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探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關注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心理狀況,是大學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摘 要]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本文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和症狀自評量表***SCL-90*** 對北方民族大學2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期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其生活造成的影響。結果表明,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差,心理症狀較多,對大學生的生活影響較大,大學生教育工作者應採取相關措施。

  [關鍵詞]心理健康;生活;影響;大學生

  [作者簡介]韋偉***1990―***,男,廣西隆林人,學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關注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心理狀況,是大學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本文對北方民族大學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瞭解目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生活造成的影響,並據此提出相關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北方民族大學大學生共200人為調查物件,收回有效問卷183份,有效率為91.50%。有效問卷中女性為73人,佔39.9% ,男性為110人,佔60.1%。大一新生為69人,佔37.7% ;大二學生為75人,佔41.0%;大三學生為39人,佔21.3%。調查物件分別來自18個專業,其中文科專科57人,佔31.1%,理科專業48人,佔26.2%,工科78人,佔42.7%。調查物件中漢族學生108人,佔59%,回族學生26人,佔14.2%,其他少數民族學生49人,佔26.8%。

  1.2 方法

  本研究採用一般資料調查表和症狀自評量表***SCL-90*** 對北方民族大學2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過程中先向學生說明此研究的目的,並向調查物件保證調查資料的嚴格保密,徵得調查物件同意後進行集體問卷調查,統一指導語,在自願的前提下填寫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3份,樣本收回率為91.50%。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採用SPSS18.0軟體進行統計處理,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兩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a值取0.05作為檢驗水準,P值均為雙側概率。

  2結果

  2.1 大學生SCL-90各因子均分分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

  經過對大學生SCL-90與18~29歲全國青年組常模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目前大學生SCL-90各因子均分均明顯高於全國青年常模,表明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差,心理症狀較多。

  2.2 不同年級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通過對大學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的SCL-90的身體化、強迫症狀、抑鬱、焦慮、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不同年級大學生SCL-90得分除強迫症狀、恐懼、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他各因子得分以及SCL-90總分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不同民族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通過對漢族、回族和其他民族的學生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不同民族學生scl-90得分除敵對因子得分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因子以及總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2.4 不同專業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通過對文科、理科、工科三個不同學科的學生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不同專業學生scl-90得分強迫症狀因子得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其他各因子得分以及SCL-90總分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分析

  3.1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目前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較多,結論差異較大。有研究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於全國青年常模或與常模無顯著差異。而有研究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於全國青年常模。這些可能與調查物件的不同和調查的樣本量不同有關。本研究發現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於全國青年常模,這可能與調查物件均來自北方民族大學有關,學生主體為少數民族學生,民族種類多,來源廣,基本覆蓋來自全國各地的全部少數民族。由於少數民族聚居地多為山區、半山區,其教育水平差異較大且民族文化多元,這提示我們應關注民族大學,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本研究還發現,民族院校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與民族院校漢族學生並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在民族院校,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基本一致,並未顯現出何種特殊性。這一結論得到了已有研究的支援。因此,在今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將民族院校在校生看作一個整體來開展通盤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差異,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這可能與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對大學生活的理想化和憧憬有關,隨著大學生活的深入,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的加大,心理健康水平也隨之下降。

  3.2 心理健康問題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也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大學時期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關鍵時期,對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影響很大。很多大學生寒窗苦讀十餘年只為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和喜歡的專業,但往往許多學生在走進大學後慢慢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對學校和專業的失望使很多學生心理問題更加突出,而這些問題又反過來影響其在校的生活和學習,甚至有些學生會逐漸萌生自己的付出並沒有換來應有的回報。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使他們的生活充滿抱怨和不滿,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下有的大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失去了生活重心和學習的目標,自我價值感嚴重缺失。近年來大學的擴招使畢業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由此也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突出,而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也阻礙了大學生社會技能的發展,從而影響其就業。各種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導致其失去鬥志,對畢業以後的競爭惶恐,難以找到自己的社會定位。存在強迫症狀、焦慮、敵對等心理症狀的大學生常常因為生活或學習上不能盡善盡美而產生矛盾心理;因為想法片面、與他人意見分歧引發矛盾的產生;生活上表現為自卑、自以為是、壓抑、易怒。

  3.3對策

  綜上所述,通過本研究發現,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該引起教育者的關注,為此我們提出以下措施:

  3.3.1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

  3.3.2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3.3.3加強自我心理調節。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此階段人的心理髮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此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等情緒。這些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正視現實,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

  3.3.4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

  3.3.5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獲得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

  〔參 考 文 獻〕

  〔1〕 李豔蘭.大學生自我和諧、心理健康與自殺意念關係〔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2***:139-140.

  〔2〕 寧維衛.世紀初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特點與教育對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2***: 6-10.

  〔3〕 李少英,石福豔.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9***:1178-1179.

  〔4〕 李亞紅.民族院校4782 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7,***08***:187-189.

  〔5〕付海東.西部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D〕.內蒙古師範大學,2008.

  〔6〕 林嵐峰. 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J〕. 科技教育,2010,12***5***:19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網路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論文
影響年輕護士心理健康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探析論文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及應對策略探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論文
探究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及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