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廣營銷銷售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通過案例分析增加資訊量,對先驗概率進行修正,從而提高決策者對未來可能性的把握,達到降低決策風險的目的。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李晶和羅丹:創業賣香腸和雞蛋 平均每天賣蛋3000枚

  香腸、雞蛋、農家罈子菜,是人們最喜愛的傳統食品,但現在人們很難吃到這幾樣食品的原味了。在邵陽,兩位美女通過電商平臺又把它們原汁原味地擺到您的餐桌上,吃上一口就喚起兒時的記憶。她們把土雞蛋和手工自制的香腸通過電商銷到全國各地,近一年已發展代理商150多家,微商們送給她們兩個既別緻又貼切的外號:“蛋姐”和“腸妹”。

  她們愛好旅遊和跳舞唱歌,喜歡參加文藝活動。她們說,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文藝範兒”讓創業更有激情、更有趣。當然,“兒時的味道,媽媽的手藝”背後,蘊含的是有詩意的情懷和說不盡的故事。

  “腸妹”叫李晶,90後;“蛋姐”叫羅丹,80後。她們是湖南某公司的創始人。文藝女孩為何選擇做“村姑”忙農活?在山茶花盛開的季節,三湘都市報《創週刊》記者聞著“記憶中的味道”採訪了兩位美女。

  A

  一見如故,姐妹相遇碰出創業火花

  邵東靈官殿鎮大雲山遠近聞名,李晶和羅丹的家就在這裡,一個家住民主村,一個家住夫和村。

  小時候,最讓李晶和妹妹高興的是家裡殺年豬,母親會做出讓人“嘴饞”的香腸。從小,香腸製作工藝就刻在了李晶記憶的底片。

  高中畢業後,李晶選擇了湖南農大動物醫學專業,希望學成回家後能幫到父母擴充套件自家的養殖場。2013年大學畢業後,她真的回到家鄉與父母一起養起了豬。2015年,她開始發展豬肉加工產業鏈,香腸成為首選。

  無獨有偶,與李晶相隔不遠的夫和村,有一位姑娘叫羅丹。小時候,放學回家幫媽媽撿土雞蛋是她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將來一定要辦一家好大好大的養雞場,撿好多好多的土雞蛋。”夢想,在少女的心裡紮下了根。

  羅丹家裡條件苦,初中畢業後就跟著院裡的堂哥堂嫂到深圳打工。兩年後,她聽說玩具廠毒性大,便回到了家裡。在家鄉邵東,羅丹先後做過茶館、飯店、麵包店等行業的服務員。“那時候很苦,每月工資才三四百元。自己留點零用錢,剩下的寄給爸媽。”羅丹的眼裡泛著淚花。

  2007年是羅丹人生的轉折點,她跟著遠嫁浙江的表姐一起到浙江開店做服裝生意,表姐出錢開店,羅丹進貨賣貨,幾年下來羅丹掙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既然創業就要做自己的品牌。”2014年冬,羅丹回到家鄉重拾兒時的夢想,決心辦一家養殖場。

  2015年初,李晶和羅丹在一個朋友的聚會上初次見面。她們聊兒時的夢想,聊家鄉的趣事,當聊到養殖和電子商務時,兩人相見恨晚。聚會後,兩人合計著一起創業。

  “既然選擇回鄉創業,那麼專案肯定要和農村、農民、農產品聯絡起來,高大上的東西我們不去沾,紮紮實實圍著土特產做好文章。”採訪中,李晶笑著說,“人們總是懷念記憶深處的那種味道。其實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想還原食物的本味,把記憶中的那種味道呈現出來。”一拍即合,李晶和羅丹註冊了湖南某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

  B

  微商代理,產品暢銷全國

  “現在養雞都工廠化了,在商場買回的雞蛋硬是少了點什麼味道。”於是,她們下定決心,產品一定要最正宗的土雞蛋。愛吃雞蛋的“蛋姐”羅丹就發揮特長,負責土雞養殖專案。

  “現在市場上香腸品種繁多,口味也是千奇百怪,還有些香精味甚至蓋過了肉質的味道。只有農戶養殖的豬肉純手工製作、炭火烤制,顧客才會喜愛。”“腸妹”李晶對香腸情有獨鍾,說起香腸滔滔不絕。

  公司成立一年,她們已建立4個土雞養殖基地,生態山林裡五穀雜糧放養。因為品質有保障,土雞蛋有了一群相對固定的“粉絲”,3元多一個的雞蛋平均每天能售出3000多枚。去年春節前還出現了一蛋難求的局面,有一家企業一次就下單1100箱,過了5天貨才發出去。

  “腸妹”李晶則師承當地一位做了幾十年香腸的老師傅,用什麼部位的肉,放多少鹽,醃漬、熏製多長時間都很講究,反覆試驗並改進後,香腸專案也正式上線,原味、甜味、麻辣等多種口味可滿足不同人群。“絕對不加防腐劑等新增劑,倉庫也沒有一根事先做好的香腸,都是按訂單現做現賣。下一步我們要推出香腸熟食,開啟包裝直接可以吃到屋裡的味道。”李晶一臉嚴肅。

  “你看,又有一位廣州的客人發微信要訂20斤香腸。”這是李晶當天的第16單生意。

  現在,公司已在全國各地有158個微商代理,也為其他電商平臺和線下供貨,並建有網站、公眾號微信商城和淘寶店鋪。

  C

  堅守傳統,做中國第一生態農產品

  “山村林地好風光,阿妹來把土雞養,生態養殖雞兒歡,土雞蛋啊不愁銷。”5月3日,在邵東魏家橋鎮包留村一組的土雞養殖場裡,李晶和羅丹提著籃子,哼著自己編寫的歌謠撿拾土雞蛋,歡快的歌聲在養雞場迴盪。

  雞蛋真不真,一掃便知曉。員工在每個綠殼土雞蛋包裝盒上貼上二維碼標籤,只要拿手機掃一掃,就可在視訊上看到土雞養殖的整個場景。“傳統推廣太貴也不夠精準,我們會深耕微信,做一對一的互動平臺。”李晶說,當第一批貼上二維碼標籤的綠殼土雞蛋發到微信上時,沒花一分錢的推廣費竟獲得了數千瀏覽量,一時訂單不斷。

  “農村有很多的好農產品,這些東西又是城裡人夢寐以求的,我們通過‘網際網路+農業’平臺,實現田間到餐桌的無縫對接。”對創業魚***微訊號:cyy2022***說起規劃,李晶思路非常清晰,要以“發現鄉間美味”為宗旨,提供“媽媽手藝和兒時味道”,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只要我們不改初心,用心經營,相信‘土裡生金’絕對不會是一句空話,我們用行動證明,生養我們的這片土地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實現夢想!”對未來,她們信心百倍。

  如今,李晶和羅丹在當地已小有名氣,經常會有創業青年上門取經。李晶和羅丹說,公司將遷往新邵縣電商產業園,結合當地特色農產品開發新品,年底之前想推出黑豬香腸。“我們的目標就是做中國第一原生態放心綠色農產品,讓您感受純正的傳統美味。”

  創客說

  “不改初心,生養我們的這片土地依然可以實現夢想。”——李晶

  “創業花朵,只有奮力拼搏全心澆灌才能絢麗地綻放。”——羅丹***三湘都市報 文/圖尹建國 陳志強 陸益平***

  二

  微信賣菜:小農女送菜的淨菜生意探索

  “小農女送菜”這個微信公共賬號背後,有不少有意思的“違和”點:這個以女生自居的賬號,是三個大男人建的;而作為一個在微信賣菜的公眾賬號,核心團隊3人中有2人都來自騰訊團隊,他們的賣菜生涯甚至是以騰訊大廈為起點的。

  目前主要在深圳科技園附近送菜的“小農女送菜”提供的也是半成品***初步清洗處理的淨菜***,而它特別的地方在於用微信賣菜。在使用者前一晚用微信預訂後,團隊會在早上5點採購菜品,並在3點多以前完成對食材的裝配,通過自建物流完成下午4—6點的配送。而使用者這邊則可以在下班前收到送來辦公室***或家裡***的新鮮菜品,到點回家就能做飯。

  試水微信賣菜,優劣都分明

  在渠道上首先採用微信,是“小農女送菜”和其他同行不同的策略。聯合創始人陳喆說,他們會在一段時期內都採用微信為主的方式去賣菜。在陳喆看來,微信可以讓他們更容易、快速地通過社會化增加粉絲,而且交流更親切,還可以每天提醒使用者下單。

  而從他們現實推廣的結果來看,微信公共賬號帶來的轉化率也要更高。當印有“微信賣菜”的傳單到手,使用者會因為好奇,更自然地掃個二維碼關注一下賬號。

  此外,從使用者行為來看,通過手機下單更符合使用者平時對裝置的使用。使用者通常會在晚上吃完飯以後開始考慮第二天的菜品。到晚上私人時間,沒有太多人會依舊坐在電腦前,但玩手機卻是常有的事***移動化趨勢明顯***。

  能夠做到圈使用者也是他們在微信上賣菜的一個優勢。在賬號的運營上,“小農女”正想辦法讓他們的每日推送看著不像廣告。他們發給使用者的訊息並不只是今天菜品的廣告,還會發一些有關飲食人文、創業想法的交流。

  在他看來,關注了賬號的人可能只有三四成是真的有買菜需求的,但也要想辦法把他們留住。當“小農女”送的不只是菜,還做水果零食的生意,這些使用者總會存在購買的人群。

  但微信也有不完美的地方,目前通過微信送菜,“小農女送菜”只能通過貨到付款的方式結賬,過程不夠簡練。他們計劃建立web網站的一部分原因,也是移動端的支付體驗還沒有web端做得這麼好,在網站上可以輕鬆辦到預充值的業務。

  用遊戲的運營思路賣菜

  陳喆介紹,“小農女送菜”這個專案實際上在2013年5月份就開始籌備內測了,當時他和另外一位合夥人還在騰訊工作。為了讓生鮮從0到1做起來,都做過微信遊戲、瞭解社群產品策劃運營的兩人想到用遊戲的運營思路,通過內測——試運營——上線的思路做產品、流程的優化和規範化。

  他們首先面向騰訊人開始內測的生意,一開始用每天固定30單、每單虧10塊的方式去做生鮮的嘗試,整個過程都與宣傳打通。因為是限量的,使用者需要將公眾賬號推送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才有機會買到9塊9的菜。這給他們後期帶來了不少好處:因為單量有限,問題的影響可以控制,而且可以優化;而因為內測的都是騰訊人,他們很理解內測階段產品的不足,願意積極提意見;內測期間積累了使用者基數,不至於開門做生意時因為沒有使用者而感到低落***最初的信心很重要***。

  而到內測中發現的問題得到優化進入試運營階段的時候,他們開始不限單量做測試,藉此預估團隊開門營業以後能夠承受的單數。在這個測試階段,社會化的營銷推廣也是一直進行的。

  當初很多想法不切實際

  對生鮮的想象和生鮮的落地有明顯的落差,這個看起來被認為有強需求的產品有時並不是想象的樣子。

  在最開始的時候,為了不分散採購能力,他們做的是每天提供使用者8個菜,就像國外的一些午餐遞送服務那樣。但在運營的時候他們發現,使用者做飯的差異化還是挺大的,8個菜根本無法滿足。到現在他們已經有60—70個菜品供使用者選擇。而這樣的轉變其實並沒有太影響採購,因為很多菜其實是不同食材的排列組合。

  讓陳喆深刻意識到的,還有強需求的表象下,很多人買菜的習慣其實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覺得從0開始做生鮮,兩個月能做到100單,那你就太樂觀了,沒做過生鮮的人可能感受不到。”到目前為止,物流是他們認為最為困難的事情,生鮮對物流的及時性要求讓他們在前期只能慎重再慎重地去選擇配送範圍和區域。所以目前他們仍只面向寫字樓白領。

  點評:掘金“圈層文化”

  重慶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廖成林認為,“小農女”的定位準確,如今移動化趨勢明顯,通過手機下單更符合使用者平時對裝置的使用,而接受這種消費方式的群體大多是白領,與他們所推廣的目標人群不謀而合。他說,“小農女”相當於是利用新型社交媒體和現代物流管理手段打了一個“組合拳”,解決了線下“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微信網路營銷推廣案例與分析
微信事件營銷案例分析
相關知識
微信推廣營銷銷售案例分析
微信推廣營銷方案範文
微信推廣營銷策劃方案
微信推廣營銷發展方案
微信推廣營銷運營方案
產品微信推廣營銷方案
微信推廣營銷品牌方案
微信推廣營銷計劃方案
微信推廣營銷設計方案
微信推廣營銷案例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