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市場傳播營銷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一

  微信公眾號刷閱讀量?60元買萬個閱讀量

  近年來,隨著微信公眾號的興起,不少微信公眾號的瀏覽量都達到10萬以上。什麼樣的內容能夠輕鬆獲得10萬以上的點選量?這數字背後有著怎樣的祕密?10萬+的使用者量,又為這些微信公眾號帶來了怎樣的市場效應?近日,楚天金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正常手段

  用獎品拉人

  高質量內容吸引眼球

  “我們目前運營的一個公眾號粉絲就有幾萬人,最開始的一萬人,是我們用一萬瓶可樂在高校換回來的。”對於微信公眾號的引流,武昌一家文化公司負責人韓慶很有心得,他們做的關於文化方面的公眾號目前運營得十分不錯。

  韓慶告訴記者,企業最開始做平臺時,很注重線下的活動,當時他直接買了一萬瓶可樂進高校,學生們新增該公眾號就能獲得一瓶可樂,當時效果很明顯,一萬瓶可樂就刷到了一萬個粉絲,除此外,韓慶的策略是去高校贊助一些活動吸粉。此外,韓慶也會運用在微信群裡發紅包、派送禮品等,來留住和經營好自己的粉絲。

  相比用獎品來吸粉,一些公眾號還是依靠原始積累,比如“冷兔”等一批大號,他們早期就在微博上積累了原始使用者,被稱為草根微博代表,他們在經營微訊號後,也能迅速地將自身平臺打造成為微信上10萬+的流量王。

  其實,這些草根微博王之所以也能用微信留住使用者,最主要的就是靠高質量的內容,比如近期走紅網路的“papi醬”,憑藉著其優質且穩定輸出的內容,迅速壯大成為微信界少有的千萬級粉絲平臺。

  用文字勾人

  “標題黨”頻頻獲點選

  對於如何做出吸引人的內容,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公眾號都會化身“標題黨”。比如《你從來沒見過的“天上人間”》,開啟一看是山水風景;《各種姿勢,速看!》開啟一看是教你倒庫;《女人早上做一次,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開啟一看是健身操。

  除了標題“勾人”外,業內人士鄭宇告訴記者,文章釋出時間對流量影響也很大。記者隨意加了幾個閱讀量10萬+的大號發現,新聞時事類的公眾號,文章的釋出時間一般在早上,比如公眾號“羅輯思維”,他們一般在早上6時左右釋出文章,新聞時事類的閱讀量較大,而專業型別的公眾號文章,或者其它型別的公眾號文章,大多集中在下午的5時到7時左右釋出,這段時間的閱讀量較大。

  ■非常操作

  淘寶上,60元買萬個閱讀量

  雖然通過很多正常渠道,可以讓粉絲數量慢慢累積,但記者採訪中卻發現,一些10萬+的閱讀量,明顯有水分。比如,近日一家做熱點的公眾號,上了一條硬廣的內容,結果不到一個小時,就顯示流量達到10萬+。對此,鄭宇道出了其中原委:這其實並不難。一篇文章可能花幾十元至一百多元錢,閱讀量就可輕鬆破萬。

  在鄭宇的指點下,記者在淘寶網上輸入“閱讀量”關鍵詞,搜尋出與微信、微博、部落格加粉絲、加閱讀量有關的商品近3000個。其中,一個做微信閱讀量的賣家,本月售出商品超過一百多萬個。記者詢價後發現,目前行情是幾十元買一萬多流量。記者隨意翻幾個買家意見,大家對買流量表現滿意:“真的太好了,五分鐘不到就達到了我要的數量”“拍了100個粉絲,實際到了130個,而且都是有影象的”。

  隨後,記者隨意聯絡到一個賣家,表示要刷閱讀量,對方的報價就是60元一萬個,且量大還有優惠。記者詢問,刷微信粉會不會引起平臺來封賬號,該店工作人員回覆:“很安全,刷了這麼多了,並沒有聽說哪個公眾號因為刷閱讀量被關平臺的事。”

  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淘寶上的價格,一般“10萬+”閱讀量,幾百至一千元左右就可以搞定。

  深夜裡,“網路水軍”來刷單

  記者瞭解到,通過一定價格購買閱讀量,即平常所說的刷資料方式,太簡單、粗暴,通常為方便接廣告或者完成甲方指標時會操作。此種方式在營銷號中比較常見,更多的是為了給廣告主一個好看的資料。但如果刷得太過分,卻很容易被甲方發現。而通過刷手刷單的方式,則難以被平臺運營方識別。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刷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在技術上不是難題,只要瞭解相應的程式設計,刷閱讀量的軟體幾分鐘就可以做出。用軟體生成不同的IP,來點選文章頁面,從而達到刷閱讀量的目的。

  在鄭宇的引薦下,記者用網路的形式採訪了一名“網路水軍”,對方告訴記者,其實自己並不太賺錢,錢大多被平臺賺取了,為了安全,一般刷流量的工作都是凌晨進行。“白天有可能會被平臺察覺,為了保證不封號,只好晚上進行,工作很辛苦。”

  一位業內人士給記者講了一個最近在武漢發生的笑話:一家公關公司委託一自媒體運營者釋出地產行業分析類稿件,但又擔心該自媒體的流量不夠,為了讓甲方更滿意,公關公司的人又私下出手安排刷手來刷流量。結果到最後,總共10萬+的閱讀量,點贊數量達到一萬個,而且分佈得十分均勻,每十個閱讀就有一條點贊,這反而讓甲方產生了懷疑。

  ■背後利益

  大資料帶來滾滾財源

  本土大號每條廣告報價兩三萬

  10萬+是不少做公眾號團隊的追求,而這些極致的流量,不僅為這些公眾號引來了可觀的廣告收入,還會被風投相中。

  記者瞭解到,去年到今年,不少公眾號都獲得風投青睞: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於2015年10月20日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人民幣;視訊類公眾號“一條”,於2014年11月完成了A輪融資,當時的一條估值幾千萬美金,如今已經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金額達千萬美金,融資後估值達到1億美金。

  除了風投外,廣告收入也是這些公眾號生存的重要來源,上海一家公關公司負責人曲小姐向記者透露,因為經常要給客戶進行微信公眾號釋出,公關公司對公眾號的真實行情其實很清楚,有幾萬真實活躍粉絲的公眾號已屬相當不錯,如果有10萬以上的粉絲,那就是太牛了,廣告報價也會水漲船高:一般這類公眾號當日頭條推送廣告是3萬元起,5萬元是均價,特別優質的甚至可以達到一條過10萬元。“其實判斷公眾號真實的閱讀量也有辦法,多看看後面的評論,一般刷出來的流量,評論數量就特別少。”

  而記者隨後瞭解到,目前武漢本土的大號,推送一條廣告的報價也高達兩三萬元。

  ■專家觀點

  刷資料推廣無異於虛假宣傳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營銷管理系費顯政副教授認為,從營銷角度來講,有了流量之後可能會產生充分的資料,產生消費洞察力,也就是流量變現。這種情況本身無可厚非,但買來的流量其實並不具備太大價值,可能單純是一種吸引資本和市場的資料。但實際上,資本並不傻,對於刷出來的流量還是有一定的識別機制的。費教授建議,對於公眾號而言,更有效地吸引和保留自己的使用者,才是高效的做法,讓顧客有更高的體驗度,這樣的公眾號才能具備更長遠的投資價值。

  武漢尊而光律師事務所王旭律師認為,微信公眾號刷閱讀量主要通過軟體操作,並非真實閱讀量,利用此種手段進行營銷推廣無異於虛假宣傳,但我國對於此種網際網路問題並無專門法律規制,在此希望藉助微信運營商出臺行業制度,對於虛假閱讀等不道德行為加以處罰,強化行業自律,也希望相關法律儘快出臺,同時公眾也需提高辨別能力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網路環境。

  二

  金晶妹:重慶***賣小吃月入20萬

  甘金晶展示在微信上銷售的產品

  網際網路賣家甘金晶 本組圖片由記者 張路橋 攝

  買家秀

  “不打折、不送貨、不自取,做有原則的網際網路賣家。”“9月,紮紮實實地破了20萬!繼續努力!感謝每一位肉粉!”2014年國慶後的第一天,金晶妹在微信上晒出了支付寶轉賬單,這是她9月的營業額。

  ***出生的金晶妹,是一位重慶小清新美女。從2014年5月份起,她開始變身網際網路賣家,從32個粉絲起家,利用微信賣起了媽媽親手製作的麻辣小吃,並用“買家秀”、樹“品牌性格”等“怪招”,吸引了近3000個微信粉絲。

  “吃貨”美女辭職創業

  從32個粉絲起家

  13日,記者通過微信聯絡到金晶妹,語音裡傳來一陣清脆甜美的聲音。昨日早上10點,記者在江北區觀音橋見到了金晶妹的“真身”,穿著一件皮夾克和馬丁靴,長相頗有小清新的感覺,是“第一眼美女”。

  寒暄幾句後,金晶妹告訴記者,她真名叫甘金晶,出生於***,目前家住渝北區鄭家院子,2009年畢業於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畢業後曾到珠海一家外資企業工作過半年,回重慶後一直從事會計職業,直到今年5月才正式辭職。

  “她的性格很開朗,以前是我們班的班長,還常在學生會裡活躍。”金晶妹的閨蜜兼同班同學胡倩表示,金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吃貨”,賣小吃之前很喜歡在朋友圈分享美食,“一般她推薦的美食,我們都覺得挺好吃”。

  “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將自己的特長髮揮出來。”金晶妹說,後來她通過朋友介紹,拿到了自貢一家賣“冷吃兔”品牌的代理權,今年3月便風風火火地做起了銷售,“當時我微博有600個粉絲,微信有32個粉絲”。

  賣媽媽親手做的小吃

  “賣肉肉啦,不好吃退錢!”這是金晶妹在微博上的第一聲叫賣。隨後,不少買家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去購買。“牛肉35元一包、兔子肉38元一包,一般的人,不會為了這幾十塊錢回來找我退貨的。”金晶妹笑著說。

  “不過,很多吃過的買家,都覺得我賣的產品味道好,又介紹朋友過來買。”金晶妹說,因為自己微信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所以她就把營銷陣地全面轉向微信,並對釋出營銷資訊的時間和次數進行鑽研,“早上9點到10點、中午吃飯前、晚上睡覺前發的效果最好,我一天最多發6條訊息,其中營銷只佔2條,其餘都和我的生活有關”。

  幾個月後,光賣“冷吃牛肉”和“冷吃兔”讓金晶妹感覺到銷售的瓶頸。因為金晶妹的阿姨是自貢人,也有製作“冷吃兔”的手藝,於是她讓自己的媽媽和阿姨一起鑽研,將重慶的麻辣口味和“冷吃”手藝結合,研製出了麻辣泥鰍、鴨舌和牛肉,並命名為“冠軍”系列。金晶妹賣起了自己的品牌。

  金晶妹的媽媽介紹,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親自到農村收購現榨黃菜籽油,而配料都是自貢特產,經過五道工序後才能製成,在製作期間,製作人也會戴手套、帽子、口罩,保證衛生,“我們會根據訂單,每天現做,都是當天賣完,所以比較新鮮”。

  三大營銷“怪招”

  1.“買家秀”顧客幫忙做推廣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喜歡晒自拍照,所以我就把這種方式嫁接到微信營銷上。”金晶妹說,她在微信上推出了“美女買家秀”,就是買家把自己與產品的合影發到朋友圈裡,然後她再截圖發在自己的微信上,“在發每一個‘買家秀’時,我都會配上一段評價的文字,只要有一個買家這樣做,其他人也會跟風”。

  金晶妹坦言,她還會對“買家秀”進行編號,現在都已經有100多號了,買家還可以自己挑選“買家秀”號數,“這些照片在微博、朋友圈迅速傳開,就可以很快打響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2.“三不”原則樹“品牌性格”

  金晶妹還坦言,自己的網際網路營銷也有三個原則,即不打折、不送貨、不自取,因為產品利潤薄,所以一直堅持不打折,而自己是個弱女子,也沒車進行同城配送,所以便選擇了以快遞的方式寄送,“這樣顧客足不出戶,也能收到產品”。

  “我現在的客源中,重慶的佔了60%,外地的有40%。”金晶妹說,這“三不”原則,一方面可以節約自己的時間,讓自己的營銷更加條理化,另一方面也是在樹立自己的“品牌性格”。

  3.甜美語音秀溫情和顧客成朋友

  在服務上,金晶妹也是做得盡善盡美。因為自己賣的麻辣小吃油比較多,所以每次給買家寄貨時,都會免費贈送一次性手套、塑料盤子、清涼糖等貼心小禮物,並且還會跟顧客進行一對一售後確認,“如果有沒收到的,我會馬上補發,甚至退錢”。

  此外,金晶妹還會以微信語音的方式,給顧客發溫馨小提示,例如吃不完的放冰箱冷藏等,“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已跟好多顧客成為了朋友,他們對我的產品很放心”。

  觀點

  “燒白哥”:線上線下應結合營銷

  金晶妹坦言,自己在發展微信營銷時,也受到過不少業界前輩的指點,而其創業故事曾被《人民日報》報道過、重慶餐飲網路營銷達人“燒白哥”葉春城就是其中一個。

  “燒白哥”認為,金晶妹也是利用網際網路成功創業的典型代表,摸準了顧客的心理,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對症下藥,“網際網路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只要有好的互動策略,就能把握傳播的命脈。”“燒白哥”還建議,當微信營銷到飽和程度時,需避免過度營銷,此時應該推出新產品,刺激大家的消費慾望,同時線上、線下應結合起來,進行營銷和傳播。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微信資訊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行業營銷案例分析
相關知識
微信市場傳播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市場資訊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市場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網站市場傳播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市場推廣營銷案例
微信市場推廣營銷案例與分析
微信市場品牌營銷案例
市場成功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網路成功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品牌推廣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