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師父的短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我們一生之中有很多的老師,每個老師都值得我們感謝,是他們教會了我們生命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致謝關心幫助我的老師

  李留申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親愛的貓老師,你給我帶來了福音。

  我是一名底層車間工,每天上下班需要十二三個小時,還要自己洗衣服,買菜,做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讓我身心疲憊,叫苦不迭。

  我計劃放棄寫作。

  老師說,寫啊,繼續寫。只要寫,就有成功的希望。

  怎麼寫呀?既無精力,又無時間,還沒有任何動力。難道就在心裡寫?

  老師說,寫是王道,行動是真理。

  行動!寫!

  每天早上5點多種起床,臉不洗,水不喝,坐下就寫。7點鐘開始洗刷,然後拿上早餐出發,一路小跑趕往工廠。

  中午,一邊吃飯,一邊開啟手機,進行短暫輸入。下班後急急忙忙趕回蝸室,煮上飯就坐在木版前。有時飯煮糊了,焦了,泡上水繼續寫。

  困了,手支下巴休息一下;累了,靠在牆上仰臉閉目;餓了,手拿餅乾,邊吃邊寫。

  心情愉快時提筆起草,心情不好時,修改,謄寫,錄入,或者看書。

  晚上11點多躺在床上,開啟手機,覓食充飢。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逼迫自己。

  在貓老師的指點下,我註冊了片刻,豆瓣和簡書。我相信,辛勤耕耘者的汗水是不會白流的。

  終於,在6月1日,我收到了微小說《免試》的獲獎證書。

  在這裡我謹向親愛的老師道一聲謝謝!謝謝您的關心和幫助。

  李留申敬上

  篇2:在途中

  他是一位現當代文學的名師,也是一位知名作家。自然而然,關於回憶他和讚美他的文章也就不可計數。或許,這篇文章只是大海無數浪花中的其中一小朵,瞬間即逝,但濤聲依舊響盈在我生命的每一段旅途中,教我如何成長。

  在沒有上他的課前,對於他的各種傳說早有耳聞。一個很有個性的同學對我說:“我倒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如傳聞中的那麼神奇,我們可不要被他身上的光芒給蒙暈了。”於是我們帶著極大的好奇心聽完了他的第一節課,結果,是真的暈了。不是給他的光芒給蒙暈了,而是不知所云。深刻的思想,開闊的眼界,富有嚴密邏輯的語言,使我們如在森林中迷路的小孩,找不到方向。當有同學在課堂上提出這個迷惑時,他很溫和地笑了笑:“這很正常。第一次聽我的課,最快進入狀態也要等到三節課以後。”臺下一片譁然。

  他上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會按照課本的章節按部就班,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從人類歷史發展的層面看問題,進而探討人的內心世界,追求人性化。對於一些歷史問題,他極其認真和嚴肅,除了承認書本中的一些合理觀點外,更重要的是他還找來很多相關的文獻資料,揭開蒙在歷史背後的層層面紗,還原事情真實的一面。我常常感嘆:這些觀點和評說在課本中真是難覓蹤影!但他也常對我們說:“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是要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我所說的也未必正確,你們要形成自己的獨立觀點。”

  聽他的課,是“快樂並痛苦著”,因為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你會為他的激情澎湃的語言所感染,為他的嚴謹思維所歎服,為他的良知和正義所吶喊認同。但是,課後卻是“痛苦”的。因為他的課程內容龐大,思維節奏快,很難在課堂上做完整的筆記,而他要求把課堂筆記作為期末考察的一個內容。所以,我們就要用MP3錄下課堂的內容,課後再聽錄音整理筆記。這是一個繁瑣而漫長的過程。剛開始時,同學們怨聲一片。他一臉認真地說:“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且以後你們還要面對更大的挑戰和困難,如果你們面對這點困難就退縮了,那以後怎麼在社會上生存?”所以,我們一直堅持了下來。一學期後,我發現我的聽說寫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回想起來,每次上課前,同學們紛紛拿著自己的MP3像小山似的疊在講臺上,恍如開記者招待會,那是一道多麼獨特的風景線!

  期末將至,眼看就要和他分離,而且得知他不再教授本科生的現代當文學專業的課程時,心中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悵惘。於是連夜趴在窗戶邊的書桌上,浴著淡淡的黃色燈光,在35萬字的筆記前寫了一封信給老師,名為《生命的開花》***有刪改***:

  前言:捧著厚厚的一本35多萬字的筆記,在某個萬籟俱靜的夜晚細細品讀,沉浸在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長河中不能自拔……以下的這封信就是我在深夜裡有感而發寫給郭小東老師的。

  篇3:生命的開花

  ——給郭小東教授的一封信

  郭老師:

  您好!

  正如所說的,在上完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課後,肯定會有同學有很大的反思和感慨。我想,我就是其中一個吧。回首這段日子,大有一吐為快之感覺,就像您介紹舒婷的那首詩裡所說的:“活著,並且開口!”

  之所以把這封信取名為“生命的開花”,是有感於您在總結史鐵生《我與地壇》那篇文章後說的那句話:“讀完《我與地壇》,最大的一個收穫是應該對我們的生命豁然開朗,感覺到我們卑微的生命依然是開花的生命。”而我也分明感覺到,在您的指引下,短短一個學期內我對生活乃至生命都有了很深的認識,儘管這過程是艱辛的,是痛苦的。

  您的課讓我們穿越了文學史上背後那些烏雲遮住的陰霾,看到那些帶著腳鐐在跳舞的那些評價,還原了歷史的一些本原。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良知和道義,敢於吶喊一個時代最真實的聲音,而不是附庸於某一股力量,閉著眼睛歌頌那些表面上美好的但實際上並不美好的現實。

  從丹納的《藝術哲學》入門;到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流年》的靜靜訴說;到“胡風”事件;到易代之際,中國各作家的創作狀態的異同;到柳青的《創業史》,李佩甫的《羊的門》,劉亮城的《一個人的村莊》,徐曉的《半生為人》,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每一本書,每一個事件,老師您總會觸動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帶領我們一起去探究其背後深層的原因,然後給我們撩開層層遮住的面紗,讓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真實的面孔。

  我在筆記中寫下了我的個人感悟。或許有些感悟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都是當時內心的真實寫照。綜觀整本筆記,好象就是將那些歷史碎片有序地整合起來,只是自己的能力有限,終究不能整理出一本令自己滿意的筆記來。

  當一名作家,是我從小的夢想。但現在卻發覺,自己距離這個夢想越來越遙遠。現實總歸是現實,夢想就像一個個在色彩斑斕的陽光下跳著舞的泡泡,無論一開始是多麼光彩奪目,但歸宿都是一樣——破滅。或許我這想法有點悲觀吧。我從高中時負責學校文學社社刊的編輯工作,到現在負責文學院的各類刊物、徵文的審稿工作,卻發現能夠撩得起自己的情感,引起自己共鳴的文章越來越少見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遺失了童少的那些寶貴的東西,使得心靈越來越麻木了…….

  最後,想跟老師說一件藏在我心裡很久的事。當我得聞您榮升為民族學院的院長時,在為您感到開心的同時,內心也充滿了憂慮。雖然周建江教授也曾說過,中國的文學家首先是政治家。但是,我始終認為,政治和文學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雖然有時候文學是為政治服務的,但那不是真正的文學。我擔心老師您忙於政務,而耽擱了寫作,或者偏離了一直所堅持的文學方向。因為,當今的文藝界很少有老師您這樣具有良知和道義的作家了,放眼過去都是一些商業的炒作。但現在我回頭看看,我覺得我是在“庸人自擾”了,因為看到老師你做了院長之後,依舊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我知道老師一定會堅持到底有所成就的。

  期盼很快又可以見到您的新作。

  最後祝老師在新的一年裡如魚得水,大展巨集圖!

關於寫農村父親的短文章
關於寫清明節想念母親的短文章
相關知識
關於寫師父的短文章
關於寫愛情的短文章
關於寫親情的短文章
關於寫母親的短文章
關於寫孩子的短文章
關於寫母愛的短文章
關於寫母愛的短文
關於母親河的短文章
關於愛孩子的短文章
關於教孩子的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