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央電視臺道德觀察寫的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道德觀察是央視的一套節目。那大家之後都寫了哪些心得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昨天晚上,很少看電視的我,中央12臺的《道德觀察》,路一鳴主持的。

  蘇州大學附二醫院急診室接了一名危重病人,此人被他人捅了一刀,傷及心臟,生命垂危。急診室的值班醫生沒有片刻猶豫,果斷決定:立即手術,就在急診室的病房手術。手術成功了,病人得救了。

  誰知,這件事被記者報道後,卻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有人說,急診室沒有動手術的條件,病人感染了誰負責?有人說,沒有患者或患者家屬簽字,不符合醫療規程;還有人替醫院擔心,病人沒有交一分錢,沒人擔保,費用問題誰承擔;有人為手術的醫生擔憂,現在醫患關係如此緊張,萬一手術失敗了,你怎麼說得清?

  可敬的是蘇大附二醫院的醫生們,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這些,他們只有一個願望:搶救病人,把病人從死神那裡奪回來。他們沒有向領導彙報,因為時間就是生命;他們沒有搞清交沒交錢,因為生命比錢重要;他們沒有等待家屬簽字,因為家屬不在本地。他們知道來不及轉到手術室手術,當機立斷,馬上手術。正因為他們的果斷,病人才轉危為安,獲得二次生命。他們並不是不知道現在醫患矛盾突出,醫患官司不斷,稍有不慎,就會名利頓失。他們憑著以人為本、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憑著高超的技藝做了一般醫院不敢、一般醫生不敢做的壯舉。不過他們還是有所準備,手術全程錄影,以防萬一。做好事做到這個份上,豈不悲乎?這是醫衛事業的悲哀,這是社會的悲哀!

  值得欣慰的是,主持手術的醫生被評委白求恩式的好大夫,各級衛生主管部門也予以充分的肯定。

  社會上經常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如:“黑狗白狼眼鏡蛇”,黑指警察,白說的是醫生,眼鏡直指教師。本來應該是備受尊敬的職業,卻被醜化得面目全非。應該說,我們絕大多數公安幹警、醫護人員、教師是敬業愛崗、恪守職業道德的,當然也有一些害群之馬,敗壞了本系統的聲譽,其實更多的是因為體制、經費等原因,使他們在公眾中的形象受到損害。

  社會呼喚職業道德的迴歸,社會也呼喚“理解萬歲”。

  現在倡導以人為本,共建和諧社會。如果我們各行各業都各司其職,都依法辦事,都遵守職業規範,都以人為本,以社會利益為重,那我們的事業就有希望,不和諧的聲音就會銷聲匿跡;如果我們的民眾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衝動,少一些怨氣,我們的社會也就更加和諧,更為完美。

  前天,區教育局和培訓中心所有領導教研員到學校視導,對學校工作進行充分肯定的同時,希望我們加強午間管理,注重社會效益,為學生服務。我們午間管理即是學生在學校午餐,並分班進行作業輔導。其實,我們也早就意識到了,怎樣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問題。局領導的話語重心長,給我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我們應在加強師德建設上下功夫,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做文章,多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支援,為家長服務,為學生服務,以社會效益為主,這樣,學校就會持續發展,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篇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有自己賺錢的方法。

  生活在大都市,並不像農村的那些淳樸老農民過的自由自在,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是善良的,淳樸的。無論是什麼職業。可是我就在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哥還是第一次。2008的奧運即將來臨,挨著首都最近的城市就是天津啦,天津市的發展在這幾年真的是飛速變化,城市的變化也就是象徵的人民的變化,素質的變化。偏偏就有些個別的人在很細微的地方有損自己的形象,更有損自己家鄉的形象。

  那天和朋友一起去購物,因為又累又餓,就著急著回宿舍,打了量的就回去。短短的距離早已熟悉價錢,11塊4毛錢的價格是綽綽有餘,經過幾個紅燈的漫長等待終於到了宿舍,中途的打表器簡直是按著司機同志的心願跳動的,剛一半的路程就跳到了13點多,到了宿舍就已經14塊8毛錢啦,吃驚的我說了句打表器跳的也太快了吧,拿了15元給了司機,等待著找錢,可他一動不動的坐在那裡,我說:“怎麼不找錢啦?”呵呵,很讓人感到可笑的一句話卻回覆了我:“找什麼錢?沒有兩毛的怎麼找你。”天啊,怎麼還會有這種人。我說那2毛錢就不是錢了嗎?你沒有就不找了嗎?司機的回話更是經典:“四捨五入也該到了15塊了吧,還找什麼錢?”我的天,竟然會有這種人。我說你這人怎麼這樣,他還口氣不小的說:“我怎麼了,15塊還算你不錯啦,我就這樣。”

  真是太可笑啦,並不是因為那2毛錢的車錢和司機吵嘴,只是那位司機同志的道德素質也太差啦,甚至不如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作為一個迎接奧運市區的市民真是有些給自己的家鄉丟臉,這樣的人不但讓外來的人給他本人不好的印象,更是讓人給天津市不好的印象。

  身為外市的市民很想給這位司機叔叔提個醒,城市的發展都是市民的努力而得到的,給自己的家鄉做貢獻就要從小事做起。

  篇三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道德觀察》欄目組記者施東飛在網上搜索節目素材時,無意間搜尋到了《今日惠州網》上關於惠州準備用5年時間打造一座“好人之城”的新聞。“之後通過《東江時報》電子報看到《從“雷鋒團”裡走出來的志願救撈隊長》的新聞,我被感動了,這個人物素材太典型了,故事太豐滿了。”施東飛說。

  “這個人物的故事和我們的欄目主旨太貼切了,我一定要採訪到這個人。”就這樣,施東飛電話聯絡到《東江時報》,提出了協助採訪的請求。21日晚,施東飛同攝像記者董政從北京趕到惠州。

  央視記者贊 《東江時報》報道很到位

  到惠州時已是晚上10時30分了,還沒來得及休息,施東飛就約《東江時報》記者在酒店商量如何採訪趙喜昌的事情。“他的故事太精彩了,很想早一點採訪到他。”

  22日上午9時30分許,施東飛、董政在《東江時報》兩名記者的引領下來到了趙喜昌家中。“真沒想到中央電視臺的記者還能來採訪我。”趙喜昌說。根據《東江時報》對趙喜昌全面、透徹的報道,央視記者的採訪工作非常順利。“你們對趙喜昌的系列報道後,我很快就對趙喜昌有了一個準確瞭解,你們的報道很到位。”施東飛說。

  提到別人的不解趙喜昌一度哽咽

  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中,趙喜昌一直都笑呵呵,但當施東飛提到“是否有人對您做的事情產生過誤解?”的問題時,趙喜昌突然哽咽了,拍攝也因此一度暫停。

  在調整好情緒後,趙喜昌告訴施東飛,自從他幹起了水下打撈這件事情後,曾受到過一些人的誤解,有人諷刺他是為了出名才幹的、有人忌諱甚至都不願與他握手等。當日上午,趙喜昌的妻子吳劍秋也接受了央視記者的採訪。

  趙喜昌水上亮絕活

  連日來的降水,讓攝像記者董政很擔心。“我來之前也查過天氣預報,說最近幾日惠州會有降雨。”但是,從22日一早到晚上,惠州可謂晴空萬里。“真是天公作美啊!”

  22日下午,央視記者來到距離趙喜昌家不遠的東江沙公園,在這裡,他們不僅聽到了趙喜昌的老朋友徐紹華講述了曾經三次親眼目睹趙喜昌水下救人,而且還從惠城區公安分局橋東派出所副所長林鵬那裡瞭解到了一些趙喜昌平時的工作狀態。

  眾人還登上了派出所的快艇,趙喜昌在東江的水面上為央視記者演示了打撈的場景。趙喜昌還在水裡為大家展示了他的絕活,水面漂浮吹葫蘆絲、薩克斯和笛子。
 

道德觀察隨筆

關於高中英語的隨筆作文
我與綠蘿結緣
相關知識
看中央電視臺道德觀察寫的隨筆
中央電視臺公益經典廣告詞
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詞
中央電視臺茶文化歷史介紹
創業故事中央電視臺
中央電視臺六一兒童節晚會2017完整版高清視訊錄影回放重播
中央電視臺兒童節目主持人名單
以道德為主題的隨筆
法制節目道德觀察心得體會範文
道德觀察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