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各個民族對茶都有自己的見解,以至於形成互不相同的茶文化。畲族茶文化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見縫插針廣種茶

  畲民大多集聚在山腰地帶,雖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但盡佔有的可耕田地卻都是從陡峭的山坡上千辛萬苦通過認真修築梯級而獲得的,修築的梯級園地土壤腐殖質豐富,十分適宜茶樹種植。同時這裡綠樹成蔭,終年雲霧繚繞,孕育了茶葉優異的自然品質,因而自唐永泰以來,畲族太祖雷進裕等人先後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徙這裡後,不管是單家獨戶還是小聚居,他們都在自築梯級園地上見縫插針種植茶樹,從而留下了“畲山無園不種茶”、“園裡無茶不成寮***屋***,山上無茶不成村”等畲諺。

  二、以茶冠名命地名

  筆者曾對1990年編輯的《景寧畲族自治縣地名志》進行研究,並實地作了一些調查,結果發現本縣所轄地域從政區地名到名勝古蹟、從人工建築到地理實體均有用茶命名的茶地名。這些不同或相同的茶地名,有的代表行政區域,如本縣不僅有多處同名同字的茶園村,還有茶園鄉,在人民公社化時代還設有茶園管理區。

  三、鄉俗濃重飲茶習

  茶是畲族人民必備的飲料,用茶敬老待客是畲家的傳統習俗。每年逢清明採茶時節,畲家的媳婦必親自採制幾斤絕對上等的名茶,並加以密封貯藏,每到大年初一娌妯們就爭先邀請爹姆及親戚叔嫂到自家敬品一杯“春節茶”,她們不僅在採製名茶時就十分考究,在沏泡時也十分注重技巧,煮茶的用水必取村中最為淨潔的山泉,煮沸的開水必稍擱片刻再行沏泡,茶具必選用半透明縷空細花的薄胎瓷碗,沖泡時必先以小量開水潤溼茶葉,然後泡至七分滿淺。

  四、茶與畲族生活

  畲族人民不僅有獨特的二碗茶茶俗,他們更是把茶跟婚俗連在了一起。在媒婆去畲族姑娘家提親時,媒婆必須帶上一包上好的茶葉,俗稱問茶。女方如果同意的話,就收下茶葉,反之則把茶葉原封不動的請媒婆帶回;男方去女方問聘時,男方不能直接問多少錢,而要問幾兩茶,俗稱問茶錢;毛頭阿郎第一次到姑娘家作客時,要帶上一個茶罐,罐中放上雞蛋和茶葉,如果毛頭阿郎吃到了姑娘做的糖吞茶蛋,則次年開春可來迎娶。

  五、古老動人茶傳說

  畲族人民的生活離不開茶,畲族人民的文學也離不開茶,在豐富的畲族文學作品中,故事傳說便是最精彩的一種。在畲鄉景寧,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古老動人的茶傳說,相傳唐永泰年間,有一天在四川峨眉山勤修苦練了50年的老瘩和尚雲遊經過此地,他獲悉南泉水的甘寒清冽,擬品嚐一番,便奔赴泉源,卻因長途跋涉勞累過度而昏迷倒下。

  多虧上山拾柴的雷太祖看見,用山泉救活了和尚,並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寮裡休養,老瘩和尚由於吸飲了南泉水,身體日見健壯,他見這裡雲霧繚繞,是個建寺坐禪的好地方,於是化緣建寺山中,為報救命之恩,他在寺院周圍播下了從峨眉山帶來的茶籽,並精心用南泉水澆灌,以收取茶葉酬謝恩人。

  六、雅俗共賞茶詩文

  散見於各種史料中的茶記載、茶詩文是畲族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茶記載記事詳實,茶詩文讚賞得當,讀來清新雋永。據《景寧畲族自治縣誌》記載,畲家創制的惠明茶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就被列為貢品,有《處州府志》記載為證,“入京馬上爭矜貴、黃封紅裹呈楓宸”,詩句描敘了當時入京進貢非凡場面。

  畲族與茶文化的關係

  畲族是56個民族之一,在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畲族人口不足百萬。畲族在古代又被稱為“蠻獠”、“峒蠻”。畲民又自稱為“山哈”。“哈”乃客人之意,即認為是外地遷來的。漢人稱他們為“畲”乃火種之意,即他們在農耕方面曾有過刀耕火種的年代 。據文獻記載,約在公元七世紀初隋唐之際,畲族人民就陸續遷移到閩、粵、贛交界地區繁衍生息。大約在明清時始大量地出現於閩東、浙南等地的山區、半山區。現寄居在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的大部份畲民就是從那時遷居而來的。另據《唐朝元皇南泉山遷居建造惠明寺報稅開墾》中載述:永仄二年丙午歲***766年***雷太祖進裕公一家五人與僧昌森子清華二人,從福州羅源縣十八都蘇坑境內坑,一同來到浙江處州府。雷太祖後居葉山頭,砍伐山林,開墾田園,種植茶葉。

  畲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傳統深厚的民族,在風俗習慣及飲食習俗上,具有本民族特色。畲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番薯,茶葉為主。飲食以番薯為主食,還吃些玉米、高粱、大麥等。雜糧的吃法,除了高粱烤餅外,其他都是用石磨碾碎,攪糊後食用,尤其喜把茶葉攪糊一起食用。畲民喜歡喝茶,家家種茶製茶。他們認為喝茶一可解渴,二可治病。畲族婦女更是勤勞純樸,個個都是生產勞動能手。無論是刨番薯絲、揀茶籽、採茶葉樣樣精通;她們更是製茶高手。惠民茶之所以能夠馳名中外,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生長環境外,還在於有獨到的製茶技術。當初,在1915年參加美利堅合眾舊金山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鑿成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一舉獲得金質獎章和一等獎的惠民茶,就是出自景寧畲族婦女雷氏之手。如今,這一傳統的畲族手捻製作的“鍋炒茶”古制茶法還在畲鄉流傳。利用這一手法制成的金獎惠民茶,外形色澤翠綠、花香郁馥、形芽緊結、味滋甘鮮。

  畲族人民喜茶,在畲民日常生活、勞動、會客、婚嫁、祭祀及一些休閒場合,都能看到一缽煮茶或者一杯杯熱茶,同時,您可能還能聽到委婉悅耳、高亢激昂的山歌。根據《畲族敘事歌集萃》一書中記載,許多山歌中都有對茶的傳唱。在講述涉足青年男女愛情故事的《畲嵐山》和《石蓮花》中均唱到:“青山明月等娘來,敬了香茶歌喉開。小娘熱情招待郎,姐妹燒茶成大幫。晏脯食了坐廳堂,一碗香茶捧分郎。小郎把茶接過手,姐妹商量便開腔。糯米做酒噴噴香,阿孃泡茶茶更香。食了香茶歌音清,歌源一出滿山林。”等等。當然,畲族姑娘在茶山上採茶時,還會唱一些《摘茶歌》、《採茶歌》之類的,而朗朗上口的《敬茶歌》則是每個畲民都得會的基本功。

  畲族人民愛茶,茶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生活的調味品,也是他們風俗習慣的某種體現。他們自己種茶,採茶,製茶,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茶風俗。畲族人民喝茶還分場合不同,用不同的茶禮款待客人。比如畲族的二碗茶,則是貴賓光臨時款待的,所以又被稱為迎客茶。在客人抵達之前,主人要先煮上一缽醇香的米酒相等,客人抵達時,主人會邀請來賓先喝上一杯米酒暖暖肚。待客人在家門口喝好米酒後,畲族阿孃則會唱著動聽的山歌把來賓引至八仙桌旁落坐,並動手為您煮茶,煮茶時大致分以下幾個步驟;一,生碳火;二,用土風爐泥瓦罐煮水;三,等到瓦罐中的泉水一沸;阿孃會依次用水勺舀水,請來賓品品山泉水;四,在瓦罐中投入一些糖;五,待瓦罐中的水慢慢再次煮沸時;投入精心挑選的上好茶葉;六,煮水三沸時;倒入未喝完的涼水,讓茶湯在溫火中慢慢煮沸變濃;始,請來賓食茶。食茶時,畲族阿孃會問您是否選些芝麻,蘿蔔乾等,依各人口味不同攪拌後一起食用。一碗食完,熱情的主人會為客人再添上一碗。畲族人民在飲茶風俗上有飲二碗茶的習慣,一直以來,都說“喝一碗是無情茶,喝兩碗是長壽茶”。還有一種說法是:“一碗苦,兩碗補,三碗洗洗肚。”客人只要接過主人的茶,就必須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說明,直至喝滿意為止。

  畲族人民不僅有獨特的二碗茶茶俗,他們更是把茶跟婚俗連在了一起。在媒婆去畲族姑娘家提親時,媒婆必須帶上一包上好的茶葉,俗稱問茶。女方如果同意的話,就收下茶葉,反之則把茶葉原封不動的請媒婆帶回;男方去女方問聘時,男方不能直接問多少錢,而要問幾兩茶,俗稱問茶錢;毛頭阿郎第一次到姑娘家作客時,要帶上一個茶罐,罐中放上雞蛋和茶葉,如果毛頭阿郎吃到了姑娘做的糖吞茶蛋,則次年開春可來迎娶。反之繼續等吧,因此又被稱為壺圇茶***畲語***;在姑娘出嫁的那一天,新娘還要在離開孃家前泡上一杯新娘茶。在新娘沖泡新娘茶時,新娘不僅要衝泡出一杯上好的茶湯,還要在泡茶時完成盼情郎的頂花,洗手照鏡的梳妝,細心的選種,繁瑣的盤釵,傳統的扔鑰匙,溜筷子。在敬茶時還要口唱山歌,回答客人的提問,接受族人的祝福。可見,做一個稱職的畲族新娘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噢。

  當然,要做一名稱職的畲族新郎也是要身經百戰的,新娘泡完茶後,新郎要完成山歌接親、拜堂、捧茶禮、喝寶塔茶並和新娘回門省親後才被認為是合格的女婿。因此,回門茶在婚俗中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哦。

  畲族姑娘出嫁後的首次回門,自然是熱鬧非凡。回門當天,新娘新郎身穿豔麗服飾,帶著禮物,一路放著鞭炮往孃家趕。新娘的孃家人聽到鑼鼓鞭炮聲,也要大放鞭炮迴應,歡迎新人。此時家中的男主人要著節日盛裝,率領家中老小到門口迎客。口唱《迎客歌》歡迎新人。新人抵達時要行迎客禮,並在回門的新娘新郎腰上各系一條編織的腰帶,表達家人的關心和愛護,並祝願新人白頭攜老。在款款歌聲中,回門的新娘新郎向家人致以謝意,並在歡快的歌聲中跳起舞蹈。舞蹈多以竹拍舞為主,利用明快的節奏,誇張的肢體語言表達新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回門的新人在跳舞謝客時,家中的女主人會生起風爐準備煮茶給客人喝。回門的新人跳完舞,即回到母親身邊幫忙。先把母親做的點心分給來賓。母親則把上好的惠明茶葉倒入寬口大碗,從土缽中舀水點泡,輕輕攪動。隨後,在各個茶碗中放入一點點糖,並從寬口大碗內舀一點點水把糖化開。同時把寬口大碗內的茶分到各個茶碗,讓新人把茶送給來賓分食,並唱起好聽的敬茶對歌。待來賓食用後,大家會在歡快而祥和的氣氛中跳起團園舞,唱起動聽的對歌。漫長的婚禮過程才算正在結束。

  茶在畲族的婚俗中處處顯示出它的重要性,那麼在畲族最榮重的祭祖活動中,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每到畲族人民祭祖的日子,每年的正月十五,畲民會準備茶酒三牲等祭品放至宗祠的祭案上。在去宗祠祭祖前,畲民會用泡好的茶水洗手洗腳,俗稱洗穢***畲語***。洗完後還要遠遠的倒到村口,供路人踩踏,稱之為踩穢***畲語***,據說可以消除一年的病魔傷痛晦氣噢。洗穢完畢後,才能到宗祠去祭祖。祭祖開始,先放神銃三響,百子炮連聲,鑼鼓喧天。並由族長給祖先敬酒、敬茶。帶領族中老小磕頭叩拜,叩拜時還會用畲語唱 《高皇歌》,古時還要跳“龍頭舞”和“鈴刀舞”。 “鈴刀舞”總是接在“龍頭舞”的後面表演,表演者一人或數人均可,一般為男子。舞時,舞者上身穿畲族傳統男上衣,下穿紅色繡花布裙,頭上扎紅布巾,手執道具鈴刀,刀柄處有一串銅錢,隨著柔美舞蹈動作,震動著銅錢,發出富有節奏而悅耳動聽的響聲。據說“龍頭舞”和“鈴刀舞”有驅邪除妖的作用。舞蹈完畢,祭祖差不多也就結束了。

  畲族和其他民族一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麗傳說。如今,種植在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惠民寺一帶,樹高十米不止的大茶王,相傳就是神仙所賜。無論是從一片小小的茶葉,抑或樹高十米不止的大茶王,或者今天的一些茶俗風情,乃至茶葉加工廠,我們不難看出畲族人民曾經經歷了怎樣的滄桑。如果說二碗茶、新娘茶、回門茶、祭祀茶僅僅是他們部份生活的縮影,那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畲族人民在歷史上的地位;體現了畲族人民在生活上的富裕程度;再現了畲族人民在文化上獨特的氣質。畲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茶不僅僅是畲族文化的瑰寶,由茶演變而來的茶俗,更是茶文化的一朵奇葩。

 

舌尖上的茶文化的內容簡介
紹興市茶文化研究會的活動介紹
相關知識
畲族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信陽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現代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唐宋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唐朝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新加坡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土家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西鄉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廣東飲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鐵觀音茶文化的基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