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散文複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開啟中考成功之門,鑰匙有三。其一:勤奮的精神;其二:科學的方法;其三:良好的心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的相關資訊,供大家參考。

  ***一***

  一、考查要點:

  1.能夠整體把握作品的基本內容,學會抓住關鍵語句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3.能初步領會文學作品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

  4.把握散文常見表現手法。

  5.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夠裂解文章主旨並從中有所啟示。

  二、考點解析

  考點一: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或關於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

  ***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題方法:***1***儘可能運用原文原句原詞。***2***沒有原文詞語句子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3***能多角度寫就多角度寫。***4***答案要緊緊圍繞主題思想。

  考點二: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比如,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

  解題方法: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準線索。

  考點三: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更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

  考題形式: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

  解題方法: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解題方法: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錶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3***含有修辭的語句賞析

  考題形式:品味該句子的妙處。

  解題方法:①指出使用的修辭方法***儘量多找***。②指出此種修辭的作用及描寫物件的特點。③此句蘊含作者的情感。

  ***4***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展性考題來考,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種題型可以說“逢散文閱讀題必有之”。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考點四:表現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移情於景

  ②詠物類——託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等等

  表現手法還有:象徵、託物言志、對比、烘托渲染、欲揚先抑、寓情於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聯想想象、設定懸念、卒章顯志、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於實,虛實相生***,修辭手法等。

  考點五:開放型試題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描寫物件;人物情感;聯絡生活實際對文章某些內容或主旨得出自己的看法啟示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①能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梭兩可。③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二***

  定義散文是指同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精粹精闢,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分類

  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為物件,側重於具體生動的抒發作者的情懷,如《荔枝蜜》。

  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中心,往往也帶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貴散***神不散***忌散***

  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組織材料、結構呈篇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必須明確而集中。

  表現方法不拘一格:可敘事、寫人、託物抒情、發表議論,如《記一輛紡車》。

  揭示中心思想的獨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著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並展開豐富的聯象,藉以揭示中心思想。如《白楊禮讚》。

  結構上:往往有一條線索,把材料貫串成一個整體。

  ***三***

  中考語文試題中的“閱讀”歷來是各地考查的重點內容,尤其是現代文閱讀的選文一般來自課外,複習時好像摸不著邊際,對“閱讀”的複習的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感到困惑甚至茫然。“閱讀”考查所佔的分值大,這項考查的成敗直接關係到語文考查的結果,因此,研究“閱讀”試題的選材和題型顯得十分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和閱讀考查都有較多的陳述,如“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要從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等,這些都應看作是中考“閱讀”考查選材和擬題的原則。

  實施課程改革以後,各地對現代文閱讀考查作了探究,進行了改革,選文和題型都有了一些變化,其具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現代文閱讀材料由課內外結合改變為閱讀材料一般選自課外。有些同志對此產生不解,課文不考了,上課沒有用了;有的同志說是淡化文字,這與我們語文教學倡導的務本求實相悖。其實,葉聖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考試“淡化課文”就是要教學生學好“例子”用好“例子”,舉一反三,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注重運用課文這個“例子”來聯絡現實生活進行反思,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二、現代文閱讀在選材上打破了傳統的“三足鼎立”的佈局特點。多年來各地對現代文閱讀的考查都保持著較為固定的形式,即在選材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各選一段,近兩年這一格局已經改變。從已看到的近兩年各地的語文試卷看,除長春市連續兩年現代文閱讀只選一段文字 ,大部分省市的試卷現代文考查只選兩段材料,一段是一篇記敘文,另一段是說明文或議論文,我們安徽省的兩年就是考查兩段選文,這種狀況還將會繼續下去。這樣,減少了考場上的閱讀量,增加了思維空間,比較更客觀地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現代文閱讀選材內容更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相對於平時的考試來說,考生在中考這樣重要的考試時一般都顯得更加緊張,因這是選拔性的考試,一旦失誤,對考生選擇學校將會產生較大影響,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各地擬題選擇閱讀材料注意到考生對材料的認知程度,考慮到閱讀材料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往往選擇一些關於老師、關於父母、關於情感、關於學問、關於美德、關於習慣、關於成長、關於個人修養等方面的材料。這些材料考生比較熟悉,貼近生活,具有親近感;這些材料很多緊扣時代發展,有時代氣息,具有新鮮感感,易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易於閱讀能力的發揮。如2005年我省試卷閱讀***一***的《痛苦的遊戲》,2006年試卷閱讀***二***的《習慣成自然》等。

  四、現代文閱讀選材內容注重時時代感。近兩年很多地區語文度卷在閱讀選材的內容上,注重時代感,體現現代氣息。如2006年河北省試卷閱讀選文《二維條形碼》,介紹涉及到的時間是“2003年8月1日”可謂時代感是十分明顯的。2006年陝西省試卷閱讀選文中的說明文選自2002年的《大科技》雜誌,等,可以說這些選文介紹的都是最新的科研成果,都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一些議論文的選文同樣也注意到了體現時代的新的概念。

  五、“閱讀”更注重對考生整體閱讀能力的考查。閱讀考查更注重考查考的閱讀能力,這主要體現在各地試卷閱讀試題的設計上。各地閱讀試題一般改變了前些年只注重“咬文嚼字”而造成的對材料支離破碎之感的弊端,為了更好地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試題已基本告別了客觀性試題,而取而代之的大都是填空、簡答、舉例、發表自己的看法等主觀表達題,並且出現了不少有利於考生髮揮和展示個性風采的開放性試題,這是近年中考現代文閱讀試題最大的特點。這些試題不要求答案的確定性和規範性,有的地區還規定有創新的見解還可以加分,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這都體現了對考生能力和考查。

  六、現代文閱讀考查注重情感體驗,我們看到近兩年現代文閱讀試題不再是以前那種簡單地文段意思的重複,對錶達方法繁瑣的分析,以及對修辭方法的判斷等。現在的試題越來越多地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段以後,對文中的事件、事物和情境作出自己的情感判斷,說出自己的獨特感悟。這也是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學評價要求的體現。這類閱讀材料出現的形式以記敘文和議論性散文居多,這類選文一般人文內涵內富,富有教育的審美價值,大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愛,有的表達關愛生命、關注健康;有的褒獎誠信、讚揚堅貞;有的讚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有的提倡思想解放、更新觀念;有的關注自然,表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望等。這也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育教學理念。

  七、現代文閱讀選材體現地方文化特色。近幾年各地語文試卷現代文選村內容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的逐漸增多,這體現了課程標準倡導的開設校本課程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新理念,同時也是現代文閱讀考查的一個新的動向。選擇體現地方化特色的文章,既能考查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能力,還能考查學生對與語文相關的本土的歷史、地理、風俗等方面的知識,滲透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另外,一些地區在“語文綜合運用”“寫作”等板塊的試題中也涉及到一些地方文化特色的內容,如重慶市廈門市、成都市和南京市的試卷等。安徽省試卷近兩年閱讀選文雖未涉及地方文化特色,但這一新的動向還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周國平經典散文三篇
安徽黃山翡翠谷散文
相關知識
安徽中考散文複習
中考散文複習教學實錄
中考散文複習教案
安徽中考語文詩歌鑑賞習題附答案
安徽中考語文詩歌鑑賞習題附答案
中考語文複習要掌握的方法
中考語文複習計劃怎麼寫
中考語文複習講解
中考語文複習指導
初三中考語文複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