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回鄉養殖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創業就是為了找到成功的機遇,但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回鄉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方法,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西雙版納種香蕉賺錢 年入千萬元

  ■人物

  姜東海?男,29歲,重慶合川人。9年前隻身來到西雙版納種植香蕉,如今已是有名的香蕉種植老闆,年進賬千萬元。

  ■對話

  重慶晨報:剛來的時候是怎樣的?

  姜東海:一個字,苦。蟲子多、野生動物多、紫外線強、溫差大,剛來的時候差點沒挺過去。後來咬牙堅持下來了,也就覺得沒啥大不了的。

  重慶晨報:現在多久回一次家?

  姜東海:以前沒錢的時候,一年也難回一次家,現在有錢了,什麼時候想回什麼時候就動身,對重慶崽兒來說,出來時間長了,都會思鄉。

  ■聲音

  世界那麼大,不多走走多看看,你怎麼知道什麼職業最適合你。

  他高中畢業,抱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帶著500元錢獨自到外地闖蕩,最終成為年進賬數千萬、西雙版納數一數二的香蕉種植企業的老闆。他就是合川85後——雲南西雙版納東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東海。

  三千畝香蕉園的主人

  秋天午後的雲南西雙版納,氣溫仍然有28攝氏度。

  迎著有些炙熱的陽光,乘車從西雙版納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出發前往普者黑,在高速路上開30公里,從關坪下道後再經過20多公里鄉村公路,便抵達了目的地——一片佔地3000畝的香蕉園。

  剛走進香蕉園,一位身穿天藍色短袖襯衫、淺灰色西褲、棕色休閒皮鞋的年輕人便迎了上來。如果不是一旁的工作人員介紹,記者很難想象,這位85後男生,就是這片香蕉園的主人、雲南西雙版納東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東海。

  “路上沒人暈車吧?”還沒等記者開口,姜東海就詢問起大家。得到記者的“否定”答覆後,姜東海松了一口氣。他笑著解釋說,這一路上彎道太多,曾經有一些遠道而來的朋友在路上被“甩吐”過。

  揣著500元錢闖天下

  29歲的姜東海出生在合川農村。2006年讀完高中後,抱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態,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帶著僅有的500元錢,獨自一人南下廣東佛山,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

  在佛山一家小型電器廠,姜東海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產品質量管理員,每月薪水不到一千元。憑著踏實肯幹,一年多後他成為部門主管,工資也漲到3000多元。

  加班對姜東海來說是家常便飯,尤其到了銷售旺季,“朝八晚十一”的作息時間不時會出現。

  雖然是電器廠的中幹,但企業有限的發展前景,讓姜東海提不起繼續“往上爬”的興趣。在外漂泊兩年,思鄉的情緒也越發強烈。2007年底,姜東海回到了重慶。

  把香蕉運到盤溪來賣

  “香蕉在這邊適合種植,這邊的地也比較寬闊,所以就到這邊來。”姜東海說,當時自己的親戚在西雙版納種植香蕉,2008年初姜東海也來到這裡,開始了二次創業。

  剛到西雙版納的時候,姜東海在自家200畝的香蕉園裡,乾的是“打雜”的工作,除草、施肥樣樣都幹,也沒少碰到面板晒傷、腳被扭傷的事情。一年以後,看著當初的荒山坡變成香蕉林,盤算著每1元的投入變成2.5元的產出,姜東海覺得之前的種種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0年初,廣西、海南等香蕉主產區大豐收,讓往年不愁銷路的雲南香蕉碰到了“無人問津”的窘境。看著地裡已經掛果的香蕉,姜東海有些犯難,“那時候頭都大了,後來想起家裡有個朋友,他在重慶的盤溪市場批發香蕉,於是我就給他打了個電話。”

  朋友的一個建議,“你可以自己把香蕉拿到盤溪來賣”,讓姜東海動了心。他立即租了一輛卡車,將20多噸香蕉親自運到了重慶盤溪水果批發市場,不到一天的時間便銷售一空。除此之外,姜東海還和不少客商建立了聯絡,產品打開了銷路。

  不忘為家鄉做貢獻

  如今,姜東海的企業在西雙版納當地也是數一數二,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年進賬3000多萬元。今年4月,姜東海在家鄉合川區的中心地段,修起了一座可以同時接待180桌客人用餐的酒樓。這家酒樓有員工近百人,以上是合川當地人,“這麼多年一直很想家,這也是對合川的一點貢獻。”姜東海說。

  二

  自家樓上養蛇致富,養一條蛇利潤賺錢100元

  “養蛇是前景很好的生財路,基本上不愁銷路。有時別人來個電話讓我送上門,有時販子上門收購。”黃茂文說話很快,言語之間流露出掩飾不住的興奮。

  這個曾經靠賣小雞苗養家的漢子,如今靠養蛇活得更加滋潤。

  賣雞苗30年錢難賺

  廣西拜師學養蛇

  今年49歲的黃茂文是江夏五里界街毛家畈村人,在養蛇之前有近30年賣小雞苗的經歷。

  隨著農村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在家養雞的人越來越少,小雞苗的銷路越來越窄,他開始尋思另謀生路。選擇養蛇,則緣於一次偶遇。

  2012年的一天,在鎮上賣雞苗時,他看見一個抓蛇人將一條兩斤左右的蛇賣給一個蛇販,蛇販最後給了他兩張紅票子。

  黃茂文當時就很驚訝:“一隻小雞單價也就幾元,除了成本才賺幾角錢,一條蛇卻能賣200元。”他和愛人商量,不賣雞了改養蛇!當時家裡人都反對,畢竟養蛇是個陌生行當,完全不懂的人從頭起步風險太大。

  黃茂文是個倔強的人,他不顧家人反對,揣了1萬元現金就去了廣西。他聽別人說廣西有個養蛇基地。

  2012年6月,黃茂文來到廣西一個村莊,這裡家家戶戶靠養蛇致富,他跟隨當地一位師傅學習了3個月的養蛇技術。在養蛇場裡,他既做學徒,又當管理員,常常做很多義務勞動。通過刻苦求學,掌握了養蛇、疾病防治、種蛇孵化等關鍵技術。“花了學費付出了勞力,雖然耽誤了家裡很多事情,但很值得。”黃茂文說。

  當年9月,黃茂文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對自家房屋的二樓進行改造。樓下住人,樓上改造成蛇舍。蛇舍的房間裡裝了空調、增溼器及通風裝置。為了安全,每間蛇舍都用水泥砌起一道半米高的門檻,並用鐵絲網圍著。

  在辦理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及相關手續後,他從廣西引進大王蛇種1000餘條,開始了自己的養蛇之路,前後投資20萬元。

  不愁銷路初嘗甜頭

  一條蛇淨賺100多元

  在二樓的蛇舍裡,記者看到,房間大約150平方米。整個房子都是密封的,連窗戶縫也用泡沫塑料封住了。“一來要保證安全,防止蛇逃出來,二來是為了保溫。”黃茂文解釋說。

  只見一層層木板放在房中,還有用棉被製成的睡床、孵化裝置等。當黃茂文揭開一條條厚厚的棉被時,大大小小的蛇盤繞在一起,有時還發出“嘶嘶”的聲音。

  就像任何養殖行業一樣,不僅要有技術還得有經驗。“養蛇首先要防病,蛇一旦生病,會迅速傳染。”黃茂文說,通過觀察蛇吃東西,就可判斷是否生病,吃少了或不吃一定有問題。蛇吃東西很有講究,?a href='//' target='_blank'>懷孕〖?圖Φ啊?000多條蛇每天要吃30多斤脫毛的小雞苗和雞蛋。

  成本不低,效益如何?黃茂文介紹,他養的大部分是大王蛇,又叫王錦蛇,無毒,生長速度快。一條蛇從孵化出來到成為商品蛇,養殖週期在一年半至兩年,可長到1.5公斤以上,飼料加人工、水電等,成本約每條130元,目前市場價100元/斤,一條蛇可獲純利100元以上。“養蛇前景很好,基本上不愁銷路,買家多會主動找上門。”去年,他養的第一批蛇上市,主要銷往武漢市區、上海等地,獲利10多萬元。目前,黃茂文打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對周邊有能力養蛇的農民提供蛇種和技術,帶動更多的農戶養蛇致富。

  ■專業導師點評:

  談成***全國著名特種養殖專家、蛇業專業合作社創辦者***:養蛇賺不賺錢,關鍵在於兩點,一是技術,二是品種。

  蛇類養殖,達不到70%***從出殼到銷售***的成活率就沒有競爭力。另外,由於蛇現在大量用於餐飲,重量也是個衡量指標。很多地區的本地水律蛇一年只能養到2斤重,養得好的也就2.5斤左右,料肉比約為10:1。而越南水蛇、寮國水蛇10個月可以養到平均4斤重,料肉比僅為6.5:1。可見,品種選擇會造成養殖效益的懸殊。

窮小夥的創業經歷
成功創業勵志小故事10個
相關知識
關於回鄉養殖創業故事
青年回鄉養殖創業故事
農民返鄉養殖創業故事
關於返鄉農村創業故事
回鄉養殖創業成功的故事
回鄉養殖創業致富事蹟
回鄉養殖創業致富例項
關於農村養殖創業的故事
回鄉養殖創業致富故事
返鄉農民養殖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