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性的優美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人生的哲理實在是太多,並不能一一說明,只能自己體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成功也許就差那麼小一步

  成功是沒有什麼捷徑的,如果硬要說有什麼捷徑的話,那麼它唯一的捷徑就是堅持。堅持是獲得成功最簡單最有效的捷徑。認準一個方向,不需要消耗你多大的腦細胞,你就一直往前走,不要回頭,也不要東張西望,相信你自己,你一定會走到目的地。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經常逃課。一次,他又在課堂上堅持不住,便跑到郊外玩耍。他來到一條溪邊,碰到一位白髮老嫗霍霍地磨著鐵杵。他久久站立,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嫗一直磨個不停,好生奇怪地問:“姥姥,你磨這個幹什麼?”老嫗微微一笑:“作針啊。”“那磨得成?”“成,一定能成,只要功夫深。”“哦!”老嫗自信的回答強烈地震撼了他!於是他連忙轉身回到學堂,從此發奮學習,終於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這就是“鐵杵磨成針”的由來,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能成功,而是離成功只差那麼一步,但是就是因為這一步我們沒有堅持到底所以就失敗了。

  古時候,有兩個人去挖井。

  第一個人比較聰明,在選址的時候,挑了一個比較容易挖出水來的地方;第二個人比較愚笨,不知道看地質,隨便選了一個很難挖出水來的地方。

  第一個人看見第二個人所選的地方,心中暗笑,便生出一計,想佔第一個人的便宜,於是假惺惺的說:“我們來打個賭吧。我們來比比看,誰先挖出水來誰就是勝利者。失敗者要請勝利者到本地最好的酒樓去喝酒。怎麼樣,敢不敢一試?”

  第二個人想了想,覺得打個賭挖起來更有動力,於是就答應了。

  第一個人自以為穩操勝券,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挖一天的井,要休息兩天。第二個人紮紮實實,一天也不歇息。

  第一個人看到第二個人比自己要深得多的深度就嘲笑他說:“你呀,別費力氣了。我看你永遠也挖不出水來。”

  第二個人不理他,繼續挖自己的井。

  這時候第一個人開始對自己選的地方產生了懷疑:“挖了這麼久,怎麼還沒有水呢?還是換一個更淺的地方吧!”於是他選了一個更容易挖出水來的地方,沾沾自喜的說:“這下保準七天就能挖出水來。”可是到了第六天,他又開始懷疑了,為什麼還不見水?是不是我看錯了?於是,他又換了一個地方。就這樣,第一個人換來換去的,始終沒有挖出水來,每次都是離挖到水的地方只有一尺的深度他就放棄了。

  再看第二個人,他挖得深度比第一個人所有的深度加以起來還要深,當然,最後的結果是,終於挖出水來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挖井也一樣。第一個人其實真的很聰明,每次選的地方都比上一次更容易挖出水來,如果他再堅持那麼一小會,再努力地挖幾下,肯定能挖出水來。

  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駿馬雖然比較強壯,腿力比較強健,然而它只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過十步;相反,一匹劣馬雖然不如駿馬強壯,然而如果它能堅持不懈地拉車走十天,照樣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於走個不停,也就是堅持不懈。“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為什麼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頭滴穿?柔軟的繩子能把硬梆梆的木頭鋸斷?說透了,這還是堅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許多滴水堅持不斷地衝擊石頭,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終把石頭衝穿。水到渠成,成功之前難免有失敗,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那麼,成功就在眼前。

  商紂王時期,昏君當道,很多有識之士冤死在獄中。

  這一天,關押囚犯的地牢裡又進來了兩個人,他們是一對父子,據說是周武王的手下。

  兒子和很多人一樣,一進牢房就完全絕望了,進了這裡,只有死路一條,以往從來沒有哪個犯人從這裡活著出去的。

  父親安慰兒子,一定會想出辦法的,一定會有希望的。

  有一天,父親半夜被凍醒,隱隱約約聽到有水流的聲音,仔細一聽,確實是水流的聲音,白天之所以聽不見是因為過於喧譁。這個重大的發現讓父親驚喜不已,更讓他興奮的是,水流的聲音就在他們這間牢房。也就是說,如果從牢房的泥牆一直往外面打洞,就有機會從暗道逃離監獄。父親按納不住心中的喜悅,把兒子弄醒了,告訴了他這個驚人的發現。

  兒子搖搖頭:“這怎麼可能呢!像我們這樣地處境,什麼都沒有,到處都有獄卒查房。”

  父親為兒子打氣說:“沒有什麼不可能的!與其坐在這裡等死,還不如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我們每天打一點,總有一天會打出一個暗道出來。”

  見父親意志堅決,就依了父親。

  於是父子倆利用放風的時刻搜尋任何可以用來刨土打洞的工具。他們找來鋒利的石塊和木棍,甚至還找到一根半截的長矛,這半截長矛更是為他們增添了無窮的信心和勇氣。父親還謊稱有畫畫的習慣,向獄卒借來了筆和紙,畫了一幅畫,以作掩蓋洞口之用。

  白天,父子倆和其他的囚犯沒有任何的區別。晚上,他們就開始了祕密行動。這是一項艱鉅和危險的任務。父子倆輪流上崗,其中一個人打掩護,在一個人打洞的時候,另一個人故意弄出很高的鼾聲。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很多時候,兒子快要堅持不住了,父親總是信心十足的鼓勵他,為他描繪逃出去的美好生活。

  十年後,父子倆終於把暗道打穿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午夜,父子倆成功的逃出了監獄。

  武王隆重的接待了這對父子。一年後,武王伐紂,父子倆立下了汗馬功勞。

  數十年如一日,這確實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這對頑強的父子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註解。

  IBM中華首席執行總裁周偉焜說:“堅持很重要,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些困難,早期你不堅持就有可能放棄。你的職位越高,你的堅持、執著就越為重要”56歲的周偉焜曾被業界譽為“預測大師”,但很少有人能預測準IBM及周偉焜的下一步動作。如今,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周偉焜,正被其他執行總裁們奉為楷模,他的重服務型經營模式成了計算機行業仿效的物件。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告訴我們:

  不論做什麼事,如不堅持到底,半途而廢,那麼再簡單的事也只能功虧一簣;相反,只要抱著持之以恆的精神,再難辦的事情也會顯得很容易。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會取得勝利。比如,我們做一件事,雖然你盡了最大努力,沒有一絲鬆懈,但迎接你的卻仍是失敗。這時,請你不要懊悔。因為你儘管是失敗者,只要你努力去做好你應做的事,只要你盡了自己的力量,那麼即使失敗,你也是強者。

  :生活的壓力

  曾經,有個人他總埋怨生活的壓力太大,生活的擔子太重,他試圖放下擔子。可是,他依然覺得很累,壓得他透不過氣來。他聽人說,山腳下有位哲人。於是,他便去請教哲人。

  哲人聽完了他的故事,給了他一個空簍子,說:“背起這個簍子,朝山頂去。可你每走一步,必須撿起一塊石頭放進簍子裡。等你到了山頂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解救你自己的方法。去吧!去找尋你的答案吧!……”

  於是,年輕人開始了他尋找答案的旅程!

  ——前言

  揹著一個空簍子,每走一步都從這世界上拾一樣東西放進去。

  其實,我也同那人一樣,經歷著人生的這一旅程。生活沉重嗎?當然。每一樣東西放進去後,肩上的擔子便被壓得更沉重了。於是,我也問哲人:“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沉重呢?”“……”哲人沉默了片刻,“走完這條路,你會知道答案是什麼!”我滿是疑惑,但還是背上簍子踏上了這條沙礫路。

  剛上道,我活力充沛,一路上蹦蹦跳跳,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最美的,都一個一個扔進簍子裡。每扔進一個,便覺得自己又擁有了一件世上最美麗的東西,很充實,很快樂。於是,我在歡笑嬉戲中走完了旅程的三分之一。

  可是,空簍子裡的東西多了起來,也漸漸重了起來。我開始感到,擔子在我的肩上壓深了,而且越來越深,越來越深……但我很執著,我會一如既往的走完全程的!我鼓勵著自己。不遠了,已經不遠了!

  這第二個三分之一的旅程確實是讓我吃盡了苦頭。我已經無暇顧及那些世界最美麗、最惹人憐愛的東西了。為了不讓沉重的簍子變得更重,我毅然放棄了這些,只是挑選了寫非常輕的、非常需要的、或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放進簍子。我深知,這樣的放棄,是必要的。想走完全程,想達到目的地,總是眷戀身邊迷人的事物,不顧輕重而只想得到,那麼,我的一生也不過就是字這裡蹉跎歲月罷了。於是,我拖著沉重的步伐繼續前行。

  然而,無論你挑多輕的東西放入簍子,簍子的重量也絲毫不會減少,它只會加重,再加重,直到你無力承受,它還是會加重。我突然好同情那個人。因為,我正和處於同一困境中,被沉重的簍子,被沉重的生活壓著,壓著。我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氣——迫於這簍子,迫於這生活!

  但終於,我還是背起簍子,踏上了這最後三分之一的路程。

  我明白,此時,路,真的已經不遠了。我挪著腳步,已經不在乎撿到的是什麼,放進簍子的又是什麼。我早已麻木於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麗的、是喜歡的、是需要的,亦或是輕巧的。我實在是無力去挑選它們了,只要是在我腳下,在我眼前,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那麼,我便撿起它,以作為我所走的最後一段旅程的驗證品。

  眼看著,離目標越來越近,我雙手向後托起簍子,來了個最後衝刺。終於,我碰到了哲人的手,我走完了全程,結束了這一場奮鬥史!

  哲人問:“現在,你知道答案了嗎?”我莞爾一笑,搖了搖頭:“我不知道答案。但現在,我也不需要知道了。”

  “噢?”

  是啊!我把這次的旅程分成了三段。

  這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三個階段: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在青年,我挑選了我認為是最美好、最純真的事物,就象我天真浪漫的童年一樣,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只是單純地認為它美麗,便撿起它;在中年,我挑選了我認為是最實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負擔,時刻要為一家上下打點一切,時刻都要保持著理性的頭腦;在老年,我挑選了我認為是可以輕易得到,卻又往往被人忽視的事物,或許老人們歷經滄桑之後,已經懂得,原來他們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不被人重視的事物。

  回顧一生,我才發現,我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我的生活跌宕起伏,而我的生活,也不再是一片空白,不再是毫無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必須要肩負起生活的責任。也許,我會感到生活的壓力,也許,這一份份的壓力會越來越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時,我會得到驚喜,得到安慰,亦或是悲傷,亦或是痛苦。可人生,誰不是忽喜忽悲,哭樂參半呢?沒有起起伏伏的人生,這樣去活著有什麼意義呢?我的生活,不是平坦的,但在到達終點的那一刻,在回顧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我比誰都自信,比誰都驕傲。因為,我有充實的生活,我活得精彩!所以現在,我又何必為怎樣減輕這沉重而苦惱呢?”

  哲人會心一笑。

  我突然發現,其實,哲人和我一樣,也不過是芸芸眾生中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罷了……

  :在義與利之外

  ——在義與利之外,還有一種更值得一過的人生。這個信念將支撐我度過未來吉凶難卜的歲月。

  "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中國人的人生哲學總是圍繞著義利二字打轉。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曾經有過一個人皆君子言必稱義的時代,當時或許有過大義滅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見的是借義逐利的偽君子和假義真情的迂君子。那個時代過去了。曾幾何時,世風劇變,義的信譽一落千丈,真君子銷聲匿跡,偽君子真相畢露,迂君子豁然開竅,都一窩蜂奔利而去。 據說觀念更新,義利之辯有了新解,原來利並非小人的專利,倒是做人的天經地義。

  "時間就是金錢!"這是當今的一句時髦口號。企業家以之鞭策生產,本無可非議。但世人把它奉為指導人生的座右銘,用商業精神取代人生智慧,結果就使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種企業,使人際關係成了一個市場。

  我曾經嘲笑廉價的人情味,如今,連人情味也變得昂貴而罕見了。試問,不花錢你可能買到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丁點兒惻隱之心?

  不過,無須懷舊。想靠形形色色的義的說教來匡正時弊,拯救世風人心,事實上無濟於事。在義利之外,還有別樣的人生態度。在君子小人之外,還有別樣的人格。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說:"至人喻以情。"

  義和利,貌似相反,實則相通。"義"要求人獻身抽象的社會實體,"利"驅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質利益,兩者都無視人的心靈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義"教人奉獻," 利"誘人佔有,前者把人生變成一次義務的履行,後者把人生變成一場權利的爭奪,殊不知人生的真價值是超乎義務和權利之外的。義和利都脫不開計較,所以,無論義師討伐叛臣,還是利慾支配眾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緊張。

  如果說"義"代表一種倫理的人生態度,"利"代表一種功利的人生態度,那麼,我所說的"情"便代表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它主張率性而行,適情而止,每個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義,也不是你所佔有的物品,你之為你僅在於你的真實"自我"。生命的意義不在奉獻或佔有,而在創造,創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積極展開,是人在實現其本質力量時所獲得的情感上的滿足。創造不同於奉獻,奉獻只是完成外在的責任,創造卻是實現真實的"自我"。至於創造和佔有,其差別更是一目瞭然,譬如寫作,佔有注重的是作品所帶來的名利地位,創造注重的只是創作本身的快樂。有真性情的人,與人相處惟求情感的溝通,與物相觸獨鍾情趣的品味。更為可貴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為利所逐的時代,他待人接物有一種閒適之情。我不是指中國士大夫式的閒情逸致,也不是指小農式的知足保守,而是指一種不為利驅、不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懷。仍以寫作為例,我想不通,一個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詩足矣。倘無此奢求,則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寫作也不過是這活得自在的一種方式罷了。

  簫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我曾經深以為然,並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輕鬆俏皮。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佔有,所以才會有佔有慾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當然,人生總有其不可消除的痛苦,而重情輕利的人所體味到的辛酸悲哀,更為逐利之輩所夢想不到。但是,擺脫了佔有慾,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許多瑣屑的煩惱和渺小的痛苦,活得有氣度些。我無意以審美之情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達了一個信念:在義與利之外,還有一種更值得一過的人生。這個信念將支撐我度過未來吉凶難卜的歲月。

  ***文/周國平***

  

哲理性的小文章
哲理性的文章
相關知識
哲理性的優美文章
哲理性的優美散文
有關哲理性的優美散文
感傷哲理性的優美句子
哲理性的勵志文章欣賞3篇
富有哲理性的英語文章
哲理經典優美文章
富有哲理性的簡短文章
哲理性的勵志文章3篇
哲理性的勵志文章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