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素質教育淺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成人素質教育的物件與途徑具有不同於一般教育的鮮明的特點,討論分析這些特點對成人教育的健康發展是有意義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成人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摘 要:成人教育多以解決問題為直接目標,呈現為技能技巧的學習與訓練。事實上,任何教育方式都是通過對受教育者的綜合教育,影響到人的整體發展。成人教育過程中的素質教育因此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成人素質教育的物件與途徑具有不同於一般教育的鮮明的特點,討論分析這些特點對成人教育的健康發展是有意義的。

  關鍵詞:成人 成人教育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c***-0161-01

  “素質”一詞,在日常語境中,常常涉及到對一個人的全面評價,當我們說一個人素質好或素質差時,意味著對此人在性格、品質、特長、能力等多方面的優缺點做出綜合判斷。有人認為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知識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幾乎包括了作為“人”的存在的各個方面。素質的份量如此之重,意味著素質教育實際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接受素質教育將貫穿人的社會化整個過程,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社會化是一生的事情,提高素質因此成為一個漫長、複雜、綜合的過程。提高人的素質,理所當然地成為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各類成人教育也概莫能外。本文討論的“素質”,特指日常語境中的素質,僅涉及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特點而不及其它。

  1 影響成人素質教育的因素

  1.1 教育物件的特點

  與其它受教育物件相比,成人教育物件的特點就是“成人”。美國成人教育專家諾爾斯用“社會成熟度”來描述成人的特點,即人格的獨立,資源的豐富,學習與其扮演的角色密切相關,以直接解決問題為目標。

  這些特點體現在成人思想、心理和行為上,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世界觀已經形成,思想方法基本固定,主體意識很強,行為目標***包括學習的目標***明確。

  生活情境單一,多元社會因素對其行為的影響與約束遠大於學校和教師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對成人接受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形成決定性影響。

  這些特點在很大程度上規定了成人教育的本質特徵,從而影響了對成人教育過程中諸多因素的認識,約束著成人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如成人教育中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怎樣的,如何體現教育的服務功能,等等。

  1.2 動態的素質概念

  素質是個歷史概念,評價標準一直在發展變化之中。

  對素質教育的社會評價體系與標準,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全部系統,也不可避免地影響著社會對學生水平、學校工作乃至學校整體的評價。針對現在社會評價體系和標準,認真設計素質教育內容與方法,並認真實施,是成人教育工作的重點。

  社會環境對人才的判斷標準,是成人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如“團隊精神”,就涉及到世界觀***如何看待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別人與自己的關係***,方法論***如何歷史地、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人際交往能力等幾個方面的素質,絕不僅僅是技巧問題。這種新觀念的灌輸與確立,科學思想方法的培養,交往、表達能力的提高,全應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有所為有所不為,不但是客觀環境對人的行為的約束,更應該是我們的主觀選擇。只有如此,才能使有限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2 成人素質教育實現的途徑

  2.1 “寓教育於教學之中”

  知識是素質的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給學生傳授大量的知識,從社會、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到當今先進的科學技術,以使學生認識幾千年來人類所積累的豐富的文化遺產,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瞭解社會的規律,瞭解個人在社會中的義務和責任,以及在社會歷史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有益於社會並促進社會的發展。

  現實中,知識豐富而綜合素質不高的現象有很多。這就要求教學的時候,決不能僅僅著眼於知識的傳授,而要從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高度,把知識的傳授和道德精神的薰陶和修養結合起來。從全面塑造人出發,細緻設計課程體系,著重建設整體環境,以便從教育、養成等多方面培育完善的人。

  第一,要有一個好的課程體系。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體,素質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課程體系,來保證文化教育的實施。有了完整的課程體系,通過系統講授,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第二,要在每一門課程中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素質教育除了在課程體系中要有體現之外,同時應該貫徹在每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個教師講授一門課程,除了其專業知識的傳授之外,還應通過學科本身的規律,培養學生形成科學思維方法。

  2.2 “身教重於言教”

  美國社會學家霍夫蘭在分析說服的效果時指出,說服者的行為對說服效果影響極大。理論要掌握物件,除了要求理論必須徹底外,人格的力量不可忽視。在某種情況下,人格的力量甚至大於理論本身。

  在資訊時代的大背景下,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資訊社會中,教室、教材的範圍急劇擴大,教師再要想充當一名無所不知的傳授者,已很難勝任。教師的職能與地位正在發生變化,教師必須與學生共享新知,共同探究新知,甚至共同合作創造新知,教師正逐漸從傳授者轉變成為引導者和點撥者。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在成人教育領域中體現的尤其明顯。

  這種師生關係的變化,使得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之“範”的作用出現了新的變化。成人教育隨著遠端技術的發展,師生的分離越來越成為常態,這種分離使教師越來越“匿名化”。在這種環境中,教師需克服匿名化帶來的心理的放鬆與行為的放縱,要通過自己的以職業認知為基礎的職業態度約束自己,即通常所說的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

  教師的職業行為本身,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師生分離的情況下,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網上學習,在直接學習技能技巧的同時,會體會到教師的包含職業態度、知識積累和專業能力等各個要素的職業修養水平。教師的勤奮、嚴謹、理性,都會形成對學生的“薰陶”,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成人教育的內容呈現以技能技巧為主,“學以致用”是成人教育的目標,但我們不能忽略附著在技能技巧上面的文化因素,因為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才是包括成人教育在內的一切教育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4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 劉燕敏.素質教育在美國[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幼兒英語教育相關論文
法語無紙化教學探索與實踐論文
相關知識
成人素質教育淺析論文
初中政治素質教育淺談論文
素質教育淺議論文
幼兒素質教育探析論文
大學生素質教育淺述論文
素質教育淺談論文
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淺議論文
幼兒園養成教育淺析論文
淺談中學語文素質教育實習論文
幼兒品德教育淺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