎖鏈是一件多麼可愛的東西,它讓我能夠用我的整個身心來愛你,每時每刻地想念你……”

  人物遺言

  羅蘭夫人最後的遺言今天已經傳遍世界:“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原文,梁啟超《近世第一女傑羅蘭夫人傳》譯文。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亦有提及。***

  羅蘭夫人臨死前說過:“如果知道我死了,丈夫也一定活不下去的。”4天后,遠離巴黎的一片樹林裡,發現了一具老人的屍體,他是把柺杖插進胸口自殺的,他就是逃亡中的羅蘭。不僅僅是羅蘭,半年後,博佐的屍體在波爾多地區的深山裡被發現,同樣是自殺,死去了很久,早已被野狗撕咬得面目全非。

去重慶旅遊的簡單方法
法國菜有什麼歷史文化
相關知識
法國政治家羅蘭夫人
戰國時期政治家公孫衍簡介
三國著名政治家陳群生平簡介
中國近代政治家朱執信生平簡介
三國曹魏政治家司馬懿生平簡介
有關政治家的勵志故事
有關中國政治制度論文
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的故事
法院政治處實習日記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