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母親的短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1日

  母愛如山,為我們擋風遮雨。母愛如風,為我們吹走霧霾。母愛如燈,為我們指引方向。母愛如火,為我們溫暖心靈。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母愛

  我小時候多病,身體瘦弱。那時,農村缺醫少藥,人們沒有健康方面的知識。我母親總認為,我體弱多病,是沒有得到菩薩的保佑。因此,她要帶髮修行,信奉菩薩。她用一籃子雞蛋,向一個算命先生換回來一尊佛像,放在房間裡供著,每天早晚三叩九拜。母親不識字,不會念經,她拜佛時,口裡唸的永遠只有一句話:菩薩保佑我兒。

  她聽說信佛的人不能吃葷,便毫不猶豫開始吃齋。那時雖然貧窮,買不起肉吃,但父親常常會弄些魚蝦和野物回來,給大家解解饞,補充一些營養。母親自從決心吃齋後,就絕不再沾葷腥。但繁重的農活和家務一點也沒有減輕,極度缺乏營養的母親,虛弱不堪。父親擔心她的身子,勸她開齋,她拒絕了。村裡有人建議她吃花齋。所謂花齋,就是隻在每月的某幾天吃齋,其餘時間可以吃葷。母親覺得吃花齋心不誠,也拒絕了。這時候,對兒子深深的母愛,已化作了一種巨大的信念,母親就憑這種信念支撐著,一天天熬著艱難的日子。

  母親吃齋後,再也不殺生。以往,父親把魚蝦弄回來後,都是母親收拾,後來父親就只得自己動手了。母親不但自己不殺生,別人殺生她也不敢看。我幾次看見,母親遇到別人殺雞時,她趕緊扭過頭去,口裡不斷念著阿彌陀佛。

  也許是一種巧合吧,母親吃齋後,有段時間,我還真的很少生病,身體好多了。母親當然要把這種變化歸功於菩薩,拜佛時,她便多了一句話:菩薩大恩大德。

  可過了一陣子,我又大病了一場。拖了很長時間,病雖然好了,我的身體卻更加虛弱。村裡老人們便對母親說,要用老母雞湯給我補身子。母親馬上準備給我煨老母雞湯。可這時父親出遠門上水利去了,沒人殺雞。母親沒辦法,只好自己殺。我看了她殺雞的整個過程:她把雞從籠裡抓出來,拿在手上左看右看,她輕輕地嘆息了一聲,然後蹲下身去,一手抓著雞腿,一手捏著雞頭,不斷劃圈,一邊划動,口裡一邊唸唸有詞:雞呀雞呀,你不怪,你是陽世三界一碗菜,今年去了明年早些來。唸完這些,又念阿彌陀佛。念著念著,母親淚流滿面。

  直到把雞湯端給我吃時,母親的眼裡仍然飽含淚水。誰能知道,信了佛又吃長齋的母親,親手把一隻活雞殺死煨湯,她的內心該是受著多麼大的煎熬!可為了她的兒子,她甘心情願地讓自己的心,穿行於紅塵和淨土,忍受難以忍受的折磨和痛苦。這是因為,在母親的心裡,兒子就是她的天,她的神,她的世界,她的一切一切。

  這就是母愛,是我無法用任何詞語去形容和讚美的母愛!

  篇2:母親

  母愛如山,為我們擋風遮雨。母愛如風,為我們吹走霧霾。母愛如燈,為我們指引方向。母愛如火,為我們溫暖心靈。大愛無聲。感謝為我們操勞一生的母親。

  小的時候,總喜歡跟在母親身後到處走,去廚房,去集市,去農田,看她做事,看她忙碌的身影。。。後來上學了,放學回到家總是會第一時間尋母親蹤影並喊一句“媽,我回來了”。母親的笑容總能一下子映入我的眼簾,不管多累,她總會用這種特定的表情代替所有的語言。記得上小學那會兒家裡生活條件窘迫,母親為了給正在長身體的我們添營養,跑去街上買兩斤肉回家做好總是希望我們多吃點,筷子不停的往我和姐姐碗裡夾,我總是傻傻地問媽媽:“媽媽,你怎麼不吃啊?!”母親淡淡的說:“你們多吃點,媽媽不喜歡吃肉。”當時天真的我相信母親她是真的不喜歡吃肉!直到自己做了母親,才從真正意義上理解到母親那句“我不喜歡吃肉”是多麼的偉大!

  十九歲那年,我隨姐姐去廣州打工,第一次真正體會到在外打工的艱辛和不易。初出象牙塔,四面碰壁,心灰意冷心裡打退堂鼓。接通母親電話那刻,我假裝在外面什麼都好,可聰慧的母親還是聽出了端倪,我卻內心慌張一下子變得吞吐,她平靜的對我說:“如果實在覺得累就回家調整一段時間吧!”事實證明最溫暖的地方永遠都是家!短暫調整幾天後,我再次選擇了廣州,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母親的叮囑也因此永遠刻在了我心裡——“這世上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也曾有一度,提起母親我心裡多是不滿的、抱怨的。我怪她對我管教太嚴,總是限制這限制那,她要求我好好寫字就逼我苦練硬筆字,我形式般的應付讓她恨鐵不成鋼不再逼我練習寫字。當終有一天我長大成人,明白了字如其人,開始努力練字帖的時候,方才明白母親當年的良苦用心和淳淳教誨,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而悔不當初。

  當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發現母親不再像孩時一樣說我了。一如從前的我在外人眼裡或許溫柔賢惠、安安靜靜,在你面前,卻常常任性、頂嘴,還會出言不遜傷害你。。。即使有時候我還會自顧自地吵囔著,但你卻不應答保持沉默。

  母親跟中國很多母親一樣,是含蓄的,不會說愛、不善表達,儘管她的愛如海一樣深沉,如光陰一樣綿長,也只是流露在生活的一點一滴裡,滲進每一句嘮嘮叨叨的沒完沒了裡。母親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忙碌,家裡的農活,不管是重是輕,她總是會不停的做,不停的忙,可她從來都不說累的話。她教導我,要勤勞懇實,善待公婆,親近家人換位思考,不能驕傲,尊重孩子她爸,要讓家庭和睦等等。。。希望我能多為別人著想,教我處事的道理。母親,你的寬博,你的胸懷,我,為你致敬!

  篇3:母愛如山

  我五歲時,父親離世。

  那時母親三十二歲,從此挑起家的重擔領著我們弟兄仨相依為命一過就是四十年。母親,自立,堅韌,嚴謹,好學的性格從小就薰染著我們,成就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實現了我們當初的夢想。母親不光養活了我們,她還賦予了我們精神財富,讓我們刻骨銘心終生受益就是自強自立和慎言謹行。

  自強自立

  人情難還。

  凡事靠自己。

  求人難難於上青天。

  世上事有兩難,上天難,求人難。

  指親親,靠鄰鄰,不如自己學勤謹。

  笨鳥先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記事起,母親的這些關於人情世故和刻苦勤奮的話就銘記在我們心中,當時年齡小雖然不懂其中意味,只因為這些話母親千萬遍說起。

  後來才慢慢理解,自立是不要成為別人和社會的負擔,自強是要成為幫助別人和對社會有用的人,多麼平常的話,卻蘊藏著深刻的道理。

  我上學前,母親因為上過初中,做事認真嚴謹所以在生產隊當會計,一人掙工分,養一家五口***當時還有我婆***,隊上有勞力多的家庭年終還能分些錢,我家每年給隊上倒找錢,年年欠隊上錢,母親一人承受著經濟和心理上沉重的擔子。

  一九七九年村上學校缺老師我母親有機會在牛東小學當了民辦老師,工資每月三十元,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退休時工資才漲到一百五十元。緊跟著責任田承包到戶,我家四口人,我十歲,二哥十二歲,大哥十五歲,那八畝地一年兩料全靠人力就這麼一年一年熬過來了。最發愁就是夏秋兩忙了。

  夏收,麥熟一晌,龍口奪食,那時沒有收割機,割麥全靠一雙手。六月天火紅太陽是那麼毒辣,熱風吹過八畝地的麥浪能把弱小的我們淹沒一樣。我們家四把鐮刀,我最小,拿最輕的鐮刀,把把短,木質輕,我們一人分幾行。母親在最前邊,還要不停的激勵著我們,“割一鐮少一鐮”“馬上到頭了”。因為母親給我們講過什麼是龍口奪食,我們知道割麥收麥是最關鍵的時候,如果木囊了,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所以我們只是悶著頭一鐮一鐮地割著,我過一會偷偷直起身子透過麥稍看看地頭那棵樹,那就是目標,它還是那麼遙遠。地中間有一口井,每次幹活看到井我就看到了希望。割一天麥,看著地裡一排排整齊的麥捆豁然開朗,真高興,這是戰果。到了晚上全都要拉回去,我家沒有架子車,看乃安叔家架子車不用了,咱才能借用,有時候晚上拉麥,我哥駕轅,高高一車麥像小山一樣,我小隻能在後面掀車,明亮的月光給我們引路,慢慢的在鄉間小路上前進著,我在後面有時也會想起狼啊,鬼啊,趕緊和母親說說話也就不害怕了。地裡離場裡近的二三里路,遠的五里路,一架子車裝不了多少,裝多了還拉不動,那麼多捆捆就這樣一車一車拉回來。顆粒歸倉,母親常說長了一年不能丟了。麥茬雖然都割得低***麥稈要燒火,麥茬留得高包穀也不好種***,在地裡拉架子車,那籓繩繃得很緊,深一腳淺一腳,麥茬常常把腳踝處皮戳爛了,那是最疼的,也只能默默得忍著。後來我紅安哥開汽車,我五爸開手扶車經常給我家拉麥,我們才輕鬆多了。麥捆要晒乾,趕緊摞成笈子,等隊裡安排打麥機打麥。摞笈子是個技術活,摞不好,笈子會倒,下雨了水會灌進去把麥泡哈。我二哥心靈手巧,十二三歲看著隊裡把式摞笈子,他就學會了,那年第一次摞完笈子,就趕上下了幾天雨,後來拉開裡邊芯子乾乾的,隊上的大人都佩服的誇我哥。我二哥小學時就學會盤鍋頭,壘雞窩。他後來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中國首批註冊建築師,現就職於中國建築標準研究院。打麥是夏收最大的場活,拉麥捆,喂麥捆,灌麥,挑杆,推杆,摞笈子,最費人力,隊上只有一臺打麥機只能按順序一家家打,輪到誰家有勞力的全上。母親說,我十二歲也是勞力,不管誰家打麥咱們都去,好好給人家zou,鄉黨來的就多,給咱也會好好zou,。我記著母親的話。母親說過她想叫我二舅三舅幫忙打麥,晚上在舅家窗外不知徘徊了多少回,想想舅家也忙也累,沒有敲門就又回來了,無助無奈。我們年齡小隻能給打麥機子跟前拉麥捆捆,到了後半夜困得睜不開眼睛了,有一次機子壞了要修機子,我順勢坐在笈子後邊忘了冷忘了害怕就睡著了,等我醒來天都明瞭,打麥機都到拉到另外一家打麥去了,周圍連個人都沒有,就是狼把我叼去都沒人知道。打完麥把麥稈又摞成笈子,等著騰撿***就是麥稈鋪在場裡,拖拉機拉著碌碡來回碾,一是麥稈砸扁不會浸水,二是把麥穗上沒打淨的麥碾下來。***天氣好還要趕緊晒麥,晒過的麥能暫時存放一段時間,等放暑假再晒麥上樓。夏忙最怕下雨,晒了一場麥子讓雨澆了,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希望,一年的收成就全毀了,眼睜睜看著烏雲狂風捲來天要變,心似火燒。母親說多少次炸雷把她從夢中驚醒,咱忙人家也忙,求人難,咱們咬牙幹。

  暑假裡,趕緊鋤包穀,夾樑,拔草,天旱還要澆包穀。包穀長勢不好還要窩施化肥,就是拿根木棍,棍前邊是尖尖,在包穀根處扎個洞,塞一把化肥,再拿土一蓋,個個根都施到。有一次我們幹了一下午,後來才發現犁溝沒瞅準,施到虎子娃家地裡。

  很快又到了秋收。每年國慶節放假就開始搬包穀,人鑽在包穀地裡,沒有風,悶熱像蒸籠一樣,汗水流進眼睛,流出來的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了,尤其是包穀葉葉那刺刷在臉上刷在胳膊上,蟄疼蟄疼的。後來有聰明人發明了先砍杆,再搬包穀,才免受其罪。砍包穀杆有用斧頭也用畔鋤,我記得一次二哥不小心把自己左腳腳踝砍破了,留了很多血,為了趕時間也不能停。砍完包穀杆捆成捆捆,有時拉回家當柴燒,有時堆在地頭。有幾年下連陰雨,一下就半個月,有些地地勢低水都把包穀淹了,水齊腰深,搬包穀只能水中作業,一籠籠先提出來倒在地頭再用蛇皮袋子裝。生產路都是土路,車來會砸,車轍很深裡全是泥水,架子車軸都架起來了,根本沒法拉動,大伯家有牛和牛車,年年都是大伯趕牛車給我家拉包穀,有一次泥很滑,把牛都滑倒了,車轅拉折了。天氣好隊上的播種機很快把地種了,下雨低溼,拖拉機進不了地,只能人種。家裡沒錢給每人買靴子,我爸留了一雙磚紅色高腰雨靴派上用場了,雨靴太大我腳小,索性穿著布鞋穿雨靴才剛好。化肥袋子裡有一層塑料袋,一個角往裡一折,頭上一戴就是雨衣,左胳膊挎個籠籠,裡裝些麥種,給身邊撒麥種,然後鋤一鋤,把麥種全蓋住,再往前走幾步,再撒再鋤。地很軟泥很深,靴又大不合腳,好不容易把左腳拔出來了,右腳又陷得更深,有幾次腳出來了,靴子還在泥裡陷著,寸步難移,把我急的只想哭。就這樣把地種了,等待著來年好收成。包穀拉回來,山一樣堆在家裡,每次放學回來先pia包穀,一天天堆堆越來越小,pia完包穀架完辮辮,秋收基本完成。

  放寒假第一件事是剝包穀,母親教的學生都來幫忙,一天就剝完了。接下來下來淘麥,磨面,打掃屋,拆洗被,上集,準備過年。。。。。

  那時候家務事情繁鎖而農活繁重,只有週末和放假有時間,母親精心安排,教書沒有請過假,也沒有耽擱過我們的學習,一切井井有條。

  慎言謹行

  言多必失

  話多無益

  一言九鼎

  三思後行

  閒談莫論他人非

  一瓶不響半瓶咣噹

  禍從口出,舌動生是非

  母親中學時就熟讀《三國》《水滸》《西遊記》《紅樓夢》等名著,經常給我們講些民間傳說,戲曲故事,小說情節,分享著裡面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那時家裡特殊情況,母親常說,出去在外邊少說話,少惹事,更不能打架,我們知道沒有爸爸受到欺負也沒人撐腰。我們三個小時候數我愛說話,母親沒少操心經常在教室窗外看我,尤其發現我上課說話就嚴厲批評我,甚至不准我說話。以至於到長大我們言語都比較少,和任何人沒吵過架也不會吵架,顯得比較遲鈍木納。我大哥就不愛說話,愛學習,他西北大學數學學士畢業,在惠安中學教書十年以後又到西安交大讀博士,現任教於西安工程大學。母親教育我們多思考,多動腦,少說多做。當時也不理解啥意思,但耳濡目染,慢慢養成了習慣,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彎路。當然,好的表達方式也能增添人格魅力,我們是缺了這一課。後來學了佛教,五戒十善裡的戒妄語是這樣要求的,不妄語欺騙、不是非兩舌、不惡口傷人、不說無益綺語。遇事多想,想好了再說,說了一定要做好,不管是誰,不要光看他說了什麼話,更要看他幹了什麼事。不要說傷人的話,不要做傷人的事。一心向善。人心本善。善有善報。母親教書認真,為人嚴謹,我村二十多到四十多歲年輕人大多是母親的學生,都說母親對學生嚴格要求,給他們以後打下良好基礎。學生們也成績優秀,連年獲獎,母親也多次獲得縣級優秀教師稱號,在我們牛東遠近聞名。

  母親含辛茹苦教我們弟第仨讀書學習,將我們養育成人,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強的性格和敢於擔當的精神受到鄉黨的愛戴和尊重。

  母親退休以後仍然閒不住,除了給我們做飯看孩子,讀書看報,學習太極拳,現在身體健康,安享生活,經常回牛東參加村裡的紅白喜事,看見村裡老人還常給些零花錢,感恩幫助過我們的好人們

  一年一年,我們長大了,母親老了,但她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山

  

關於母親的抒情散文
關於母親的精美短文章
相關知識
關於母親的短文章
關於母親的短文章欣賞
關於母親的短文章和精美文段
關於母親的短文章感動
關於母親的短文章感動
關於母親的短文章感人
關於母親的短文章感人
初中生描寫關於母親的短文章
關於母嬰的短文章2
關於母親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