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投資創業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在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環境之下,電子商務迅速普及,這些發展在為大學生的網際網路創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大學生創業面臨一定程度的挑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網際網路+”時代創客百態:資本寒冬後難斷去留

  與傳統理念下的創業不同,“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業者更善於利用網際網路,而天使投資人也更看重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創客專案。於是,“流量”、“獲客成本”、“客戶轉換率”等新詞彙,也成為天使人考量創業公司估值的重要引數。

  不過,經受去年浮躁的融資環境和虛高的公司估值洗禮後,天使人及創客如今更為理性和務實,他們不再盲目追逐市場的“風口”,更加關注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及資產變現能力,在放慢腳步的同時也在加緊苦練內功。

  早春的中關村創業一條街,似乎還留有資本寒冬的陣陣涼意。

  但隨著天氣漸漸轉暖,各地心懷夢想的創業者仍慕名而至,教育、文娛、VR,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等熱門行業,依舊聚集了來自創客及天使人的大量人氣。

  過去的一年中,一大批年輕創業者加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洪流——他們渴望財務自由,更渴望實現自我;他們拋灑汗水,無懼資本寒冬;他們或成功融資意氣風發,或仍奔走在夢想的路上……

  創業咖啡不再“燙”

  猴年正月尚未過完,來自東北的創業者廖黎就帶著一份“網際網路+體育”的融資計劃書,奔赴中關村——這裡被無數年輕人尊為“創業聖地”。此次來京,除了向中關村同行“取經”外,還有一個目的,即為自己的創業專案找一個靠譜的天使投資。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自稱對網際網路體育研究七年的廖黎頻繁來京,尋找合作伙伴,面見各路投資人,他的目標是獲得著名天使投資的合作機會。在一次次碰壁之後,他漸漸放低了自己的引資標準——“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總長220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每天都有無數類似廖黎一樣的年輕創客,從各地慕名而至,儘管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資本寒冬,讓不少意志不堅的人重歸職場,但仍有不少幸運的創客,在這裡獲得了人生第一份投資。

  創客們來這裡找投資,天使人來這裡找專案——基於雙方資訊不對等衍生出的商業模式,讓各類創業咖啡店等創業中介機構聚集於此,點一杯價值15元的咖啡,創客們就能坐上一天,感受激情與資本的匯聚、碰撞。

  在一家知名創業咖啡廳的開業早期,身在某科技媒體的成華就曾在這裡舉辦了幾十場“投資人面對面”的線下活動。每週五下午兩點,成華以主辦方的名義邀請的天使人、創業導師、媒體團,點評來自各地創客們的繽紛創意。

  由於創業者、投資人蔘與度高,彼此分享乾貨,這一形式頗受歡迎,而在與他們的互動與交流中,熱血沸騰的成華,也漸漸有了辭職創業的念頭,去年冬天,他如願加盟了這條街上的一家創業團隊。

  如同其他創業中介機構,這裡也以定期舉辦天使人與創客交流會,並以撮合後抽取股份提成為商業模式,在公司會客廳的一面醒目的“天使牆”上,柳傳志、俞敏洪、徐小平等著名天使人均赫赫在目。

  “去年上半年這條街非常熱鬧,創業人與投資人情緒都十分高漲,但去年下半年後,儘管人氣還在,但相比鼎盛期已冷清了很多。”成華告訴上證報記者,資本寒冬正是導致中關村創業咖啡由“燙”轉“涼”的直接原因。

  在燃燒三個月的激情後,成華最近選擇了離職,目標是成熟的創業公司,儘管每年節後都是招聘的高峰期,但他卻感到,找到一份如意的崗位並不容易——好公司都格外在意學歷、履歷,當然最好是90後,而成華已是“35+”了!

  與中關村“創業聖地”齊名的,是位於望京SOHO的“創業天堂”,這裡因聚集了螞蟻金服、雪球網等著名網際網路公司,也被很多草根創業者視為創業的又一沃土。而在此附近,有一條街被視為O2O必爭之地的“地推***地面推廣人員***一條街”。

  最近一年,辦公地位於望京SOHO的天使人王鑫,就曾近距離感受到創投情緒的冷暖。“去年這條街上,每天午餐時間,到處都是創業公司的地推人員掃碼送禮品,現在已經十分冷落了。”

  在王鑫看來,去年資本狂熱追逐O2O等行業,不少創客拿到投資人的錢搞地推,短時間內也確實爭取了大量的客戶,但現在看來,靠燒錢帶來的業務激增多是“虛擬需求”——註冊使用者,只有極少轉化為消費使用者。

  “任何行業都是有周期的,創投環境亦是如此,市場回撥反而讓我們鬆了一口氣!”上述天使人坦言,去年上半年資本狂熱,他們一度很“焦慮”,因為一些看好的公司太貴,有點“看不起了”,現在這些公司估值又到了合理的位置。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在傳統的實體創業理念下,地段的租售成本成為創業者不可豁免的重要開支,而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業語境下,“流量”則取代了“地段”成為創客們最為在意的外部條件。

  一款新產品,一家新公司,能否從數以萬計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要藉助網際網路,而將一個潛在使用者爭取為自己客戶的成本,即“獲客成本”,這要麼靠流量平臺來競價,要麼通過地推,諸如掃碼送禮品。

  與傳統的實體創業的區域侷限性相比,創客藉助網際網路或移動網際網路的翅膀,能將客戶的滲透率迅速地突破地域邊界,這對創客背後的天使人而言,後者的成長速度與估值水平也更具備想象空間。

  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迅速崛起?上證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誕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創客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重視公司的推廣,有錢的一擲千金競價排名,並海量投放硬廣告;錢少的則精耕自媒體、公眾號、APP,精準定位目標群體。

  在加盟某網際網路餐飲創業公司之前,劉興曾有過多年的西餐從業經驗,期間也開過西餐廳,但每年不斷攀升的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吞噬著本就不多的餐廳利潤,直到一年多前與創始人董靚一見如故,決心做一家全線上西餐廳。

  曾供職於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董靚,創業想法是希望做一家“網際網路+西餐”,模式是可以大規模複製的。從最初的每天幾十單,到目前每天近萬單,儘管做線上餐飲也很辛勞,但這個創業團隊很享受公司成長的過程。

  據該公司負責市場的另一位創始人介紹,他們並沒有斥巨資進行推廣,有限的資金僅用來經營公眾號及事件營銷,目前該公眾號擁有40萬粉絲,很多粉絲通過口碑相傳而來,儘管如此,他們的平均“獲客成本”仍高達20元。

  相比“網際網路+西餐”20元的“獲客成本”,網際網路金融的“獲客成本”要高達數百元。據一位網際網路金融業內人士透露,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通過競價排名獲取新客戶,他們做過統計,搜尋點選的客戶轉換率僅1%,即平均“獲客成本”達500-600元。

  上述業內人士所言的網際網路金融動輒數百元的“獲客成本”並不誇張。談及高昂的“獲客成本”,平安理財網創始人宋博感慨,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型流量平臺上競價排名價格逐級抬高,與去年部分燒錢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激進營銷有關。

  宋博生於1985年,辦公地位於中關村E世界9層一處並不起眼的位置,相比其他燒錢的同行,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資產端的篩選上。“只要資產質量好,並能掌控住風險,資金會主動找上門的。”他說。

  面對高企的“獲客成本”,不少創業公司不堪重負,不得不走上一條靠精耕自媒體獲取粉絲,進而通過一定返券、獎勵等優惠活動轉換為消費客戶,這一模式在以消費體驗為主的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餐飲上使用更廣。

  將線下“一對一教育”搬至線上的三好網創始人何強透露稱,目前他們公司30%的員工負責自媒體,其中經營包括官微、教師幫社群等公眾號,還有為數眾多的微信群,其學生使用者中轉換率高達60%。

  將社群粉絲轉換為消費客戶,並不意味著營銷的完成。網際網路教育的首次體驗效果至關重要。為達到極致滿意度,去年至今,何強的工作重心放在售後上,他們時常要站在學生樓下,以保證第一時間出現在家長面前。

  好訊息是,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創業公司肆無忌憚的燒錢模式不可持續,加上部分燒錢的平臺相繼出現問題,最近出現了一些積極現象,即“獲客成本”相比去年有所降低了,這對創業公司而言,可以節約些成本。

  創客天使攜手迴歸理性

  “底薪2.5萬+股權激勵”——去年年中,某網際網路金融機構招聘打出如此誘人的入職待遇,在拿到新一輪創投資金後,這家機構高調廣攬各路金融、IT英才,據稱其能容納200人的辦公新址,也在緊張裝修中。

  “去年不少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高薪挖人,現在很多公司開始降薪減員,去年年底,也沒幾個人如期拿到年終獎。”去年跳槽到某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一位職場人向記者透露,現在創投資本投錢更趨謹慎,創業公司都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了。

  在一位創業元老看來,如同去年上半年最火的“020”,不少剛融到錢的公司紛紛祭出“高薪+期權”的誘人待遇,但隨著行業景氣度的退潮,不少曾為高薪熱血一把的人,不得不再次踏上重新就業的征途。

  “從瘋狂看好到瘋狂不看好,市場情緒經歷了一輪驟變,現在投資人和創業者都開始迴歸理性了。”天使人王鑫稱,以天使輪為例,第一期僅融幾百萬,第二期就融一千萬,第三期不低於兩千萬,現在市場終於冷靜下來了。

  在王鑫看來,創投資本從狂熱迴歸理性,在投資上會放慢速度,也會更加理性地挑選團隊,而不會再鍾情僅會燒錢的公司。對於創業者而言,不要懼怕資本寒冬,最關鍵是練好內功,控制好現金流,現在正是創業的大好時期。

  不過,剛剛宣佈涉足“VR+教育”的網龍華漁教育CEO樑念堅,並不認同資本寒冬的說法,“現在市場的錢很多,只要創業人的專案好,公司硬,照樣會有很多資本找過來,前提是創業者內功要硬。”

  讓樑念堅不相信資本寒冬的理由是,目前包括教育、文娛、VR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度並沒有受到不景氣的影響。談及目前的VR創業熱,樑念堅表示創業者要認清能力邊界,“VR硬體是表,內容才是本。”他稱。

  在去年年初拿到了天使輪投資後,涉足網際網路餐飲行業的董靚,最近也接觸了不少投資人,儘管有意向的投資人並不少,但公司也已經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了——去年12月取消補貼,並做了適當的提價,同時今年會謹慎招人。

  如果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可以點燃人們心中的創業熱情,那麼金融支援則能切實助力人們的創業行動。面對資本寒冬,銅板街創始人兼CEO何俊稱,不要過分糾結外部環境,練好內功才是最關鍵的,而現在他們要做的仍是幫扶小微企業的“初心”。

  “即將過去的羊年我有失有得,有過迷茫痛苦,更多的是對未來堅定的信心。前途並非一帆風順,2016年將是關鍵一年,但我會全力以赴。”今年春節,平安理財創始人宋博更新了這樣的朋友圈。

  作為銅板街創始人何俊的師弟,浙江大學通訊專業畢業的“80後”宋博,在一番深入思考後,也將資產端聚焦於“汽車產業鏈金融”上,“如果你對渠道掌控能力不足,對行業介入不深,很可能揹負整個行業和區域風險。”

  談及融資環境對創業公司的影響,人人貸聯合創始人楊一夫認為,資本市場的熱度與否,並非心存僥倖的理由,能否保證自身業務持續經營,這是創業公司的基本理念和底線。

  與上述創業公司面臨的“成長的煩惱”不同,來自深圳的創業者郝睿正陷於下一個創業方向的迷茫。去年年初,監管層叫停網際網路彩票業務,趙睿在深圳創業的網際網路彩票公司也被迫關門,此後他一直在不斷地尋找新創業專案。

  “投資人說,幸虧上半年關門了,不然可能會虧得更多!”郝睿並不急於馬上啟動下一個專案,因為現在好的創業專案不多,尤其在下半年進入資本寒冬後,投資人對燒錢模式的創業公司更加戒備。

  最近半年來,郝睿認真研究了雪球網的營運模式,試圖尋找還有哪些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尚未發掘,他希望新的創業專案能與消費有一點關係。

  創客們的去留取捨

  “一幕幕開場的鑼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隨風而去,唯有那輕輕的一聲嘆息住在我的心裡。”若干年後,當曾經的創業者再次回望大眾創業的當下,是否也會發出馮小剛舊作《一聲嘆息》中的開場感慨?

  有專業人士在容納超過1300萬人資料的中國人才資料庫中,篩選出2010年至今有過創業經歷的約3萬人,大資料分析發現,約63%的創業者在結束一個創業專案後,會重返企業或機構工作,而選擇繼續創業的連續創業者僅佔26%。

  大學畢業後進入北大青鳥,然後創立教育公司,後被大公司收購,然後又加盟巨人教育,繼而又再次創業成立三好網,何強可謂“連續創業者”典型代表,儘管已實現財務自由的他可轉型做天使人,但他更享受創業的過程。

  “多年前,我在這裡工作,時隔多年再次搬進了中關村紫金大廈,熟悉的環境很親切。”何強感慨,但這一次創業與以往不同,要對自己徹底“革命”,將之前線下的實體思維,徹底改造成線上的“網際網路思維”。

  在何強看來,2016年是K12線上教育個性化創業元年。線下模式大量資金沉澱在店面及人工的運營成本上,老師所得比例偏少,而線上分成模式正好相反。

  “我並沒有發現教育培訓行業有什麼寒冬,很多機構都想進來。”何強透露。本月初,三好網宣佈獲得亦莊互聯基金領投的7500萬元pre-A輪融資,此次融資金額佔比不到20%。

  與“連續創業者”何強不同,張磊則選擇迴歸職場。他曾是一款A輪企業服務型別App的聯合創始人,公司融資完成後,他選擇了立刻退出,並進入國內某一線網際網路公司從事開發經理,理由是孩子出生後家庭壓力加大。

  “創業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人事協調、發展不穩定都會讓人疲乏,這時融資完成提供了退出的好時點,所以選擇退出創業專案,入職網際網路公司。”張磊坦言,創業佔用太多家庭時間,而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強度則小得多。

  在創投資本由狂熱迴歸理性後,包括張磊在內的很多創客,開始重新理清思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於是,在一番激情創業折戟後,有的重新迴歸職場,有的物色新的創業專案,有的加盟了新的創新團隊。

  過去幾年中,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熱浪滾滾,作為理工院校資訊工程專業的高材生,李楠和郝睿算是趕上了創業的好時候,不過在全班40多位同學中,目前仍在創業的只有他們幾位,多數同學在一番熱血後,又重回“朝九晚五”的職場。

  “又是新的一年,不少職場人都在謀求轉型,但很多人出去轉了一圈後發現,景氣的只剩下金融、網際網路等為數不多的行業。”前述創業元老告訴記者,資本寒冬之下,不少想“熱血一把”的人,此時面對轉型、創業問題已顯猶豫。

  去年秋天,在成華入職某家創業公司不到兩個月,公司宣佈裁撤他所在的部門,他只好另找新工作。在短暫的待業期,他向記者反思了首次轉型失利的原因,創業公司加班氛圍、以及飄忽不定的公司定位,與他的性格格格不入。

  “剛進公司,大家都很拼,老闆希望你立即帶來效果,但不爽的事情是,還沒有等你做好這件事,高層很快就改變了策略,你不得不另起爐灶。”習慣於自由的成華很不適應這種工作狀態,現在他給自己的定位是找家“大公司”。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為什麼看好網際網路文娛產業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對於很多遊戲公司來說都過得不是那麼順利,年初遊戲企業的倒閉潮,讓這個行業短短几個月裡死掉了數百家小公司,某西南城市尤其是重災區,一時間行業風聲鶴唳,大呼資本寒冬來了。

  一方面有行業整體增長走向集中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有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客觀***目前移動網際網路獲取一個使用者接近20塊,要知道四年前也就是1/5的價格***,所以過去一年能夠引來行業和二級市場關注的遊戲企業就一家,這家企業過去一年能夠取得摧枯拉朽之勢的原因很值得探討,後面我們還會提到。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剛剛釋出了我們第一款文化娛樂內容資料監測產品。在上線之後收到各種朋友們的關心與疑問:為什麼在如此冷清的市場背景下,還大規模投入做這樣一款產品?

  在經歷過N次的解釋之後,我覺得有必要整理一下我們對於中國遊戲市場以及文化娛樂產業的一些看法,以及我們對未來的判斷,正是基於這些判斷,才讓我們毅然決然的上馬了文娛內容資料產品。

  可能有些瑣碎,拋磚引玉,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朋友們加入探討。

  總體上來說:我們認為未來十年是中國文化娛樂產業大發展的十年;其中網際網路將起決定性作用;2016將是文化娛樂的網際網路年。

  一、文化娛樂市場在未來整體上呈增長態勢

  看過去幾年文化娛樂的主要子集,遊戲、影視、音樂、動漫以及衍生品,無論是在產業規模、使用者規模抑或產業影響力方面,都是在持續繁榮的過程中,在產值上,保持了年均50%以上的高速增長,我們認為文娛產業將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相對於其他產業的成熟甚至產能過勝,國家層面急需與之相對應的文化軟實力,所以對文化產業利好的政策層出不窮,這對產業來說是難得的機遇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大家基本都已經接受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現實,而我們看全球範圍內歷次經濟低迷背景下,娛樂及服務消費反而愈發旺盛,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直接促進了好萊塢電影業的繁榮。

  前面有提到2015年倍受關注的遊戲企業,相信大家都已經猜到了,就是網易遊戲。為什麼網易能在2015年爆發,並對騰訊形成衝擊之勢?這是很多券商、投資人問我們的問題。在移動遊戲市場中,騰訊與網易是兩個典型的代表,騰訊是典型的***平臺,靠超級APP為遊戲導流,而網易是典型的內容平臺,靠優質內容獲取流量。

  移動網際網路爆發的初期,***平臺的價值最突出,所以騰訊能夠輕取一半的市場份額;但是到了2015年,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基本消失的情況下,大家都要靠內容獲取流量,所以我們看到過去一年網易遊戲依靠超級IP和優質內容形成摧枯拉朽之勢,這是移動遊戲發展到今天的必然,未來好產品會越來越珍貴,渠道對內容的渴求也會越來越凸顯,像《夢幻》一樣的強勢分成比例今年還會有。

  現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了,內容開始拉動產業增長,網際網路巨頭必須開始佈局內容產業,與此同時改造傳統娛樂業,網際網路力量會在文娛產業形成強大的推動力。

  我們看每次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原因都是因為資金鍊的問題,現在很多炙手可熱的創業專案都是長期燒錢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投資人看這些專案已經非常謹慎了,但文化娛樂業與其他產業有很大不同,他可以依靠內容直接變現,所以很多文化娛樂企業可能市值不高,資金鍊大都比較健康,這一點在經濟下行、資本寒冬的產業背景下尤其重要。

  二、優質IP的爭奪加劇,網際網路成為IP創生主陣地

  “IP”這個詞在經過移動遊戲的爆炒之後,短短兩年內完成了一次全民科普,當下文娛產業言必及IP,雖然有部分泡沫,但更多的是市場的剛需。未來市場將繼續深化,企業對於優質IP的爭奪更加迫切,而網際網路將成為IP創生的主陣地。

  高速增長的市場需要優質的內容支撐,這點我們在前面有分析過,更重要的是,前兩年的市場實踐已經證明了IP的流量獲取以及吸金能力,以前可能還有人覺得IP的價格被炒得過高有些離譜,但是現在基本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或者說是一種無奈,這是一個踏踏實實的賣方市場,大家沒的選。

  此外,在現今文化娛樂大發展的時期,文化內容高度豐富,如何在海量的內容中脫穎而出,IP是一個關鍵要素,同樣玩法的移動遊戲,IP產品相對於非IP產品初期導流能力強120%,這是整個產業無法不面對的現實,所以大家對於使用者的爭奪將更加依靠強勢IP。

  在經過了過去兩年大家的買買買之後,日本動漫、中國網文、韓國遊戲基本已經被大家買光了,所以到了2016年,IP市場的內容生產將大部分靠企業原創,騰訊、奧飛、網易、華誼等行業龍頭已經在加緊佈局了,而伴隨國內二次元文化的發生發展並進如主流文化視野,網際網路內容將強勢輸出,具體體現在自制劇***太子妃升職記***、網路大電影***煎餅俠***、網際網路IP再造***勇者大冒險***、網際網路造星運動***papi醬***等各個方面,所以我們才說:2016是文化娛樂的網際網路年。

  三、網紅本身就是優質IP

  最近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有被papi醬的各種新聞一遍又一遍的刷屏,有很多朋友來問我們,1200萬的投資能賺回來麼?在這裡我只能說,我們相信真格以及羅老師的眼光與運作能力。從現在的聲勢來看,是papi醬以一已之力造成了一次網紅界的全民關注***連望京小腰的服務員都知道她拿1200萬投資……***。其實我們很早就提出過,網紅本身就是優質IP。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講,網紅擁有忠誠的粉紅群體與更強的號召力,與上面提到的對IP的認知是類似的,企業也需要網紅們所帶來的豐富流量與其形象核心,所以我們看到阿里出來說要包裝網紅,視訊直播平臺也出來說要打造網紅。

  相對於很多高高在上的演藝明星來說,網紅的價效比更高***雖然有papi醬,Miss這樣的個例,但是網紅整體的價效比高很多***,網際網路為網紅與粉紅之前嫁接了一條流暢的溝通通路,使得網紅更加的平易近人,藉由網際網路的通路,未來每個明星都將成為網紅,伴隨著網際網路內容創作的興盛,使得創造、包裝網紅成為了可能,一場網際網路造星運動已經到來。

  我們對網紅大體分為內容型和人格型兩個類別,前者靠優質垂直的內容獲取使用者,後者靠個人魅力與顏值取勝,目前脫穎而出的更多的是前者,吸金能力更強的是後者。

  四、二次元將逐步進入主流文化範疇

  說過去一年文化娛樂產業最熱的關鍵詞非二次元莫屬了,這部分群體擁有相當高的忠誠度與狂熱的付費衝動,所以基本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大家都要來分一杯羹。

  在二次元消費群體中,95後無疑佔據主體,這部分使用者的特點是:他們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對網際網路文化有較高的認同;有非常強烈的個人意識,並有主動傳播二次元文化的熱情。伴隨著他們逐步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二次元將逐步進入主流文化範疇。

  2016年行業對於二次元方向上的投入將會迎來爆炸。在2016年的網際網路內容創作大潮中,二次元文化將影響網際網路內容創作的方向,網際網路文化內容的語言正規化將更加90後、更加二次元化

  五、網際網路自制影視將在2016迎來井噴

  在2015年,全球範圍內網際網路媒體的受眾規模剛剛超過了電視,成為第一大大眾媒體,而在中國,電視的開機率、收視率連年處於下滑態勢,而中國網際網路的普及率也已經過半,達到50.3%,使用者在電視端沒有滿足的需求將更多的由網際網路承接,網際網路自制影視將在2016迎來井噴,這也成為文化娛樂網際網路年的重要註腳。

  中國電視的上一個黃金十年來自於電視劇的繁榮,在這一期間我們看到眾多優質的劇集,而最近5年中國電視主題無疑屬於綜藝,真人秀、歌唱選秀、脫口秀等等節目層出不窮,一時間國內的電視臺熒屏呈現一片繁榮之勢,這樣的態勢至2016年將是一個分水領。

  一方面的電視的綜藝節目過多,且大部分靠版權採購鮮有原創,對觀眾形成了審美疲勞同時,已無創新的後勁;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在進一步的爭奪使用者的時間,尤其一些創新應用的興起對電視業產生的重大的衝擊,諸如視訊、自媒體、直播的興起,不只在爭奪使用者,更重要的搶奪了大量的上游內容資源***近期湖南衛視幾位一哥一姐的動作可以作為部分證明***。

  此外,網際網路自制影視是一個典型的渠道倒逼型產品,在網際網路取代電視媒體的大眾影響力之後,使用者的內容需求需要自制影視來承接,自制影視天然的擁有受眾的需求的反饋與流量的輸入的通道,所以在創作上更加符合網際網路人群的需求,貼近網民的生活與語言正規化,因而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自制影視的井噴將在2016年對傳統電視媒體形成強有力的衝擊。

  隨著國內版權環境的日益改善,我們判斷今年網際網路內容付費將呈規模性增長的態勢,這在部分視訊平臺所公佈的資料中可以窺見一二,尤其在優質內容在被創造出來的背景下,網際網路可以短期內形成話題效應並引導付費***想想你身邊有多少人因為仲基歐巴買了愛奇藝的會員***,短期內,國內各大視訊網站的主要競爭點將基於自制內容的創作以及付費會員的獲取。

  六、文化娛樂的航母型公司開始顯現雛形

  隨著阿里、騰訊、萬達等大財團對這個產業的看好與持續性投入,文化娛樂的航母型公司開始顯現雛形,他們在快速的拉高整個行業的進入門檻,未來留給小團隊的生存空間將更加有限***以納入巨頭體系華麗退出為目標的另說***,而隨著網際網路力量的強勢進入,2016年是企業間競爭的關鍵節點,這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黃金期,遊戲、文學、動漫、音樂、自制劇、綜藝等主要節點都將是競爭的主戰場。

  說了這麼多,回過頭來說我們為啥要做一款遊戲大資料監測產品,正是基於上面囉嗦了這多的判斷與分析,國內遊戲市場雖然增長放緩,但是依然有過千億的行業產值,並且這些是實打實的被遊戲企業所賺到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長期看好文化娛樂產業,尤其是網際網路與文化娛樂的融合共生,將產生過去30年從未有過的巨大能量,所以遊戲千帆只是我們內容監測的第一個實踐,未來我們還要做IP大資料監測、電影大資料監測、動漫大資料監測等等產品。

  讓創意有“據”可循是我們的願景。

基督教講章重生得救
網際網路思維與創業
相關知識
網際網路投資創業
網路投資創業致富故事
網路小投資創業專案推薦
網上小投資創業專案
投資創業專案網
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助力女性投資創業
小本投資創業點子
新的投資創業好點子賺錢快的
小投資創業點子
小本投資創業的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