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青年的經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人生四大樂:青春活力,創業有成,家庭和順,鄰里和諧。人生四大悲:病魔纏身,患得患失,重蹈覆轍,一事無成。看看那些創業有成的青年故事,學習他們,激勵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方依依:開旗袍私人定製店定位高階贏在氣質

  身高一米七五,碩士學歷,在全國大大小小的模特大賽中獲獎無數。90後美女方依依有足夠多的光環。不過,除了表演外,她的興趣更多集中在服裝設計上。

  方依依的外婆就是家鄉小有名氣的服裝設計師,專門設計旗袍。她4歲那年,喜歡上外婆的一件旗袍,外婆欣然改好後送給了她。人生的第一件旗袍,就此在她心間種下服裝設計師的夢想。

  大三開服裝工作室 一年積累數百客戶

  2011年2月,還在念大三的方依依決定成立一家自己的服裝工作室,主打自己設計的服裝。因為,開工作室是她一直以來的理想,並且一直慢慢發酵,到她認為時機成熟之時。“從大一開始,我就一直做模特,這讓我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更提高了我的審美品位,讓我眼界更寬。”其實,除了做模特外,方依依的積累從大一就無意中開始了。彼時,有繪畫和表演專長的她在一家高階會所擔任舞蹈老師和茶藝師,該會所裡基本都是高階顧客,他們中經常有人對方依依身上的服裝表現出興趣,而這些服裝多半是方依依自己設計的。有空時,她就會幫客戶設計服裝。所以,當她的第一家工作室開張時,就有一些客戶主動找上門。“還有些客戶是我做模特時認識的朋友,那些從事藝術工作的女孩,對我設計的服裝也比較喜歡。”就這樣,用最原始的口口相傳的方式,方依依的第一間工作室雖然選址於一個普通的小區裡,但生意一點也不差,甚至說比較好。短短一年時間,她的工作室便積累了近400名客戶。

  有了這些客戶基礎,2013年2月,方依依的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服裝店在武漢紡織大學旁的一家酒店裡開業,主打兩塊業務:成衣銷售和方依依旗袍私人定製。

  隨後,她還穿著自己設計的旗袍,拿下了第51屆國際小姐旗袍皇后桂冠。

  光谷開定製旗袍店 定位高階贏在氣質

  昨日是方依依第二家店開業的日子,在這家店的經營上,她做起了減法:專供私人定製旗袍。

  因為,在第一家店的經營過程中,方依依敏銳地察覺到,該店的客戶有七成來自光谷開發區。於是,今年9月,她在光谷玉樹臨風酒店租下一間房,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二家店。“之所以選擇在酒店裡開店中店,其實是覺得我的顧客都不太喜歡喧鬧,他們中更多人都喜歡相對安靜、舒適的購物空間。另外,酒店本身給人的氛圍比較優雅和禮貌,這些都和我的目標客戶的氣質高度契合。”方依依告訴記者,雖然酒店的租金比一般的商業街要高,但考慮到顧客的定位,選址時她還是做了多方權衡取捨。

  記者在方依依的旗袍私人定製店內看到,該店以經營旗袍為主,輔以一些中式大衣等,相比較一些專櫃的唐裝而言,她設計的旗袍款式更時尚。“我設計服裝會中西結合,在材料和版型上有很大的改良。”方依依說。記者隨手拿起一件貂絨大衣,售價4000多元。“我們的定位偏高階,用料大多是真絲、貂絨等自然織物。”

  記者瞭解到,因為前期有客戶基礎,方依依的定製旗袍店在試營業期間就有了不少客戶。除了定做衣服,客戶也可以過來喝喝茶。衣服做好後,店員會根據客戶的要求送貨上門。“把服務的細節做足後,不少客戶一年四季的服裝都會在我們這裡定做。對我們的品牌有一定的忠實程度。”方依依的旗袍店開得很從容。

  二:

  田井新:拉起團隊建“咕嚕Grooo”外賣平臺創業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生田井新和他的小夥伴們一同搭建了一個針對在校大學生的生活服務平臺——“咕嚕Grooo”。這個平臺由開發運營團隊的30個人、一個APP、一個微信公眾號、一個網站、眾多商家組成。最先提出這個想法的是蘇泊,田井新的同系同學。今年年初,蘇泊提出和幾個同學開一家超市,大家認為雖然開超市能掙錢,但沒啥意思,不如做一個“o2o”的生活服務平臺,就從送外賣開始。大家一拍即合。同學焉詩豪負責做微信公眾號和網站,來自計算機系的聞一鳴負責寫APP。假期過後,軟體和網站基本成型,接下來就看運營了。

  運營是個很麻煩的問題,田井新和幾個同學負責這一塊。他們和一個個外賣店聯絡,“剛開始跟商家說話都害羞,現在好多了。”田井新說。與外賣店談合作很順利,只是很多店主年紀較大,不會用智慧手機,他們需要幫店主下載、安裝,然後再交給店主用。好多時候,店主當時說學會用了,但第二天電話就打過來,說接不了單了。遇到這種情況,田井新他們就得趕緊趕過去。

  送外賣,配送是個大問題。好多外賣店都抱怨,需要一個專門的配送人員,增加了開支。針對這一情況,田井新和他的小夥伴們組建了自己的配送隊伍幫外賣店配送。配送是個累活,報酬少了沒人幹,報酬多了又給不起。他們通過一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把配送時間固定在中午12點和下午6點左右,網上訂單下好後,配送人員集中取一次,然後發給各個宿舍樓負責配送的同學,這些學生就住在本棟宿舍樓,他們下課回宿舍的時候順便就捎上去了,所以配送不用付出太大精力。

  現在除了送外賣,他們的業務還擴充套件到超市等。從4月份到現在,他們的配送額有7萬多元,“平臺能得到配送額的10%到15%作為利潤,大家還是有信心做下去的。”田井新說。

青年創業的故事材料
青年創業的成功故事
相關知識
創業青年的經歷
青年創業奮鬥的經歷
年輕人去創業成功的經歷
年輕人創業成功的經歷
傑出創業青年的故事
創業青年的成功故事
創業青年的事蹟
董明珠創業成功的經歷
創業名人的經歷
典型創業青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