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勵志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理想的路總是為有信心的人預備著。我們都需要這樣的人生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鼓勵自己,那麼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你有趣了,你的生活才會有趣

  作者:特立獨行的貓

  很多人跟我說,感覺生活好無趣啊,幹什麼都沒興趣,自己是不是有病?我想起以前的點點思考,分享給大家。

  我剛畢業的時候,認識一個前輩,無論我們說什麼事情他總會說:“這有什麼啊。”然後就開始講他所知道的關於此事的負面資訊。比如說我們某某公司好棒啊!緊接著他就開始跟我們講這家公司的陰暗面。如果我們說這個方案看起來創意太好了!他就跟我們吐槽這個創意多垃圾,簡直就是“策劃一時爽,執行火葬場”。

  開始我們聽了以後會覺得,原來是這樣啊…..但時間久了,大家都不太喜歡跟他一起聊天。因為不管我們說什麼,在他看來都好腹黑,好無趣,好黑暗,這個世界在他眼裡充滿了各種陰暗,一點值得別人學習和讚賞的地方都沒有,聊什麼都特別沮喪。

  我們很多人都會在不遠的未來變成這樣。年輕的時候,我們沒有多少錢,但因為見識少,看見什麼都好玩的不行,去哪兒都晒,吃個冰棒都要晒。但是等我們工作了幾年之後,手上有點小錢的時候,見多識廣的我們發現自己失去了發現有趣的眼睛。很多時候好吃好玩的一大趟之後,感覺就那樣吧,沒啥特別驚喜的。

  我曾經有段時間就是這樣,出國旅遊好多次,感覺也就那樣,無非壓壓馬路逛逛街看看風景,完全體會不到小年輕們出去一趟high翻天的感覺;去什麼高階館子吃飯都沒感覺什麼驚豔的,吃啥都提不起興致來;周圍的人看誰都覺得一般般,聽誰講課都覺得不好不對,但自己也沒多大能耐,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我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無趣的人。

  那時候我很恐慌,還不到30歲就找不到人生樂趣了,世界這麼大,別人都那麼high,我都看不到美,難不成我要出家才能找到人生真諦了?是不是出家的人都我這麼想的?

  我想了很久,發現自己變得無趣的原因,竟然是封閉了自己的內心。

  年輕的時候,我們啥都不懂,啥也沒見過,看什麼都恨不得記在心裡,想要擁有。跟一個能幹的領導工作,只要能學東西,不給錢都樂的屁顛屁顛的。內心廣闊,海納百川,恨不得把全世界都搶來放心裡。但當自己有點小能力的時候,看誰都不如自己,看什麼都是垃圾。看什麼書都覺得作者寫的太爛了,上課都覺得老師講的很垃圾,出去吃個飯都恨不得能吵一架。生活壓力大,心中充滿了戾氣,以及自以為是的快感,以為自己早就擁有了全世界,但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又不爽,久而久之,開放的心態變成了自怨自艾和背後吐槽,開始坐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兜兜轉轉,固守著自己的價值觀,油鹽不進。

  你發現沒,年輕時候的朝氣蓬勃和有個好領導就高興的不得了的心,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是對生活的厭棄,對自己無能為力的可氣,以及對優秀的別人的嫉妒和內心的著急。可越是這樣,越會覺得,跟自己不同的都是錯的。嘴上口口聲聲說著“相容幷包”,內心比誰都故步自封。

  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慢慢變多的收入,解放了我們的雙手,幫我們騰出了更多的時間,但也讓我們無所事事,用錢可以買來一切服務的生活方式,也同時讓我們失去了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眼睛,也失去了那份看到更大世界的機會和心情。

  我們家裡在某個網站定了一年的鮮花,每個月都是送來一束。每次送來我都隨手一插,三天之後枯萎扔掉,還一度覺得這花買的,也不能一週買一束啊,可怎麼辦好?後來有一天,我一本花藝的書,然後約了G先生一起去了花市,琳琅滿目的品種,以及90%完全沒見過的世界讓我驚呆了,還超級無敵的便宜。花的世界有那麼多藝術和講究,而自己以前完全不懂,讓我驚歎又好奇。我和G先生約好,明年不定花了,每個月來花市走一走,買一束自己挑選的鮮花。

  生活裡的情趣還需要自己去挖掘,開啟內心是最重要的方式。故步自封,自以為是隻能讓生活永遠停滯不前。天天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當然無趣極了。用雙手和眼睛去發現世界,你才能慢慢變得有趣。你有趣了,你的生活才會有趣。

  :誰的人生不迷茫

  作者:谷潤良

  1

  前些天,參加一場新書分享會。讀者提問環節,有位女生站起來問作者——我最近對任何事情都喪失了興趣,生活的方方面面,感覺都熱愛不起來,人生空虛又迷茫,應該怎麼辦?

  作者笑了,扶了扶眼鏡,說,你來參加我的新書分享會,不就是一種興趣嗎?不就說明你對生活還葆有熱愛嗎?年輕人總喜歡說迷茫,以為迷茫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不剷除無法往下走。殊不知,誰都有迷茫的時候,就像我,四十歲了,依然有許多問題想不開。和孤獨一樣,迷茫也是人生的常態,不要對抗迷茫,要學會適應迷茫,和迷茫相處。

  聽完這段話,夾在擁擠人群中的我,突然感到一種無來由的輕鬆,甚至還有淡淡的愉悅。原來,在這世上,你我都一樣,一邊迷茫,一邊成長。

  2

  念大學的時候,認識一位副教授。大四那年,面臨考研和找工作的兩難選擇,如同大多數學生一樣,我迷茫、無助,除了浪費餘下的光陰,似乎再也找不到出路了。一次去食堂的路上,遇見了微笑走來的他。面對面坐在餐桌旁,和我話起了當年。

  他說,研三那年,面臨考博和找工作,自己同樣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當時,他參加了一家雜誌社的招聘考試,筆試、面試都很順利,但薪水微薄,在上海那樣的大城市,養活自己都成問題。在興趣和生計之間,他不得已選擇了生計,考了博,博士畢業,順利在高校任教。通過自己的努力,又從講師升到了副教授。

  他說,那種迷茫的感覺,這些年來,始終未曾消逝。很多次午夜醒來,他都會問自己,如果當初進了雜誌社會怎樣?是不是生活就會變成另一副樣子?無需再寫一篇篇令人頭疼的論文,無需再絞盡腦汁地備課,只需審閱作者投遞的稿件,餘下的時間,都可以用來閱讀和寫作?是不是自己的路一開始就選錯了?

  問多了,自己漸漸明白,生活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每一種光鮮的生活背後,都有陰霾;每一個世事洞明的人,也會有迷茫相伴。剔除了迷茫的人生,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他一面說著,一面忍不住呵呵笑起來。

  多年後,我依然會想起那個夜晚,想起他語聲輕柔,想起食堂昏黃的燈光,以及外面沉沉的夜路。每一次想起,都會覺得沉重的生活被稀釋了,就連周遭的空氣,似乎都輕盈起來。

  3

  小海是我的一位讀者,兩個月前,他發來私信說,煩透了目前的工作,日復一日地機械重複,朝九晚五,下了班不是追劇就是遊戲,這樣的日子,似乎一下子就看到了盡頭。他說他想辭掉工作,去大理住上一段日子,把從前的自己找回來。

  像小海這樣的人,大概不在少數。身居都市,長期處於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狀態下,極容易產生迷茫的感覺。活著活著就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腦海中,下意識展開一場金錢與自我的博弈,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舉步維艱,陷入兩難。

  這樣的迷茫,是生活的常態。其實,每個人都在尋找生活的平衡點,尤其是年輕人。我告訴小海,去大理可以,辭掉工作卻大可不必,不如請個年假,出去放鬆一下。去過了遠方,也許才發現最美的就在身旁。

  小海採納了我的建議,請完假,獨自一人踏上了去往大理的旅程。那段時間,私信裡,經常收到小海發來的照片。古城街頭,聽流浪歌手的歌聲聽得入了迷,夕陽下的小海,溫柔地眯起了眼睛;蝴蝶泉邊,小海頭戴美麗的花環,張開雙臂,咧開嘴巴,肆無忌憚地笑;洱海岸邊,小海靜靜地望著平靜的湖面,身旁一隻黃色的貓咪打著瞌睡,那一刻,整個世界似乎都安靜了。

  假期結束,小海回到了原來的城市,重新投入之前的工作。他平靜地告訴我,其實,去了大理,一樣會有迷茫,尤其是在萬籟俱寂的午夜,一個人身處異鄉,會有一種人生忽如寄的感覺。清醒有時,迷茫有時,這或許就是人生吧。

  4

  誰的人生不迷茫?迷茫是人生的常態。很多時候,你之所以陷入迷茫的情緒裡無法自拔,或許是因為,你把迷茫看得太重了,你誇大了迷茫的分量。

  在我們長長的一生裡,迷茫實在是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自己的迷茫期,每個人都有找不到路的時候。此時此刻,別怕,停下來,閉眼小憩,然後繼續往前走,你的視線或許會更清晰。

  請相信,迷茫從來不是人生的底色。它只是你頭頂的一片烏雲,烏雲會聚攏,也會消散,只消走過去,你就能看到晴空萬里。

  :能夠輕鬆做好的事

  作者:艾小羊

  我們總喜歡鼓勵一個人去努力,尤其當我們自認為這種努力對他本人有好處的時候。慢慢的,“努力”成了一種圖騰,人們崇拜它,就像迷戀古詩中“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境界。如果不那麼努力,不在極度困難的事情上花費那麼多時間,人生會如何?一個人究竟應該在不足之處費盡功夫,以求達到正常水平,還是應該果斷放棄不足以與人抗衡的短板,將長板發揮得更長?顯然後者更為合理,然而,許多時候,我們拼盡一生,只是為了讓短板變得平常,於是,這個世界上又多了一個正常的人。

  放棄是那麼難,認輸是那麼難,被因此浪費的時光,我們通通稱為寶貴的經驗。

  只是,你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寶貴經驗?

  我想我應該代表了很大一批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成長於一個生活安逸的小城市,父母在同一家國企上班,就讀於子弟小學,在初中一年級之前,唯一接觸過的英語是大白兔糖紙上的“White Rabbit”。

  我從第一節英語課就明白自己缺乏學習語言的天分,儘管努力記憶,回家放下書包,還是發現當天所學的單詞,一個都不會讀。望女成鳳的父親帶我步行十多分鐘去同學家請教單詞的讀法,四個單詞中有一個是Face,我至今記憶猶新。如今總有人懷念沒有網路的時代,我想如果他們曾經被父母帶去別的同學家請教過單詞,一定會放下這種輕率的懷舊。

  當一位鄰家哥哥憑藉一臺小收錄機,自學成才,考取某大學英語專業後,父親的希望被重新點燃,為我買了一部與大哥哥用的一模一樣的收錄機。收錄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卻並沒有讓我一躍成為英語尖子生。無論多麼努力,英語依舊是我的短板,我通常需要花費比英語優秀生多三倍的精力背單詞,然後回家吃個飯的工夫就忘了一半。然而這顯然不是智商問題,否則你無法解釋我的數理化成績為何可以遙遙領先,這甚至不是記憶力問題,否則也無法解釋我能熟背歷史書這件事。

  鄰家哥哥一直是父親激勵或者“打擊”我的武器。高三的第一天,當我發現他竟然成了我的英語老師時,我在心裡默默唸了三遍“快地震”。

  眼前的那座山峰,你迷戀它,愛撫它,熱愛它,每天與它拍照留念,卻就是無法翻越,或許正是這種挫敗感,使我較早懂得了個體面對龐大人生時的無力。一直到大學畢業,英語始終是我花費最多精力去學習,卻效果最差的學科。

  對於這件始終在努力,卻不斷在失敗的事,我幾乎沒有向別人傾訴過什麼。從小我們所受的教育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正如父親一次又一次告訴我的,你學得不好,一定是因為你不努力。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觀點無懈可擊,如果你不幸是一個特例,四處傾訴不一定能夠獲得理解,反倒有推諉之嫌。

  漸漸地,我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是英文學得好的,一種是英文學不好的,這兩種人,只有低階相容高階,高階幾乎不可能相容低階。我讀書的那個時代,英文好的人身上都有兩種氣息,一種是洋氣,一種是牛氣。記憶猶深的是大學英語老師,4年時光,除了點名,他一箇中文字都沒跟我們說過,下課一溜兒煙似的沒影了,聽說他曾經向別的老師吐槽,說給我們上課是對牛彈琴。

  工作以後,雖然鮮有機會使用英語,我學習英語的勁頭還是不定期發作。單身的冬日百無聊賴,買了厚厚的一本英語背誦文選,每天跟著錄音背美文。寒風在木格窗外焦躁地徘徊,我蜷在被窩裡,為了保證自己的發音帶著英國貴族的口音,一句句地跟讀,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背一會兒人就困了,常常是已經睡著了,磁帶還在孜孜不倦地試圖向我灌輸知識。

  在英語考場上奮筆疾書;幫助外國友人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看原版電影,被機智幽默的臺詞逗得仰天大笑,我經常做這樣的美夢。

  滬江背單詞、每天15分鐘CNN、新東方、新航道的口語班,都試過,並不是一點兒進步都沒有,至少出國旅遊的時候,敢跟空姐要飲料了,然而卻離我的夢境相去甚遠。我認識的一位溫州女士,沒讀過大學,就靠每天在家看美劇,兩年後就去美國陪讀了,還交了許多美國朋友。與我20年的英語學習血淚史相比,她根本不算是學英語,只是在娛樂過程中,順便掌握了一門新語言。

  有些問題,努力不一定可以解決,年齡卻意外地幫助我們解決了,而解決的方式,並不是當初設想的,攻克它,而變成繞過它,無視它。

  近年開咖啡館,認識了許多英語達人甚至外國友人,我對英語這個女神慢慢釋懷。會英語的中國人那麼多,會中文的外國人也有那麼多,我會不會說英語,其實根本沒有那麼重要。

  這種放下,究竟是自知時間寶貴,要將它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還是終於與自己和解,承認想做與做好是兩件事?或許兩者都有。只是人生已去小半,倘若當初少一些心願,大約時光也不至於浪費太多。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人生勵志小文章
勵志人生的勵志好文章
相關知識
勵志人生的美文章
勵志人生的好文章摘抄3篇
正能量勵志人生勵志文章
勵志人生勵志文章
關於勵志人生的短文
經典勵志人生的散文
勵志一生的好文章
勵志人生的美文精選
勵志人生的短文好文3篇
勵志人生勵志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