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讚歌變化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家鄉的變化真大,路也寬了,環境也美了,還新建了這麼多高樓。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家鄉的變化

  光陰似流水不僅帶走了許多過去的故事,而且改變了我們的外貌和氣質,使我們由懵懂的少年長成了睿智的青年人,然後由歲月那無形的手,把兩鬢摸莎的成了眼下這樣的花白色。與此同時,也使家鄉由過去的貧窮落後、髒亂差變成了山水秀美,風光景窈嬈,生活宜居,經濟寬裕的城鎮化新農村。清風牽著我的衣袖,樹上的鳥兒歡快的亮著歌喉,道路兩旁的楊柳枝繁葉茂,黃牆紅瓦的別墅在豔陽的照耀下流光溢彩;家鄉的妝容美貌,叫我不敢相認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這就是自己曾經有過窮困、有過憂傷,有過很多糾結與過往的家鄉;賞覽著眼前的醉人的景象,所有過去的雨打雪霜印象,猶如一頁飄零的落葉被深深地埋在記憶裡。

  小時候,依稀記得東地院裡玩老貓偷藏、過家家,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褲,刮扯了回去愁的媽連塊舊布丁翻箱倒櫃也找不上;在大操場上一夥人跨下一人夾一根木棍,繞著操場跑的滿頭大汗,你嘴裡“滴——滴——”,他口中“嗚——嗚——”學著開汽車、座火車;後來大點了,就看著這個穿的好,那家吃的好,就知道了娶媳婦要“四大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那時能完全具備這個條件的戶口太少、太少了。初中畢業後,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記得跟小狗兩人割草害肚飢,就烘火悶了幾圪壚嫩玉茭,隊長逮住報告了大隊,黑夜開大會叫我倆站會場、寫檢查,做典型反面教材還受了全公社通報批評。記得那會兒我家住的是個又黒又暗的小南屋,二姨領了個姑娘來相家,中午借的白麵吃的餃子,因屋裡光線暗人家蘸蒜看不清鹽罐就黃了親事。那時的生活用窮困潦倒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現在與過去相比真是天上地下,過去的窮貌舊顏蕩然無存,困苦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取代家鄉過去的是平展展、光溜溜連通萬戶千家,鄉鎮城市的水泥、柏油路;東地院的舊址上教學綜合大樓巍然挺立,朗朗的書聲、悠揚的歌聲在空中迴盪;一幢幢住宅樓新嶄嶄、齊整整,不鏽鋼門窗接晚霞、迎朝陽,透著新農家富裕幸福的光芒,家家門前停著的小轎車,這一溜是奧迪、寶馬,那一行是紅旗、富康;原先做大隊部的西廟重塑起了佛祖、菩薩神龕聖像,兩邊的廂房歷史大事記展覽溯綿源長,當年的大操場建設的跟花園一樣,曲徑涼亭、輕波細浪,樹竹蔥綠、花草幽香,鶯飛雀唱、蝶舞蜂忙,那邊是老年在唱“最美不過夕陽紅”,這裡是年輕人在排練:“最炫民族風”;一派歡天喜地、熱情似火的快樂氣象;超市裡五金百貨、日雜調味、糧油蔬菜、副食蛋奶,貨物齊全、人來人往,各購所需、心悅情暢,和城裡人壓根兒就沒有兩個樣;飯場上的話題也跟過去的不一樣,老張說“我家的小麥每畝合千斤。”老趙說“我家的蔥和紅薯估計能買三萬以上。”老王伸著打著撲郎說“今年豬價稍漲漲,毛收入三十萬肯定能上。”那氣場真叫我眼氣,一個個像擂鼓咚咚響;順村南上二級路五百米就是高速路收費站,交通條件、地理資源、歷史底蘊,誘來了“藍花、富士、東方”等企業落地,村裡富餘閒散勞力進工廠、穿工裝早五晚九,鈔票賺的嘩啦響;老焦拿著手機吆喝著羊群下溝上樑;西軒地頭停著的摩托車東一排、西一行,聯合收割機在田野上收穫著富裕、收穫著希望。

  清風牽著我的衣袖,戀鄉情重一步一回頭;濃濃鄉情,滿目美景,實在在叫人難捨難丟;駐腳再回首,家鄉心中留,祝願家鄉輩輩富足,年年豐收。

  :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是白洋澱,那也是小兵張嘎的老家。今年回家鄉,我對家鄉有了新的認識。

  前幾年,由於缺水,白洋澱成了乾涸的大坑。1987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家鄉的人民為白洋澱引來了水,白洋澱又生機勃勃地活了起來。

  回到家鄉的第二天清晨,我便約了兒時的夥伴騎車前往我日夜思念的白洋澱。一路上,林木茂密,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柏油路寬闊筆直。來到白洋澱大閘,哦,這裡萬頭攢動,人聲鼎沸。這裡有農民,也有城裡人,有賣食品的,有租遊船的。我驚奇地問:“這裡怎麼變得這麼熱鬧了?”夥伴們告訴我:“咱這裡已開闢為新的旅遊點了!”我站在大閘上往澱裡望去,只見水面上停泊著排排龍舟,十分壯觀。夥伴搞來一條小划艇,我們向澱中心劃去。白洋澱水清見底,成群的魚蝦在水中穿梭,五顏六色的水草浮在水中。遠處大片大片的蘆葦向水天相接處伸展著。夥伴告訴我,如今,蘆葦塘承包以後,長勢非常好。蘆葦成了白洋澱地區人民發家致富的寶貝。

  荷花也是白洋澱的“特產”。我們的小船劃到了荷花潭,只見四周有蘆葦的天然屏障,中間瀰漫著鮮豔的荷花。粉的、白的,亭亭玉立,花瓣上露珠滾動,真是動人極了。

  快中午了,我們上了岸來到我的姑媽家。村裡青瓦房舍連成一片,昔日搖搖欲墜的茅草土坯房不見了蹤影;姑媽家中的擺設也由往日的一張桌子、兩個凳子和一個火炕,變得現代化了,彩電、冰箱、新式傢俱,已遠遠超過了城市人的水平。姑媽說:“自從白洋澱有了水,這裡就一天比一天富足了……”白洋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這裡人民的艱苦奮鬥,換來了白洋澱五業興旺的今天。

  白洋澱變了,我的家鄉變了,變得更美了,更富了!我深信隨著改革開放,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白洋澱會越變越美。*** 文章

  :家鄉的變化

  時間久了,不歸巢的人很難想象自己的家鄉發展成了什麼樣子,記不清從縣城新房子去農村老家該走那一條路最近、最方便;記不清走親訪友行到路口時是否還是在那個標誌性的物件旁左拐或右拐;記不清村子裡那頭老黃牛是否還會在農忙時下田幫忙。

  隔了一代人,吃的睡的用的就如隔了一個世紀,不用心去感懷,很難發現這一切的不同之處。其實細分開來,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每一天都在改變,只是你越來越懶,去任何地方,去辦什麼事,只記得起點與終點,而忽略了一路的風景,不知道自己已經開始漸漸不屬於這裡。

  白居易的“風景舊曾諳”,說的大概就是這類人,但是他們不願意承認,卻又無法像白老夫子一般領略再遊江南時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迷人醉人的春色,這或許就是久不歸巢人的悲哀。其中的變化,放開身心去感受,撇開封閉的四輪私家車,騎一輛單車,微風吹在胸膛,吹在臉頰,眼睛所在處是那一絲絲隱藏在陌生中的熟悉。你以為你忘了,這一刻你沒忘,你依然是這片故土養育的那一株小草,只不過時光荏苒,你早已變成一顆參天大樹,但你的根依然在這裡。

  我高中畢業,去蘇南求學,我的家鄉在蘇北。坐汽車也就半天的路程,即使是半天,中間卻隔了個秦嶺淮河,雖然比不得省外遠在海南、東北或大西北的其他同學朋友,但是每一年放假回家,我都能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家鄉那令人畏懼的變化。是啊,可能是童年的記憶太深刻,潛移默化的眼睛讓我以為一切都不會變,可隨著年齡的成熟,視野的認知開闊,越發覺得回到家鄉所接觸的事物變化令人“畏懼”,平房代替瓦房,樓房又代替平房,家家都砌起了院落圍牆,紅漆大門下是庭院深深的冷清,端著飯碗串門不在是家常便飯。當然,時間久了,不管你是否屬於這裡,你都會慢慢的融入,尤其像我們這種離巢而飛的小鳥,家鄉的溫馨早已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被呼吸進了我們的靈魂。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會回家,但與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細細數來還是太少,想起村落裡的老人,想起村後的那條小河,想起村外的那片綠油油的莊稼地……需要回憶的太多太多了。家鄉的變化是巨大的,人老了,換來的是年輕的生活,日常吃住行的質量越來越好,不管是誰,這一切都是欣慰的,或許表面上不承認家鄉越來越美,但是心中一定會在某一刻默默的給自己的家鄉點個贊,會驕傲的指著這一片土地說道:你知道嗎?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根就在這兒!

  根在哪兒,你的靈魂就在哪兒,時間久了,也該歸巢了,看一看家鄉的變化,放開心神去感受,微風吹過,人美家鄉更美。

看過的人還:

家族親情散文
友誼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相關知識
家鄉讚歌變化散文
家鄉讚的抒情散文精選
說說家鄉的新變化作文6篇範文
描寫我的家鄉環境變化作文
關於我的家鄉環境變化作文
關於我的家鄉環境變化作文
描寫家鄉環境變化的作文精選
關於家鄉環境變化的作文
三年級下冊家鄉的小變化的作文
春天的讚歌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