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結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眾所周知,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及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中英語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當今社會是一個崇尚創造力的社會,但有相當部分創造潛力高的人不能最終成為創造者,究其原因,是教師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忽視了與之相配備的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因為真正有作為的創造者必須伴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在英語等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可或缺。

  關鍵詞:心理需求;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英語教育

  教育部在《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家庭、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現實課題。反思初中英語教學,教師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關注甚多,對學生的意志品質、性格行為、以及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認知規律比較漠視,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弱化、合作意識淡薄,分數提高了,心理卻失衡了,這種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已逐漸滯約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由此,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去,以潤澤學生心田,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讓心理健康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呢?

  一、創設溫馨英語學習情境,滿足學生心理需求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的滿足學生這種心理需要,並教給學生科學發展自我的方法,促使學生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在成功中感受愉悅,從而樹立信心。在實踐中,我注重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究竟願意學什麼?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例如,家庭、社會、學校給學生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情緒控制能力較弱的學生,內心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定程度的焦慮。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給學生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例如,在教授8BUnit3Welcome時,我讓學生談談:—Whatcanyouusethecomputertodo?—Why?--Howoftendoyouuseit?對於這些問題,學生很感興趣,特別是一些平時學習差,又不愛發言的學生,但這次卻紛紛舉手,氣氛異常活躍。Theytalkabout“playinggames,wordprocessing,sendingandreceivinge-mails,drawinganddesigning,seeingafilm,goingshopping,travelling……由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制定一些具體實際的目標,使學生稍作努力就能實現,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中,以減輕學生焦慮感,激發信念,喚醒潛能,引導學生對學習慢慢地產生興趣,直至愛學、樂學。

  二、營造民主英語教學氛圍,消除學生心理負擔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師生間無時不在進行著微妙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教學的各個階段。”課堂氣氛民主了,學生才能放開膽子表真情,吐真言,畏懼教師、害怕回答問題不正確的心理負擔也消除了。因此教師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遇到問題,應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採取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解決,師生之間就會架設起一座座理解的橋樑,敞開一扇扇心靈交融的視窗,最大程度地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在教學中我善於尋找和發現學生優點和成績,及時地給予評價和點撥,特別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是給予了鼓勵和關愛。需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出點小毛病,犯點小錯誤是常有的事。一旦學生有錯,就進行批評,這個不應該,那個不允許,很容易造成學生情緒上的對立,結果會適得其反。而我代之以耐心誘導,啟發點撥,讓學生自糾自悟,反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樹立與學生平等的意識,滿足學生心理和安全的需要。教師只有平等地對待學生,以真誠的微笑和滿腔的熱情打動學生,以讓學生帶著愉悅的身心參與學習活動。例如,教師善用“Wouldyouplease……”“Nevermind”“Haveatry”、“Tryitagain,youcandoitwell”等鼓勵性語言,善用“Good”、“Excellent”、“Welldone”、“Cleverboy”等讚賞性語言,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被激發了,教學活動也充滿生機了。

  三、讓情商智商相輔相成,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一***通過教學環節滲透,薰陶學生心理健康

  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Goodmorning”、“Youarewelcome”、“Payattentiontogoodmanners,”、“Caremoreforothers”等日常用語,由於尊重了學生的人格,可在學生心裡蕩起健康的漣漪;另一方面,教師有意識採用的“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難見真交***”、“Goodheathisabovewealth***健康勝於財富***”、“Pridegoesbeforeafall***驕者必敗***”、“Alittlepotissoonhot***量小易怒”等名言警句,也能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觸動。同時,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蘊含心理健康方面的英語小品文進行閱讀材料,例如,《Don'tWorry》這首詩中的“Don'tworryifyourjobissmall,Andyourrewardsarefew.Rememberthatthemightyoak,Wasonceanutlikeyou.”意思是說:你乾的工作很小,回報也很少,但要成為大樹也得從小做起。則能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

  ***二***通過自主學習平臺,培養學生獨立品行

  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品質。如果說主動性表現為“我要學”,那麼獨立性就表現為“我能學”。除有特殊原因外,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和顯在的獨立學習能力。不僅如此,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都有一種表現獨立的慾望,他們在學校的整個學習過程也就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傳統的英語教學由於低估或漠視學生的獨立能力,忽視或壓制學生的獨立要求,從而導致學生獨立性喪失,這是傳統教學需要克服的地方。而《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則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並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學生的自主獨立性也就逐漸樹立起來,心理素質不可避免地也得到了提高。

  ***三***通過磨礪學生意志,增強學生耐挫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系列的障礙,這時教師應首先在思想上給予引導,理想是學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動力。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就必然會堅定而自覺地去追求和努力。教師可依託教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自尊心,激勵學生立志成才,激發學生奮發學習。如ScientistsatWork描寫了富蘭克林勇於探索的精神,敢於克服困難,面對困難和危險毫不退縮,最後證明了雷電中電的存在。GreatWomen描寫了兩個女人挑戰困難的決心和勇氣,面臨困難勇往直前。SavingtheEarth一文則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讓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大自然,喚起學生健康心理。另一方面在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遇到困難時,是放棄還是努力,業或是教師主動講解?我認為教師要有耐心,並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研究解決,使學生自己體驗感悟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最後教師講解思路方法。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絕知此事要躬行”。而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勇於挑戰,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心田裡逐漸明白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長期的潛移默化,顯然有利於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的耐挫折能力。

  ***四***通過積極心理暗示,激勵學生正視自己

  激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則,更是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根據內在性激勵理論,教師應當儘可能滿足學生高層次的心理需要,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勵學生正視自己。在哈爾濱大學讀研的曉霞同學讓我記憶猶新。曉霞同學渴望成功,但考試屢次不及格,常遭到周圍人的輕視,因此情緒低落,心灰意冷。我想,要讓她對英語學習感興趣,首先得讓她要有成功感。我採用了分層測試卡,將題目分層設定,每次讓她先完成第一層***第一層是每節課基礎知識,只要聽15分鐘,就可以***,都對的得100分,當她真正獲得100分時,巨大的快樂產生了強烈的愉悅刺激和莫大的動力,此時她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學習心理也誘發著巨大的變化。在讓她體驗到多次成功的快樂後,便鼓勵她繼續做二層,這樣就逐步激發她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她的的厭學心裡。曉霞同學在即將升入高一級學校前夕,曾送給我一本日記,日記的扉頁上端端正正地題道:“我是個自信的人,我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因為我勇於挑戰自己!當我遇到挫折時,我總是對自己說,我能行!”。總之,情商與智商二者相互依存,真正有作為的創造者必須伴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教師要善於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去,以健全學生心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葉水濤,何國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5.

  [2]劉慧,朱小蔓.多元社會中學校教育: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9***:8-12.

  [3]王玉華,楊朝輝.創造型教師的品質特徵及其培養途徑[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

  [4]王希水,瑞博.心理教育概論[M].北京:光明出版社,2006,5.

  範文二: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摘要】探討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推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為視角開展相關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

  一、家長的榜樣作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就有許多相關方面的論述,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觀點。[1:36]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青少年,家長的言行端正,所作的事情都能夠符合規範,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是積極的,相反,如果對青少年只是進行一味的空洞說教,而自己的行為與教育青少年的道理卻背道而馳,這樣不僅不能夠讓孩子信服,相反,孩子會逐漸認為家長的教育是言行不一的,這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心理學家班杜拉也曾經做過攻擊反應的實驗,實驗的結果證明,成人所作的行為,其內在的善惡傾向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只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去做,不會深入的判斷、研究所作行為的善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樹立怎樣的榜樣,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此,在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的給青少年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榜樣,給青少年的心理以正向的積極影響,這種榜樣的作用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二、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包括四種類型,第一種型別是嬌慣型,這種教養方式主要是指家長對於青少年過於溺愛,孩子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家庭生活都要圍繞著孩子的需要而進行,孩子成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碰碰不得,說說不得,為我獨尊,任性而為,以自己為中心,對於家庭缺乏責任心,也不懂得感恩,這種嬌慣式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難以適應,會不斷的碰壁,這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第二種型別是獨斷專行型,這種型別的家庭教養方式,其特點與嬌慣型的教養方式正好相反,此種教養方式實施中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是絕對的權威,在家庭教育的實施中,要讓孩子絕對的服從,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見解,管教的方式粗暴、簡單,並且過於苛刻和嚴格,要求每一件事都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在這種教養方式教育下的孩子,自卑心理嚴重,膽小怯懦,冷漠而不善於與人溝通與交往,在學習與生活中缺乏自信,這種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第三種類型是放任自流型,這種型別的家庭教養方式,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家長對於孩子的不管、不問,而任其發展。青少年正是思想道德素質與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管教,其思想和行為就很可能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失衡的問題,而發生偏激的行為,這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第四,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此種家庭教養的方式對孩子的要求嚴格而不苛刻,關愛而不嬌慣,讓孩子充滿自信,懂得尊重,積極向上,而充滿正能量,培養孩子積極進取的精神,讓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善於理解他人,學會與人為善的交往,善於適應社會,這種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以民主的教養方式教育孩子,要理解、尊重孩子,善於鼓勵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自律,學會友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與此同時,家長要改變固有的家庭教育觀念,不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的發育,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教會孩子學會關心別人,教會孩子善於排遣自己不良的情緒,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未來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良好的家庭氛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彼此之間所形成的關係狀態,其中既包括妻子與丈夫的關係,也包括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還包括一個家庭親屬之間的關係。[2:47]一個家庭的家庭氛圍是否和諧,對於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彼此關係融洽、和諧,家庭的氛圍就相對的和諧,相反,如果一個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較為緊張,家庭的氛圍也自然不會和諧。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同樣也是孩子快樂生活的基本條件。尤其是家庭成員中夫妻關係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試想夫妻間不斷的爭吵,彼此的關係日趨緊張,孩子的內心是無法獲得快樂和安全的體驗的,而如果夫妻間和諧共處,彼此關愛,夫妻感情融洽,孩子的成長環境也自然沐浴在愛的陽光中,孩子的心理也自然會比較健康,可以這麼說,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結論

  研究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家庭教育的開展情況並不盡人意,依然面臨許多急需改進的地方,因此,開展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餘鳳紅.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09***:34-36.

  [2]顧康樂,陳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J].農家科技.2010***01***:45-47.

心理健康課論文
心理健康課程小論文
相關知識
心理健康結課論文
大一心理健康結業論文
心理健康結業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結課的論文
心理健康結課參考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結業論文
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