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席慕容的散文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席慕蓉散文作品的特色與寫作技巧體現在 :一方面出於女性作家對花的鐘愛 ,花在其散文創作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從色彩的搭配、句式運用等方面表現出了其散文的音樂美和抒情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以供大家參考。

  篇一:給孩子一些美的薰陶

  上一封信裡,我談到居住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有些朋友說,在一個大城市裡,無法多與大自然接觸,是一種必然的現象。可是,也有些朋友認為,我們可以想辦法改善這一種現象,例如,較遠的我們可以力行家庭計劃,切實地去減輕人口的壓力,較近的,我們可以多增加一些社群公園,讓孩子們有在戶外活動的場地和機會。

  事在人為,只要有深謀遠慮的政府,有肯合作肯維持的有公德心的市民,我們的居住環境應該可以逐步地改善。只要我們肯去做,而且做得得法。

  我為什麼要加上最後的這一句呢?那是因為我有一些感觸,很深的感觸。我們不是沒有社群公園,可是,公園裡有大多的鐵欄杆、太多的水泥,除了地上鋪滿水泥以外,還用水泥做出各式各樣的東西:水泥的亭子、水泥的柱子、水泥的假山、水泥的竹子,真正是“巧奪天工”!

  然而,它畢竟不是“天工”。

  公園設立的目的,既然是為了要讓住在水泥房子裡的人能有個休憩的處所,有個接近大自然的地方,那麼,就應該有草地,有樹,有真的石頭,有真的竹子,哪怕只有小小的一點面積,可是,就應該是真的,自然的。

  我不相信會有人對我這句話提出異議,可是,奇怪的是,所有的社群公園都在朝“巧奪天工”那條路上去走。同時,在全省各地只要有人發現了一個風景區,馬上會有人在那個風景區裡做規劃和建設的安排,發展那個地方的觀光事業就是充實那個地方的水泥裝置:開路,裝欄杆,在最漂亮的關口上蓋一座紅紅綠綠的亭子,做了很多水泥凳子。不管是澄清湖也好,石門水庫也好,好像觀光局長身兼水泥廠廠長,恨不得把所有的名山勝水都糊上一層水泥。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中國人不是一向很講究情趣的嗎?不是一向自命為清雅的民族嗎?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的呢?

  我想,這個問題談到最後,仍然要回到我們年輕的母親身上來了,幼兒的美的教育,是我們一定要重視的一個環節。這一代有很多事情我們已改不了了,但是,無論如何,對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一定要多給他們一些美的薰陶,而這些美麗的事物從何處能得來呢?

  還是原來的老答案:“大塊假我以文章。”從自然的環境裡,我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的寶庫,只要你肯用心去汲取。

  假如不能常常出去看材,我們就想點辦法在家裡種幾盆小花。假如公寓房子不能養貓狗,我們就想辦法養只鳥,或者養幾條魚。天氣好的假日,儘量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不用去很出名的風景區,因為一定人擠人,就好像挑個春天上陽明山一樣,是存心跟自己過不去。所以,最好找個不出名的小山去爬一爬,或者找個不出名的海灘去走一走。別人都去白沙灣的時候,我們一定不去,這樣,才能夠好好地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日,不會搞得人仰馬翻,而什麼都沒看到、也沒享受到。

  孩子們的心,是最敏感的一顆心,請給他們足夠的飛翔的自由與空間。在旅遊的途中,除了給他們果汁、汽水、乾糧以外,請隨時隨地培養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與習慣。常看《國語日報》上的兒童作品,有些孩子們寫的遊記是一套公式:坐車去自的地,到了目的地吃東西、玩遊戲、然後坐車回家。當然,對孩子來說,換了個地方去遊戲和吃東西已是很快樂很滿意的事了,可是,我很擔心,這裡面會出來很多未來的水泥廠廠長,假如他將來不負責觀光事業或社群公園的建設也就罷了,否則的話,二、三十年後,我們的風景區將剩不下多少自然的風景了。

  就像淡水海邊那一片孤獨的水筆仔一樣,大自然是一種不可以隨意糟蹋的珍寶。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認清楚這一個事實,讓他們知道:所有美麗的事物都該用全心全意去維護與愛惜。

  篇二:高吉

  想起高吉,就想起那些水姜花。

  在北師藝術科讀書的時候,高吉是我同屆普通科的同學。

  我們是在三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熟識起來的,每天在上晚自習之前,坐在二樓教室走廊的窗前,不知道怎麼有那麼多話可以說,一面說一面笑,非要等到老師來干涉了,才肯乖乖地回到各自的教室裡去做功課。

  那個時候,有些同學已經在交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了,然而,在我和高吉之間,卻是一種很清朗的友情。大概是一起編過校刊之類的,我們彼此之間有著一種共事的感覺,談話的內容也是極為海闊天空。

  日子過得好快,畢業旅行、畢業考,然後就畢業了。整個七月,我都待在木柵鄉間的家裡,每天都喜歡一個有在山上亂跑。

  有一天上午,高吉忽然和另外一個同學來到我家找我。在我家門前,兩個高大的男孩子竟然害羞起來,站在院牆外不敢進來,隔著一大塊草坪遠遠地向我招呼。

  父親那天正好在家裡,坐在客廳落地窗內的他似乎很吃驚,不知該怎樣應付這件對他來說是很意外的事情。對他來說,我似乎還應該是那個傻傻的一直象個小男孩的“蓉兒”;怎麼冷不提防地就長大了,並且竟然是個有男孩子找上門來的少女了呢?

  我想,父親在吃驚之餘,似乎有點惱怒了,所以,他衝口而出的反應是:

  “不行,不許出去。”

  可是,那一天,剛好德姐也在家,她馬上替我向父親求情了:

  “讓蓉蓉去吧,都是她的同學嘛!”

  我一直不知道是因為德姐的求情還是因為父親逐漸冷靜下來的結果,但是在當時,快樂的我是來不及去深究的,在父親點過了頭之後,我就連忙穿上鞋子跑出去和他們會合了。

  那是我最後一次看見高吉。

  那天我們三個人跑到指南宮的後山去,山上的溪水邊長滿了水姜花,滿山都充滿著那種香氣。高吉說他要回金門去教書了,我說我也許可以保送上師大,那天天上有很多朵雲,在我們年輕的心胸裡,也有著許多縹緲的憧憬,我們相互祝福,並且約好要常常寫信。

  但是,兩個人分別了之後,並沒有交換過任何的訊息,我終於知道了他的訊息是在二十多年之後,在報上看到金門的飛機失事,他在失事的名單裡,據說是要到臺灣來開會,已經是小學校長了。

  在報上初初看到他的名字,並沒有會過意來,然後,在剎那之間,我整個人都僵住了。對我來說,一直還是那樣年輕美好的一個生命啊!這樣的結局如何能令人置信呢?

  “高吉,高吉,”我在心裡不斷地輕輕呼喚著這個名字。在這個時候,那一年所有的水姜花彷彿都重新開放,在恍惚的芳香裡,我聽任熱淚奔流而下。

  我是真正疼惜著我年輕時的一位好朋友啊!

  篇三:美的導師

  讓我們來做他的“美的導師”。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徑,我們先從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就是:多帶他們接近大自然。

  觀察兒童畫,我們可以發現,越年幼的孩子,對自然界的嚮往越大。他們作畫的題材雖然以小我為中心,但是,每一張圖上,總不會忘記加上一個太陽公公、一座山或者一朵小花。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創作的泉源,孩子們有一顆敏銳易感的心,幼年時一切的記憶都會深深地留在心中。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表面上也許行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你的苦心和你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的。

  至於如何培養這種接觸呢?我想,從嬰兒能夠出戶接受日光浴時便可開始了。當然,假如你相信胎教的話,那麼,你可以開始得更早。假如家居在鄉下,或者近郊,那比較沒有問題,但是假如家居在鬧市裡,做母親的就要稍微辛苦一點了。

  有一位女作家,在孩子幼時,因為家居在臺北植物園附近,她常常帶著孩子去散步。在散步時,總會教年幼的孩子辨認一兩樣植物,除了辨認名稱以外,還仔細觀察花、葉、枝的不同。孩子長大以後,母親逝世了,這個孩子在追念母親的文字之中承認:雖然和母親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時光,但是最難忘的,仍然是幼年時在植物園中的散步。

  試想一下,一個年輕的母親,牽著幼兒稚嫩的小手,在綠蔭深處漫步,這個行動的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母親從其中也能得到很大的快樂,更何況幼小的敏感的心靈呢?

  也許有些母親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第一沒有時間,第二家不住在植物園附近,第三散步是需要閒情逸致的,生活這樣緊張,工作這樣繁重,哪能天天帶孩子散步。給他們吃,給他們穿,就已經很費力了。

  《中國母親底書》的作者張天麟先生,說了句很發人深省的話:

  ——中國不患物貧而患心窮。

  “心窮”!多麼可怕的一件事。中國人很愛貼標語:“現在的兒童,就是將來的棟樑”。“兒童是民族的幼苗”。每個成人都會點頭稱是,並且也深信不疑。但是,卻沒有人,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兒童的心靈的充實。沒有灌溉的幼苗會長得好嗎?

  其實,兒童所需求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使他們滿足。就像一天工作完畢後,父母可以帶孩子們在家居的附近散一下步,在陽臺上澆一下花。也許一天只要十分鐘,假如不能天天實行的話,哪怕一個星期兩次,一次也行。讓孩子們和你一起觀察這個世界,讓大自然走進他們心中。

  孩子們會知道感激的。
 

席慕容的散文作品推薦
防寫校園環境的散文精選
相關知識
關於席慕容的散文欣賞
關於席慕容的散文
關於席慕容的散文讀後感
關於席慕容的散文讀後感
關於教師節的散文欣賞
透明的哀傷席慕容的散文
有關於席慕容的愛情詩
席慕容的散文
席慕容的散文作品推薦
關於席慕容的愛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