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心理健康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日益複雜化的社會生活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問題的凸顯已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水平,生活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小學心理健康論文

  一、釐清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原則

  要走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釐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則。一是學生成長元素的系統性原則。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成長的基礎階段,中小學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終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學生成長是一個多元、聯絡的系統。從成長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體與心理,智力與體力;知識與能力,行為、意志與品質;性格、思想與精神”等。這些元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諧發展,才能健康成長,從而實現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標。反之,其中任何一個元素殘缺,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給學生的成長、發展造成遺憾甚至是悲劇。因為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導致學業不成、人生失敗、甚至危害社會的例子舉不勝舉,馬加爵、藥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二是培育先導,兼顧矯治的原則。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物件是學生,客觀地說,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畢竟是少數。因此,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育”,即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體學生健康的心理,預防和減少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同時,兼顧少數出現不良心理傾向和疾病的個體,通過開展結對幫扶、心理諮詢等手段進行矯正和治療。三是實施教育的漸進性原則。中小學階段,學生要經歷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長過程,學齡達12年之久。其間,隨著學生學齡的不斷提高,學業提升,學生身體、心理會發生一系列漸進性變化,中小學只有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適應學生身心發展漸進性的需求,才能維護其心理健康成長。

  二、應對策略:駕好三輛馬車,引領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馬車之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程是實施教育最有效的載體之一。《安徽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指導意見》規定,初中、小學要保證至少每兩週開設1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學期每班安排8-9節。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頒佈以來,在“綱要”精神指導下,各種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後春筍般出版發行。許多教材編排科學合理,內容全面精當,能夠根據各學段學生學齡特點,系統安排了“自我意識、環境適應、學習心理、人際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緒管理、生涯規劃”等教育輔導內容。中小學校選取合適的教材,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好處有:一是系統性、普適性強,即有利於分階段面向全體學生施教,使不同學段的學生能夠受到較為全面、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強,既能為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提供參考,也可為具有相關教育教學經驗的非專業教師從教提供藍本。中小學校應當充分運用好這駕“馬車”,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馬車之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活動即體驗,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載體。在活動中,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從中獲得體驗和感悟,改變認知觀點、調節情緒,接受行為訓練,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活動形式有個體、小組、團體活動等多種。我縣基安中學把每年5月25日至5月30日確定為心理健康活動周,命名為“我愛我,心理健康活動周”。活動周內,學校組織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綁接力跳、二人捆綁踩氣球等心理健康活動遊戲,通過激烈、快樂的遊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團隊溝通合作的力量;徵集“我愛我、開心笑臉”影象,將徵集來的單人、多人微笑、開懷大笑的正面或側面像,製作成“微笑牆”,展示在校園,以此引導學生們開心面對生活,保持心理健康;製作“心願牆”,讓同學們把自己的願望和想對他人說的話寫在便利貼上,貼於可移動黑板上,製作成“心願牆”,通過這種形式,給同學們一個情感表達的機會,加強同學、師生之間的交流;舉行集體簽名儀式,將心理健康活動周主題“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日”製作成橫幅,讓全體的師生簽名,通過這一鄭重的儀式,來增加呵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更有效促進了全體同學心理健康。馬車之三:開展個體心理輔導與諮詢。由於先天遺傳、家庭環境、學習壓力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小學生出現焦慮情緒、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的人數呈上升態勢,並且越來越低齡化。據筆者調查,2014年某縣普通高中高三年級近3000名學生中,出現重度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達10人之多,佔0.3%;初中階段也先後出現幾名患抑鬱症的學生,更有個別學生因極度焦慮不能及時排解,出現跳樓自殺現象,給自身、家庭、學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學校開闢個體心理輔導與諮詢通道,是為心理異常學生,及時化解心結,驅散心靈陰霾的有效途徑。具體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導師制,即安排富有愛心和教育經驗的老師,與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留守學生等***學生結成對子,作為他們的德育***心育***導師,定期和他們談心交流,隨時化解他們的心理困惑,讓他們輕鬆快樂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二是設立學校心理諮詢室,安排專兼職教師坐班,接受師生來訪,通過相對專業的諮詢手段,矯正不良心理,矯治心理疾病,及時將心理出現嚴重問題的學生轉移到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治療,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標誌之一,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影響其目前的學業成敗,還將長期影響其未來社會適應、價值觀念、職業選擇、婚姻家庭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承載著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重任,辦一所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學校,理當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駕駛好心理健康課程、活動、輔導與諮詢“三輛馬車”,引領學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範文二: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文化論文

  一、校園文化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遺傳佔有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後天習得。班級同學每天的行為表現會在不知不覺中相互產生影響,特別是優良意志品質的陶冶。調查發現:約45%的學生會在有心事時找同學傾訴,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學會找信得過的同學傾訴,這不僅有益與我們心理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助於同學之間良好關係的建立和維持。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

  1、校方應從四個方面著手加強小學生校園文化建設

  校方在小學生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中國學校是由學校建立並實施日常的管理,要想全面細緻的搞好小學生的校園文化,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校方必須積極努力,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去。

  1.1完善校園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構造美麗校園文化氛圍。美好校園文化的建設離不開校園基礎設施和物質環境的建造,只有美好、舒適的校園環境更能讓學生有“家”的溫馨感覺,校園文化建設才更能得到學生的重視和支援,才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室裡、走廊上,懸掛學生的優秀作品,可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張貼有關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等的格言警句,可促進學生樹立道德及責任意識。

  1.2繼續改進和完善校園各項規章制度

  在思想道德建設上,我們要以不帶有約束性的正面引導為主要手段,但還要制定各種制度來規範學生行為。首先,《小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學生學籍管理規定》這樣的基礎規範要緊跟實際進行動態修訂,其次,要制定更加詳細和實際操作性更強的標準,促使學生行為主動化和自律化。並且要不斷對這些制度進行反思,及時的修訂完善,讓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有效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2、學生自身和教師應做的努力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佔據著主導地位。要想全面深入地建設小學生校園文化必須要充分發揮小學生自身的能動作用,同時班級的幹部要發揮帶頭模範作用。

  2.1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創造良好物質環境。良好的精神面貌離不開清潔舒適的自然環境,在舒心的環境中,小學生的精力會更加充沛,行為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從而促進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因此,應提高學生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努力營造乾淨、舒適的校園環境。

  2.2充分發揮學生楷模帶頭作用

  學生楷模映射出良好的校園文化和校園價值觀,他們為其他學生提供可資借鑑的成功範本,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同時,他們也是學生與學校情感溝通的中介橋樑,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找到行動的抓手,規範自我言行,強化自身價值觀,體現良好的學校精神風貌。

  2.3努力發揮教師的作用

  建設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教師擔負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務,教師在學生面前的言行均會影響小學生行為價值觀的確立,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係。

  2.4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

  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有效將教育與實踐活動結合為一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真善美,通過活動,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從而能更好地自我成長。要注意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和創新性,要能滿足不同特點學生各方面發展的需求。

  3.結語

  總之,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培養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環節,並且當前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還需要更多的人不斷地在實踐中發現探索,才能總結出更好的建設校園文化的措施,才能有利於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6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小學心理健康論文
關於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計劃
關於小學心理健康活動總結
關於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小學心理健康論文
關於大學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大學心理健康手抄報故事
關於大學心理健康教學工作計劃
關於大學心理健康手抄報
有關挫折與心理健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