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報中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每個城市都有個自的晚報,今天你的那座城市的晚報又更出了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寫給媽媽

  作者:柴坤

  不知不覺間我們分別已經整整27個年頭了,在部隊時我經常收到媽媽寫給我的信,如今我卻再也收不到你的信件了,是你走的太遠了、還是走的太久了?

  還記得我參軍走的那一天,天剛放亮,一覺醒來的我看到媽媽的眼圈紅紅的,我知道那一宿媽媽幾乎沒有合過眼。桌子上剛煮出的餃子冒著熱氣,我問:“媽,怎麼一大早就包了餃子?”你把一個餃子夾到我的碗裡說道:“上車吃餃子、下車吃麵,這是我們北方的風俗。”

  我吃著餃子說:“我最喜歡吃的還是媽媽煎的荷包蛋,到了部隊上怕是吃不上了。”只見媽媽去了廚房只一會兒功夫像變魔術似的端出一盤油煎荷包蛋,然後用那種慈愛的眼神看著我把它們一個一個吃掉。

  當新兵在站臺上集合,我看到媽媽的眼眶已滿含淚水,你卻堅強地不讓它從眼眶中掉下來。“兒子,放心去部隊吧,長大的雛鷹總要到天空去翱翔。”你一邊說著一邊為我戴正了軍帽。

  列車徐徐開動了,我揮手向全家人告別,卻看到媽媽在站臺上追著列車奔跑,含淚向我揮著手。那一刻淚水瞬間模糊了我的雙眼,染溼了我的軍裝,列車上的我掩面而泣。

  幾年後,我終於探家了。爸爸烹飪了一桌子美味佳餚,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著團圓飯。我看到媽媽不在桌上,我放下碗筷去尋你,卻看到媽媽在廚房裡默默地為我煎著荷包蛋……

  那是六個足以讓兒子回味一生的荷包蛋。媽媽,兒子想你了,你在那邊還好嗎?

  你的兒子

  關於2:拜見歐.亨利

  作者:羅辰

  歐。亨利,你是一位幽默風趣的大師。你的小說通俗易懂,耐人尋味;你的筆法出人意料,扣人心絃;你的語錄經久不衰,餘音繞樑。你善於刻畫小說的人物心理,你構思巧妙、新穎,創作風格獨一無二。

  你作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為後世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學遺產,讓讀者盡情享受“文化大餐”,我感到回味無窮 。

  你在《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中說得極好:“為生命畫一片樹葉,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蹟發生,雖然希望渺茫,但它永存人世。”你為生命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奇蹟一定會出現!

  你認為:人生是一個含淚的微笑。我認為,越是平凡的人,越是幸福。你生活的紐約社會是以金錢支配的社會,哦,多麼可怕!

  你在《警察與讚美詩》中含蓄又委婉地敘述了那個流浪漢蘇比想方設法地混進監獄的荒唐故事。主人公竟然只是為了躲避寒冷的冬天,從而六次做出違反治安條例的事,想要引來警察來逮捕他,卻沒有如願以償。可就在蘇比想要棄暗投明、洗心革面的時候,警察卻要來逮捕他,果然很荒謬啊!

  然而,你還是一位可以讀懂生活的大師。當《麥琪的禮物》映入我的眼簾的時候,我震撼了。麥琪生活非常拮据,就只有“1塊8毛7”點小錢,並且六毛還是一分一分的銅板啊!

  你在《我們選擇的路》中說道:“我們最後變成什麼樣,並不取決於我們選擇了那條道路,而是取決於我們的內心。”

  你的作品是美國社會的百科全書,我欣賞你比欣賞莫泊桑和契訶夫更強烈,因為是你感染了我。你的批判與諷刺讓我想起了東方的文化巨人——魯迅。你和他都是用筆桿子寫出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怨恨。

  魯迅以“文學救國”,你以“小說洩憤”。你和他都是一代大師,你們以華麗的詞藻給了我溫暖,讓我在寒冷的冬日不再孤獨。

  我感悟到:即使身處寒風之中,心裡仍有絲絲暖意;即使在黑夜,仍能看到光明。我寧願永遠孤獨的忍受著冷風,也不願在喧鬧的篝風后跌進冰窟。

  關於3:劉小姐

  作者:石揚軒

  父親前些天生了病,不得不住院,於是又回到了住院的記憶。護理父親的這些天,腦子突然回想起很多人和事,而劉小姐給我的印象最深。

  劉小姐原名劉曉潔,後來她讓我叫她劉小姐,我有些詫異,畢竟“小姐”在這個社會看起來是骯髒的。因為她的要求,我一直叫她劉小姐。我們真正認識的時間不長,算來也只是四年,相比她的二十歲,我只佔了四分之一。劉小姐是在我們隔壁村出生的,在五歲的時候隨父母親南下廣東,一住就是八年,2010年又回到了這個村子。

  我與劉小姐的認識,緣於鎮中學的一次課外活動,那時她是學姐,很優秀。如今回首過去,如果讀初一時沒有認識劉小姐,就不會有後來的我。她讓我保持向上的心態,一刻都不能鬆懈,考個好的高中,考個好的大學。其實那時我還不大清楚這些,還活在別人的世界,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認為學長學姐的告誡一定是對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漸漸地“懂事”,不再相信學長學姐的話,所以今天的我,沒有劉小姐想象的那麼優秀。

  劉小姐初中畢業,並沒有讀高中,我以為是她談戀愛了,中考考砸了,但現實並不是這樣。她初三畢業一個月後,我們一次偶然的相遇,談了很久很久。原來劉小姐從來沒有放棄過,只是,無論如何努力堅持,父母不支援,一切都是泡影。我聽了劉小姐的故事後,有些氣憤、悲傷和遺憾,但我不能改變什麼,就這樣看著而已。我還記得她說話的表情,她有些無奈地敘說這個事情的經過。

  我經過記憶的整理,整個事情就是這樣的。劉小姐是個有娃娃親的女孩,在這個地方十六七歲是嫁人的“最佳年齡”,男方在劉小姐畢業後就來提親,準備年底結婚。她父親是多麼開心啊,自己幫閨女找了一個好的歸宿,是多麼有成就感啊。劉小姐死活不同意,她不甘放棄自己的夢想,不甘用這段珍貴的青春來幫男人生孩子,用來洗碗做菜……她跑去堂哥的家裡,哭泣著,放聲地哭泣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聽到,又好像沒聽到,沒有誰理他,沒有誰憐憫她。很久很久過後,她哭得很累,抱著孩子的大嫂進了家門,和劉小姐的堂哥竊竊私語了幾分鐘。夫婦兩人坐到劉小姐面前,表情看起來像不耐煩又像憐憫,勸她一番後,還是沒勸動。

  “既然不同意你就跟爸說去,別哭了,我其實也挺可憐你的,想到我的青春就這樣……唉”大嫂抱著孩子說。

  “妹啊,別哭了啊,當哥的看你這麼難過,哥心裡也怪難受的,咱跟爸說去,悔婚。”堂哥也安慰著。

  她父親看她執傲,並沒有讓步,那一年,劉小姐做了她這一生最正確的決定。事情看起來並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她決定離開這個地方,無論自己身在何方,死於何地,不再回到這個地方。劉小姐和堂哥借了一筆錢,這一筆錢,終於逃離這個地方。沒有父親經濟上的支援,劉小姐是不可能再繼續讀高中考大學了,她選了另一條路,在外地一所衛校開始她的追夢之路,具體在哪裡,她從來沒有告訴我。

  劉小姐離開的時候,我快讀初二了,離初三越來越近。她離開後,我們多多少少也還有些聯絡,她總會告訴我:不能屈服於這個地方的思想,不斷加速,一直往前……

  很快,時間過了一年,我也到了初三這個坎。和她一樣,我們所有生長在這個村子的人都和她一樣,遇到同樣的砍。母親讓我成家立業,別再給別人送錢……初中畢業後,很多人都選擇順從,有的結婚了,不久後也生了孩子;有的南下廣東打工,不久也買了一輛霸氣的三輪車。我因聽了劉小姐的故事和教誨,一直沒有放棄。因為我的堅持,也因為母親的心軟,我如願以償,順利上了高中。沒有劉小姐,就沒有現在的我,沒有喜歡提筆寫故事寫詩的海風先生。

  後來,我好像和老同學們有了隔閡。走在村子裡,抱著孩子的她,看到我微微一笑便迅速逃離。坐在村頭的老樹下,開著三輪車的他,

  經過我身邊,只輕輕打了聲喇叭,捲起了塵土。好尷尬的局面,我竟然成了孤家寡人,成了母親嘲笑的那種人。

  前幾個月,我生了場大病,轉到州醫院治療。誰也想不到,我會在那遇到了劉小姐,還碰巧是我那一層樓的護士。她說她跟堂哥借的幾千塊錢是為了到這學醫,現在在州醫院實習。我不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劉小姐竟然在這生活了四年多,並沒有向家裡人要過一分錢,還學了醫,即將有自己的一份工作。我不敢問她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實在是害怕,怕這經歷太悲慘,怕這故事讓我哭泣。

  在她的悉心照顧下,我的身體恢復了,不得不離開那裡,離開她——劉小姐。回到家的日子,我總想起劉小姐,我對她好像產生了一種感情,一種複雜的感情,敬佩、愛慕……我無法理清。

  2017,轉眼來到,我忽然懷疑,是不是自己做了一場夢,這個2017是不是真的。我在愛情的路上,很久沒有遇見人了。2017了,結婚的老同學,只有我對夢想窮追不捨,或許我命中註定成為孤家寡人,一輩子都將被母親嘲笑。我像一個三十多歲的老男人一樣,憂鬱著。

  我將自己的憂鬱寫成一堆堆文字,發表倒微博,空間,我的網路文集上,算是一種傾斜吧。劉小姐看到後,找我聊了一個晚上。

  “正如《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裡說的那樣,你的文字就像一雙眼睛,我可以看到你的心,我喜歡你筆下的文字……”

  “你孤獨嗎?我覺得我們都是孤單的追夢者……”

  後來說的話,好像太深刻,又好像不深刻,不知道是想不起來,還是不願想起。故事不是一字一句就能告知,太複雜。那個晚上之後,不得不告訴我自己,我們就像平行線,無線延長,向夢想逼近,只是不可能相交,無論是誰提出拒絕。後來,我們一直勉勵對方,一直進步。我們是這個村子最幸運的人,是這個村子的人眼裡嘲笑的孤家寡人。

  劉小姐,每一天都很開心,一步步往前走,一歲一歲地老去。她像是私生女,沒有家庭背景,沒有男人照顧,不會有兒女,我這輩子最可憐的女人。

城市夜晚的文章
城市的文章精選
相關知識
城市晚報中的文章
關於城市新變化的文章
建立衛生城市為主題的文章
建立衛生城市為主題的文章
怎麼移除收藏夾中的文章
有關於茶文化報告的文章3篇
現實生活中的文章
試論加強地方債務在城市建設中的安全性管理
初中的文章
職場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