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創業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創業就是賺錢,人要有夢想,需要敢闖敢幹。這是很多年輕創業者的內心寫照。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微信自媒體+米線=月入5萬塊

  當別人還在思索微信自媒體如何盈利時,1992年出生的劉大白已經憑藉自媒體實現月入兩萬元以上。而當微信自媒體人開始思考如何轉型時,劉大白已轉戰傳統餐飲業,她的米線店才試運營三個月,每月個人的純收入已經超過兩萬元。從月入3000元的上班族到月入5萬元,劉大白只用了兩年時間。這個90後的小姑娘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激發了她身上所有能量。

  創業前曾失業在家近一年

  2013年7月,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的劉大白,同其他畢業生一樣,按照自己的專業,投簡歷、找工作。最後,她在徐州一家商貿公司應聘為出納。但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很快發現,這份精細的工作並不適合她。她發現,自己在學校學的東西,與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差別很大。自己雖然是新人,但公司並不是培訓機構,沒有時間讓自己適應。總是出錯,老是挨訓。”劉大白說,有次她寫錯一個小數點,公司要多交1萬多元的稅,老闆大為惱火,狠狠罵了她一頓。也是那次,劉大白開始反思,自己雖然像父母期待的一樣,成為一個白領,每月有3000多元穩定收入,但自己並不開心,也不喜歡這份工作,為何還要繼續在這裡呢?大半年後,劉大白從公司辭職。

  “為別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但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劉大白說,她有近一年的時間窩在家裡,不知道幹什麼。她每日在網上收集創業資訊,觀察周圍朋友在做什麼。在那段思索的日子裡,劉大白說,她也一度迷茫,甚至想再找份工作。但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工作,實在太難。“既然找工作難,為何不自己做呢?”劉大白說,自己喜歡吃喝玩樂,平時經常看這方面資訊。和朋友聚餐,就喜歡看別人的推薦後再去。而她發現,很多做吃喝玩樂方面的自媒體公眾號,已經有不少成功者。劉大白和一位在網際網路工作的朋友請教後,兩人一拍即合,在微信註冊了自媒體公眾號。

  創業經營自媒體,一年之後月入兩萬元

  剛起步時,需要做大量活動吸引粉絲訂閱,但這也要投入大量資金。劉大白拿出自己僅有的兩萬元積蓄,不斷組織活動,以朋友帶朋友的方式,積累了一些訂閱使用者。但兩萬元錢很快用光,劉大白的父母對微信自媒體並不看好。劉大白說,為了讓父母支援自己,她甚至採用“威脅”的方法如果父母不支援她創業,她就賴在家裡啃老。

  昨日下午,記者見到穿著藍色呢子外套、畫著淡妝的劉大白在收銀臺前微笑著,非常從容地接待往來顧客。當與記者說起創業之初與父母的僵持時,她不好意思地笑起來。她說,那時候她不斷與父母溝通,將別人成功案例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父母最終同意支援她。

  談到創業之初的艱辛,這個1992年出生的女孩,又是滿腹感慨。去年夏天,劉大白的微信***還只有兩萬多粉絲。為了擴大自己影響力,劉大白和朋友頂著烈日,每日扛著印有他們微信二維碼的展板到市中心擺攤。他們給逛街的年輕人介紹自己的平臺,告訴對方,關注他們平臺就可以領取飲料、娃娃等小禮品。一日,劉大白熱情地為一名男孩介紹自己的平臺。但男孩直接說:“你這個平臺對我來說沒有用,我關注領東西了,馬上就會取消。”劉大白說,男孩很是瞧不上她的辛苦和努力,她感覺很受打擊。因為她發現,男孩的話有一部分說對了。比如一天有150人通過領禮品關注了他們公眾號,但很快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取消。

  劉大白信心產生了動搖,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兩天沒出來。她說,那兩天她想了很多。最終她成功戰勝了質疑。劉大白想到,自己為何要因別人的否定,就否定了自己的所有努力;自己已經投入這麼多,還有父母的支援,真的要因別人一句話放棄嗎。劉大白想起那段日子,白天組織活動,晚上編輯要推送的文字、視訊到深夜,有時候累得臉都沒洗就睡著了。

  劉大白認為,自己的路是行得通的,只是還沒到收穫的時間。想通後,她和朋友舉辦了幾次大型活動。兩三月後,訂閱使用者突破5萬人。她的微信***開始有商業廣告進入。然後,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僱傭了三個業務員拉廣告。目前,劉大白的微信自媒體,已經帶給她每月兩萬以上的純收入。

  自媒體+米線=品牌夢想

  移動網際網路,激發了劉大白的能量。她說,她也把這份事業想得更加長遠了。“自媒體發展也受制於人,我想在事業上有自己的品牌。”劉大白想到利用自媒體,轉戰傳統行業,創立自己的品牌。在做自媒體時,劉大白髮現,徐州的男女老少都好“喝”那一碗米線。徐州人更是對米線湯裡的肉醬情有獨鍾。她發現,某一品牌的連鎖米線店,在徐州市區,就有90多家。很多小巷子裡,更是遍佈各種米線店。

  機緣巧合的是,自己一位朋友有調製米線配方,而朋友家做的滷雞爪、雞翅、豬蹄、牛肉更是美味,還有徐州人愛吃的把子肉。但這位朋友本身月收入1萬元,對餐飲業並不感興趣。

  在劉大白創業的“鼓動”下,這位朋友願意拿出祕方與劉大白合夥。經過選址、裝修,挑選食材進貨渠道,三個月前,劉大白的米線店終於試營業了。

  自媒體遇上米線,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呢?劉大白通過自媒體平臺,宣傳促銷、組織試吃等活動,吸引了第一批食客。“宣傳只能吸引一次,好口碑才是我們的目的。”劉大白說,很多來店吃過的朋友,主動傳送她家米線圖片到朋友圈,推薦給朋友。她也被眾多吃貨賜予“米線西施”的稱號。

  昨天,這個身材高挑、長相秀氣,面板白皙、長髮披肩的美女老闆,親自下廚調製了一碗把子肉米線。對於如何辨別米線的品質,這個90後女孩說得頭頭是道。但說再多,不如親自嘗一口。一口肉湯下去,雞湯的鮮香立刻充盈齒間。祕製的把子肉,不僅嚼勁十足,更是濃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

  祕製的美味、乾淨的環境、健康的食材,劉大白說,這些都是她做餐飲最基本的堅持。她說,相信藉助自媒體的傳播威力,她的米線店會越做越大。她說,這個二層的米線店,是她朝著品牌連鎖夢想的第一步。經過三個月,劉大白的米線店每天的銷售量都在幾百碗以上,她個人每月也純收入兩萬元以上。

  劉大白認為,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連線的基點,年輕人,只要找對方向,堅持下去,一定也會成就自己的事業。

  二:

  Once:女性創業者的情懷

  如果陌陌代表的是男性約會觀,那麼誰來為女性帶有浪漫色彩及宿命因素的約會觀代言?

  帶著這一疑問,我們和成都本土專案Once的聯合創業者羅文娟談了談。

  作為一位女性創業者,她熱愛旅行與極限運動,剛從四姑娘山攀冰回來的她,一直認為,女性需要更豐富的視野和更堅強的內心,來迎接一個***的世界。

  從女性視角出發的她,談起已有的社交軟體時,告訴獵雲網,“對於男性來說,使用社交應用似乎約炮才是目的,聊天溝通是前戲鋪底。但是對於女性而言,我們需要的是親密感、浪漫感。結果手機裡陌生人發來一句訊息:美女,約嗎?”

  說到這裡,羅文娟描述了自己心中浪漫的邂逅場景,在大理街上和一個男性邂逅,之後發現原來你們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人去過許多相同的地方,走過許多相同的路。她問道,“是否會有一種宿命的感覺籠罩在你的感情中,讓你相信這會是一個浪漫故事的開端?”

  男性可能會對此很不理解,但是女性想要的邂逅,卻遠遠不僅僅是邂逅本身。

  基於這樣的考量,Once團隊推出了Once這首款從女性角度思考,基於位置多點匹配的陌生人社交產品。

  使用者在各個地點都可以進行標記以及分享,而到了晚上十點,會收到系統推送當天和你經過同樣地點的人,讓使用者可以建立緣分聯絡。

  用羅文娟的話來說,“在這裡,相遇是因為有緣。”

  而Once通過自己的會員收費機制,直接將許多不願意為App付費的使用者拒之門外。當你試用Once後,會發現非會員使用者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因為Once團隊認為,不願意付費的人,永遠都不會付費。而付費的方式能夠排除掉許多不願意在Once上消費的人,一方面能夠更加精準使用者,另一方面,則是能夠排除掉社交產品中的低消費水平使用者,打造出一個高品質的社交平臺。

  談到消費,便要談及產品中的送禮系統。使用者可以購買禮物贈送給自己的聊天物件,這樣的行為是完全自主的,但是十分契合女性本身喜愛禮物的心理,能夠刺激出不少的消費行為。

  而之所以有這樣的考量,是因為Once創始團隊也有過開發及運營主播類社交平臺的經驗。在他們看來,YY如今的發展與主播、送禮系統密切相關,現在許多的社交分享平臺也有禮物贈送的系統,這樣的消費行為能夠為產品帶來的收入是不能忽視的。

  而在接下來,Once會細分使用者興趣,展開更多的線下活動,來進行產品的推廣。

  目前,Once已在App store及各安卓市場上線,使用者可以直接搜尋下載。

  聊完了專案,我問起了羅文娟作為經歷了多次創業的女性創業者,對於創業本身的看法。

  她並沒有太多強調自己的女性角色特質,而是說起了最近這次危險的攀冰給自己的感觸,“創業像極了登山攀冰,到了高空一定會怕,但爬上去了就真正釋放了。會使人變得更加寬容豁達,眼界開闊,心境平和,這些都是無形的能量沉澱。因為創業也好,登山也好,都是動態的挑戰過程,在這些過程中,能夠思考問題,讓內心更安寧;會直面死亡,更珍惜目前的生活。當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時候,就會沉吟:自己死都闖過來了,這點事情還糾結什麼呢。”

  據瞭解,Once所在公司主要定位海外業務,目前,該公司已完成Pre_A輪融資。

回鄉創業人員事蹟
創業之星事蹟簡介
相關知識
個體創業事蹟
個人創業事蹟材料範文
個人創業事蹟範文
個人創業事蹟材料篇
大學生個人創業事蹟
個人創業事蹟簡介
個體創業典型事蹟材料
一個女人成功創業事蹟
一個女人的創業事蹟
青年創新創業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