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銅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商代早期青銅器具有獨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與器身相聯,必有一足與一耳成垂直線,在視覺上有不平衡感。鼎、斝等柱狀足或錐狀足和器腹相通,這是由於當時還沒有掌握封範芯澆鑄全封閉技巧的緣故。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的

  銅鉞,這種青銅武器,在武鳴、恭城等地春秋時代墓葬出現,到戰國時代,賀縣、柳州等地也有出土。其型別增多,有平面呈鏟形、斧形、扇形、鳳字形或靴形等。其中以鏟形、扇形和靴形居多。有的飾雲雷紋,有的飾弦紋、蕉葉紋、鋸齒紋及各種模印圖案,也有的素面,無花紋裝飾。這些銅鉞與鄰近和內地常見的銅鉞形制有差別,地方特徵明顯,是壯族先民青銅器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器物。***摘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鉞在商代是武器也是禮器。據史書記載,鉞為一種古代兵器,青銅製,圓刃或平刃,安裝木柄,持以砍斫。盛行於商代及西周。

  古代兵器或刑具,青銅製作。圓刃,用於砍殺。形狀象後世的大斧。有穿,安裝長柄。有些鉞雕鏤精緻的圖案,並有玉石制的,可能是作為儀仗或殉葬用的。盛行於商及西周。

  【名稱】:

  【年代】:商朝時期

  【簡介】:長31.7釐米、寬35.8釐米、重4.9千克1965年山東省益都市蘇埠屯出土。

  這件銅鉞形體巨大,兩面均透雕著張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突起。微呈弧形刃,雙穿,兩側有扉。兩耳下各鑄銘文“亞醜”,右為正寫,左為反書。

  墓中還出土有銅鼎、斝、爵、矛、戈、鏃、斧、錛等,其中在一件銅爵和銅錛殘片上,都有“亞醜”銘文。過去蘇埠屯出土的器物上也有“亞醜”銘文。

  由於蘇埠屯村屢次出土“亞醜”青銅器,有人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據文獻記載,商末周初這一帶為薄姑氏所居,因此銅鉞等青銅器或即薄姑氏的遺存。

中國冠服制度的形成
華貴宋錦出深閨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商朝銅鉞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是商朝的
用英語說中國的商朝
用英語說中國商朝
商朝皇帝商湯簡介
商朝的都城在哪裡
商朝第二十三位皇帝祖庚
商朝太師聞仲
商朝商章王小辛簡介
商朝商太宗太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