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大學生渴望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不僅是一種求得他人認可的心理需求,而且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其大學生活的質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研究及對策》

  摘要: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是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文章歸納了當今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析了其成因並提出瞭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對策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係,是指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過程,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據統計,大學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餘時間中有70%左右用於人際交往。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他們力圖通過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

  一、大學生交往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渴望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不僅是一種求得他人認可的心理需求,而且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其大學生活的質量。大學生的交往總體處於良性發展之中,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屬“自我中心型”,凡事都想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不顧及他人感受,缺乏包容心。另一方面是,學生們往往過分關注自己的形象,總覺得自己一舉一動都會引起旁人的注意,對別人的反應過於敏感。還有就是他們不懂得交友的原則,找不準自己的位置,缺少真誠的溝通與交流,因而覺得別人虛偽等。這些原因使得大學生的交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面子心理。大學生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或區區小利等等,本來只要打個招呼、說聲道歉,也就沒事了,但雙方都賭氣,不打招呼,不道歉,出言不遜,結果爭吵起來。更有甚者,拔拳相向,頭破血流,事後則懊悔不迭。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雙方都在用不適當的方法維護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

  2、衝動心理。大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髮展期,自制能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有些同學認為自己做事爽快,但實則是衝動表現。象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許多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大學生往往一時衝動,把事情搞糟。

  3、自卑心理。據某校調查,該校大學生中具有明顯自卑感者佔總人數的28%―30%。有自卑感的大學生常常缺乏自信心,處事過分小心謹慎,在交往中畏首畏尾。一般說來,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常常自慚形穢,感到這不如人,那也不如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這種人在公共場合一般不是積極主動參與,而是消極被動、過於警覺,極易受挫。

  4、自傲心理。自傲就是過高地評價自我,在交往中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在交往中表現盛氣凌人、自命不凡、自視清高,常使交往物件產生難堪、緊張、窘迫與心理壓力,不能平等交往。自傲心裡嚴重的人,必然使人人際關係緊張。

  5、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際交往中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複雜情感。就大學生而言,嫉妒心裡主要表現是:對他人的成績和長處不服氣,甚至抱以嫉恨,看到別人冒尖不甘心,總希望別人比自己落後。看到別人處於劣勢則感到莫大安慰。有嫉妒心理的人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沒有競爭的勇氣,往往是諷刺、挖苦、挑撥,甚至採取不合法、不正當的行為,對他人和集體造成種種傷害。

  6、封閉心理。大學生人際和諧的表現之一是樂於與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則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閉心理,阻礙其正常人際關係的形成。有的是因為性格內向,情感衝動的強度較弱,外露表現不明顯,被人誤認為封閉,實際上他們是情感深沉,能幫人一幫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為緊張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務所累,始終處於疲倦狀態,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漲的熱情,只要緊張氣氛鬆弛了,他們的熱情一般能很快調動起來;有的則是因為心靈上的創傷所致。如過去曾赤誠待人,結果卻遭致欺騙、暗算,因此對人漸存戒心,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大學生交往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社會上生活態度的主流、價值觀對大學生的交往也潛移默化地起著作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加劇了競爭。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人際關係的疏遠,人情的冷漠,產生了人際交往壁壘,現在生活的富裕減少了對他人的需求和援助,人際往來不再成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東西,這種生活態度主流的轉變也影響了大學生人際交往觀念的形成。從人的價值觀角度看,過去那種重義輕利的傳統觀依然是中國社會所弘揚和提倡的,但市場經濟中的規律是追逐利潤。財富這種價值觀對人際交往起了一定的影響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交往觀。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誤區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心理問題的因素之一。家長們把獨生子女奉為掌上明珠,有的家長為孩子創造了一切。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養成了一種唯我獨尊的性格,常常只要求他人關心自己、遷就自己,而自己不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更難以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從而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要求他人的標準高於自己的人際交往屏障。獨生子女被包圍在長輩的呵護下,他們沒有交往的欲求、動機和機緣,推遲了他們社會化的程序,以至於到了大學仍然缺乏獨立處理人際關係和生活難題、人生挫折的能力,由此會造成某些大學生面對交往不知所措、失意、灰心、衝動,甚至走向極端。

  3、學生自身原因。有的學生受關注過多導致自我中心。這類學生往往是比較優秀的學生,在家裡和學校裡都倍受關注,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養成了自我中心的習慣,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不能為別人著想,而人際交往一重要的原則是價值的互相支撐,每個人在交往中必須給對方以支援和“面子”的維護,只顧自我感受或老想成為人際中心,這是不可能的。有的學生則缺乏應有的知識,大學生想在人際交往中取得成功,必須要擁有一定的知識,如社會任職***包括自我認知、對他人的認知、角色認知和人際認知***、交往原則、交往技巧等知識。

  三、解決大學生交往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把握交往原則

  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度上的平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大學生往往個性很強,互不服輸,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絕不能高人一頭,因同學之間在出身、家庭、經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要正確估價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優點而盛氣凌人,也不要只見自身弱點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並期望在各種場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夠引發人的信任、坦誠等情感,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則,不損傷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承認或肯定他人的能力與成績,否則易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和衝突。堅持尊重的原則,必須注意在態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學,平等待人,講究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開惡作劇式的玩笑,不亂給同學取綽號,尊重同學的生活習慣。

  3、真誠待人。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並結成深厚的友誼。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後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赤誠待人、襟懷坦白。

  4、互助互利。人際關係是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需要為基礎的,因此,交往雙方要本著互助互利原則。互助,就是當一方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破除極端個人主義,與人為善,樂於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於求助別人,這可以進一步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二***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

  1、要有真誠待人之心。對他人誠實無欺、胸懷坦蕩、心口如一。真誠待人是人類良好道德的具體體現,也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個性品質。大學生培養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質,就必須具有真誠待人之心,摒棄一切以利用為目的虛偽的人際關係。

  2、要有謙虛、謹慎、自信的風格。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活動中,都要做到謙虛、謹慎、自信。謙虛能使人自己認識不足,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能縮小交往雙方的心理距離;謹慎能使自己有選擇的交往,能使自己清醒而不致盲目交往而失誤;自信能使自己在交往中積極主動,從容不迫,落落大方。

  3、要有樂於助人的品質。樂於助人是人際交往中一貫倡導的美德。樂於助人要求在人際交往中熱情地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並盡力幫助他人。熱情能給人溫暖,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瞭解,增加人際吸引;助人能給人幫助和支援,主動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特別是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能伸出溫暖之手,這樣的友誼和交往是經得起考驗的。

  4、要有寬闊大度的胸懷。胸懷寬闊是一種對人豁達,不計小隙的品格,是對人們締結友誼的必備條件。大學生要培養自己成功的心理品質,就必須具有寬闊大度的胸懷,學會尊重人、容忍人、理解人,特別是學會尊重他人的人格、意見、隱私和勞動等,同時要嚴於律己,遇事不斤斤計較,學會體諒悅納他人,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這是贏得他人信任的有效途徑。

  ***三***大學生必須學會交際的技巧

  成功的人際交往不僅要遵循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還要講究人際交往的技巧。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掌握以下技巧:

  1、掌握分寸,積極有度。每個人都有不可隨意步入的心理敏感區,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如此。所以,正確的人際交往必須把握好度。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明確交往的向度、廣度、深度和適度。懂得與哪些人交往,交往的目的是什麼,交往的範圍,程度及分寸,否則會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2、善解人意,角色換位。不管交往的目的是什麼,在交往過程中,每個人都希望交往的物件能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建立和睦的人際關係,需要大學生相互理解,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著想,要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和理解人。人與人相處,應當減少“火藥味”,多一份“人情味”,這樣才能營造和諧的交往環境。

  3、整飾自己,展示魅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似乎具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周圍總有那麼多的朋友,那麼多樂意和他交往的人,而有的人則恰恰相反。每個人都要學會整飾自己,展示魅力。所謂整飾自己是指交往的個體以適當而得體的語言或行為來表現自己,以獲得他人對自己好印象的過程,這是一種社交技巧。通過整飾自己,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社交魅力,獲得別人的讚美,滿足自尊的需要,保持人際關係的協調。

  4、加強自我意識,重視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為不良的第一印象會使雙方不願意保持關係,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被這種不良的印象所覆蓋。良好的第一印象會使雙方容易接納,縮小距離,願意交往。因此,大學生應當不斷增強自我意識,不斷完善自我,以期達到能夠自覺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動機和情緒。

  人際交往是一項活動,交往的成功必須經過親身實踐才能實現,實踐是交往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徑。沒有親身的實踐也不可能保證你有真正的朋友。大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加人際交往活動,在交往的實踐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中職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研究論文
解決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方法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及解決方法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和解決方法
解決民辦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方法
淺談民辦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論文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研究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論文***2***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論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