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蛇起義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典故的內涵並非顯而易見,只有處於同一文化中的讀者才能理解典故的隱含意義。小編這裡為大家帶來,希望大家喜歡。

  典故介紹

  “斬蛇起義”是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前的歷史典故,劉邦在芒碭山斬蛇之後正式舉起反抗暴秦的義旗。歷史典故,選自 司馬遷《 史記·高祖本紀》由於 司馬遷於不經意之間在《高祖本紀》的這一段中多寫了一句“蛇遂分為兩,徑開。”由此誕生出了一個神話故事:即“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

  歷史故事來源

  漢高祖劉邦做沛縣亭長的時候,為縣裡押送一批農民去驪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劉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驪山也會被按罪被殺。於是走到豐縣西的涸澤地帶就停下來,飲酒大醉,夜裡乾脆就把剩下的所有農民都放了。並且對他們說:“你們都走吧,我從此也要逃跑了。”這些農民中願意跟隨劉邦的有十多個。劉邦帶醉行走在豐西澤中,讓一個農民在前面探路。這個人回來說:“前面有一條大蛇擋路,我們還是回去吧”。劉邦趁著酒勁說:“大丈夫獨步天下有什麼害怕的!”於是走到前面拔劍將蛇斬斷。蛇從正中間被分為兩段。走了幾裡地,劉邦醉得倒下睡著了。

  劉邦隊伍中走在後面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路邊連夜放聲啼哭。問她為什麼這樣傷心,說:“我兒子被人殺了,所以痛哭”。問她兒子為什麼被殺,說:“我兒子是白帝子,變成蛇橫在路上,現在被赤帝子殺了,所以我很傷心”。人們以為她胡說八道、散佈謠言,想打她,這個老太太突然不見了。後面的人趕到前面,劉邦才醒過來,人們報告了他這一情況。只有劉邦心裡覺得很高興,心生自豪感,跟隨他的人越來越敬畏他。秦始皇曾經說:“東南方向有天子氣”。於是親自東遊來驗證,劉邦懷疑秦始皇說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來,藏到荒涼的芒碭山的深山老林中。呂雉和其他人都尋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跡罕至之處找到。劉邦覺得奇怪,就問是怎麼回事。呂雉說:“你在的地方頭上總有云氣凝結,所以我們根據這一現象總能找到你”。劉邦聽了很高興,沛縣中的人知道後,許多人都來歸附劉邦。

  劉邦斬 蛇起義的故事充分說明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治國道理。高傲的 秦始皇自信的認為有了強大的軍隊、佔盡地利的 關中之地,再加上採用“ 焚書坑儒”這樣的政令控制住了國家的精神文明傳播,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執敲撲而鞭笞天下”了。然而給人當長工的 陳勝 吳廣、只會寫名字的 項羽和大字不識一個的 劉邦在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中不到三年就推翻了這個空前強盛、 烜赫一時的 秦帝國。劉邦的成功不僅著實為當時天下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出了一口惡氣,而且推翻了“ 君權神授”的封建統治思想,使人民開始覺得“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革命信條並不是不現實的。

邯鄲學步的典故
虎溪三笑的典故
相關知識
斬蛇起義的典故
聞雞起舞的典故是怎樣來的
天經地義的典故
捨身取義的典故
忘恩負義的典故
見利忘義的典故
白手起家的典故
背信棄義的典故
畫蛇添足的典故_畫蛇添足的故事
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