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簡筆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文化在如今的社會看來是很重要的,能夠在五千年曆史的長河中還能保持的文化就是優秀的文化,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的圖片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圖一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圖二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圖三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圖四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圖五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的資料1

  中國傳統節日

  七夕

  舊時在民間七月七日是一個很熱鬧的節日,當時對這一天興趣最大的,還是年輕女子。她們穿新衣,拜雙星,並乞巧。

  宋時杭州的小兒女,七夕之時多效顰“摩侯羅”,穿半臂花衣,胸前裝飾乞巧時的楸葉、瓜果等圖形;靚妝笑語,競往湖邊放蠟制的鴛鴦等一類水鳥,浮於水上。婦人喜於盒內貯小蜘蛛,讓蜘蛛在盒內織網,看織網之疏密,謂之“巧”之多少也。

  穿針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兒們的節目之一,據說在漢代已經盛行。《荊楚歲時記》中說: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也有把“穿針”轉為“丟針”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後把繡花針丟入水裡,讓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輝映下的針影,照在碗底,會生浮動的陰影,變化多端。依其形狀,就可以占卜投針姑娘針繡工作是拙是巧。

  還有一種遊戲節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約,結伴在七夕之夜的園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後仰首向天,面對牛郎織女星,根據所看到的景象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不過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這自然不是看雙星,而是閉目作幻想了。

  神話的七夕作為一個“情人節”,也應該是有其意義的。

  傳統文化資料

  【少保】

  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

  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

  李謐青出於藍

  【傳統故事】南北朝時,李謐18歲就拜當時的大學問家孔璠為師。孔璠知識淵博,為人謙虛,學生們都很敬仰他。李謐拜他為師後,學習非常刻苦。沒過幾年,甚至連孔璠都有不如李謐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讀書時不太理解書中的一段話,就請教李謐:“你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李謐認真地分析了那段話,然後詳細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有人問孔璠:“你做老師的倒要請教學生,就不怕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嗎?”孔璠不在乎地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老師也不是固定的,誰懂得多,誰就可以做老師。”問他的人聽了,信服地點點頭。

  【人生感悟】《增文賢文》中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孔子說:“後生可畏。”李謐的老師孔璠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可見,對於任何一個勤奮好學的人,我們都不能輕視,新舊交替是自然規律的具體體現,前人已一語道破了其中玄機。青少年應該知道:只要別人比我們懂得多,無論他是什麼出身和什麼年齡,都有資格做我們的老師。同時,要端正學習態度,不懂就問,虛心請教,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的資料2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翻譯:孔子說:“學習知識並且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交流、學習***,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反覆檢查我的行為:為人處事有不真誠的事嗎?與朋友交往有不誠實的事嗎?老師教授的知識有不復習的嗎?”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從而知道新的知識,可以憑藉這個成為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

  5、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翻譯:孔子說:“仲由,教給你的理解了嗎?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這也是聰明啊。”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翻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要向他學習,希望能達到他的水平,見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學習他的優點,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翻譯: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翻譯:孔子說:“年末天氣寒冷,這時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凋零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解釋: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說:“也許就是仁愛待人!自己所不願要的,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內容
傳統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
相關知識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簡筆畫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簡畫
小學生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設計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大圖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大全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
小學生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版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