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購買食品莫貪便宜,健康安全時刻注意。讓我們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學習食品科學識,提高安全防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初一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












  食品安全的散文

  看著手中的“美味”零食,不知為什麼,我一下子沒了食慾。耳邊又響起媽媽憂心忡忡地抱怨:“現在吃什麼好?蔬菜怕藥素,葷菜怕激素,飲料又怕色素!”是啊,到底吃什麼好呢?現在人們的生活漸漸富裕起來,但食品安全的問題又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糾纏著人們。牛肉注水,豬肉加瘦肉精,蔬菜殘留著農藥,火腿噴敵敵畏,泡菜用工業鹽,高價白酒裡摻水等問題接踵而至。我不禁想問:現在這個社會,到底還有什麼食品值得我們相信?

  走進小商店,一個個同學拿著五毛錢一大袋的麻辣條,他們津津有味地咀嚼著。他們似乎認為,這種麻辣條味道好,價格也便宜,吃起來很放心。可是同學們,如果你們留心觀察,便會發現這所謂的麻辣條就是一些無廠家,無合格證,無生產日期的三無食品,它們是在那些鼠患成災,並且臭氣熏天的旮旯裡由人工生產出來的,根本不符合衛生條件,但卻倍受小學生的“喜愛”。這些廠家,他們生產的食品主要是為了給我們小孩吃,他們昧著良心做事,卻從來不吃自己生產的食品。他們的行為讓我憤慨!我們是什麼?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雛鷹,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的生命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兒,只有健康才是我們生命唯一的選擇,絕不能讓危害健康的食品在我們身邊留有一席之地!所以,我們小學生應該從小養成好習慣,自覺遠離垃圾食品,主動揭發不良商家,和他們做頑強的鬥爭。

  邁進菜市場,大人們在想什麼?又是在想:豬肉有沒有加瘦肉精?蔬菜有沒有噴農藥?水果有沒有打色素?其中對人危害最大無疑是瘦肉精:瘦肉精是一種動物用藥,能促進瘦肉生長。它是一種廉價藥品,有很危險的副作用——輕則導致心律不整,重則會導致心臟病!賣豬肉的商家,請你們捫心自問:這樣做到底違背良心了嗎?僅僅是為了利益,就拿人的身體健康去做買賣!那骯髒的鉅款,是多少人的健康換來的?!如果你們還不肯善罷甘休,停止這罪惡的交易,你們活在世上,我真為你們感到可悲!感到痛心!

  跨進小吃店,人人都會看到牆壁上掛滿各種各樣的證件。可是,這些證件上竟然都汙漬斑斑,數張圓桌上,用手一抹,還有粘人的油漬。一次性衛生筷、面巾紙,都橫七豎八的散落在地下。廚房裡雜亂堆積著的用過的一次性碗筷,都被浸泡在一桶泛著泡沫的汙水中。廚師煮好面,索性從桶裡隨手撿起一個碗,盛滿面,端給顧客。顧客沒有質疑:碗是否沖洗乾淨,是否消過毒,是否眼前的碗是前一個得肝炎的人留下的······小吃調料以味精,辣醬居多。若長時間食用味精,很容易導致視力減弱,降低抵抗力。而辣椒裡面的蘇丹紅就更為可怕了,使用過度則會致癌。

  再來說說大小飯店常用到的地溝油,地溝油是一種偽劣的油,長期食用還可能導致癌症。相信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個農民模樣的人騎著一輛三輪車慢悠悠地前進,車上的液體淋漓不盡地往下滴,還不時發出一股股惡臭味,讓人掩鼻避之。車上放著幾個裝滿潲水的大桶,揭開桶蓋一看,臭氣逼人的液體上漂浮著褐色的東西,而這些則是剛剛從各個餐館收集來的殘羹剩飯。它們將會被運到某些條件簡陋的加工廠裡和食用油進行勾兌,形成總所周知的“地溝油”。並且常常會有飯館,酒店前來收購這些地溝油,然後地溝油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擺到桌上,成為我們的口中之物。2011年9月12日公安機關歷經4個月,終於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偽造食用油的案件,共查獲地溝油100多噸。但是,還有多少隱蔽的“地溝油”還在蔓延,還在危害著大家的身體健康呢?

  發生了以上系列事件,我不禁疑惑,為什麼一個個廠家都會在利益面前屈服,為了利益而行屍走肉?食品安全的問題僅靠相關人員解決是絕對不夠的,必須動員全社會,積極舉報和揭發。為了我們能生活在一片健康,安全的藍天下,請大家行動起來:讓食品安全的警鐘長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健康,安全的美好家園!

  食品安全教育內容

  一、食品安全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開啟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油脂類食品有“哈喇”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園周邊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淨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在食堂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一次性塑料袋、餐盒裝食物危害大

  由於早餐供應點多為小攤點或是小飯店,為節約成本,一次性塑料袋、餐盒被大量使用。大多數一次性塑料袋以PVC為原料加工而成,PVC多數是由廢料再生,包括工業和醫藥廢料,這種塑料袋多含有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是一種有毒化工原料,遇到酸性和油性物質,有毒成分很容易遊離出來。接觸熱的食品,當溫度超過50℃時,塑料袋裡的有毒成分就會滲出,汙染食物;當溫度達到80℃,會遇熱熔解,釋放出有毒物質。國際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董金獅指出,一次性塑料袋、餐盒打包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

  1、破壞免疫力。有些塑料袋和紙質餐盒會新增一些增白劑、熒光粉,它們除了有潛在致癌性,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

  2、引起血液系統疾病。非食品用塑料袋中含有的聚氯乙烯,經加溫加熱後,就易產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質,引起肝腎以及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

  3、致癌。食品用塑料袋的成分多為聚乙烯,只要在110攝氏度以下就不易分解,所以裝溫度不超過100攝氏度的含水食物時,一般沒問題。但油條等剛出鍋的油炸食物,溫度遠遠超過了食品袋的耐受溫度,可能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輕者可能頭暈、噁心,重則有致癌可能。孕婦如果中毒,胎兒出現畸形的機率很大。

  4、導致膽、腎結石。不合格的硬塑料餐盒和塑料袋中多含有工業碳酸鈣和石蠟。碳酸鈣可讓人出現便祕或膽、腎結石,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內,就會在人體內反映出來;石蠟則會讓人拉肚子。

  5、影響智力。如果塑料袋中重金屬超標,會對血液系統和智力發育造成影響。

  三、長期食用方便麵危害

  方便麵是許多學生喜歡的一種食品,你們知道嗎,吃的時候方便了,可它會帶給你多少麻煩嗎?方便麵是經過油炸後乾燥密封包裝而成。儘管現在很多方便麵都號稱不是油炸的,但多少都會含有食用油,因此,放置的時間一長,方便麵之中的油脂就會被空氣氧化分解,生成有毒的醛類過氧化物。吃了這種油已變質的方便麵,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比如引起頭暈、頭痛、發熱、嘔吐、腹瀉等中毒現象。放在寢室裡的方便麵經常會超過了保質期而你還沒有注意,誤食之後麻煩就大了。另外,方便麵的包裝破裂、封閉不嚴、存放時間過長,也有被細菌、毒物汙染的可能。因此,方便麵的衛生不容忽視。一般要根據需要量來決定購買數量,一次不宜存放過多,存放的時間不宜太長,要選購包裝完好、商標明確、廠家清楚的。包裝破裂就容易被汙染,又會加速方便麵氧化變質的速度。即便是包裝完整的,食用前也要檢查一下,除要注意是否過期以外,還要看看麵餅的質量,如果發現麵餅的表面變色、生有黴菌、有蟲蛀痕跡時,說明面已經變質,不能再吃了。如果聞到有“哈喇”味,***有辣味或其他異味的時候,說明油已經變質了,也不能食用了。即使是新鮮的方便麵,如果長期用來替代主食,而不新增任何其他食品,就很容易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對健康極為不利。

  四、 怎樣鑑別奶類食品

  奶類及其製品是學生群體比較理想的食品,但是極易腐敗變質。鑑別奶及奶製品的安全質量,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鮮奶:正常感官性狀呈白色或稍帶黃色的均勻混懸液體,無凝塊、無雜質,有微甜和鮮奶獨特的芳香氣味。如果發現奶的顏色變灰、變黃或紅色,有酸味,出現凝塊或沉澱時,說明奶已經變壞了,不能飲用。

  奶粉:正常感官性狀應為淡黃色、粉狀,顆粒較小並均勻一致,無結快和異味。選購奶粉時,應檢查包裝是否嚴密,因為不嚴密時,奶粉容易潮解。另外要注意保質期,過期奶粉,其衛生質量沒有保證。

  酸牛奶:正常的酸牛奶,其顏色與鮮奶一樣,凝塊流密、結實、均勻,有清香純正的乳酸氣味,無氣泡。當奶的色、味發生改變,凝塊溶化,有大量乳清析出時,說明奶已經變質,應廢棄,不能飲用。

  甜煉乳及淡煉乳:正常的甜煉乳和淡煉乳為均勻的淡黃色,味香甜,倒出時,乳液呈線狀或帶狀流下。如果發現有凝塊、黴斑、脂肪上浮和異味,說明其衛生質量不良,不能食用。

  五、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

  食物中毒依其致病原通常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在餐館或家庭廚房內常見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之所以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是因為首先是食品被細菌汙染;其次是細菌在適宜的條件下,在被汙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或產生毒素;最後是未對食品加熱或加熱處理不徹底,未能殺死細菌或破壞細菌毒素。那麼,如何防止細菌性食物中毒呢?

  1、防止食品被細菌汙染,用於製作食品的原料要進行摘、洗、切、削的粗加工,對動物性原料還要加強宰殺前後的普通檢驗;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餐飲具和加工器具應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加工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

  2、控制細菌的繁殖和產生毒素。細菌繁殖和產生毒素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時間,在適宜的溫度和足夠時間條件下,細菌才能大量繁殖或產生毒素。因此,降低溫度的縮短貯存時間是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一項重要措施。此外,還應儘可能縮短貯存時間。一般地說,烹調加工後的熟食品,貯存時間應縮短在6小時以內。

  3、徹底殺死細菌或破壞毒素。對受細菌或毒素汙染的食品進行徹底加熱滅菌或破壞毒素,是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關鍵措施。烹調肉食時,肉塊要小,應燉熟煮透,留放隔頓吃的熟製品,吃前一定要回鍋加熱,即使感官性狀沒有明顯改變,也必須徹底加熱或改制,不能麻痺大意。
 

食品安全伴我行黑板報圖片
食堂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
相關知識
食品衛生黑板報圖片大全
初一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初中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一年級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一年級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關於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學校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中學生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
小學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