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關於饒恕的聖經章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講章】完全的饒恕

  經文:太18:21-35

  饒恕有不同等級和型別。可分三種:一、有距離的饒恕——對施害者的負面情緒已減輕,但沒有真正和解。二、有限度的饒恕——對施害者的負面情緒已減輕,彼此關係部分恢復,但是情感親密度逐漸下降。言語行為上趨於形式,表面和善而內心卻多處設防。三、全然的饒恕——對施害者的負面情緒完全消失,關係得以全面修復。

  完全饒恕人是指認罪而求寬恕的人,知罪而求悔改的人,不是盲目的,不必認罪求赦免是不可能得到神無限度的饒恕,這也與救恩衝突,因而饒恕是基於一個人的表現和狀態而言的。

  一、完全的饒恕不在次數上

  當一個人願意認罪求寬恕的時候,我們饒恕則不應當在次數上斤斤計較。

  彼得問上帝說:“我弟兄得罪我,我應當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可以嗎?”彼得心想耶穌必定贊同且會表揚他。在以色列傳統中,拉比認為一個人應當饒恕其弟兄三次。拉比曾說:“若有一個人犯了一次罪,他們饒恕他:他若犯第二次,他們饒恕他:他若犯三次,他們饒恕他;第四次他們就不饒恕。”

  聖經阿摩司書的前幾章***一3,6,9,13;二1,4,6***對於好幾個國家的罪狀,加上“三番四次”的字眼。彼得認為他已經相當好了,因為他把拉比的三次增加了一倍,又漂亮地再加上一次,他以急切的自滿,提出他若饒恕七次是否足夠的建議。彼得盼望得到耶穌的稱讚;耶穌卻回答說:基督徒必須饒恕七十個七次,換句話說,就是無限的饒恕。“七次”是完整的數目,但仍可以計數,意即有限度的;“七十個七次”意即應該饒恕人不計其數,完完全全,沒有限度的。

  “饒恕”原文意思是“不留住”、“讓它去”,也就是把被得罪的事忘掉的意思。你若記得饒恕的次數說明你還沒有完全的饒恕,真實的饒恕人,根本不記得被人得罪了多少次,因為從前被得罪的事已經都忘了,隨風漂流。對一個人我們要紀念他的好而忘卻他的不好,饒恕不念及次數,而是完全的忘卻。

  二、完全的饒恕在於神愛上

  饒恕對於凡出肉體的我們而言如此之難,可我們能做到是因著上帝的愛催逼我們去做。“原來基督的愛激勵著我們。”***林後5:14***聖經中用到一個比喻,一個僕人欠他主人一千萬***兩***銀子,這是一筆驚人的債務,比普通一個省的全部預算還要多。馬十八26說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這個僕人做了四個動作:***1***“俯伏”─悔改;***2***“拜他”─謙卑;***3***“主啊,寬容我”─求主恩;***4***“將來我都要還清”──許願奉獻。

  那僕人的主人動了慈心免了他的債,只要他願意認罪悔改且向上帝求恩,無論他能否做到,在基督上帝裡面都赦免。此後,這個僕人走出殿堂,遇到一個欠他十兩銀子的人,他揪住他,掐住他的喉嚨,索要欠款。我們只求別人給我們的恩,而不想給予別人恩。我們只想得別人饒恕卻不想饒恕別人。

  今日我們能饒恕,並非出於我們的內心,而是因著基督的愛促使我們饒恕。耶穌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嗎?像我憐恤你一樣?這告訴我們饒恕是雙向的,彼此相愛且彼此饒恕。我們的饒恕是因著我們心中的信仰是基於上帝對我們的愛和饒恕。

  三、完全的饒恕才有真平安

  完全的饒恕對人對己都是有益無害的,是上帝對我們的愛,因為在饒恕的過程裡我們得享平安,在饒恕裡我們得著侍奉。世人覺得活得累的一個原因是記性太好,中國古語有云:“此仇不報,非君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在這十年裡面所想都是如何報仇和怨恨。

  在仇恨里人會和諧平安嗎?不饒恕就等於自己吃毒藥卻希望別人死,結果是自己痛苦死亡。饒恕別人是對自己的釋放,饒恕人也是自己的榮耀。聖經中告訴我們:“你們個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們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

  人生在世本苦短,如若不饒恕且計算別人的惡,只會增添我們的痛苦。有一首歌曲《數天數》,其歌詞:一年三百六十五,忙忙碌碌,迷迷糊糊,斤斤計較又何苦。十年三千六百五,吵吵鬧鬧,傷筋動骨,退後一步多幸福。百年三萬六千五,何必等到,不能動了,才去珍惜每一步。

  你去數一數,你去想一想,你能活到多少數。恩恩和怨怨,是是與非非,還有什麼煩惱不能放,人生苦又短,人間情更長,哪有功夫論短長。所以完全的饒恕是通向更大恩典的唯一途徑,不在於饒恕的次數,而是基於神的愛,因而我們才能得著真平安。

  談饒恕容易,但真正的饒恕且活出饒恕是難的。世界上最難做的兩件事是不犯罪和饒恕。主禱文中:“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其真正翻譯是“不讓我們有遇見試探的機會”。

  而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卻能因著有內在的信仰,為了我們有真平安,我們也要嘗試著不去犯罪,願意饒恕,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應當好好禱告,祈求上帝加力量給我們,讓我們懂得饒恕,彼此饒恕,饒恕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讓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杆直跑;讓我們能夠成為一個饒恕人的人,也能得蒙上帝的饒恕,成為一個真基督徒,一個真有天國子民的生命。

  二

  【講章】總要饒恕

  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迴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 ***路17:3-4***

  引言:

  基督是復活得勝的主!他勝過死亡勝過魔鬼 勝過陰間的一切權勢!

  但他的手上還帶著釘痕,肋間還有著槍傷,那是他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受的傷痕!沒有傷痕就沒有深刻的記憶,沒有復活就談不上得勝,帶著傷痕的復活,是帶著受苦記憶的得勝!他的赦免、他的饒恕才顯超乎尋常的昂貴!

  人與人之間的應該像天空中的星,互相照耀、互相吸引、並各自執行在自己的軌道上……許多時候卻像地上的沙,互相摩擦、互相擁擠、互相埋沒!

  人總是會傷害人,或被人傷害。需要被饒恕和饒恕。

  但面對過去受到的刻骨銘心的傷害,要做到饒恕,對許多人來說是不容易的。有人說,我忘記不去想這事,不就完了嗎?不!這只是你的暫時的迴避,……事實上你的心靈深處可能還在流血,饒恕是心靈的醫治,是心結的解開,是走下審判臺讓神來審判。是體會神在基督裡對我們自己罪的饒恕。是彼此相愛的體現,是命令,不是選擇。

  一、饒恕的涵義:

  寬容,免於責罰。

  是甘心情願地以愛心免除債務。彼此饒恕能去除人際關係的障礙,而能建立友愛、真誠、持續成長的關係,並破除彼此間的逃避和冷漠。

  二、饒恕的困難:

  真正的饒恕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想說忘記也是不容易的,約瑟把兒子的名字也取為“忘記”,但他的哥哥來了,對哥哥的惡行還記得清清楚楚。

  三、對饒恕誤解:

  是不再計較?不再痛苦?不再生氣?讓過去的事成為歷史?既往不咎?有許多人以為“饒恕”就是無條件赦免別人的過錯,他們以為必須先饒恕才能去愛。另一些人認為“我饒恕是為了自己好”的心態來鼓吹饒恕可以使憤怒一筆購銷。

  其實,沒有真相就沒有饒恕!

  四、饒恕的代價:

  對被傷害的人來說,代價是放棄復仇之心,寬巨集地免除別人所欠的債。

  對傷害他人的人,他的代價是要謙卑地認罪悔改,不隱瞞自己做錯的事,不為自己找任何藉口,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並儘可能作出賠償,誠心地請求他傷害人的寬恕,無怨言地接受因罪造成的後果。

  雖然饒恕的代價是如此的高,但雙方重歸與好時的喜樂,就非常值得了。

  1970年12月7日,大雪過後東歐最寒冷的一天。剛剛對捷克、波蘭進行國事訪問後,當時的聯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他向紀念碑獻上花圈後,肅穆垂首,突然雙腿下跪,併發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

  太18:15-17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可11:25-26

  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注:有古卷無此節***。”

  對於真的至死不悔改的,我們只能把他交給上帝。

  羅12:19-21說: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注: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五、饒恕的典範:

  無疑是耶穌基督,他在十字架上還為罪人祈禱!***路23:34***還有舊約約瑟,饒恕了無故恨他,要殺他的哥哥。

  約瑟先多次考驗他兄弟,看他們已經認錯能悔改後就饒恕了他們,約瑟的經歷是很值得我們深思……都是饒恕的典範。

  耶穌在十字架上第一句話就是: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他在十字架上流血成就了和平

  西1:10-14

  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 神;照他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又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

  中國人有句老話:“家和萬事興”,還有“以和為貴”。

  三

  講章:七十個七次的饒恕

  證道經文: 太18:21-22

  [馬太福音 18:21]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

  [馬太福音 18:22]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證道內容:

  今天我們分享的經文是馬太福音18章21-22節,題目是“七十個七次的饒恕”。我想,大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內心中可能會有挺大的壓力,因為這 對於每個弟兄姊妹來講都是一個非常難的功課。它不但是一個一生的功課,也是我們天天需要面對的一個功課。如果回憶一下前面我們所分享過的經文,特別是耶穌 勸勉、教導門徒關於基督徒人際關係的內容之後,我們再分享今天的題目的話可能就不會覺得太難,因為耶穌曾經應許我們說,他的擔子是輕省的,軛是容易的。我 們要負他的軛,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平安和喜樂。***參太11:29-30***

  雖然饒恕的功課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比較難,但是耶穌說,他的擔子是容易的,他給我們的教訓也一定是我們弟兄姊妹可以做到的。前面我們分享過,門徒之 間也在爭論在天國裡誰是最大的。耶穌勸勉自己的門徒:要想在天國裡為大,首先做一個像小孩子一樣謙卑的人。耶穌也教訓門徒說:“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 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太18:4-5***接下來在18章6節中耶穌說,“不要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

  因為世間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 了”,要做一個扶持別人的人。18章10節中耶穌又講到:“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接待最小的”就是接待耶穌基督;不去做一些絆倒人的 事,這我們還是能夠自勉的;不輕看任何一個弟兄姊妹,靠著禱告我們也是可以得到主耶穌基督的幫助的。

  耶穌為了能使門徒明白他的心意,講了一個尋找迷羊的比喻。他講明在耶穌基督裡面每個基督徒的生命、位置都非常重要,他不放棄任何一個微小的、軟弱 的、迷失的,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寶血,拯救所有人回到他的懷抱當中。***參太18:12-14***在這個比喻中,耶穌也向我們傳達了一個資訊:在耶穌基督 拯救人類的計劃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那看守九十九隻羊的人。

  這給了我們力量,讓我們知道,尋找迷羊的工作不是單靠我們自己就可以做到的,有耶穌基督與我們 同在。但是看守好九十九隻羊,讓我們身邊的弟兄姊妹有一個平安、溫暖、安全的環境,卻是我們每個弟兄姊妹都可以做到的,而且這也是我們的心願。

  耶穌在傳講與得罪過自己、傷害過自己的弟兄姊妹化解矛盾的方法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個原則,那就是他不願意失去任何一個弟兄或姊妹。我們要知道,每個 弟兄姊妹、每個人的生命在主耶穌的面前都是那樣的寶貴、那樣的重要,而且是耶穌基督付上自己的寶血、生命的代價拯救回來的。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神完全 的饒恕。

  馬太福音18章21節中記載,當彼得聽了耶穌勸勉大家怎樣處理與弟兄姊妹們之間的矛盾之後,就來到耶穌的面前對他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 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彼得的這個七次是有他的道理的:七在猶太人的概念中是一個完全數字,猶太的拉比勸勉猶太人說,可以三次饒恕得罪自己的人,第 四次就不饒恕了。彼得已經把拉比教訓中饒恕的功課翻了一倍又加上了一次,對他來講,這應該是他可以承受的最高限度了。耶穌卻說:“不是七次,乃是到七十個 七次。”***太18:22***

  這七十個七次是一個多么難的功課!饒恕人三次可能比較容易做到,七次也有可能勉強做到,可七十個七次呢?耶穌其實是告訴彼得:饒恕人不能用數字來計 算,要常常地饒恕,天天地饒恕,時刻地饒恕,就像耶穌基督饒恕我們的過犯一樣。耶穌基督饒恕我們每個人的過犯,不是饒恕我們一次以後我們就再不犯錯誤了, 我們接著還會犯錯誤,耶穌接著還會饒恕我們,他的寶血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一直有功效,我們的主就是這樣一位救主。耶穌基督也要求自己的門徒,要求我們這些已 經成為他孩子的人,同樣要履行這一原則——不計次數地饒恕別人。

  耶穌為了使門徒明白這個道理,就又講了一個比喻,既是天國的原則,也是天父對待有罪之人的一種態度。耶穌說:“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的僕人算賬。才 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太18:23-24***一千萬兩是什么概念呢?相當於兩百四十萬英鎊。“因為他沒有什么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 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 債。”***太18:25-27***這是天國的原則:哀求,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從這個資訊我們看到:神對我們人的饒恕,是完全的饒 恕,只要是饒恕就不會有任何的條件、任何的要求。神完全地赦免人的罪惡,饒恕我們所有的過犯,並且釋放我們,讓我們在基督耶穌裡面得到自由。

  提摩太前書1章15-16節中保羅描述自己在神面前得蒙赦罪的恩典時非常地感恩,他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 佩服的。”***提前1:15***因為這是他的親身經歷。“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 永生的人作榜樣。”

  ***提前1:16***我們很清楚保羅是什么樣的人:沒有信主之前他是一個逼迫教會的人,是一個不承認耶穌是基督的人,而且到處捉拿敬拜耶穌 基督的人,把他們下在監獄當中。這么一個罪人蒙了神的拯救,耶穌呼召他、光照他,使保羅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罪人,然後在神的面前、在主耶穌基督的面前成為了 一個被神所重用的使徒。

  我們每個人在神的面前曾經也都是罪人,也可以用“罪魁”這個詞來描述我們在神面前的虧欠,但是耶穌基督饒恕了我們,就像饒恕保羅一樣。在神的面前, 我們之前無論有什么樣的過犯,我們所有的罪耶穌基督都一筆勾銷,再不和我們計算從前的罪債,並且釋放我們,讓我們在他裡面獲得耶穌基督的自由和平安。

  接下來耶穌又講了一件事情,那個得到主人饒恕和釋放的僕人,出去之後遇見一個欠他十兩銀子的同伴,便揪住他逼他還錢***參太18:28***。這個蒙主人 赦免的僕人欠主人一千萬兩銀子,他的同伴欠他十兩銀子,僅僅是他欠主人債的一百萬分之一。這個得蒙主人赦免的僕人不肯饒恕自己同伴的事情被主人知道了,主 人很憤怒,就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參太18:30-34***那僕人還清所有的債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僕人原本就沒有能力還清主人的債,又 被交給掌刑的圈了起來,讓他還清一千萬兩銀子絕對是天方夜譚。耶穌通過這件事情是告訴我們以下四個事實:

  第一,我們每個人所面對的全能的、充滿慈愛的神,也是一位完全饒恕我們罪人過犯的神,他對我們充滿了愛。約翰福音3章16節中說:“神愛世人,甚至 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神因為愛我們,賜下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因為愛我們,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用他的寶血塗抹洗 淨我們一切的罪惡。我們面對的是這樣一位神,這樣一位救主,而且他是愛我們的,並且完全饒恕我們的過犯。

  第二,面對得罪過自己的弟兄和同伴,也要像主耶穌基督對待我們一樣,有一顆完全接納、饒恕別人的心。這樣,我們的行為才能與蒙召的恩相稱。我們可以 把“完全的饒恕”理解為“不記次數的饒恕”。不要說我已經饒恕了他一次、兩次還是三次。“不記次數的饒恕”, 這個功課最難的地方恐怕就是面對自己家裡的人,特別是自己的丈夫或妻子。

  有一個弟兄和他妻子的關係一直不好,因為這個弟兄有很多習慣不為他妻子所接受。妻子發現:這些問題會伴隨他們一生,永遠不會改變。他們所能做的是去接納。這位妻子就這樣告誡自己:他是神創造的,他的性格也是神給他的,我要接納他而不是嘗試去改變他。

  很多時候我們對他人的饒恕都是如果他怎樣改變我就可以接納,耶穌對待我們卻是完全的饒恕。只要能夠來到主耶穌基督的面前,承認我們是一個罪人,耶穌 對我們所有人的過犯全都饒恕和赦免。我們總是完全欣賞自己的個性,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但面對對方的個性時就會產生很多的摩擦和問題。

  我們的態度也總是,通 過禱告讓他能夠改變,然後我去接納。而耶穌基督的原則、天國的原則卻是:他可以不改變,但你要去接納他。這就是我們生命當中經常遇到、難以做到、卻不得不 做出的一個選擇。

  面對一個個性一直不改變的人,或是丈夫、或是妻子、或是孩子,我們去接納一次、兩次。但多年之後,我們發現我們所面對的還是同一個問題,這讓我們忍 無可忍。這就是今天我們所面對的一個最困惑的問題。我們若選擇逃避到另外一個環境當中,結果面對的還是同樣的問題。耶穌非常清楚這點,因為所有的人都是他 所創造的。他知道我們面對的課題不是單純客觀的事情,而是出於我們自己主觀的原因。

  只有我們自己主觀的態度改變,客觀的問題才會顯得不再重要,不是不存 在,而是不再重要。因為我們不能改變所有的人,不能改變所有的環境。但耶穌告訴我們,他可以改變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對所處環境的態度和看法,可以改變我們 對別人的態度和看法。耶穌基督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而不是改變我們所存在的客觀的環境和麵對的事物。

  耶穌也告訴我們,完全的饒恕是天天要面對的課題。不要去計算是否真的饒恕了七十個七次,真要到了七十個七次的時候,我們相信,和回答彼得的問題一樣,耶穌還會告訴我們,那不是七十個七次,而是七百七十個七次。總之,那無數次的饒恕是需要我們天天去面對的功課。

  第三,饒恕人之過,對於我們是個很大的難題。我也還沒有學會,正在學習。我也是天天面對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問題。比如二十年前我先生有的一個毛病, 二十年後這個問題依然還在。我想我的先生看到的我也是如此,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眼中的對方也是如此。所以饒恕人之過實在是每一個人都要學習的功課。

  有一位母親在生孩子的時候,由於接生大夫的失誤,她女兒的胳膊落下了永久的殘疾。所以每次給女兒穿衣服的時候,她就恨那個大夫:如果不是你,我就不 用天天幫我女兒穿衣服,她就可以完全自理了。

  這個母親是一個基督徒,她埋怨神:我是基督徒,為什么讓我面對這樣的問題?她對那個大夫充滿了怨恨,每一天都 是如此。她的內心長期經受這種痛苦的煎熬,非常難受。最後她在主的面前嘗試改變自己,她問主,“我要一輩子面對我的女兒,一輩子面對她的殘疾,我也要一輩 子面對那個因失誤而造成我女兒殘疾的大夫。主啊,我該怎么辦呢?”在我們軟弱的時候,耶穌基督真的是我們隨時的幫助和力量。

  主與她同在,就啟示她:每當你 給女兒穿衣服的時候,要為那個大夫祝福、禱告,讓他以後不再出現同樣的失誤。之後她改變了,每天早上給女兒穿衣服的時候,不再怨恨那個大夫、也不再埋怨 神,而是為那個大夫祝福、禱告:神啊,求你饒恕他的過犯,求你賜福他,讓他不再出現任何像在我女兒身上一樣的失誤。她天天這樣的禱告,時間久了,她的生命 也改變了。

  客觀的事物沒有改變,女兒的殘疾沒有改變,而她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改變了,她的生命就增長了,她屬靈的生命中充滿了對那個大夫的饒恕。很多問題 需要我們去禱告,我們需要神的愛的遮掩,需要神的饒恕,也同樣需要自己的饒恕。通過這樣一件事情,這個姊妹看到了神的心意,看到了

  若我們不願意遇到我們不想遇到的問題的話,就要為身邊的人獻上禱告,像耶穌基督饒恕我們的過犯一樣,能夠去饒恕別人的過犯。這個饒恕就是為他們代禱,為他們祝福,而不是意識到是我們自己有錯誤了才饒恕。

  第四,如何才能做到完全地饒恕得罪自己的弟兄或姊妹。除了馬太福音18章15-17節中耶穌告訴我們的方法之外,是否還有其它的辦法供我們使用?我 們的神、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全能的,他的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是有奇妙作為的,而且是我們人無法想象到的作法,所以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曾經有一個姊妹哭著來和我交流:她在侍奉的教會中當義工,她的組長老是看她不順眼,覺得她工作做得不好,有時候用一些話來刺激她。她是非常願意在教 會做服侍的,但她又很難接受組長帶給她的傷害和刺激。

  每次她也想饒恕他,但是每個主日都要面對這樣一個刺激她的組長,作為一個基督徒,她內心非常的痛苦。 我們分享過,耶穌說:如果弟兄得罪了你,你可以去找他,把你的心思向他說明。他如果不聽,你再帶上幾個有智慧的人一起來幫忙。

  這個時候你有可能會意識到是 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你的弟兄的問題,這樣你就會輕易地做到饒恕。如果這個人還不聽,你就告訴教會,讓大家同心合意地為他獻上禱告。***參太 18:15-17***

  另外,有時候我們面對的問題不一樣,有時候同樣的問題發生在不同場合、不同人身上,也不能用同樣的的方法解決。首先,我們仍然要靠著禱告,求主醫治 我們受傷的心靈,讓我們成為健康的人。求主耶穌基督的釘痕的手,帶著聖靈的膏油膏抹我們心靈中受傷的地方。醫治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心得以剛強。一個受傷 的心靈做不到去饒恕別人,因為我們自己的傷痕還沒有得到醫治,再面對對方很難去做饒恕。

  昨天晚上我遇到一個問題,我在主的面前禱告說:神啊,我明天要講的是這個功課,為什么你偏偏讓我遇到我難以饒恕的事情?我同樣也在祈求神:神啊,我 該怎么辦呢?明天我就要和弟兄姊妹分享這個功課,而今天晚上,我卻又生氣又憤怒,明天將如何面對我們的弟兄姊妹,和大家分享這個功課呢?

  當我們禱告的時 候,神是全能的;我們沒有辦法,神有辦法。當時,耶穌基督、聖靈帶領我重新回憶了馬太福音18章15-17節的經文。弟兄姊妹,當我回想這些經文的時候, 自己心中的那股怒氣就沒有了,怨恨也消除了。神的話語真的非常奇妙。當我們思想神話語的時候,我們裡面的傷就得到了耶穌的撫摸和醫治。

  當我們難以做到對人 的饒恕的時候,我們先不要自責,也不要埋怨,怪自己軟弱,在主的面前內疚,而應當回想聖經當中的經文、耶穌基督的教訓,然後讓我們的心得到主的醫治。

  詩篇103篇2-3節中,大衛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這裡的“罪孽”我 們能理解,“一切的疾病”並不單單是指我們身體上的疾病,而是我們時時刻刻面對人群而受到的傷害。

  耶穌基督釘痕的手可以撫平我們一切的傷痕,他的話語可以 治癒我們所有的創傷。我們在主耶穌基督的裡面,受傷的內心就能夠得到主的醫治。

  第二,我們要多求神給我們愛。怎樣去饒恕一個人?不是靠著我們自己的力量,不是我們怎樣去做,而是主的愛與我們同在。我們要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七十個 七次的饒恕,完全的饒恕。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祈求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更多的愛心,去愛我們的神,愛我們的耶穌基督,愛他十字架上的救恩。

  當我們的目光注視在耶穌基督愛上的時候,饒恕不再是一門難的功課。當我們把饒恕功課建立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那卻是我們難以承擔的重擔。當我們祈求主 給予我們更多愛的時候,我們背的是主的擔子,負的是主的軛。這個擔子就是輕省的,軛就是容易的***參太11:30***。對於我們來說,這就不再是一個難承擔的 擔子,愛越多饒恕才越大。

  耶穌基督曾經講過:當他進入一戶人家的時候,一個女人撲倒在他面前哭,眼淚打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膏油,用自己的頭髮去擦,然後用油抹耶穌的腳。耶穌 問西門這個女人做這樣的事情,她能得到怎樣的赦免。結論是:她對主的愛多,得到的赦免也就越大。***參路7:37-38,47***同樣的道理:我們愛主越多, 才越能夠做到這種饒恕。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林前13:4-8***

  當我們有了這些愛的時候,就有了耶穌基督活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的心得到主愛的呵護,我們得到了溫暖,得到了主賜給我們的平安和喜樂。面對饒恕的功課的時候,我們再也不覺得困難,因為主耶穌和我們一同揹負我們所面對的困難和難題,因為有耶穌基督與我們同在。

  饒恕是我們一生的功課,天天的功課,也是直到我們面對耶穌基督的時候,仍然要做的功課。求主耶穌基督從高天加添給我們力量,求主賜愛給我們,求主賜 醫治給我們。

  讓我們每一個弟兄姊妹都能夠在主耶穌基督裡面,成為一個屬靈上健康的人。讓我們有一個剛強屬靈的生命,與主同負一軛。主基督可以饒恕的,我們 也可以饒恕。我們與主同工,面對身邊每天的環境,就像主耶穌所講的“迷羊”的比喻一樣,在主人尋找迷羊的時候,我們要做好看守羊群的侍工。饒恕的功課也是 如此。

  我們要學習耶穌基督是如何感動每一個受傷的心靈,讓他們回到他自己的面前的。我們只做有耶穌基督之愛的基督徒,使主的愛充滿在我們的心裡,讓聖靈的 膏油塗抹我們的心靈。

  讓我們和主耶穌基督同在,這個饒恕人的功課再也不是背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乃是與耶穌基督同負一軛,做我們該做的事情。這個饒恕的功課,不再成為每一 個弟兄姊妹屬靈生命中的負擔,而會成為我們天天的祝福和恩典。因為我們看到主的愛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是那樣豐豐滿滿。

  我們也同樣看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弟 兄姊妹都充滿了神的愛,充滿了聖靈的同在。當我們與主同在的時候,我們就充滿了歡喜和快樂,充滿讚美和感恩。讓我們將一切重擔卸在主耶穌的面前,與基督同 釘在十字架上。願主耶穌的平安和喜樂,永遠與我們每一個人同在。阿們!

基督教講章生命的意義
基督教講章恢復起初的愛心
相關知識
基督教講章關於饒恕的聖經章節
基督教關於饒恕的講章
基督教講章關於聖誕節
基督教講章關於合一的
關於榮耀神的基督教講章
基督教講章關於順服
最新關於禁食與禱告的基督教講章***2***
基督教講章關於清明
基督教講章關於精兵
基督教講章關於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