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活習慣與健康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教育是大學生強健體魄的重要保證,養成教育是關係學生一生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概要:

  大學生精力旺盛,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生活習慣代表著個人的生活方式,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能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對人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述如何養成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鍵詞:

  膳食結構 運動鍛鍊 生活規律 睡眠充足 平和心態 遠離菸酒

  引言: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有一個基本的估算,指出:健康有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條件,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環境,而60%取決於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

  “合理飲食、戒菸限酒、適當運動、心理平衡”被國際社會稱之為“健康基石”。我還要加上“規律生活,懂得休息”。大學生在學校生活,有的是初次住校,但是遲早要適應大學生活。儘管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風俗習慣等。但是,大家對健康的追求卻是一樣的。

  正文:

  一、合理的膳食結構

  我國營養學會根據國情,制定了膳食指南,其原則包括:“食物要多樣、飢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粗細要搭配、食鹽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飲酒要節制、三餐要合理。”

  營養學家們的研究證明:早餐吃飽、吃好,對維持血糖水平是很必要的。用餐時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強全面營養,還要多吃水果和蔬菜應多吃一些優質蛋白、多喝牛奶。因為豆漿中蛋白質的吸收不如牛奶好。多吃新鮮水果、少油、少鹽、少吃點飯,飲食不過量。

  專家指出:喝茶的最佳時間是用餐後一小時後,飯後馬上喝熱茶,並不是很科學。因為茶中的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結合,變成不溶性的鐵鹽,干擾人體對鐵的吸收。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飯前一小時。睡前喝牛奶,利於吸收和睡眠,是最佳時間。

  二、適當增加運動鍛鍊

  生命在於運動,體育是“以身體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目的,並以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具有“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功效。

  聽音樂、跑步、做廣播體操、踢足球等等都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這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實踐證明:7+1>8。在這裡,7+1表示7個小時的學習加上1個小時的體育文娛活動,8表示8個小時的連續學習。也就是說,參加體育活動的7個小時學習比不參加體育活動的8個小時學習效果要好。

  飯後45分鐘至一個小時,散步20分鐘,熱量消耗最大。如果在飯後兩小時再散步,效果會更好。

  四、生物鐘要有規律

  制定計劃,嚴格遵守,按時起床,按時睡覺。除非萬不得已,不要熬夜。將時間分成一小份,做事情時不要等到最後才做,將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段。當然,在我們的周圍也不乏“貓頭鷹型”的人,白天精神不好,晚上的精力卻十分的充沛。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百靈鳥型”,所以早睡早起不懶床,身體健康精神棒。 四.保證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好的睡眠對恢復體力、增強智慧、保證健康十分重要。沒有睡眠就沒有健康。作用。 保持每天7~8小時睡眠。

  睡眠的最佳時間,午睡最好從下午一點開始,這時人體感覺已下降很容易入睡。晚上,則以十點至十一點上床為佳,因為人的深睡時間在半夜十二點至次日凌晨三點,而人在睡後一個半小時就能進入深睡狀態。睡眠也很重要,睡眠前可以出去走走路,或睡前洗澡、泡腳都有助於睡眠,睡前吃溫牛奶也有利於入睡。

  五.擁有平和的心態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心理平衡作用可以說超過替他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持續的心裡緊張和心理衝突會造成精神疲勞,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發生疾病。

  要做到心理平衡,應該“以動養靜”,學習、工作時專心致志,工作、學習之餘,寄情於一技、一藝、一詩、一畫、一花、一草,興趣盎然,凝神定志。我們應做到多體諒別人,不過分苛求自己,經常反思,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在助人、奉獻中獲快樂。

  六、遠離菸酒

  吸菸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是眾所周知的。吸菸是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的危險因素,也是多種癌症的病因,並且還嚴重汙染環境和威脅周圍不吸菸者的身體健康。適量喝酒卻對血液的迴圈有所貢獻,正因為如此,卻酗酒。殊不知物極必反。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因飲酒而死亡的人數超過吸毒而死的人數,酒成為僅次於香菸的第二號殺手。 所以,無論是大學生還是民眾都應該戒菸限酒,獲得健康。

  總結:

  “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規律生活、懂得休息、心態平衡。”是健康的基石,作為大學生,都知道健康的重要,卻在行動這一環節脫了軌。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養成良好地生活方式,收穫美好的人生。

  篇2

  十大健康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習慣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威脅,很多慢性病呈現年輕化趨勢。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進會聯合總會亞健康分會的專家們,根據各國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總結公佈了2015年度的十大健康生活方式,快來看看你做到了幾條。

  一、勤洗手

  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狽⑾鄭?灰?ぷ魅嗽鼻諳詞志湍苡行гし?a href='//' target='_blank'>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降低員工病假率。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認為,洗手如同人體“自動產生”的疫苗,可以有效去除手部病菌,減少傳播感染,降低腹瀉和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因而鼓勵民眾勤洗手。

  二、樂助人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薩拉·康拉思博士研究發現,真心實意地幫助他人可以增壽4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幫助他人,則沒有增壽效應。康拉思博士表示,給他人無私的幫助可以激發自身體內的“護理行為系統”,進而降低壓力激素,促進“親密激素”等有益身體恢復的激素分泌。

  三、多社交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人類發展與健康系的一項研究發現,社交活動多的人記憶力更好,平時與家人朋友聯絡密切的人,年老後出現記憶力減退的機率更低。

  加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舊金山聯合醫療專案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社會孤立的女性比社交活躍女性死亡風險高出約75%。而社會孤立的男性比活躍男性死亡風險高出約62%。

  四、聽音樂

  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聽音樂可起到降低人體內皮質醇水平的作用,從而降低血壓。皮質醇是基本的應激激素,在壓力狀態下,人體需要皮質醇來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但持續承受過大壓力可使皮質醇水平長期過高,導致血壓升高。

  五、早入睡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發現,睡得越晚,吃得越多。晚上8點之後更容易多吃高鹽、高脂和高糖食物。美國睡眠醫學會會長蒂莫西·摩根泰勒表示,早睡早起可增強免疫力,抗擊感冒等病毒侵入。不僅如此,充足睡眠還可以大大降低心臟病、腎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病風險。即使生病,康復也比普通人更快。

  六、健步走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鐘至1小時,中風概率可減少40%。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長期調查顯示,平時走路多的人,前腦、後腦以及海馬區的灰白質體積均更大,罹患認知障礙症的比率更低。

  七、喝茶水

  “茶葉防癌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研究”專案是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重點專案。在進行人體試驗前,專案組花了13年時間提取、篩選茶葉有效成分並完成了動物試驗。經過17年的茶葉防癌有效作用機理研究和近年的人群預防干預試驗,他們發現烏龍茶、綠茶、紅茶中的多種成分有預防口腔癌、肺癌等多發性惡性腫瘤的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茶色素和兒茶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能力,能抑制體內癌症基因表達,有阻斷癌細胞增殖的作用。

  八、靜坐思

  美國哈佛醫學院心臟病專家赫伯特·本森指出,靜坐冥想可以使肌肉放鬆,焦慮減輕,緊張激素的活躍程度下降。美國愛荷華州瑪赫西管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沉思冥想能夠使患心血管病的患者心臟病發病機率減少一半。

  九、少吃肉

  發表在《公共健康營養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素食者的高血壓患病率要低於肉食者。這是因為前者的平均體重較輕,且他們會攝入大量的果蔬。

  美國糖尿病協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少吃肉會降低人們患上代謝綜合徵的風險,它是與Ⅱ型糖尿病、中風和心臟病相關的一組風險因素。

  十、晒太陽

  著名醫學雜誌《癌症研究》發表的研究文章稱,經常晒太陽的男性比不經常晒太陽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機率低一半以上。這是因為通過晒太陽,身體能夠產生一種維生素D活性成分,能夠促進前列腺細胞的正常生長,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入侵擴散。

  篇3

  摘要:在當今這個經濟、科學技術都迅猛發展的時代,高節奏的生活已經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中出現了許多與時代進步相違背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采用文獻資料、理論分析等方法對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了具體闡 述,並分析了休閒體育對人們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生活方式 健康 習慣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當人們在擁有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承受著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而這種社會發展帶來的壓力往往使人難以承受。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相隨而生,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誘發了許多心理上的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亞健康等“現代文明病”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急待解決的問題。

  1.生活方式的概念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長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經濟、社會、風俗,特別是家庭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習慣、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識。或者說,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一種價值觀念指導下各種生活活動的形式,包括人們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上生活方式是一個內容相當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勞動工作、休息娛樂、社會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價值觀、審美觀,它貫穿人

  類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始終。生活方式和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生活方式的變化包括生活內容、生活領域、生活節奏的改變,其中任何一項內容的改變,都會引起個人乃至社會的健康問題。

  2.健康與生活方式關係分析

  為了確定大學生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內部各變數是 否單獨與健康存在著相關關係,對其進行了相關分析,結 果如表l所示。研究表明,大學生生活方式與健康存在著 非常明顯的正相關關係,這說明生活方式是否合理將直接 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更加清楚地反映生活方式 內部結構與健康的關係,進一步對生活方式的各變數與健 康的相關分析發現,飲食、運動鍛鍊、睡眠、衛生習慣、 休閒活動與健康都呈中度正相關關係,而藥物及菸酒與健 康則呈負相關關係。並且相關係數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 由於所調查的物件年齡相對較小。他們對菸酒危害健康的 認識程度還不夠,並且調查物件中還存在很大一部分女生, 她們雖然知道菸酒對健康的危害,絕大部分女生不抽菸、 不酗酒,導致了該變數與健康的相關係數較低。從生活方 式內部各變數與大學生健康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生活方 式各個方面是否合理也都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當代大學生必須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國上古時代的奇書《黃帝內經》上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數術,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裡特別強調了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要求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生活習慣會使人終生受益,其中對健康的價值更是不可低估!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對此卻不以為然,他們無論是生活、娛樂、休息和學習都缺乏一種規律性,常常是心血來潮,忘乎所以,凡事都好走極端。例如,有人喜歡通宵達旦地看書、下棋、玩牌、跳舞,平時吃飯、睡眠都缺乏規律性等等。這對身體健康是有嚴重危害的。 早在二千年多前的春秋戰國,我們的 先聖至師孔子就認識到了不良生活習慣對人健康的危害,他說: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寢處不適,飲食不節,勞逸過度,疾其殺之。意思是說,人有三種死亡是不正常的,它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即:不能夠按時睡眠,按時起床;不節制飲食,亂吃亂喝;無限制的遊樂或勞逸過度;長此以往,疾病就會侵襲人身,而致人於死地。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體的生命活動是在生物鐘的嚴格控制之下有節制地進行運轉的。如果順從它、遵循它,它就會使你容顏煥發,活力顯現;如果不順從它、違背它的規律行事,它就會使你形槁顏枯,生命暗淡甚至死亡。老子倡導道法自然,只有遵從自然規律,就能保持身體健康。為此,我們要在飲食,起居、學習、工作以及各種生活制度方面養成一種定時、定量的規律性,並保持始終。這樣才能在大腦皮層建立良好的條件反射系統,進而保證身體各種生理功能發揮最佳效應。

  

數學的科技論文怎麼寫
環境與能源科技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生活習慣與健康文章
生活習慣與健康聯絡的論文
生活習慣與健康的影響論文
關於飲食習慣與健康論文
關於生活習慣的名人名言精選
關於生活習慣的名言
關於生活習慣的黑板報
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論文
關於保持健康生活習慣英語作文
生活不良習慣與健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