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幼兒園幼兒心理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幼兒的心理健康不僅關係到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而且關係到幼兒今後的人生走向。在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消除幼兒心理健康障礙,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村幼兒園留守幼兒的心理疏導》

  【摘要】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社會問題,自卑、性格孤僻、行為怪異、叛逆等是他們心理問題的顯著表現。本文通過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探究,進而提出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以便幫助留守兒童重建自信心,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留守兒童身心能夠健康發展。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疏導;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章標識碼】D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6-0149-01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一個特殊弱勢群體。當前,隨著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國現代化程序的加快,人口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流動,他們外出務工、經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並委託給其祖輩或其他親戚照料。這些留守的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正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心理問題的表現

  1、自卑心理比較普遍。據對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感。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覺得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因此,與父母都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自卑感一旦形成,就會以一種負向情緒體驗而存在。他們感到非常孤獨,在內心產生了極端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成長和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2、性格孤僻,行為怪異。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在外,缺乏最起碼的心理交流機會,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內心的煩惱與衝突無從傾訴也得不到引導,導致對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他們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他們膽小、懦弱、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範,表現為脾氣急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打罵同學,甚至是老師和長輩,理由是“太無聊了”。極少數留守兒童受社會不良團伙影響,出現了違紀行為或違法犯罪的現象。

  3、逆反心理嚴重。留守兒童逆反心理極強,對抗情緒很嚴重。他們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充滿不信任。這種潛意識中的不信任嚴重影響了孩子與他人的社會交往,甚至感覺自己遭到社會和他人的遺棄,對社會產生逆反心理和仇視態度。他們對家人和老師的管教都置若罔聞,甚至在公開場合與老師和家長頂撞,以顯示他們的反抗和玩世不恭。不少留守兒童在校表現較差、人品較低、經常違紀、目中無人、不太合群、沒有集體主義觀念,有的還養成了抽菸、喝酒、沉迷網路遊戲等不良習慣,往往許多留守兒童表面上來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獨立、更堅強,然而他們的心靈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擊。他們心態極不平衡,情緒波動很大,在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中很容易受傷,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導致沾染上不良的習氣,有的甚至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是希望,留守兒童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當前,留守兒童的這些心理問題不僅會對留守兒童造成心理傷害,帶來不穩定因素,也會給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隱患,必須採取正確的措施加以防範。

  二、解決農村留守幼兒心理疏導的措施

  1、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戶籍制度。取消對進城農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國現行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實現城鄉公平,地區公平的國民義務教育制度,鼓勵進城務工人員將子女帶在身邊生活、學習,保證完善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最有力的保障,讓所有“留守兒童”都不用再“留守”。

  2、加強家庭教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監護人的責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應與孩子經常交流和溝通,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身體和學習外,更要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這樣不但有助於緩解孩子的緊張、焦慮心理,也可通過講述打工的經歷,使孩子瞭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來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負責撫養監護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應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真正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不能過分溺愛和放任,給孩子以科學的管理和引導,從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

  3、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學校作為留守兒童所在地的教育機構,要完善健康教育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要儘可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揮教育優勢,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心理上的體貼與溫馨,及時疏導他們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有一個穩定的情緒、積極的情感,營造和諧大家庭氛圍滿足孩子們的精神需求。教師本身應該注重身教多於言教,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榜樣,成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每個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無處不在,以更好地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其次,學校要組織班主任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和跟蹤管理檔案,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對常見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和管理。第三,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和諮詢老師,為全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諮詢服務。第四,注重對留守兒童家長和其他監護人的培訓,使他們端正教育觀念,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家校結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4、留守兒童自身應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我認為留守兒童本身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應該學會自信、自立、自強,把父母不在身邊的現實看成是對自己的鍛鍊和考驗,學會正確應對挫折和逆境,培養堅強意志,為自己樹立目標,培養各種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多與老師、同學接觸,主動與父母溝通,提高自己的獨立性,堅定性和自制力,從而使自己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5、整合社會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兒童愛心教育平臺。政府要針對部分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的現狀制定相關政策,通過政策激勵和引導,把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的聯絡,春風化雨,大愛無聲,讓全社會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溫馨的生活環境,像知時節的春雨,用真誠的愛去滋潤每一個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田,用熱情的火去點亮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燈,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驅除矇昧,收穫希望,使他們的身心能夠積極健康的發展,真正成為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幼兒心理研究論文
與教育心理學有關的參考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幼兒園教師心理的論文
探析兒童繪畫心理的論文
淺談小學生自卑心理的論文2
淺談旅遊者旅遊心理的論文
淺談廣告與消費心理的論文
淺議大學生戀愛心理的論文
淺析幼兒園幼兒心理的論文
淺談幼兒園幼兒心理的論文
探析幼兒園語言教育的論文
探究幼兒教師心理的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