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讀的成語繪本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中華歷史博大精深,精彩的故事在人類歷史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絕倫的盛宴,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孟母三遷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稱“亞聖”。他三歲那年,父親去世了。開始,母子倆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殯的場面,孟母怕影響他學習,把家搬遷到集市附近。在集市常看到殺豬賣肉也不

  行,又搬到一所學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讀書郎,就喜歡讀書了。於是,他們才住了下來,不再搬家了。

  [註釋]遷:遷移。

  [提示]比喻注重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

  目不識丁

  唐朝時,張弘靖手下有兩個部將,他們沒有什麼文化,經常聚在一起喝酒發牢騷。每當喝多了酒,他們就責罵士兵:“現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們空有拉開硬弓的力氣,有什麼用?還不如認識一個字。”後來被誤傳為“識一丁字”。

  [註釋]丁:指簡單的字。

  [提示]形容沒有文化,一個字也不認識。

  鵬程萬里

  傳說遠古的時候,北海里有一隻叫鵬的大鳥。它的背就像泰山那麼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雲層。它在海面上擊水而行,一去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捲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能飛出九萬里。

  [註釋]鵬:傳說中的大鳥。

  [提示]比喻前程遠大。

  杞人憂天

  古時候,杞國有一個人,常常看著天空發愣,吃飯不香,睡覺不著,站著不是,坐著也不是,不知不覺就消瘦了許多。朋友問他怎麼啦,他說:“要是天掉下來怎麼辦?”朋友開導他,天是空的,掉不下來。他又擔心太陽、月亮和星星豈不是要掉下來了嗎?

  [註釋]杞:地名。

  [提示]比喻不必要或無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人傑地靈

  唐朝詩人王勃應邀參加滕王閣落成的宴會,有人倡議為滕王閣做序,賓客紛紛推卻。王勃沉思之後,揮毫即書。起初眾人都一笑置之,但寫到“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時,眾人皆拍手叫好,誇讚他為當今的才子。

  [註釋]傑:才能超過一般人,傑出。靈:特別美好。

  [提示]指傑出人物生於靈秀之地。

  同甘共苦

  戰國時,燕昭王繼位之後,想恢復國力,為父報仇。他去請教郭隗應該怎麼做。他按郭隗的意見,築了黃金臺,以招攬天下賢才;同時,他關心臣民的疾苦,與他們同甘苦,共患難。用了二十年時間,使燕國國富民強,在討伐齊國時打了勝仗。

  [註釋]甘:甜的。

  [提示]比喻同享歡樂,共度患難。

  編輯:東浩 釋出時間:2017-08-12手機版

  趾高氣揚

  春秋時,楚武王派大將屈瑕帶兵去攻打羅國。大臣鬥伯比為他送行時,看到他走路時把腳抬得高高的,回來就對楚王說:屈瑕太驕傲了,他必敗無疑。楚王趕緊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輕敵,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屈瑕已經兵敗鄢水。由於羞愧,一個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殺了。

  [註釋]趾:腳。

  [提示]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國內亂。公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待他很好。當問及如何報答時,重耳說:“如我當上國君,要是兩國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謝恩。”後來,重耳成了晉國國君,稱晉文公。不久,楚晉兩國發生了戰爭,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註釋]舍:一舍為三十里,今為十五千米。

  [提示]比喻退讓和迴避,以免引起衝突。

  完璧歸趙

  戰國時,秦王說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王的寶玉“和氏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秦國。秦王看到玉後,隻字不提城池的事。藺相如捧著玉說:“大王如不用城池來換,我就和玉一起撞個粉碎。”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帶著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趙國。

  [註釋]璧:圓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

  [提示]比喻將物品完好地歸還原主。

  亡羊補牢

  戰國時,楚襄王沉湎於享樂,不理朝政。大臣莊辛勸他也沒用。後來秦軍攻佔了楚國不少地方。這時,他問莊辛怎麼辦。莊辛說:“丟失了羊,趕緊修補羊圈還算不遲。大王現在振作起來,楚國還有希望。”楚襄王採納了莊辛的建議,後來收復了大部分失地。

  [註釋]亡:丟失。牢:牲口圈。

  [提示]比喻出了問題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再受損失。


必讀的經典中華成語故事
男孩子必讀的相關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小學生必讀的成語繪本
小學生必讀的成長勵志故事大全
二年級必讀的成語繪本
小學生必讀的經典成長勵志故事
小學生必讀的心靈成長書籍推薦
小學生必讀的心靈成長勵志書籍
小學生必讀的韻母繞口令
小學生必讀的課外閱讀書目
小學生必讀的課外書籍
小學生必讀的勵志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