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養蛋鴨技術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養蛋鴨怎麼建大棚最好?大棚養蛋鴨技術是怎樣的?怎樣養殖好大棚的蛋鴨,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目前許多鴨農用低投入高產出的大棚室養鴨,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可見大棚養蛋鴨經濟效益不錯,那麼養蛋鴨怎麼建大棚最好?

  蛋鴨大棚建設

  1.選址及搭建

  用於規模養鴨的大棚應建在背風向陽、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勢較高且乾燥的地方,為有利於充分利用太陽能,其朝向最好沿東西方向。棚呈拱形,高度應在2米以上,長寬視養殖規模而定。選用直徑25毫米,壁厚1.35毫米焊接管,彎曲成半圓狀作支架,每兩根為一組,使用直徑30毫米、壁厚1.5毫米的套管套牢。建棚時按規格要求將支架裝好後,用木棍或鋼管將每根支架上的托架固定緊,再用竹竿和鋼絲將支架網牢3~5行,每2~4米設立柱1個。棚架建成後先在上面鋪設草簾,草簾上再覆蓋塑料薄膜,塑料膜上再蓋70%~80%防晒網。最好用纜繩順棚封牢,便於捲起,接受陽光照射和通風。需要注意的是,大棚兩端都要設立活動門。

  2.棚架製作及安裝

  養殖肉鴨所用棚架以竹或竹片製成,每個長2米、寬0.5米,竹片分平放和扁放兩種,可用小圓鋼筋穿牢。製作時要削去稜角,修平節叉,以防傷鴨。飼養中如能在棚架上鋪設塑料墊網以增加彈性,則效果更佳。棚架離地支起30~40釐米,安裝時要求鋪設平整、牢固。

  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棚架飼養肉鴨,冬季向陽面自上午9時至下午4時,可捲起1/3草簾接受陽光照射,使棚內溫度保持在18℃~20℃的適宜範圍。早晚則將草簾蓋好,達到提高舍溫、節省燃料、節約飼料的目的。陰雪天則用草簾將大棚全部蓋嚴,平常根據棚內溫度、溼度及空氣汙濁度不定期開閉棚頂通風換氣。由於棚內鋪設棚架,既保持了適宜的生長溫度,又實現了離地飼養,鴨群發病率顯著減少。但需注意的是,大棚搭建中必須做到牢固耐用,養殖中要嚴密觀察溫度高低及空氣濁度,隨時通過開啟棚頂等方式進行調節,切忌長時間密閉而悶死肉鴨。

  大棚養蛋鴨的技術

  一、鴨舍的選址與建造

  鴨舍宜選擇在地勢高爽處,地面平坦而堅實,陽光充足,靠近水源***水深1-2米***,坐北朝南,遠離村舍。鴨棚結構為人字形頂,頂高4-5米,四周簷高1.8米,靠水一側開具二扇1.5米寬的門,要有運動場。建築材料可用毛竹搭架,上蓋油毛氈或稻草。運動場四周設60釐米高的竹棚欄,運動場內按每100只鴨設定一個食槽和一個水槽。鴨舍面積按每平方米飼養6-8只鴨,一般一個棚以飼養1000只左右為宜,舍內一頭留飼料倉庫和飼養員居室。

  二、選好蛋鴨品種

  要選擇生產效能好、性情溫順、體形較小、成熟早、生長髮育快、耗料少、產蛋多、飼料利用率高、適應性好、抗病性強的品種。

  三、摘好蛋鴨的飼養管理蛋鴨在飼養過程中,應根據苗鴨、育成鴨和產蛋鴨的不同生長習性分類管理。

  1.苗鴨在飼養管理時主要抓好五個環節。①飲水:在小鴨出殼12-24小時後進行,水溫以20-25℃為宜,水中可適量新增多種維生素及氟哌酸等藥物,以增強雛鴨體質及預防鴨細菌性腸炎。②開食:開食可用經水漂洗過的碎米飼餵六成飽,後逐漸新增小鴨料,每天喂6-8次,喂至1月齡。③保溫:第一週保持舍內環境溫度在27-30℃,以後每週下降3℃,直到3周後保持溫度在20℃左右。④放水:1周內放水每天2次,每次半個小時,水溫不低於15℃,以後逐漸延長。⑤加強管理:勤掃鴨舍,勤換墊草,淘汰病雛、弱雛,保持通風乾爽,注意消毒、飲水衛生及防鼠害。

  2.育成鴨的飼養管理。一般在1月齡後飼餵中鴨飼料,飼料配製按穀物飼料***以玉米或稻穀為主***佔50%-60%,餅類飼料***以豆粕、菜子餅為主***佔10%-20%,蛋白質飼料***以魚粉和豆粕為主***佔10%-15%。此外,還要新增食鹽0.2%-0.4%,多種維生素0.2%等。可讓鴨自由採食,每天放水2次,搞好鴨舍衛生,至70日齡。

  3.產蛋鴨的飼養管理重點是抓好“五關”。①把好飼餵關:紹鴨一般在80天左右開產,有條件的地方可飼餵蛋鴨全價料,也可自行配料,但在產蛋率達到70%左右時,日糧中的粗蛋白應保持在18%左右,一般日喂4次***早上7:00,中午12:00,下午17:00,晚上22:00***或自由採食。每隔半月供一次砂礫,每隻每次約10克。②把好放水關:可在每天上午9:30-10:30,下午3:30-4:30各放水1次,每次半個小時至1個小時,夏天可延長,冬天可稍短。③把好光照關:夜裡補充光照,開始光照每晝夜應不少於14小時,以後逐漸增加到16小時。同時根據自然光照長短,應用夏季弱光***15-25w的電燈泡照光***,秋季常光***25-40w***,冬春季節增光***40-60w***,變動光照要逐步進行,使鴨有一個適應過程。④加強管理:每天早上按時撿蛋,每晚新增少量墊草。夏季鴨舍注意通風,防暑降溫,及時清糞,冬季鴨舍注意保溫,清糞間隔時間可稍長。⑤把好淘汰關:高產蛋鴨生產效能一般每隻每年可產蛋280-300個,開產後一般利用一年後淘汰。

  四、搞好鴨病的防治

  鴨病一年四季都會發生,要堅持“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並舉”的方針一、鴨舍的選址與建造鴨舍宜選擇在地勢高爽處,地面平坦而堅實,陽光充足,靠近水源***水深1-2米***,坐北朝南,遠離村舍。鴨棚結構為人字形頂,頂高4-5米,四周簷高1.8米,靠水一側開具二扇1.5米寬的門,要有運動場。建築材料可用毛竹搭架,上蓋油毛氈或稻草。運動場四周設60釐米高的竹棚欄,運動場內按每100只鴨設定一個食槽和一個水槽。鴨舍面積按每平方米飼養6-8只鴨,一般一個棚以飼養1000只左右為宜,舍內一頭留飼料倉庫和飼養員居室。

  二、選好蛋鴨品種要選擇生產效能好、性情溫順、體形較小、成熟早、生長髮育快、耗料少、產蛋多、飼料利用率高、適應性好、抗病性強的品種。

  三、摘好蛋鴨的飼養管理蛋鴨在飼養過程中,應根據苗鴨、育成鴨和產蛋鴨的不同生長習性分類管理。

  1.苗鴨在飼養管理時主要抓好五個環節。①飲水:在小鴨出殼12-24小時後進行,水溫以20-25℃為宜,水中可適量新增多種維生素及氟哌酸等藥物,以增強雛鴨體質及預防鴨細菌性腸炎。②開食:開食可用經水漂洗過的碎米飼餵六成飽,後逐漸新增小鴨料,每天喂6-8次,喂至1月齡。③保溫:第一週保持舍內環境溫度在27-30℃,以後每週下降3℃,直到3周後保持溫度在20℃左右。④放水:1周內放水每天2次,每次半個小時,水溫不低於15℃,以後逐漸延長。⑤加強管理:勤掃鴨舍,勤換墊草,淘汰病雛、弱雛,保持通風乾爽,注意消毒、飲水衛生及防鼠害。

  2.育成鴨的飼養管理。一般在1月齡後飼餵中鴨飼料,飼料配製按穀物飼料***以玉米或稻穀為主***佔50%-60%,餅類飼料***以豆粕、菜子餅為主***佔10%-20%,蛋白質飼料***以魚粉和豆粕為主***佔10%-15%。此外,還要新增食鹽0.2%-0.4%,多種維生素0.2%等。可讓鴨自由採食,每天放水2次,搞好鴨舍衛生,至70日齡。

  3.產蛋鴨的飼養管理重點是抓好“五關”。①把好飼餵關:紹鴨一般在80天左右開產,有條件的地方可飼餵蛋鴨全價料,也可自行配料,但在產蛋率達到70%左右時,日糧中的粗蛋白應保持在18%左右,一般日喂4次***早上7:00,中午12:00,下午17:00,晚上22:00***或自由採食。每隔半月供一次砂礫,每隻每次約10克。②把好放水關:可在每天上午9:30-10:30,下午3:30-4:30各放水1次,每次半個小時至1個小時,夏天可延長,冬天可稍短。③把好光照關:夜裡補充光照,開始光照每晝夜應不少於14小時,以後逐漸增加到16小時。同時根據自然光照長短,應用夏季弱光***15-25w的電燈泡照光***,秋季常光***25-40w***,冬春季節增光***40-60w***,變動光照要逐步進行,使鴨有一個適應過程。④加強管理:每天早上按時撿蛋,每晚新增少量墊草。夏季鴨舍注意通風,防暑降溫,及時清糞,冬季鴨舍注意保溫,清糞間隔時間可稍長。⑤把好淘汰關:高產蛋鴨生產效能一般每隻每年可產蛋280-300個,開產後一般利用一年後淘汰。

  

雛鴨到青年鴨飼養成本
鴨子的飼養方法
相關知識
大棚養蛋鴨技術介紹
冬天養蛋鴨技術
火鴨商品鴨的飼養管理技術介紹
山羊繁殖及飼養管理技術介紹
稻田養蟾的技術介紹
水貂養殖新技術介紹
飼養蛋鴨方法介紹
蝸牛有關養殖的技術介紹
蝸牛有關養殖的技術介紹
白玉蝸牛三高養殖新技術介紹