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作文和評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在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大文體中,最難寫的要算議論文。議論文寫作過程我們通常可以說是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當輕靈的風拂過臉龐,升學的束縛卻把自己牢牢困進枷鎖,無法呼吸。蔚藍的天有無數生靈在嬉戲,而我,卻只能拿著單一的教科書,灌輸著始終如一的題目。我渴望自由,渴望在山林草木間喊出自己的心聲:我需要自由和快樂!

  每每到了週末,回到家,拿出作業、背誦資料,下午補課。週末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進行著。有些同學的QQ簽名上都寫出了對學習的厭倦,外婆在每次上學前都會笑呵呵的說我又被關進了籠子裡,就要被馴服啦。就算有時也會覺得學校是個好地方啊。

  從小我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幼兒園,家長囑咐要拿小紅花;1-3年級,家長囑咐要考100分;4-6年級,家長囑咐要考上重點學校······不知到了中學,我們又會面臨怎樣一般非人的折磨?

  還小,家長們就非常喜歡那我們去和其他優秀的小孩作比較,因而我們耳邊經常回蕩著“怎麼不像人家學學······”之類的聲音,唉,聽多了還真是“餘音繞樑”啊!

  如果金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那麼它是自由的。幻想你有了大鵬的翅膀就能夠飛翔,那是你要的自由嗎?

  我想要的自由,並不是虛幻、不存在的,我只想沒有煩惱、輕輕鬆鬆的過一天,只要作業不堆積成山,那我就欣慰了。翻開最近的詞典,作業那一行是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目光再移向玩耍,那真是不可言說。

  老師會表揚我們放下玩耍做作業,會表揚我們按時完成課堂任務。但這都不是我們真正想擁有的。有一位詩人寫過:“起碼我們可以在孩子那兒聽到自由的歡笑。”我想,這在學校裡已經快絕跡了吧,除了那無憂無慮的低年級,恐怕就只有窸窸窣窣的翻書聲和筆尖劃在作業本上那刺耳的“茲茲”聲了······

  雲飄逸,因為它自由。碧空中幾點淡淡的浮雲,春和景,這是意境;夕陽邊幾抹殷紅的流蘇,殘陽如血,這是美麗;夜幕裡幾片輕柔的薄紗,月色朦朧,這便是一種境界。自由賦予了雲之飄逸,雲的飄逸又使它更顯自由。

  我真的渴望自由,我理解父母望女成鳳的夢想,但是他們應該給我們一些自由,放開我們的手,讓我們自己去搏,讓我們自己去闖。只有真正的放手,才能讓孩子成長起來。

  清晨,睜開你的雙眼,豎起你的雙耳,聆聽鳥兒在天空自由地歌聲;晌午,開啟你的電視,放開你的眼界,欣賞魚兒在海洋自由地舞蹈;夜晚,站在你的窗前,輕鬆你的心情,仰望星星在宇宙自由地閃爍。自由如水,可以隨意的流動,自由如風,可以隨意的飄動。

  “我要飛的更高,飛得更高······”

  我們年少,我們需要自由的成長,我們需要體驗自由的快樂,而不是在作業和壓力的海洋裡“暢遊”。

  ······

  我們年少,我們需要自由······

  【評語】文章開篇便直抒胸臆,直言:“我需要自由和快樂”,並通過具體事例陳述自己學業壓力過大,沒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感情真摯,希望家長在看到這來自心底的吶喊之後,真的能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二

  孟子曰:“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的確,一個人若少了羞惡之心,他對美醜的感知就會隨之變得麻木,其言行必然失去規範,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羞恥心是一種重要的道德情感,是一種為善而鬥爭的精神力量,是對於卑鄙無恥的事物的一種強有力的抗毒劑,是義務感和責任心的道德情緒的支柱。”

  羞惡之心帶給人浩然正氣。抗日戰爭中著名將領吉鴻昌有一次受國民黨委派,去國外參加會議。下榻旅店時,服務員故作驚訝地說:“中國?我沒有聽說過!”說完便大笑。同去的一個外國軍官說:“你說你是日本人不就行了?”吉鴻昌頓時怒不可遏,對那位軍官吼道:“我是中國人,你難道不知道嗎?”隨後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一行字,佩戴在胸前。吉鴻昌用他的言行捍衛了一個民族的尊嚴,是羞惡之心使他不願低頭,以一身的浩然正氣捍衛了民族尊嚴。

  羞惡之心帶給人奮鬥的動力。初出茅廬的成龍,接演了一部戲,與一位有名的女演員合作,遭到這位女演員的鄙視,成龍強忍著淚給她鞠躬,感謝她配合。30年後,那位女演員早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而成龍卻是唯一一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腳印的中國人。成龍在講述他的成功之路時,出人意料地說很感謝曾經鄙視過他的人。因為鄙視激活了他的鬥志,給予了他奮鬥的動力。這種源自羞惡之心的動力自然是無法阻擋的。

  羞惡之心帶給人堅強的意志。電影《霍元甲》中的主人公就是典型的一例。當充滿稚氣的霍元甲被人一拳打倒在擂臺上時,他頓時感受到莫大的恥辱,他發誓說:“我霍元甲一定要得津門第一!”接下來霍元甲在經歷無數次殘酷的自我訓練後,他終於以勝利者的姿勢站在了擂臺上。是羞惡之心使他重新站起來,用堅強的意志書寫出他輝煌的人生。

  羞惡之心如此重要,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不知羞惡。有的人在損公肥私、中飽私囊時,他們不知羞恥;有的人在欺上瞞下、虛報政績時,他們臉無羞色;有的身為執法人員,卻幹著違法勾當時,他們不以為羞,反以為榮。這樣的人真可謂不知羞惡之心為何物。

  知羞惡易處世,忘榮辱難成人。構建現代文明社會已刻不容緩,衷心希望人人都是一個有良知、有羞惡心的人,能夠時刻以“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引導自己在人生的正軌上行走。讓羞惡之心復甦,就是讓純潔和高尚迴歸!

  【評語】文章開篇引用名言開門見山,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接著作者選取吉鴻昌、成龍與霍元甲的事例和現實生活有些人的不知羞惡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論證層次清晰,論述語言有理有據、有力、富有文采。文末再次點題,再次表明人人需要羞惡之心的觀點。

  三

  兵寡糧絕。為形勢所迫,我不得不隨他來到垓下。這是個淒涼的夜晚,一切都那麼安靜,連風都停了。忽然,幽靜中飄來了久違的楚歌,但這卻意味著家園的失守以及親人遭受著奴役。中軍帳裡傳來了豪邁卻又悲愴的聲音:“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啊,主人的聲音!夜幕中我看見他走了過來。他用手輕輕梳理著我的鬃毛,俯下身子對我說:“烏騅啊,我們明天就要突圍了,無論如何我都要拼命一試。”這個從未發過愁的王者,此時也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嘆息。

  這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北風從營帳中吹來了歌聲,雄渾而悲壯,同時有女子的歌聲與之相和,婉轉卻堅定。冰冷的刀刃下綻放出一朵流動的紅花——虞姬她死了!過了很久,他再次從營帳中走了出來。此時,主人魁梧的身軀卻顯得有些佝僂,兩行濁淚轉瞬流下。這個我心目中的英雄,一個無所不能的神明顯蒼老了許多。

  他問我:“烏騅啊,我到底錯在哪裡?為什麼我會落到這步田地?”我也不禁為他嘆息。真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鴻門宴上的風起雲湧,除了他,誰都清清楚楚。他有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破釜沉舟”的勇敢,楚國父老鄉親的鼎力支援,卻恰恰沒有劉邦那樣的智慧。他不是敗於“時不利兮”,敗就敗在他沒有劉邦那樣的心計和用人的智慧。

  鴻門宴上,他本可除去劉邦以免後顧之憂,卻因婦人之仁而縱虎歸山,終成今日之勢。想當年,韓信誠心投奔於他,他卻不識將材,反而驅逐他,白白送給劉邦一寶,卻不知楚地山河正是他這位棄兵的戰車踏平的。他沒有劉邦那樣的智慧,沒有他的慧眼識珠,當年范增的“豎子不足與謀”一直沒能將他喚醒,最終才使得劉邦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得逞。主人,可悲啊!為何你還不明白?

  靠著他那冰冷的盔甲,想著曾經征戰沙場的霸氣,我亦為王!

  懸崖盡頭是什麼?是藍天,是白雲,是另一種自由。我不由得下了決心……

  公元前2XX年,項王烏江自刎。烏騅馬不願渡河,沉江而死。

  千年悠悠,輪迴之中何時再相逢?

  力拔山兮氣蓋世,智不用兮慘將死,後人哀之何其悲?卻不鑑之可太悲!

  “我站在獵獵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恨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是啊,勇敢的他無愧於英雄,但無謀的他卻永遠稱不上霸王。無論何時,智慧都永遠勝過力量啊!

  【評語】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場佳作!項羽憑匹夫之勇,最後烏江自刎,這是個切合話題的好材料,大多數考生都想到也寫進文章中去了,但這位同學顯然技高一籌:一是角度巧,從烏騅馬的角度寫項羽實在是獨闢蹊徑;二是語言好,全文語言優美動人,用詞準確凝練;三是手法妙,細膩傳神的描寫,古今融合的筆法,令人歎賞!
 

遊玩作文加評語
議論文作文附評語
相關知識
小學語文作業本評語
議論文作文和修改評語
議論文作文和批改評語
議論文作文和教師評語
議論文作文和評語
議論文作文評語
小學議論文作文帶評語_初中作文素材
議論文作文附修改評語
議論文作文帶評語
議論文作文及批改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