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與情感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在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中實施情感教育,有助於小學生提高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增強音樂意識,從小樹立終身音樂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音樂教學與情感教育》

  摘 要:在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中實施情感教育,有助於小學生提高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增強音樂意識,從小樹立終身音樂觀。

  關鍵詞:情感教育 小學音樂教學 組織教學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情感教育的優勢,陶冶學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使學生樂學、好學。要讓學生產生參加音樂活動的樂趣,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對他們加以引導和啟發,有目的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

  1.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情感

  音樂是一種有聲藝術,通過創設情境、採用聽覺和視覺相結合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情感,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深入地體驗音樂情感,在聽覺與視覺中理解音樂語言所要表達的情感。

  例如:四年級《紅星歌》一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歌曲內容,激發表現音樂的情感。教學難點就是學習音樂表現手段,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教師要以何種方法使學生了解這首歌曲的背景呢?首先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讓學生自己體會。現在的學生是在和平年代裡成長起來的,對祖國的歷史幾乎不瞭解,就是作為教師的我,也知之甚少。因此,影片的觀看和對歷史的簡介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使學生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理解歌曲的表現手段,通過不斷實踐提高表現能力、陶冶情操、昇華情感。

  2.挖掘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的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實現審美體驗價值的最佳載體。我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激發情感。教學時,教師從教材出發,及時抓住學生的心理,利用歌曲中積極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求知慾,旨在達到“投石激浪”的效果。如教學《七子之歌》這一課時,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瞭解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課堂上,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講述這首歌曲的歷史背景,使學生體驗作品的情緒,感受音樂的意境。

  3.讓學生學會表現音樂

  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感人的旋律塑造形象,抒發感情。具體生動的形象能使學生的生理、心理受到感染,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所以,運用多種手段,多側面、多途徑地再現音樂作品的情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中可綜合應用美術、音響、電視等多種形式生動而直觀地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緒表現出來。在教學中,應深入分析教材,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創作時的意境、風俗人情等,並透過作品的表面層層深入地瞭解作者的內心情感,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例如:在欣賞《雨花石》一課時,教師要以何種方法激發學生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英雄的偉大之處呢?首先,對英雄的感情一定要到位,否則本課教學就無法進行。在教學前教師首先要深入瞭解教學內容的歷史背景,認真研究教學組織語言,切忌血腥恐怖場面的重彩描述與展示,圖片的選擇以壯烈、英勇為主,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對英雄先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起,並有感情地用歌聲表達,順利地完成本次教學任務。

  二、從組織教法方面進行情感教育

  1.團結合作方面

  音樂課過程中的遊戲等練習時都需要學生的配合、幫助,並且從中獲得更大限度的放鬆和愉悅,同時增強同學之間相互信任的情感,從小形成團結友愛的優秀品質,使一堂音樂課始終有章可循,既緊張又活潑。

  在集體活動中的小朋友,其個性非常鮮明。學生之間很容易出現問題和小誤會,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各種簡單的道理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諒解,課上握手言和,讓學生在互相幫助的情景教學中充分體驗“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

  2.關懷學生方面

  對於這些剛剛脫離父母環抱的孩子,教師要給予關心和愛護,懷著關心和愛護的情感上好每一堂音樂課。小學生的活動能力處於初級階段,各種技術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其心理活動又很難琢磨,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瞭解孩子的心裡在想什麼,成為他們心靈溝通的好朋友。從諸多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學生保持上音樂課的興趣,並對老師投以信任的情感,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面都能有所收穫。

  3.講評方面

  音樂課教學中講評時,都要注意方法。尤其是對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教師的每一次批評和責備都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形成陰影,從而加深師生之間隔閡的形成,情感教育就無從談起。應恰如其分地運用表揚和批評,多用鼓勵和表揚的方法,少用或者不用當眾批評的方式,也可採用課後個別學生談話的方法對個別學生進行教育,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課堂氣氛不會受到影響,既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也是一種很大的鼓舞。

  4.師生互動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情激情,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情感,帶領他們細膩入微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境,使其與音樂產生共鳴,對音樂動心乃至動情,並很快地進入音樂角色。要提高學生的情感表現力,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緒,只有教師先動了情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實實在在地體驗情感,並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實現。如在授課前教師可和學生一起聽音樂拍手,或做運動,走到學生中和他們一同拍起來、跳起來,把自己融入學生中。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在這活躍的氣氛中把學生帶入音樂的殿堂,然後師生一起聽音樂,談感受、談聯想。教師親切、隨和的教態營造了一種愉悅、合作的學習氛圍,而學生在一種積極情感的驅使下,很快投入音樂活動中,體驗音樂情感,這為後一環節的教學作了情感鋪墊。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音樂感知與理解尚處於低階階段,因此,小學音樂教學只有不斷加強學生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共振,用“情”架起心靈與音樂之間理解和溝通的橋樑,才能較好地實施審美教育。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關於中職教育實習論文
民族音樂教育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音樂教學與情感教育論文
情感哲學與情感教育論文
淺議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
試析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培養的思考
音樂口哨與小狗教學反思範文
英語教學中情感的重要意義
地方音樂融入高校音樂教學可行性探討論文
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淺見
數學教學中情景教學的三種方式
歷史教學與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