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名人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那些讓我們心靈為之震撼的。這些故事雖平淡卻感人,內容雖平凡,思想卻深刻。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一段讓我們難以忘記的情懷,讓我們用心靈去感知人世間最初的溫暖與光明,去品味康乃馨的芬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

  以前,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能給身處困境的人送去希望。作為教師,我曾把這話送給學生,那時覺得正確無比,學生們也感覺像心靈的雞湯。可幾天前的一件事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

  我的一個學生,幼時左臂截肢,高考落榜後,在父親幫助下,他開了一個小店。但他覺得自己獨臂給人送貨太辛苦,不久,把店關了。後來,去了一家歌廳管音響,時間不長,他仍覺不爽,就又辭職而去。4年後,我再次碰見他,問他近況,他說:“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一陣侷促後,他對我說:“老師,您曾對我說過‘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可是,這麼多年,上帝怎麼就沒有給我開啟任何一扇窗呢?”

  直到此時,我才意識到,當初我的灌輸有多麼膚淺。於是,艱澀地說了幾句後,我便落荒而走。

  細想起來,這格言更像一句謎語,使人誤以為仁慈的上帝一定很講求平衡:在此處少給你半斤,就會在彼處補給你八兩。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上帝關上了一道門,並不輕易就為你開啟一扇窗,上帝做的,只是告訴你有窗,其他的已經不是上帝的事情。這就是這句話的謎底。其實,但凡知道這個謎底的人,都不會祈禱上帝的恩賜,他會自己努力去“開窗”。

  斯蒂芬·威廉·霍金,21歲時,上帝關上了他的健康之門,盧伽雷氏病症使他全身肌肉萎縮,腿不能走,手不能寫,嘴不能說,整天被禁錮在冰冷的輪椅上,僅有的資本就是一顆大腦和可以活動的兩根手指。霍金沒有祈求上帝:“給我開啟窗吧!”而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自己推開了那扇窗。46歲那年,他出版了偉大的《時間簡史》,他也被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和“宇宙之王”。

  法國人菲利普·克羅鬆,他26歲時,上帝也關上了他的健康之門:因觸碰高壓線,雙臂和雙腿都被截肢。但他相信,也有一扇窗是為他準備的:做游泳健將。為了開啟這扇窗,他聘請教練學習游泳技巧,讓人在自己殘存的上臂上安裝假肢,在殘存的大腿上套上腳蹼,然後,頭戴潛水鏡和呼吸管下水,每週堅持長達35小時的魔鬼訓練。2010年9月18日,他勝利橫渡34公里寬的英吉利海峽。上帝為他準備的那扇窗,最終被他打開了。

  有個女孩兒叫王千金,江蘇鎮江人,18歲,腦癱患者,除了頭部,四肢都動彈不得。王千金沒有絕望,坐在輪椅上,苦練用嘴脣敲鍵盤,瞄準了一個鍵“按”下去,一下,接一下,艱難地敲出一個又一個漢字。就這樣,她硬是寫完了20萬字的小說,併成為網路簽約作家。她也打開了上帝為她準備的那扇窗。

  海倫·凱勒、奧斯特洛夫斯基、高士奇、張海迪……他們都清楚,上帝不會為他們做什麼,更不會包辦他們的成功。但,他們都成功了。

  我的那個學生損失的只是一條胳膊,他本來有足夠多的機會去開啟那扇窗。但是,他沒有。為什麼呢?因為他在“等待上帝恩賜”。

  如果再次回到課堂,我會告訴學生:無論是誰,上帝都不會給予多一點的恩賜,只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成功的希望。不同的是,堅強者在希望中奮鬥,而懦弱者則在希望中等待。

  篇二

  她是黑人,父親是一個基督教堂的牧師,母親是音樂教師。父親常帶她去聽教會裡的各種音樂、獻詩,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她從小就顯示出超強的音樂天賦。從她兩歲起母親就教她彈琴,她4歲時就舉辦了自己的獨奏音樂會。

  當時她家所在的阿拉巴馬州是美國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地方。黑人被公認為是劣等民族,公共汽車上黑人只能坐後座,黑人白人不得同校學習,不得在同一個泳池游泳,甚至不得使用同一個廁所。她發誓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成為世界一流的鋼琴演奏家,到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開音樂會,用成績告訴全世界:黑人絕不是劣等民族!

  母親告訴她一條殘酷的規則:只有你做得比白人孩子高出兩倍,才能和他們平等;高出三倍,才能超過對方。她謹記母親的教誨,發憤學習,連跳兩級,提前完成了初中學業,並且也一刻沒有落下深愛的鋼琴。

  26歲時,她如願進入著名的丹佛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演奏,朝著既定目標穩步邁進。但是誰也沒料到,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航向。

  大二那年暑假,她有幸參加了著名的阿斯本音樂節。在那裡,她見到幾個音樂奇才,大感震驚。她眼裡難度很高的幾首曲子,幾個十來歲的孩子竟然彈奏自如,而她勤學苦練好幾年,也無法達到他們的水平。

  她突然意識到天外有天,自己的音樂天賦遠不及這些孩子,如果還堅持朝音樂的方向發展,將永無出頭之日。既然音樂不適合自己,無法做到世界一流,不如趁早放棄,另覓他途。這可是極為冒險的想法,當她徵求父母的意見時,父母都以為她頭腦發熱,堅決反對。但她義無反顧,毅然放棄了為之奮鬥近20年的音樂夢想。她冷靜下來,開始調整方向,感覺自己更適合學習政治,隨後轉入了丹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及時的轉向為她的人生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26歲那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並破格成為斯坦福大學唯一的黑人助理教授。因為獨到出色的政治見解,她漸漸在美國政界聲名鵲起,後來又被邀入白宮,從此開始了輝煌的政治生涯。2000年年底,她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女性國務卿,被稱為“華盛頓最有權力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康多莉扎·賴斯。不難想象,如果沒有那次及時改變自己奔跑的方向,就不會有政治上叱吒風雲舉足輕重的賴斯,多的也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二流鋼琴師。換一個方向奔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換一種方式更快捷地抵達成功。

  篇三

  俞洪敏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可見光有聰明和勇氣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付諸行動。去拼搏,只要拼搏了,就有機會實現我們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但現實和夢想之間會有各種差距,想要縮短這些差距,就要靠拼搏。有些人會說,我一直在拼搏啊,可還是沒能實現我的夢想。前南斯拉夫的男子菲利帕奇告訴你,你之所以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你沒有拼搏到感動自己。而這也說明,你還不夠努力。

  當你知道菲利帕奇的人生經歷後,你就會對他這句話心悅誠服了。因為他就是靠拼搏從一名貧窮的農場主兒子蛻變成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士,他的經歷感動並激勵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億萬民眾。

  菲利帕奇是1960年生人,他家位於前南斯拉夫的黑山,那裡非常窮困。菲利帕奇從小就非常喜歡學習,但父母雖然經營著一個小農場,卻沒有錢供他上學。無奈之下,菲利帕奇只好在小農場裡幫父母幹活兒。

  菲利帕奇想,生活如此艱辛,我難道要一輩子都過這樣的生活嗎?當然不,我需要努力拼搏,改變這一切。菲利帕奇打定主意,便開始自學。他白天幫父母幹農活兒,晚上就看書學習。

  但沒有老師的指導,菲利帕奇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父母都勸他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踏實幹農活兒。菲利帕奇也很沮喪,但他想,我的成績不夠好,只能說明我還不夠努力。我需要在加把勁拼搏才行呢。此時,菲利帕奇已經30歲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在校園附近租了一所房子,以方便進入學校去蹭課來聽。

  就在菲利帕奇卯足勁學習時,戰爭爆發了。菲利帕奇的家園被戰爭蹂躪的不像樣子,沒有人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很多在校園裡的學生都放棄了學業。大家以為菲利帕奇這次也會放棄,誰知他為了學習,隻身逃到了美國,開始了狼狽的乞討生活。

  對英語一竅不通的菲利帕奇流浪在紐約的街頭,他睡街頭長椅、地鐵、隧道,也被別的流浪漢欺負,他的生活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境地。

  菲利帕奇沒有自暴自棄,他堅信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一定會改變悲慘的命運。憑著這股信念,菲利帕奇在流浪的時候,依然不忘學習。他首先學習英語,完全不顧別人的恥笑,只要有人說話,他就會專注地聽和模仿著說。

  工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後,菲利帕奇可以用英語和人交流了,他也因此找到了工作,從此告別了流浪的生涯。

  菲利帕奇對自己的努力並不滿意,他堅信自己還可以有更好的人生。於是他一邊工作,一邊去當地的高中系統地學習英語。七年後,他說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菲利帕奇很滿意於自己的拼搏,而他的拼搏也感動了一位語言老師。老師見他有毅力和恆心,也有拼搏的幹勁,堅信他能有一番作為,於是指引他去了哥倫比亞大學。菲利帕奇在哥倫比亞大學一邊做清潔工,一邊選修古典文學專業。

  他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上午學習,下午工作,晚上溫習功課。每天都這樣,他非常疲倦。比起身體的倦乏,來自校園各方人士的嘲笑的目光,更讓人難以承受。但無論多麼艱難,菲利帕奇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他說:“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那樣寶貴,我不能毀掉它。我除了努力和拼搏,才能不辜負這一切。”

  菲利帕奇憑著這股信念一直拼搏了19年,在52歲那年,他終於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學士學位證,並一夜之間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名人。有作者去採訪他時,菲利帕奇說:“我只是實現了一半夢想,我的夢想是要攻讀博士學位,所以我還會繼續讀下去。”

  菲利帕奇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真是因為他努力拼搏的結果。他用十九年時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全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真正實現夢想的人,卻不到人類總數的萬分之一。那些沒有實現夢想的人,並不是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夢想是遙不可及的,非常遙遠,只適合於閒暇時候想一想,卻從未真正去為實現它們而努力拼搏。因此他們只能過著固守陳規的生活。

  而那一部分實現夢想的人,則是悟透了拼搏的含義。他們設定了夢想後,便努力去攻克路途中的一個個難題。他們堅信,重重困難是實現夢想途中必有的障礙,倘若沒有障礙,這樣的夢想也不能稱之為夢想。

  夢想越是崇高,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們越遇到更多困難。如果你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努力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那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你的拼搏尚未感動你自己,又怎麼能感動世界呢?

  就像菲利帕奇那樣用盡全力去戰勝困難吧。等到你拼搏到連自己都被感動,你的夢想也就會實現了。從此,幸福也就屬於你。

  

關於描寫挫折人生的日記作文
挫折名人故事
相關知識
創造力名人故事
關於創造力的小故事
成功自主創業的名人故事
中國創業的名人故事
成功人士勤奮創造財富的故事
個人努力後成功的名人故事
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3篇
寬容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
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
挫折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