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適宜的愛致家長一封信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軌跡。家長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適宜的愛,尊重、平等、理解,不以“愛”的名義***孩子。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您好!您會愛孩子嗎?看到這個問題您可能不屑於顧,我們理所應當的認為面對孩子,我們都是充滿愛的。但您是否想過:您表達愛的行為和方式符合孩子的需要嗎?孩子是怎麼看待您付出的愛呢?怎樣愛孩子才能讓他們理解和接納?

  您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如今條件好了,做為爸爸媽媽無論如何不能讓我們的寶貝吃苦受累。”您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盡其所能地從各方面滿足孩子的需求,努力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應由他們自己完成的事:穿衣、走路、洗臉、刷牙等等等等。”您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盡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鋪設的平平順順,似乎這樣就能保證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事實上,這種幸福觀很容易導致孩子的災難,這一種盛滿瑕疵的“愛”。

  智慧的家長,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放大它、肯定它。智慧的家長,要學會尋找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幫助他、關愛他。智慧的家長要學會陪伴孩子成長,支援他、追隨他。愛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好好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去示愛,指引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所以我要對您說:給孩子適宜的愛——才是給科學的家教理念。適宜的愛意味若放手,讓孩子盡情去經歷;適宜的愛意味著信任,做孩子堅實韻後盾;適宜的愛意味著孩子將健康的面對人生,成就自我的精彩。

  我們倡議:要給與孩子最適度的愛!適宜的愛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XXX

  XXXX.X.X

  篇二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

  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最崇高、最無私的愛。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更是一門藝術。你會愛孩子嗎?你給予孩子的愛適宜嗎,符合孩子的需要嗎?怎樣愛孩子才能更有助於他們成長呢?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慢”。《慢養孩子,靜待花開》是臺灣著名成功學大師黑幼龍的家教心得。書中有這麼一句話: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他們知道每種花都有自己的特點,只是開花的早晚不同。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開放的時間不同。拔苗助長非明智之舉,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未嘗不是一種豁達和智慧,後勁有力同樣能趕超先進。在孩子的成長中,如果我們多給孩子一點兒時間等待,多給孩子一些掌聲鼓勵,多給孩子一份溫暖關愛,就會讓孩子在關愛中成長,我們就會收穫孩子如花開般的感動和溫暖。

  愛孩子,就要讀懂孩子的需要。我們常抱怨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我們的孩子出了問題嗎? 還是我們在教育中存在的過度保護、過高期待、過分控制、過於放任,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發展需求?愛孩子,就應該給孩子適宜的愛,適合孩子成長的才是最好的,最好的愛要建立在懂孩子、尊重孩子,以孩子的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基礎上。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自然需求,不強加意志,不掠奪興趣,充分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要做到幫辦不包辦,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愛孩子,就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沒有浩博天地,雄鷹難以展翅翱翔;沒有廣袤海洋,魚兒難以自由遊弋。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馬廄裡養不出千里戰馬。要想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我們在為孩子眼前著想的同時,更要著眼於孩子的將來,學會適度放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磨練孩子吃苦拼搏的意志,掌握生活技巧,學會自強自立。

  愛孩子,就要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家庭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和日後的生活。“無聲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身教重於言傳;父愛如山,母愛似水,美好的童年與父母恩愛、家庭和睦緊密相連。每天多抽點兒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認真對待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與小夥伴友好相處;多讓孩子接觸大自然,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培養科學探究精神。把這些適宜的愛給孩子,希望就會像發芽的種子,萌發無窮的力量!

  為了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我們請家長們配合,也請家長們監督,要求幼兒園做到:嚴格貫徹執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關注孩子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發展的個體差異,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重視孩子學習品質的培養,科學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堅決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不開設超越幼兒教育階段的學科課程,不提前教授小學知識內容,不佈置文字類家庭作業,不進行高強度的機械記憶方面的教育訓練以及任何形式的測驗考試,堅持規範辦園,科學保教,讓孩子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藉此機會,感謝您長期來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援,也請您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援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共同努力,用心托起孩子的未來!

  祝

  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台州市路橋區教育局

  6月1日

  篇三

  親愛的家長朋友:

  您好!今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是“給孩子適宜的愛”。孩子就像種子,適宜的愛是恰到好處的陽光雨露,哺育種子生根、發芽、成長。如今很多家庭存在過度保護、過高期待、過分控制、過於放任的現象。家長們應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理性把握愛的“溫度”和“尺度”,遵循孩子成長規律,陪伴他們快樂成長。

  為了讓幼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以幫助幼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很多父母喜歡控制孩子,習慣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總是為孩子規劃好一切。殊不知孩子習慣了在命令下行動,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失去了先動腦再行動的能力。愛孩子,就要給他們自由。在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讓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指南》重視幼兒的“好奇心、興趣、主動性、專注、探究和嘗試、創造性”等學習品質的培養,始終將學習品質培養貫穿到每一個領域中,這些寶貴品質一旦擁有,幼兒會終身受益!

  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幼兒的學習,珍視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使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呢?

  一、瞭解孩子的發展,讓愛不再盲目

  幼兒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年齡特徵,《指南》給出的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能夠幫助幼兒教師和家長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二、熟知孩子的特質,讓愛做得更好

  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在沿著相似程序的發展中,各自的發展速度、發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指南》呈現出的幼兒發展的“階梯”,引導我們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關注每個幼兒的真正需要,一切從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三、參與孩子的成長,讓愛走得更遠

  家庭教育既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而父母始終是孩子的師長和朋友。若父母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您會發現,在孩子慢慢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您也慢慢地讀懂了孩子這本書,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寄託。親愛的家長朋友,請您用賞識的態度和包容的胸懷,為孩子種下興趣的種子,放飛智慧的翅膀,像保護孩子的生命一樣呵護孩子的夢想。讓我們共同攜手,抵制那些以犧牲孩子童年快樂為代價的極度功利教育,把童年的快樂還給孩子!

  給孩子適宜的愛!讓我們的愛走得更遠!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軌跡。家長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適宜的愛,尊重、平等、理解,不以“愛”的名義***孩子。

  XXX

  XXXX.X.X
 

給家長的一封信匯報成績範文
寫給差生家長的一封信
相關知識
給孩子適宜的愛致家長一封信
給孩子適宜的愛隨筆
給孩子適宜的愛散文
給孩子適宜的愛
孩子致家長一封信的範文
孩子寫給致家長一封信
孩子寫給致家長一封信
孩子致家長一封信精選
孩子致家長一封信範文
孩子致家長一封信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