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我的老師的抒情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老師,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懷念我的老師

  鄰家女孩丹丹在南京師大中文系讀書,暑假社會實踐的一項內容是“訪談校友”,她聽說我是南師五、六十年代的校友,便傳送一份訪談提綱,邀我談談在南師就讀的體會和感想。我欣然命筆,寫出自己感恩母校和老師的心情。

  懷念詩人、教育家、我們的系主任孫望教授和博學嚴謹的詞學專家唐圭璋教授,懷念古漢語和古代文學專家徐復教授、楊白華教授,還有和藹可親的許汝祉教授和親切幽默的吳調公教授、朱彤教授、葛毅卿教授;我懷念悉心教導我們的所有任課老師,他們當中不少人是大師級的學問家,大都已作古,他們為我國中文專業建設作出的傑出貢獻,他們嘔心瀝血、教書育人的高尚人品和嚴謹求實的學風教風,刻印在我們南師學子的心裡,成千上萬的南師校友已將這種精神和人品一代代傳承下去。

  記憶最為深刻的是朱彤老師的選修課和葛毅卿老師的課外輔導課。

  朱老師個子不高,腦袋很大,穿著全不講究,有點隨隨便便。他是魯迅研究家和美學家,學生見到他好像總在思考問題,不經意間就能讀到他新出版的大著,或在國家大報的學術版上讀到他的重量級文章。朱老師講課從容恣肆,出口成章,筆記很好記。他分析現代文學作品《祝福》、《阿Q正傳》、《雷雨》,不囿於當時流行的“政治第一”、“圖解作品”式的分析,而從審美的、悲喜劇美學的角度分析小說和戲劇作品。他擅於敏銳地從作品中提出幾個關鍵性問題,在課堂上進行細密的學理分析,發表出獨具我見的一家之言。他認為,祥林嫂的悲劇是“舊秩序、舊觀念支配下的人被舊秩序吞滅的令人‘窒息’的悲劇”。祥林嫂的性格有反抗的質素,但她以舊秩序嚴格要求自己,她爭取的是舊秩序下做人的資格,而她精神上備受折磨。祥林嫂帶著“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的?”疑問恐怖地死去,給人以“窒息”之感,她是舊秩序的犧牲者,她的悲劇屬於“窒息”的範疇。朱老師談到“《阿Q正傳》的喜劇構思”時,認為“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現實的差距構成喜劇的基礎,找出這差距,幫助人們認識現實,是它的任務”,如塞萬提斯的《唐·吉珂德》,魯迅的《幸福的家庭》就是。《阿Q正傳》的喜劇構思也以幻想和現實的差距為主,現實對於阿Q愈來愈殘酷,幻想與現實的差距愈來愈大,從而愈來愈充分地揭示了精神勝利法的危害性,喜劇的調子愈來愈沉重。

  他認為《雷雨》的主要戲劇衝突“不是周樸園與繁漪那樣‘靜止’的衝突,而是周萍與四鳳‘動態’的衝突”。他提請我們注意:“衝突,是一連串的危機”,繁漪早已看透了周樸園,她對周樸園的感情已經死去,這種停頓的衝突絕不能構成主要的戲劇衝突,把死了的、靜止的衝突看成活的、前進的衝突是錯誤的。悲劇衝突是具體的、發展的“一連串的危機”,而周萍和四鳳的關係在每一幕裡都變幻莫測,充滿了危機,他們的衝突才是《雷雨》的主要衝突。先生一言既出,令四座皆驚!你是否贊成他的觀點並不重要,他在這裡給你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開拓了你的學術視野,加以先生鞭辟入裡的剖析,幽默風趣的談吐,少男少女們無不折服,課堂上經常回蕩起陣陣笑聲。

  葛毅卿老師身材短小有點單薄,戴一副近視眼鏡,臉上時時綻放出笑意,特別和藹可親。他是專攻方言的語言學家,他的課堂上學生舉手率最高,他會一個一個地側耳傾聽你的發言,還給你記高分。他知道我是泰州人,便叫我到他辦公室去個別輔導。那天晚上他一遍又一遍地矯正我的發音,我第一回明白了泰州人缺少兒化韻和捲舌音,而且n、l不分,z、c、s和zh、ch、sh也分不清,老師的親切教導真的讓我受用一輩子。還有一次課外輔導,葛老師應我們幾個學生之請,教我們南調近體詩的兩種吟誦法,老師用吳語普通話吟唱《憶江柳》***平起***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仄起***,音樂系同學幫忙記譜,於是有好幾天,男生女生寢室裡小和尚唸經似的響起了古詩吟誦的歌聲: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咯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呢~~~”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咯茱萸~~少一人吶~~~”

  朱彤老師的銳意創新和葛毅卿老師的因材施教,對我幾十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二位老師當時已是50開外的老人了,在物質生活極為清苦,精神束縛極其嚴酷的境遇下,他們淡定從容、鞠躬盡瘁地教書育人,令人肅然起敬。學高為師,德厚為範,南京師大這些學養深厚、默默奉獻的老專家、老學者,為後世學者樹立了楷模。

  :我的老師

  想寫我的老師們已很久了,這種念頭在我的意識裡如同欠著的帳一樣一直糾結著我,讓我飽受來自心靈深處的折磨,而今已萌動著一種無法阻擋的力量,催動我懶惰的雙手,掀開塵封已久卻依舊清新非常的記憶。

  從小學到初中到師範到今年淮師大培訓的諸多老師,無不讓我欽佩感激,他們中間有教我a,o,e,給我無窮啟蒙教益已故的範祖芳老師,有一直鼓勵我誇獎我支援我的李運多老師,有一直疼愛我欣賞我幫助我的王文凡老師,還有通過反覆閱讀不斷背誦積累讓我愛上語文的汪正巨集老師,還有僅教我一節課卻讓我感受到語文魅力感受你人格魅力的王教義老師……無奈我只一張嘴,一顆心,即使唸叨到天亮也舉不完,即使我用如何華麗的語言也表達不盡我由衷的謝忱,何況我才疏學淺,我只能選擇兩位老師以陳述其事以表達對教我育我愛我支援我鼓勵我給我無窮教益的老師們的感激和崇高的敬意。

  在我心靈深處讓我時常唸叨時常牽掛依然美麗著的是教我小學二年級的女教師,至今雖然時光已流逝了三四十個春秋,可到現在我依然清晰的記著她的名字,她叫夏承志,她是下放學生,那是她大約十八九歲,然而她那清秀的面龐,一直帶著笑靨的神情,還有那和風細雨般的話語,以及那透露著城裡大家閨秀的高雅的氣質,總是讓我們這群農村土裡土氣沒見過外面世界的農村娃娃們著迷,愛慕。她向我們講述城裡的高樓大廈,講述城裡人的故事,講述城市人的理想,特別講述城裡的小糖是如何的香甜,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裡,這些新奇的東西帶著一種無窮的誘惑時常刺激著我們,使我們幻想著坐在小轎車內,行駛在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上,看著窗外的水泥樓房一閃而過,嘴裡吃著甜甜的糖果,那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榮耀!跳出農門到城市裡去生活,這種衝動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深深的紮下根,或許有了這種萌動才會有一種力量一直驅趕著我不斷努力,歷經升學的失敗而不氣餒,歷經生活的磨難而不放棄,雖然今天沒能實現當初的願望,但夏老師給我帶來的一種嚮往,一份追求,一種希冀,早已化作一種永恆的美好記憶。

  二年級那年暑假裡的一天,母親從外面回來,帶回了一捧包裝精美別緻的小糖,告訴我夏老師調回城裡了,這小糖就是夏老師給的。就這樣我們沒有揮手告別,親愛的夏老師就走了,記得當時我吃著夏老師從城裡帶來的又香又甜的小糖,心裡充滿著一種莫名的苦澀,心裡想著以後長大進城一定去看望您!時光荏苒,我後來在城裡讀師範,但卻沒法找到你,唉,想來夏老師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吧,如果真要見到的法,不知她是否還記得有我這個她曾在三十多年前帶過的學生呢?她肯定不會知道她曾給一群農村的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希冀和夢想,她也肯定不知道還有一個多少年前的學生還在記掛著她,思念著她,在心裡默默祝福著她啊!

  董奇峰老師,是今年在淮北師範大學參加全省國培時的教學班主任,第一次認識他是在全班師生見面會上,當時他站在講臺前面時,我們發現了一個五十多歲,穿著一件帶毛領的青灰色襖子,個子在一米六零左右的一個其貌不揚的小老頭兒,當他作自我介紹時,我們才恍然知道他是我們是這所師範大學的中文系教授,是這次培訓的班主任,恍然,就是不敢相信,把他放在大街的行人中,打死也沒人敢承認的意思,當他用簡潔幽默的話語介紹這次培訓的目的要求和內容時,我被他鏗鏘有力的話語震撼了,他讓我覺得人不可貌相,他讓我覺得這次來學習必有所得,定會滿載而歸,他讓我喚起內心塵封已久的對學習對我們語文教育的熱情與希望。接下來整個一天我們學員都在按董老師的要求在做不超過五分鐘的自我介紹,來自同一地區的一併上講臺,首先在黑板上寫上你的名字再做簡介,董老師坐在前排認真的聽著,或頷首,或微笑,或寫著什麼。等一組同學介紹完,董老師對每個同學進行了點評,他幽默風趣,引經據典,有時興起會為某個同學賦一首小詩,當一位同學在上面侃侃而談幾十分鐘他一再提醒而仍然沒有要下來的慾望時,董老師嚴肅的指出,嚴格遵守時間是做人特別是作為優秀教師的一種素養。當一位年輕學員寫自己名字卻把筆順寫倒時,他毫不客氣的指出,這是做老師的最基本的素質,不能誤人子弟。他義正詞嚴,表達了作為老師的堅定立場。那時那刻我們大家感覺他似乎太刻薄太嚴厲太不盡人情,在當代中國還會有這樣執著的人,這樣固執的好似不進人間煙火的人,我們驚詫,我們疑惑,我們感嘆!現在想來那卻是一種態度,一種作為老師的責任啊!如果說對待一個年輕學員這還可以接受的話,當接下來的學習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學員第二次在他眼前遲到時,他再也控制不住了,他鐵青著臉,一直用目光把這位老教師送到座位上,然後再一次強調時間觀念是我們作為教師的基本素質,希望每個學員下次不要再遲到。當我們發現那位老教師面紅耳赤結結巴巴地說下次下次肯定會來早些時,我們也再次領教了他的時間觀念。

  學習在緊張有序的進行著,我們在每位給我們講課的或者上示範課的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獲取了無數的新知識新理念,從許游標老師的個人發展經歷我們感受到個人的規劃在教師教學生涯的重要性,從李巖老師聲情並茂的課堂我們感悟到激情是創造高效課堂的最有效的方法,從萬虹老師的詩意的語言中我們領悟到語文課堂原來是如此美好,從唐若叢老師的文言文教學教學中,我們感受到語文教學的苦與樂~~董老師給我們上的課最多,他帶我們評析水滸文字,給我們講真語文,帶我們學課改精神,他腹有詩書,語言詼諧,既引領我們暢想語文的春天,又飽含著一種對現狀的憂思,從後來我們建的群中,我知道他的名叫月兒彎彎,我不知道這個名字是否來自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我知道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那他到底憂什麼,愁什麼,他是在憂以他一彎月兒的清輝照不明這當今教育的現狀嗎?我不得而知,如果是,那我在這想告訴他,你不必憂不必愁,你已經把你的清輝灑給了無數的小星星,現在已是滿天繁星,你還用愁嗎?

  :我的老師-吳老師

  吳老師名叫吳紅豔,是我讀村小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她當時大約18歲的年紀,有一張好看的臉蛋和一副好聽的嗓子。

  記得第一天上課,她就自我介紹說:“我姓吳,口天吳,上大家的語文課,以後大家就叫我吳老師。”停了一下,又說:“今天我們就不上課了,我教大家唱一首歌好嗎 ?”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吳老師就自己先唱了一遍:

  五星紅旗迎風揚,

  我們的歌聲多嚓亮,

  人民的海軍向前進,

  保衛祖國海洋信心強。

  ……

  吳老師教給我們的是一首《海軍之歌》,她那銀鈴般的嗓子,使我們聽得如痴如醉。我們都是一群山裡來的孩子,從來沒有聽過這麼優美動聽的歌曲,於是大家學得格外認真。

  吳老師雖說是我們的老師,但我總覺得她更像我們的姐姐,每當上完課,她就會跑來跟我們一起玩。吳老師懂的東西可多啦,教我們拍手、跳繩、踢房子、丟手絹,有時還帶我們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每當玩老鷹抓小雞的時候,吳老師就喜歡扮老母雞,她張開兩隻手保護著我們,我們呢,一個牽著一個的衣襟,躲在吳老師的背後,隨著她跟老鷹的搏鬥,就在後面跟著老師的身形左衝右突,玩得真是開心極了。

  吳老師有其溫柔的一面,但也有嚴厲的時候。那時,我們大部分同學家離學校比較遠,有的要爬10多公里的山路。因此,上完上午的課,中午我們就不回去,大家從家裡帶來午飯在學校吃,吃完就在教室靠著桌子睡午覺。到了睡午覺的時候,吳老師怕有的同學出去幹壞事,於是就會來監督我們。這時,吳老師便裝出一副很嚴厲的樣子,手裡還拿著一根長長的鞭子,她看到哪個同學不好好睡,就會用鞭子在他***她***的頭上輕輕點一下,於是嚇得你再也不敢搗亂了。有一次,我有個要好的夥伴叫毛頭的,他看到吳老師坐在講臺上打盹,就想溜出去玩。當他躡手躡腳地還未邁出教室的門,就被吳老師逮住了。毛頭看見吳老師板著臉拿著鞭子朝他走來,以為老師要打他,就圍著課桌轉圈圈。老師追,他就跑,老師停,他也停,結果鬧得全班同學都醒了。大家看見老師和毛頭像貓捉老鼠似的一個個跑得氣喘吁吁,於是就在邊上吶喊助威,結果把吳老師氣得哭著跑了出去。

  把吳老師氣哭氣跑後,大家都為毛頭捏著一把汗,因為如果吳老師跑去校長那裡告一下狀,我們學校那凶神惡煞似的校長非得讓毛頭脫一層皮不可。但下午上課時,校長並沒有把毛頭叫去,吳老師上課時跟平時也沒什麼兩樣,只是她的兩眼還有點紅腫。打從那天起,毛頭***包括我們***就再也沒有惹吳老師生過氣。

  在我的記憶裡,吳老師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次鎮運動會。我們那裡每年的秋季,鎮裡的中心小學都要舉辦運動會,我們各村小都要選拔運動員參加,因我經常爬山越嶺,所以跑得飛快,於是被體育老師選中了。我們去鎮裡比賽的時候,校長叫吳老師也去,讓她協助體育老師照顧我們。那時吃飯我們都是統一夥食,早、晚各一頓飯,中午一人三個大饅頭。那次我還是第一次吃饅頭,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我就覺得這饅頭是天下最好吃的東西了,於是吃完一個後,那兩個就再也捨不得吃了。這時,正好被吳老師看見了,她就問:“你怎麼不吃呢?”我說:“我想留給爸媽吃。”沒想到吳老師聽了非常激動,她輕輕地撫著我的頭說:“明明真是個好孩子,不過,你不吃飽,下午怎麼比賽呢?”在老師的催促下,我把另兩個也吃完了,這時,吳老師又對我說:“你好好參加比賽,回去時,老師給你買一包帶回去。”

  那次運動會我為學校拿了兩個第一名,吳老師高興得像什麼似的,回去時果然買了一大包饅頭讓我帶著。當那次我提著一大包饅頭回到家並告訴說是老師買的時,我的爸媽非常感動,他們說沒想到天下還有那麼好的老師,並囑咐我在學校一定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長大了好去報答他們。

  吳老師雖說教了我一年就調走了,但她的音容笑貌直到現在還常在我的腦海裡閃現,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描述回家的抒情散文文章
有關童年的情感散文佳作
相關知識
有關感恩老師的抒情散文
有關感恩老師的黑板報
有關讚頌老師的經典名言詩句
有關感謝老師的名言
有關讚美老師的名言句子
有關感恩老師的名言名句
有關感恩老師的信如何寫
有關學校老師的請假條範文
有關學校老師的請假條模板
有關於致老師的一封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