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愛動,精力充沛,求知慾旺盛,富有好奇心;而語文學科涉獵內容廣泛,知識、技能種類繁多。對於這樣的情況要怎麼教學比較好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充分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正處於認識世界和感受世界的最佳時期,這時他們對於世界的理解會影響到今後的人生方向,特別在語文教學這樣的人文學科當中,更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利用新鮮事物去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求知慾望,而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關心身邊發生的事情,留心日常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而培養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把它與實際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在課堂中得以解答,這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熱愛程度。

  二、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有了不同的側重,更加強調記筆記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的課堂筆記可以增加學生的記憶力,鞏固知識,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課堂的學習中能夠做到邊聽邊記,無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來,另外,也要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筆記記錄方法,即善用符號、重點標註、批評法等,這些筆記方法的使用無疑可以使學生能夠又快又好地記錄教師講的內容,在提高速度的同時也節省很多精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蘇教版教材的設定更加註重對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而語文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應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下工夫,不能機械地講解課文中的內容,要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絡,讓學生有更深地體會。例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秋天》這篇文章時,作者在文中說:“秋風如同柔韌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條,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閃耀”,這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設計這樣的問題:“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呢?原因是什麼呢?”“秋天都有哪些景色呢?”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總結答案,在下一節課把它彙報給老師,這樣就使學生對充滿生命力的秋天有了更深入地體會和感受,從而促使學生對《秋天》這篇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在學生心中進一步昇華,讓學生透過文章表層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情感。

  語文學習三年級教學方法

  一、學習情境的創新

  在這個提倡“和諧”的新時代裡,教育者在教學的研究上不應該只關心知識的傳達效果,給予學生“填鴨式”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多關心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他們一定的人文關懷,在學習情境上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創新,這樣的做法有助於更好地傳遞知識。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結合他們對字詞掌握的不足的現實情況,我們可以試著不以傳統講授的方式去要求他們認識新字詞,創造新的學習情境,比如說開展識字遊戲,讓他們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識。類似於這樣的學習情境的創新可以推及到對更多知識的掌握中去,讓小學生自身的心理不受到壓抑同時又能在愉悅中獲得新知識。

  二、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小學生尚處在一個大膽無畏的年齡階段,這樣的時期的孩子不具有較年長的孩子那樣的羞澀,在表意上往往能夠大膽直言,無所畏懼,雖然有“童言無忌”式的荒謬,但卻是真情實感的流露,而本來語文的知識強調的感悟並不像數學問題一樣具有統一的答案,在關於情感體會、表情表意的問題上,我們為什麼要讓學生覺得只有老師說的才是對的呢?這樣僵化方式培育出來的學生,永遠只會跟著老師走,而缺乏自己的觀點,思維方式被禁錮,這種結果是很恐怖的。

  其實這些都是以前的教學方法上出現的弊端,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妨多給小學生表現的機會,而不是打壓式的強加自己的想法給他們。南充市大北街小學的曹老師就試著採用了這樣的方法,在課堂上小學生想要表達意見時可以站起來就說,他認為對於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學生可以陳述自己的觀點甚至反駁老師的觀點,老師對站起來表達觀點的學生也耐心傾聽、保持尊重。根據老師的反映,他的學生不會盲從老師的觀點、會動腦筋。

  三、學習角色的互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處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學生在學習過程上很容易唯師命是從,這樣學生很可能會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有教學經驗的老師應該都發現了這樣的問題。應對新時代的發展,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可以在教學方法上提出改進,比如互相學習角色,改變傳統思維,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自由平等的對話者,是教學組織者,可以是學生學習的參考者、指導者、參與者,教師在教學上既有如此多的身份,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靈活的變換角色,甚至以合作伙伴的方式加入到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這樣的做法,變接受式的學習為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四、利用新興媒體結合小學語文教學

  時代在高速發展,新興媒體隨之產生,在利用新興媒體方便生活的同時也早有教育人士把新興媒體運用到教學課堂中的先例,如多媒體的使用,它以直觀性的特點把圖畫、文字等教師想要傳達的資訊清晰的呈現,受到大多數教師的支援,這種先進的媒介其地位已經與課堂板書同樣重要了,學生在觀賞教師製作的課件獲得樂趣的同時也獲得了知識,這種教學與課堂結合的方式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因此在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把關注點放在新興的媒體上。

  例如,新浪微博這個新興的網路媒介工具,它以文字和圖片為主要形式,借網路這個資訊傳達的高速工具,以個體的形式可以第一時間向外撒播訊息,目前已經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相信老師和學生中也有不少是它的使用者,既然得到了這樣普遍的運用為什麼不試著結合到課堂中去呢?我們可以看到在微博上往往有許多及時的新聞資訊,其評者也過萬,這就可以結合到語文課堂中開展對現實問題的討論,既開拓學生視野又活躍他們的思維。

  老師還可以在微博中佈置相關作業,如直接讓學生在微博上完成小短文的作業,小學由於識字不多,在作文中往往會出現困難,經常性的練筆對寫作無疑是有好處的,微博有字數140的限制,這種小字數要求方便小學生小短文練習,提高作文能力。另外,老師擁有一個微博,平時在網路上方便與學生交流,直接解答學生疑惑,以自己的發表的言論影響學生,這對於小學語文教學都是很有好處的。

  五、佈置“實踐性”作業

  小學語文重在基礎知識的夯實,因此作業在小學語文教學一塊就顯得十分重要,這裡的作業也需要創新。傳統的作業目標是讓學生記住相關知識,現在不僅要記住,更要求學生能夠動腦筋思考,要實現這一要求,我們就要改變傳統模式,在佈置的作業的加入實踐性的特點。

  在實踐性作業的方面我們可以做,如佈置續寫的作業,根據文章開動腦筋續寫,這樣通過學生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揣摩,更全面地體會文章,還能發展小學生思維、增強寫作能力。再如,根據課文佈置想象畫圖的作業,這樣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文字表達的具大魅力與作用以及作者的思想意境,增強小學生對課文的把握能力。又或者是排課本劇,根據一些故事性的課文,對話性的文字較多的,要求小學生排課本劇,讓他們作一名演員一名故事的參與者,更細膩地體會人物對話的。


幼兒教師實習心得範文
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方法
相關知識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故事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工作總結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學期期末試卷
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範文3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計劃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