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業教育中的禮儀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禮儀教育不僅有助於改善人們的公眾形象,還有助於提高每個人的文明修養和素質。而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相應的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同時,必須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禮儀知識,以順應社會發展中的職業特點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等職業學校禮儀教育的思考》

  摘要:文章首先講述了在禮儀教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接著介紹了禮儀教育要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採用適宜的教學方式,此外,提出了禮儀教育還要和家庭、社會相結合;最後強調了禮儀教育還要創造良好的禮儀環境。

  關鍵詞:禮儀教學;禮儀教育;禮儀環境

  0 引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禮儀是衡量人類文明程度的準繩。中等職業教育是要培養在生產經營社會服務領域中具有中等職技能的實用人才。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要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而且更要注重如何做人的素質教育。學習禮儀知識不僅有助於改善人們的公眾形象,還有助於提高每個人的文明修養和素質。而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相應的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同時,必須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禮儀知識,以順應社會發展中的職業特點的要求,使自己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氣質風度更加賞心悅目,有助於實現自己的個性特質,學識涵養,對於養成良好的職業精神是非常必要的。筆者針對這些年從事禮儀教學及禮儀教育等相關工作,談談對禮儀教育的一些思考。

  1 教師身先垂範,以身作則

  手機不能進課堂、染髮不能太誇張、與學生談話要用“請”……《南京市中小學教師禮儀規範》從今年3月起試行。對教師儀容儀表和言行舉止加以明文規定,在南京還是首次。不少學生和家長表示,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出臺這樣的一個規定對老師塑造自身形象非常重要。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物件,也是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因此,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要把禮儀教育與貫徹落實《師德規範》結合起來,提高教師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以自己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感情、良好的儀表儀容、禮貌的語言給學生做示範,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給學生講“走姿、站姿、坐姿”,教師首先要自始至終,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把“行如風、站如鬆、坐如鐘”的美好形象留給學生;給學生講“談話禮儀”,教師首先要把美好的語言留給學生,使學生切實感到教師的榜樣。當老師做錯了,應當敢於承認錯誤,向學生道歉,這樣的細節,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禮儀教學是禮儀教育的基礎性教育和主渠道,禮儀教師自身服飾協調,儀表大方,儀態端莊,神情 自然,舉止優雅,談吐有禮,就是對學生的示範和引導。為此,學校選擇較好禮儀修養的老師任教禮儀課,從衣著修飾、言談舉止這些最基本的禮儀要求教起。

  2 拓展中等職業學校禮儀課程的教學方式

  2.1 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禮儀課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僅靠教師口頭敘述和演示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融文字、圖形、影象、動畫、音訊和互動式網路為一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課堂容量,減少教學示範中的不規範因素,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使用多媒體課件上《儀態禮儀》課時,將正規場合下“站姿、坐姿、走姿”的基本動作規範用多幅圖片和動態的畫面反覆播放,並根據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要求,移動畫面,定格講解,適時訓練。使學生既能詳細觀察,及時模仿,又加深了對要領的瞭解和記憶,對“站姿、坐姿、走姿”一節的教學內容理解深刻,技能掌握到位。改變了以往教師示範、學生圍觀;教師示範不準確、學生被貽誤的問題。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我們得注意這樣的一個問題: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之後,不應簡單地大幅度地增加課堂容量,而應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思考問題的時間、接受訓練的時間、展示風采的機會。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從實質上“活”起來。

  2.2 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做主角

  在教學模式上,至今我們大多數的中職學校在禮儀課程的教學上仍舊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室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基本方式,“教”始終是整個課堂活動的中心,實踐教學的缺乏使得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很難在工作中自如的應用,如何有序組織操作,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做到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合一是目前中職學校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教學模式而言,要加強學生情景實踐內容的學習與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體會,領悟,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這是我們探索的必然方向。在禮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要擺脫“授人以魚”的舊理念,並代之以“授人以漁”的新思想。所謂“授人以魚”就是以老師為中心,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教“死書”,“授人以漁”則是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2.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通過選擇代表性、實用性、針對性的典型案例,組織學生研討或提供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提高相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法。它以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為特徵,強調師生對案例素材共同進行探討,並寫出有關案例報告。

  我在上每個禮儀模組時都會選擇相關的案例,比如著裝禮儀案例、儀容儀表案例、儀態案例、談話案例等,將案例與實際生活中的事例相聯絡,在課堂上或課後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或個人解答的方式來分析案例,從而掌握相關的禮儀原則,而且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能設身處地從實際的場景出發,設想可能遇到的種種服務障礙,自己有可能產生的種種服務偏見,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方案。當學生踏入工作崗位,就可以把這些禮儀知識應用於其中,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

  2.2.2 情景模擬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但它只能使學生在知禮方面理解得更深刻,在行禮.達禮等方面收效甚微。我通過幾年來對禮儀教學的探索,認為情景模擬教學法是學習禮儀的一種好方法。它不僅使學生在知禮方面領悟深刻,而且在行禮和達禮方面取得顯著的效應。情景模擬是指教師按照禮儀訓練的目的和要求,設計模擬的情景,環境人物身份等指導學生在模擬環境中以模擬身份進行禮儀訓練。情景模擬大致分為個人模擬操作、二人模擬操作和多人模擬操作三種形式。個人模擬操作是指學生個人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禮儀操作。這種方法可以在個人形象塑造練習、推銷禮儀求職面試禮儀等學習中應用。二人模擬操作是以兩個人為一個單位進行模擬操作。在個人形象塑造學習中讓同桌或前後桌的兩位同學相互扮演上下級、長輩、晚輩、主人客人,自己設計名片,相互進行自我介紹、鞠躬禮、握手禮和名片禮的模擬練習。多人模擬操作是由多人組成小組,共同合作來模擬完成某個複雜的禮儀程式,如模擬談判、模擬簽字儀式、模擬開業典禮等。這種教學法的優點是:體驗深,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得到了有效的禮儀訓練;興趣高,激起學生學習禮儀興趣和積極性;效果好,模擬操作使學生對禮儀規範深刻印於心中;自然流於行為中。

  3 表抓禮儀,本抓素質

  禮儀在表,素質在本。禮儀說到底反映了人的素質。禮儀教育當然要教學生基本禮儀的動作和要求,示範待人待物的方法。但這僅僅是禮儀教育的“表”,不是“本”。有的同學在校彬彬有禮,在家卻仍然我行我素,到社會上甚至不以禮儀規範約束自己。因此,禮儀教育不能侷限於課堂教學,必須從根本上抓人的素質培養,這樣才能牽住“牛鼻子”。家庭是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陣地。往往有這種情況:一些學生在校表現得不錯,一個假期下來,就故態復萌。現在,隨著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家庭中存在更多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溺愛,無形中使孩子產生“以我為中心”的錯誤思想,心中沒有了禮儀的內在根基。另外有些家長自身文明素質低也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因此,禮儀教育沒有家長配合,就難以取得持久的效果,更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形成自覺的行為。為此,禮儀老師、班主任與家長建立聯絡卡,以記不記得父母生日為切***,培養學生的“孝心”,促使家長配合,注重家庭禮儀教育。同時,禮儀老師、班主任把每次家長會當作展示學校禮儀教育的機會,學生以學到的禮儀接待家長,讓家長看到禮儀教育給孩子帶來的變化,從而促使他們注重禮儀教育,把禮儀教育當作家庭教育的組成部分。其次,社會是禮儀教育的大課堂,社會教育是禮儀教育的重要方式,以社會活動為載體,在學生與他人打交道過程中,培養他們接物待人的知識,學校領導應對其予以一定的組織、指導。教會他們不同場合不同的禮儀要求,往往比課堂教學的效果更為顯著。我校專業老師帶領學生參與了一系列的政府及企業有關禮儀活動,這些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體驗到了課堂教學中學不到的知識。我校導遊專業學生在擔任鼓浪嶼導遊志願者期間,曾採訪過楊瀾,他們在採訪過程中錘鍊接物待人的禮儀和交往經驗。另外我校空乘專業學生在世界合唱節、每年廈門的“九·八”貿洽談等各種場合出任禮儀小姐,她們的禮儀實踐得到普遍的好評。

  4 創造良好的禮儀環境

  大量的課外校園文化活動是禮儀課程課內教學的極好延伸,使學生鞏固了和消化了課內知識,促進了良好的禮儀習慣的養成,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我校每年開展的學生“禮儀之星”大賽,這種實踐使禮儀教育與學生走得更近,也使更多的學生和老師主動參與到禮儀學習的行列中來,由此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禮儀學習風氣和學習氛圍。中等職業學校應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為禮儀教學創造實訓條件,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強化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我校的“校園酒店式管理”實訓、學生校門口的值勤周,是禮儀教學的一次實踐,也是對學生是否學會禮儀的一次檢驗。值勤時間內要求嚴格站立姿勢,收腹立腰,兩手自然下垂,雙肩放鬆後展,目光平視;每逢老師、客人經過,還得行適宜的鞠躬禮,以示問好。正是由於這樣嚴格而規範的禮儀訓練,我校畢業生每逢求職初試就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最後,還應重視教師的表率作用,教師應成為禮儀教育的典範,對學生才能產生正面影響。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禮儀知識,更應嚴格要求自己。比如,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服飾的整潔、舉止大方、日常行為的檢點等等,都能產生一種言語所達不到的效果。只有師生一起學禮儀、講禮儀、用禮儀,在校園形成一個講禮儀的大環境,才能達到禮儀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是職業學校的目標。禮儀教學是提高學生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禮儀教育的全部意義在於它的實踐性,學生的思想品德、禮儀習慣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又是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實踐既是教育的出發點,又是教育的歸宿。因此,在禮儀教育中,要加強對學生的禮儀指導和訓練,引導學生將禮儀規範付諸實踐。開展禮儀教育,必須堅持知行結合,做到在明確要求的基礎上具體指導,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強化訓練,在紀律約束的基礎上自我教育和自我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人人學禮、知禮、懂禮、守禮、行禮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劉丹.職業院校禮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7***5***.

  [2]郭素紅.對加強學校禮儀教育的思考[J].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11***.

  [3]趙彬.職業學校禮儀課多媒體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職教通訊教壇廣角,2005***1***.

  [4]許文鬱. 現代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05***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探究線上教育的相關論文
職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分析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職業教育中的禮儀教育論文
關於軟體開發中的監督管理論文
關於家庭中的禮儀教育
關於職場爭鋒中的進與退
關於案例教學在高校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論文
關於職業道德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五篇
文化因素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論文
關於大學與高中的比較英語作文
家庭中的禮儀教育
大學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