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健身的四大妙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國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的今天,我國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有形載體太極拳,因其擁有卓越的健身機理,受到了更多國人的喜愛,成為了建設愛好者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

  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

  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

  “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

  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健身的妙處1、改善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

  太極拳通過意念和呼吸與動作配合,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人體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協調。

  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太極拳健身的妙處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迴圈系統,擴大肺活量

  心臟病是世界第一號殺手,目前西醫對這種疾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練習太極拳能預防心臟病。

  這是因為太極拳不同於其他運動,它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鬆,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

  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鍛鍊。

  增強消化和排洩機能,所以經常鍛鍊太極拳,對心臟病、肺病、胃病、便祕、痔瘡等有防治作用。

  太極拳健身的妙處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疏鬆

  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導致股骨頸骨折,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呢?

  這是因為老年人的骨骼鈣質減少,骨質疏鬆而致。

  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習平衡能力的,練習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練習太極拳時,常常一條腿支撐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質的含鈣量也會增加,骨骼就變得很堅固了。所以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容易會摔跤和骨折。

  太極拳健身的妙處4、具有健美作用

  太極拳的頂懸、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腹開胯、斂臀等身法要求。

  加上在練習時的腰部旋轉,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鍛鍊,保持良好的體型。

  太極拳養生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拳種,它有著獨到的鍛鍊方法,歸納起來為“練腦、練氣、練身”。三者密切結合,始而意***腦之所行***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實為內外兼修的鍛鍊方法。太極拳的健身,總的說來是提高身體素質,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練腦

  太極拳對腦的功能起著積極的調節和訓練作用。太極拳要求精神專一,全神貫注,意動身隨,內外三合***內三合指意、氣、力相合,即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這些細微,複雜,獨特的鍛鍊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極拳練習過程當中,是對大腦很好的鍛鍊。進而調整身體諸系統的功能,使其趨於正常,諸臟器達到堅強有力,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防身的目的。

  太極拳是“以靜制動,雖動猶靜”, 動與靜結合的鍛鍊方法。這有益於對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節。它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等有顯著療效。如果長期堅持下去,亦可逐漸消除疾病在大腦皮層引起的病理興奮,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太極拳強調在周身放鬆條件下進行鍛鍊。它不僅要求軀體放鬆,而且更要求大腦放鬆。在大腦支配下,神經,肌肉放鬆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動脈***高血壓主要表現小動脈收所***得到舒張,同時緩解小動脈壁的硬化。這樣血壓隨之下降,並趨於正常,對高血壓患者更為有利。在腦力,體力勞動後進行全身放鬆,能使興奮的神經,疲勞的肌肉恢復得比較快,這就是練拳比靜止更能消除疲勞的原因。

  練氣

  祖國醫學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的執行主要靠氣地推動,氣和血互相依存,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稱為“氣為血帥”;同時氣又能控制血運行於經脈之中,故又稱“氣能攝血”;氣可以促進血的新陳代謝,稱為“氣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導致氣血兩虛,稱為“氣隨血脫”。

  太極拳的氣應包括三個方面,即從肺吸入的空氣,由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精氣”,及“先天之元氣”。這與道家修煉之氣是相通的。

  太極拳練氣是在大腦皮層統攝諸神經系統下,使全身處於鬆靜狀態,隨著深長的呼吸,促使內臟器官和外部肌肉有節律地舒張,收縮,腰,脊,四肢螺旋纏繞將沉蓄與丹田***小腹***之氣,運送到全身,此時末梢神經會產生酸,麻,脹,熱的感覺,即通常所說的“氣感”。有此氣血執行感的人面板紅潤,其體溫可增高1度左右。

  通過氣的執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約有200條毛細血管開啟使用***在平時只有5條左右有血流過***。而毛細血管是依照一定週期來開閉的。因此它們的搏動,,好像給身體增加了幾百萬個微小的“心臟”。這些外圍小心臟的大量開發,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對心臟病的防治極為有利。

  通過肢體的順逆纏繞運動,不僅鍛鍊了肌肉的彈性,而且提高了血液迴圈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產生的 心腦血管的病症。

  練太極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橫膈膜下降的較多。通過橫膈上下鼓動,牽動胸腹運動加強,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這是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機能加強,對諸臟腑產生的疾病,如腸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會收到良好的療效。

  太極拳的深長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濁氣,吸入較多的氧氣,提高了肺部的換氣效率,同時增強了肺組織的彈性。這可使肋軟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動度加強,對肺病和肺氣腫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氣時吊襠***指輕輕的收縮肛門肌肉,就像會陰吊著一樣***會陰輕輕用意上提,吸氣時放鬆。這樣會陰一提一鬆,練久了會感到會陰部隨著呼吸張弛起伏。這是肛門括約肌的運動,可防治痔瘻病,脫肛,子宮脫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統疾病。

  練身

  1、軀體

  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條線,“頂頭懸,尾閭收”即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不但可使氣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頭貓腰,脊椎萎縮等病態。

  通過太極拳順頂貫頂,腳底生根,會產生上下對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隨,使頸椎左右擺動,前後搖轉等,可對頸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腰

  太極拳特別注意腰部活動,要求“以腰帶脊”等等。通過腰部鍛鍊,可增強腎功能,同時對脊髓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運動的配合,對腹內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腸蠕動功能的改善尤有積極影響,對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練太極拳時是否精神貫注,主要表現在眼神上。俗語謂:“神聚於眼”,“眼為心之窗”。練拳時眼神要隨著實手的動作向前平視,動作變化時首先要意動,指揮眼神轉向欲去的方向,然後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達到“形神合一”。這樣的練法,不僅能使眼球神經得到鍛鍊,也有助於視力的改善和增強。

  4、關節和韌帶

  太極拳要求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在腰脊,關節的帶動下再配合迴旋纏繞運動,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關節,達到節節貫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則能增強各關節的機能和防止其發生退化現象,並有助於關節韌帶、軟骨組織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質量主要看彈性和堅實程度。長期演練太極拳能使肌肉堅實有力,從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難。通過肌肉張弛和關節伸屈的運動,一方面可使勁法運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產生的有節律的擠壓,對靜脈血迴流心臟會起到促進作用。

  6、腿和腳

  太極拳著重虛實轉換的鍛鍊。不論上肢、下肢、軀幹及內臟各部“處處均有一虛實”。以腿為例,體重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反之亦然。腿部通過虛實鍛鍊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腳為例,當腳跟、腳掌、腳趾相繼下落抓地為實,腳心***湧泉穴***輕輕上提為虛,叫做實中有虛。經常做腳底板貼地,足弓上提的活動,一緊一鬆的虛實交換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的鍛鍊。長久下去,不但可以矯正平足,同時可使足弓增強彈性,達到健步輕靈。

  太極拳能健身治病時確信無疑的,但有一個條件,即必須堅持下去,要把練太極拳當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飯一樣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堅持,就能達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體健壯的鍛鍊目的。

 

太極拳十要
太極拳有多少練法
相關知識
太極拳健身的四大妙處
太極拳發勁的四大妙招有哪些
太極拳練習的四大好處
楊式太極拳慢練的四大好處
太極拳入靜的四大妙境
太極拳修心的四大好處
打太極拳健身的好處有哪些
太極拳放鬆的四大方法有哪些
孫式太極拳練習的四大步驟
太極拳健身的道德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